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花生荚果的力学特性是花生机械化收获的重要参考因素,而果柄强度和破壳力是花生力学特性的主要指标。本研究以173份花生品种(系)为材料,测定其鲜荚果的果柄强度、荚果破壳力、结实范围、产量和品质等指标,以筛选适应机械化收获的优异品系。结果表明:173个花生品种(系)的果柄强度变异广泛(4.35~11.68N),平均秧-柄脱落力(8.34N)大于果-柄脱落力(7.03N),13个品系在果-柄脱落力和秧-柄脱落力之间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荚果侧压破壳力>正压>立压,3个方向的荚果破壳力两两之间均存在极显著差异;大花生品种(系)的荚果层高度显著高于小花生品种(系),荚果层厚度在大小花生之间无显著差异;相关分析表明花生荚果的果柄强度来源于果-柄之间的脱落力(r = 0.96,P<0.01);与对照相比,51份花生品种(系)在荚果和籽仁产量上均表现为增产;花生荚果力学特性的15个性状和产量、品质的9个性状分别综合成为5个和3个主成分因子,累计贡献率分别为66.73%和80.33%;多元回归分析表明果-柄脱落力、秧-柄脱落力、果柄脱落率、成熟荚果果柄强度、未熟荚果果柄强度是影响果柄强度的主要性状;最终筛选出19个果柄强度适中、增产的花生品种(系),为后续培育适应机械化收获的花生新品种提供优异的育种材料基础。  相似文献   

2.
花生果柄和荚果力学特性影响着花生收获机作业质量指标。本研究对92个花生品种(系)鲜荚果的果柄强度、荚果压缩破壳力、荚果层厚度和高度、产量和品质等指标进行测定和分析。34个品种(系)在荚果处脱落率为100%。大多数品种(系)的果柄强度在未熟和成熟荚果间差异不显著,秧-柄节点的果柄强度大于果-柄节点,荚果侧压破壳力正压立压。果柄强度均值与不同成熟度的果柄强度、秧-柄节点的果柄强度、果-柄节点果柄强度、荚果处脱落的百分率有一定的相关关系。3个方向的破壳力之间,荚果层厚度与荚果层高度之间,夹持状态荚果层厚度与荚果层厚度、夹持状态荚果层高度之间也存在一定的相关关系。筛选出了10个适于机械化收获的优质大花生品种(系),果柄强度较高,荚果和籽仁产量均比对照品种花育33号增产。为培育筛选适宜机械化收获的花生品种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3.
在对57个花生品种(系)的果柄强度和鲜荚果不同方向果壳强度进行测定的基础上,提出适合鲜花生机械化收获的普通型花生品种的技术指标,即果柄强度最小值不低于5N且果壳强度最小值不低于1.26kN。选出16L25、16L90、16L9、16L8、15L26、16L72、宇花31号、花育31号、15L36G和吉花11号等10个适合一段式机械收获的花生新品种(系),并提出了花生机械化收获适宜性指标研究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对58个花生新品系进行了果柄强度测定和断裂点统计。选出16L10、16L11、16L13、16L34、16S1等花生新品系,不仅果柄强度较高,而且荚果自植株上脱离时不带果柄,为选育适合机械化收获与加工的花生品种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培育和筛选适宜在盐碱地种植的花生品种,对盐碱地开发及提高土地利用率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对种植在滨州盐碱地的13个高油酸花生品系和1个普通油酸对照品种的产量和品质性状进行测定,发现5个花生品种(系)在盐碱地种植相对产量较高,分别为花育33号、P16-8、P16-7、P16-10和P16-41。此外,在盐碱地种植的品种(系)的含油量、油酸含量和油亚比值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本研究为耐盐碱花生品种(系)的筛选提供了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6.
大田条件下,以印度尼西亚东爪哇省当地花生品种“Tala1”为对照,通过比较我国22个花生品种成熟期的植株、荚果产量和产量性状,筛选适宜当地气候环境的花生品种。结果表明:从植株性状看,“四粒红”主茎节数、主茎高和侧枝长显著高于对照;白沙1016、湘花2008、花育23和对照差异不显著,其他品种均显著低于对照品种。不同花生品种的荚果产量差异显著,通过对荚果产量聚类分析,筛选出6个高产花生品种、8个中产品种和9个低产品种。从产量性状看,不同产量水平花生的饱果率、双仁果率差异不显著,但中高产花生品种单株结果数和公顷果数显著高于低产品种。产量与其他植株性状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荚果产量与实收株数、单株果数和公顷果数呈极显著正相关。综上所述,本文通过对花生荚果产量聚类分析,筛选出6个适于印度尼西亚东爪哇省气候环境的花生品种;通过栽培措施提高单株和公顷结果数是提高花生荚果产量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7.
花生收获前发芽烂果的原因与防治技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生产实践和试验发现,常规栽培花生收获前发芽烂果率一般在7%左右,最高可达30%,并且远果柄处种仁发芽烂果率高,近果柄处种仁发芽烂果率低。发芽烂果可直接导致花生品质下降,影响花生产量。1花生收获前发芽烂果的原因花生收获前发芽烂果是受光照、株际湿度、荚果...  相似文献   

8.
多效唑和海藻肥对不同品质类型花生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改进花生高产优质生产技术,选用花生高蛋白品系KB008、高脂肪品种花17(简称H17)和高油酸/亚油酸品种农大818(简称818),在大田栽培条件下研究了叶面喷施多效唑(PBZ)和海藻肥(SM6)以及两者配施对不同品质类型花生产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单独喷施多效唑能显著增加3个品种荚果产量,原因是显著增加了单株结果数和单株果重,但降低了3个品种的出仁率和蛋白质含量,降低了H17和818的O/L值。单独喷施SM6对H17和818的荚果产量影响较小,但能显著增加KB008的单株结果数和荚果产量。SM6能显著提高不同品种花生的出仁率、蛋白质和脂肪含量以及O/L值。PBZ与SM6适当配施能显著提高不同品质类型花生的荚果产量、公顷蛋白产量和脂肪产量,增产的同时改善品质。  相似文献   

9.
本文利用相关和通径分析方法,研究了湖南红壤旱地两种不同水肥条件下,花生品种(系)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的相互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单株结果数与饱果数对产量影响最大,适宜的分枝数和生育期、中等荚果和籽仁是我省红壤旱地花生高产选育的重要目标。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终花期至荚果发育阶段和荚果成熟至收获阶段花生秸秆的饲用品质变化特点,提升花生秸秆的饲用价值,本研究以13份花生品种(系)为材料,分别对各发育阶段的花生植株进行分期取样,调查干物质积累量,利用NIRS方法检测茎秆、叶片、根、荚果、秸秆等的蛋白质和钙含量。结果表明,在终花期至荚果发育阶段,随着荚果的膨大充实和品质提升,茎秆和叶片的干物质量变化幅度较小,蛋白质与钙的含量均呈前期降低、后期趋于稳定,具有一定相关性。在此阶段,茎秆和叶片的蛋白质含量变化范围分别为6.64%~8.87%和12.63%~13.61%,钙含量变化范围分别为0.92%~1.01%和0.95%~1.10%,秸秆品质下降。对于饲用花生品种而言,花生初花期或盛花期的秸秆量最大,品质最优,综合饲用价值最高。在荚果成熟至收获阶段,花生植株各部位的蛋白质和钙含量持续下降,二者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具有一定相关性。此阶段茎秆和叶片的蛋白质含量变化范围分别为6.23%~7.28%和10.86%~13.57%,钙含量的变化范围分别为1.00%~1.04%和1.16%~1.19%。在保证花生产量的基础上,适宜的收获期能够兼顾花生荚果和秸秆...  相似文献   

11.
多粒型花生是栽培花生分类的重要分支之一,其显著的特征是大多数荚果含有3~4粒种子,而其他类型花生以两粒荚果为主。为了充分认识和利用多粒型花生种质资源,本研究对321份多粒型花生品种资源的生态生理、品质及其耐盐性等性状进行了调查。基于这些数据,利用主成分分析的方法分析了生态生理参数之间的相关性,利用聚类分析的方法把这些花生分为4个类群。筛选出一批具有极端性状的品种资源,如耐盐性最好和最差的品种资源,为多粒型花生种质资源的利用和分子遗传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利用我所的135份花生品种资源为试验材料,其中龙生型、普通型、珍珠豆型各45个品种.成熟收获时调查产量及其主要性状,计12项。结果表明:1、不同类型花生品种资源性状的差异颇大,同一性状在不同类型间的变异系数互有差异,变异范围大,利用价值高;2、不同类型问花生性状不尽相关,与单株荚果关系最密切的性状有别,影响程度各异.在花生育种中,要选择高产型品种在不同类型中应采用不同的选择标准.  相似文献   

13.
2014年开展了机采棉品系CN01配套栽培技术研究和机械化收获示范,结果表明:CN01适宜种植密度为6.00万~6.75万株·hm-2;药剂打顶对棉花铃重、衣分等主要产量性状都有一定影响;脱叶剂除对棉花产量有负面影响外,对纤维品质也有明显影响,平均比强度下降了2.24cN·tex-1,平均绒长下降了0.96mm。筛选出综合效果较好的打顶剂1个、脱叶剂2个。机械化收获示范中棉花农艺性状、产量和机收效果均达到了机采技术指标。  相似文献   

14.
关于花生单株荚果重与植株性状的关系,已有多人用二元分析的方法进行过研究。但由于影响单株荚果重的因素较多,而且彼此之间又有相关,因此,这种方法难以真实地反映各因素对单株产量的直接影响。本文以9个花生品种(系)为材料,在相关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作通径分析,找出影响单株荚果重的直接因素与间接因素,为花生品种选育和改进栽培措施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云花生4号系以盐津花生为母本、桂花17为父本,通过品种间有性杂交、单株选择育成的花生新品种。在2008年品系鉴定试验及2009~2010年连续两年品系比较试验中,均比对照增产11%以上;2012年云南全省5个试点联合多点试验中干荚果产量、花生仁产量和产油量分别为3 719.4、2 636.9和1 297.0 kg/hm2,均列参试品种第三位,适宜在云南全省花生产区种植。  相似文献   

16.
休眠性是作物重要的农艺性状之一。本研究对31个刚收获的花生品种(系)进行发芽试验,以评价不同品种的休眠特性。结果表明,发芽率和萌发率都可以作为评价种子休眠性的指标。不同品种种子发芽率的变异范围为0~71.11%,20个品种(系)的发芽率低于10.0%,其中,徐9641等6个品种(系)的发芽率为0,表现为较强的休眠性;启海花生的发芽率为71.11%,休眠性较弱。相关分析表明,种子休眠性强弱与荚果、籽仁形状和小叶长度有关,长粒型种子和小叶较长的品种休眠性较强,而与其他农艺性状相关不显著。  相似文献   

17.
花生品种间产量和产值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11个不同产量水平及品质标准的花生品种为材料,对其荚果、籽仁产量和油与蛋白质产量品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花生不同品种(系)荚果产量的高低,不一定与其籽仁或油、蛋白质产量和产值相一致,同样,籽仁产量与油、蛋白质产量和产值也未必吻合。通过综合评价,其产量与产值之间相关性在品种间差异较大,共出现了5种情况:①荚果产量最高,但籽仁、油、蛋白质产量和产值则较低;②荚果产量较高,油产量和产值很低;③荚果产量一般,籽仁与油产量和产值较高;④荚果产量低,油产量和产较值高;⑤荚果产量与籽仁、油、蛋白质产量和产值位次相当。  相似文献   

18.
新疆植棉区适合机采长绒棉新材料筛选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选取5个长绒棉品种(系),结合收获前喷施脱叶剂进行适合机械采收的长绒棉品种筛选试验,综合考察各品种的生育特性、农艺性状、脱叶率与吐絮率、产量指标以及纤维品质等表现。结果显示,新海45号、4102品系和4213品系均对脱叶剂敏感,且结铃性强、株高适宜、茎秆坚韧不易倒伏、始果枝着生位较高、果枝较短且上冲、株型紧凑、吐絮集中、含絮力适中、纤维品质优良,是具有适宜机械采收性状的长绒棉材料。  相似文献   

19.
为筛选适宜福建省种植的花生新品种,对从南方花生区引进的9个新育成的品种(泉花6号、泉花8号、龙花163、龙花243、莆花1号、粤油93、粤油45、桂油21和泉花7号)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品种间荚果差异不显著,均适宜福建花生区种植。但各品种主要性状存在差异,可根据主要性状以及当地条件因地制宜加以利用。  相似文献   

20.
不同肥料配施对花生品质与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决目前南方花生生产上施肥比较混乱的现状,挖掘南方红壤旱地花生的产量潜力,以高产优质大花生品种‘湘花2008’为材料,利用盆栽试验,研究不同类型肥料配施对花生荚果性状、产量、品质的影响,以探寻南方大花生栽培的最佳施肥方法。结果表明:施用复合肥对花生荚果性状和产量优于尿素、磷酸二氢钾配施。复合肥与钙肥配施能提高花生单株结果总数、饱果总数、百果重、百仁重,同时提高花生产量。其中,最佳配施方案为复合肥+氯化镁+氧化钙,理论产量2014、2015年分别达5135、4271 kg/h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