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单粒精播对花生农艺性状及产量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单粒精播高产栽培技术原理,研究了适宜湖南种植的高产优质花生品种‘湘花2008’不同密度下单粒精播对花生农艺性状和产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密度增加花生出苗率有下降趋势,主茎高、侧枝长在21万株/hm~2下最大,分枝数、结果枝数、叶龄数、单株荚果数均随着密度增加呈下降趋势,单粒精播高密度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个体生产力;产量和品质均在18万株/hm~2时表现最佳,且高于常规生产上双粒穴播30万株/hm~2。因此,花生单粒精播在一定程度上可达到减少用种量,提高产量,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是实现花生高产高效的一项切实可行的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2.
为探明密度对单粒精播花生群体冠层结构及产量的影响,大田条件下,以花育22为供试花生品种,设置 每穴单粒和双粒2种播种方式,9万穴/hm2(D1)、12万穴/hm2(D2)和15万穴/hm2(D3)3个种植密度,研究了密度对花 生冠层透光率、冠层叶面积系数、叶片干重及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随密度的增加,冠层中下部的透光率降 低,单粒播冠层透光率大于双粒播。D1密度下,花生冠层中上部的叶面积系数、叶片干重单粒播低于双粒播,冠层 中下部高于双粒播,而D2和D3密度条件下,冠层叶面积系数、叶片干重单粒播与双粒播差异不显著。随密度的增 加,花生主茎高、侧枝长和公顷果数显著增加,而单穴果数减少,单粒精播侧枝数多于双粒播。随密度的增加,花生 荚果产量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12万穴/hm2的种植密度荚果产量最高,单粒精播花生产量略高于双粒播。总之, 合理密植是花生高产的重要措施,与双粒穴播相比,单粒精播花生冠层下部透光率和叶面积系数高,侧枝多、饱果 率高,是实现花生高产高效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3.
高产条件下,以大花生品种海花1号为试验材料,研究了提早化控对花生主茎高、分枝数、节间分布等植株性状,叶绿素含量、保护酶活性等叶片生理特性以及荚果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确定了高产花生离地10~13节间是生长最快、节间长度最大、最容易倒伏节点,据此提出优化"节间分布"的技术策略,将正常化控时间在第13节间时(主茎高35cm,PBZ-1)提早到第11节间(主茎高28cm,PBZ-2)。PBZ-2处理显著降低了成熟期植株主茎高、侧枝长、主茎节数和植株倒伏率,显著提高了叶片叶绿素含量以及SOD、POD和CAT活性,延缓了生育后期植株早衰,成熟期主茎绿叶数显著高于CK和PBZ-1处理,促进了光合产物的积累和向荚果的分配。提早化控优化了节间分布,改善了群体结构,显著增加了单株结果数和单株饱果数,从而使荚果产量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4.
李纯 《作物研究》1993,7(1):29-31
通过对7个绿豆品种11个与产量有关性状的相关分析,明确有效分枝数、单株荚果数、主茎节数、株高与单株产量呈高度正相关,其余各性状与单株产量的相关系数都较小。进一步通经分析表明,有效分枝数对单株产量的效应最大,其次是主茎节数。因此在绿豆新品种选育和高产栽培方面都应着重考虑这两个主导因素。  相似文献   

5.
大田条件下,以印度尼西亚东爪哇省当地花生品种“Tala1”为对照,通过比较我国22个花生品种成熟期的植株、荚果产量和产量性状,筛选适宜当地气候环境的花生品种。结果表明:从植株性状看,“四粒红”主茎节数、主茎高和侧枝长显著高于对照;白沙1016、湘花2008、花育23和对照差异不显著,其他品种均显著低于对照品种。不同花生品种的荚果产量差异显著,通过对荚果产量聚类分析,筛选出6个高产花生品种、8个中产品种和9个低产品种。从产量性状看,不同产量水平花生的饱果率、双仁果率差异不显著,但中高产花生品种单株结果数和公顷果数显著高于低产品种。产量与其他植株性状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荚果产量与实收株数、单株果数和公顷果数呈极显著正相关。综上所述,本文通过对花生荚果产量聚类分析,筛选出6个适于印度尼西亚东爪哇省气候环境的花生品种;通过栽培措施提高单株和公顷结果数是提高花生荚果产量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6.
花生主要农艺性状的相关性及聚类分析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应用DPS统计软件对18个花生品系的主要农艺性状的考种数据进行变异性、相关性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主茎高、总分枝数、结果枝数、单株荚果数变异系数较大。主茎高与侧枝长、百果重与百仁重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单株荚果产量与主茎高、侧枝长、总分枝数、结果枝数、单株果数、百果重、百仁重均呈正相关,与出米率呈负相关。18个花生品系因参与聚类的性状组合不同而聚类结果各异,综合性状的聚类在D2=5.91水平下分为4大类,其中第一类(1号和13号品系)和第四类(8、11、18)表现良好,值得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7.
试验结果表明,覆膜(专用膜)栽培花生表现出单株分枝多、鲜蔓重、饱果数多且荚果大的优势,与未覆膜之间的产量差异达极;除草膜与光解膜产量差异不明显,但与普通地膜和不盖膜的差异均达极显著;覆膜早播的与其它处理的产量差异也均达极显著,其主茎高、侧枝长、总分枝数、单株结果数等均比迟播的具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8.
传统花生种植穴播2粒或多粒,同穴多株之间地下部根系交错竞争肥水资源,地上部叶片遮挡竞争光热 资源,极易出现大小苗,限制花生产量进一步提高。山东省农业科学院花生栽培与生理生态创新团队根据竞争排 斥原理,建立了花生单粒精播高产栽培技术。单粒精播将花生每穴2粒或多粒播种改为每穴1粒,扩大株距,缓解 相邻植株间的竞争,个体均匀一致、整齐健壮,更能充分发挥单株生产潜力;单位面积株数减少,群体结构更加合 理,提高光合产物向荚果的分配率,通过提高经济系数来提高产量。本文论述了花生单粒精播技术的发展历程、理 论与技术突破、发展前景等,并提出了限制大面积推广的技术瓶颈,旨在推动该技术的大面积应用。  相似文献   

9.
对河南省夏播花生的8个主要数量性状与单株生产力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饱果数、生育期与花生单株生产力达极显著正相关;结果枝数、侧枝长与花生单株生产力达显著正相关;主茎高、饱果率与花生单株生产力相关性不显著。而百果重与花生单株生产力为负相关,其中百果重与单株生产力达显著水平。通径分析结果表明:8个主要数量性状与单株荚果生产力的直接通径系数顺序依次为:侧枝长〉结果枝数〉饱果数〉生育期〉饱果率〉百果重〉总分枝数〉主茎高。在夏播花生育种工作中,要注重花生饱果数多、生育期长、结果枝数多、饱果率高的花生材料的选育,这样才能选育出产量高的花生新品种。  相似文献   

10.
花生主要农艺性状和产量的相关与通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80个花生栽培品种和品系为材料,对主茎高、侧枝长、总分枝数、饱果数、秕果数、单株结果数、单果重和单株荚果产量8个农艺学性状和经济性状进行表型相关和遗传相关分析。并以单株荚果产量为目的性状,利用与其它7个性状间的遗传相关系数进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表型相关和遗传相关具有一致性;对表现型的选择就可以获得理想的基因型;果多、果大的荚果饱满度好的性状选择是花生高产育种的主要选择目标;并且在注重荚果性状选择的同时还应协调地上部与地下部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不同生育时期膜下滴灌对花生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花生品种山花7号为材料,研究了不同生育时期膜下滴灌对花生生长发育、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膜下滴灌促进花生植株生长,其主茎高、侧枝长、分枝数、单株叶面积、生物量均大于CK;显著增加花生生育后期叶片叶绿素a/b值;对百果重、百仁重、单株结果数、出米率、荚果和籽仁产量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花针期滴灌、花针期和结荚期滴灌两处理花生荚果和籽仁产量增产幅度均在7%以上,而结荚期滴灌荚果和籽仁产量增幅仅分别为3.61%和5.08%。膜下滴灌有利于促进花生的生长发育,提高花生产量,在花针期进行膜下滴灌补水,增产效果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12.
为筛选出适宜四川丘陵山区大豆生产的株行距配置,以结荚习性不同的两个大豆品种南夏豆25和南农99-6为试验材料,分析不同株行距配置下的大豆农艺性状和产量构成因素.结果表明:密度为25万株·hm-2时,相同株距下行距配置的变化对主茎高度和重心高度影响不明显,株距从8 cm扩大到10 cm有利于抑制植株主茎高度的增加.重心高度/主茎高度表现为品种间差异显著而不同株行距配置间无显著差异,表明其主要受品种遗传特性调控.不同株行距配置对主茎节数无显著影响,但通过改变植株高度影响了主茎的平均节间长度;株距从8 cm扩大到10 cm有利于基部节间粗度的增加,基部节间的长粗比受行距和株距配置的共同调控.宽窄行有利于大豆单株粒数的增加,且在平均行距为40 cm时表现更为明显,并有利于大豆百粒重的增加,品种南豆25的表现更为明显.株距8 cm、宽窄行60 cm+40 cm的配置下大豆单株产量显著高于株距10 cm、等行距40 cm,植株分布均匀更有利于个体生产潜力的发挥.  相似文献   

13.
为探索花生果播的真实增产潜力和增产因素进行本试验。结果表明:花生果播确实能使花生增产,单果播平均亩增产荚果13.4%,整果播平均增产9.2%、花生果播对花生株高、单株总果数、单株生产力、单株总开花、有效开花量、植株总干物重、荚果干物重等主要经济性状有一定作用。果播对出苗率影响不大。播期处理结果表明,4月20日至4月30日是我区花生果播的最佳播期。  相似文献   

14.
花生增果灵是山东农业大学研制的,它包括组分Ⅰ和组分Ⅱ两种,前者用于播前浸种,后者用于花期叶面喷施,现将试验结果分析如下。 1、主要生育性状考察。组分Ⅰ拌种较拌清水,主茎高1cm,侧枝长1cm,单株分枝多2条,单株果数多0.2个,百果  相似文献   

15.
株行距和种植密度对高油大豆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4,自引:2,他引:22  
选用辽宁省高油大豆品种辽豆14号和辽豆11号,探讨了不同株行距对两个品种的农艺性状和产量表现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株高增高,主茎节数、分枝数减少,单株有效荚重降低,百粒重下降。叶面积指数随种植密度增加呈上升趋势,单株叶面积和干物质积累呈下降趋势。品种、种植密度间产量差异达极显著水平,而行距间产量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6.
大豆主要生育性状与产量间的关系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生育期、株高、分枝数、主茎节数、单株荚数、百粒重等性状是大豆主要生育性状.通过对生育期、株高、分枝数、主茎节数、单株荚数、百粒重等性状的相关分析和灰色关联度分析,结果表明,分枝数、单株荚数是影响产量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7.
正特征特性株型收敛,有限结荚习性,椭圆形叶。紫花,棕毛。平均生育日数98d,中熟品种。平均株高54.7cm,结荚高度12.9cm,主茎节数11.6节,有效分枝数2.5个,单株有效荚数31.4个,单株粒数  相似文献   

18.
播期对夏直播花生生理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田间试验,以大花生品种(系)365-2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播期对夏直播花生营养生长、生理特性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播期推迟,出苗率降低,主茎高变矮、侧枝长变短,分枝数、主茎绿叶数和饱果数减少,同时花生植株根、茎、叶以及饱果的干物质重呈下降趋势。夏直播花生早播有利于提高花针期和结荚期叶绿素含量,随播期的推迟,叶片净光合速率、叶绿素荧光参数ΦPSⅡ逐渐下降。与6月5日相比,6月15日、20日、25日叶面积系数分别降低15.23%、17.26%、21.33%,荚果产量、籽仁产量和出仁率逐渐降低,与6月5日早播相比,6月10日、15日、20日、25日荚果产量分别降低3.95%、17.29%、25.40%、29.67%。  相似文献   

19.
《花生学报》2021,50(3)
以商花43号为材料,研究单粒精播不同密度S1(9.0万穴/hm~2)、S2(13.5万穴/hm~2)、S3(18.0万穴/hm~2)、S4(22.5万穴/hm~2)、S5(27.0万穴/hm~2)和双粒播CK(18.0万穴/hm~2)处理之间花生叶面积指数、SPAD、干物质积累、产量和品质的差异,探讨夏花生单粒精播的适宜密度及其高产群体的生理基础。结果表明:随密度增加,单粒精播叶面积指数和群体地上部干物质量随之增加,出苗后60 d和80 d, S4、S5处理叶面积指数与CK差异不显著,出苗后80 d, S4、S5处理群体地上部干物质量与CK差异不显著,到出苗后100 d,均显著大于CK。随密度增加,单粒精播主茎高、侧枝长显著增加,但均显著低于CK;总分枝、结果枝、单株结果数、生产力减少,均显著大于CK,S3处理开始,群体果数多于CK。随密度增加,单粒精播百果质量、百仁质量、饱果率、出仁率整体上呈增加趋势,S4、S5处理与CK间差异不显著。单粒精播有利于提高叶片叶绿素含量,S3、S4、S5密度有利于提高花生品质。S4、S5处理产量显著大于CK,分别比CK节约用种37.5%、25.0%。总之,合理密植是单粒精播花生高产的关键,形成和保持较高的叶面积指数、群体干物质,提高叶片叶绿素含量、群体结果数和饱果率是高产高效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春播和麦套2种种植模式下不同密度单粒精播对花生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精播密度对春播花生花育20号和麦田套种花生花育22号的主茎高、侧枝长均随着密度的增加而提高,而分枝数、单株结果数、双仁果率和饱果率均随密度的增加而减少。小粒花生花育20号的适宜密度大于大粒花生花育22号,两者适宜密度分别为22.5和21.0万穴.hm-2,比常规双粒穴播分别增产2.2%和4.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