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中性点直接接地系统的保护接地1.1 TT系统在低压电网中,把配电变压器低压侧中性点直接接地并引出中性线实施单、三相混合供电,网络内所有受电设备的外露可导电部分作单独的或成组的保护接地系统,称为中性点直接接地系统的保护接地.在新的《农村低压电力技术规程》中,称之为TT系统,如图1所示.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一起农村公用配电变压器(低压采用TT系统)中性点带电引起耕牛触电事件分析,找出了公用配电变压器中性点带电的原因,即:居民室内漏电、墙体带电,田间接地体下镀锌扁钢锈断导致接地电阻增大等,针对这些现象提出了相应的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3.
郭雷 《农村电工》2007,15(7):24-24
我国农村低压配电系统绝大多数是中性点接地系统.在这种系统中,配电变压器高压侧避雷器接地端、低压绕组中性点和配电变压器外壳共用一套接地装置.  相似文献   

4.
蒋毅 《农村电工》2005,13(4):22-22
农用配电变压器一般容量较小,其接地方式是将高低压侧避雷器接地引下线、配电变压器外壳接地引下线、配电变压器低压侧中性点的工作接地引下线三者连接在一起,然后接至一个共用的接地装置进行接地,这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讲的“三位一体”接地方式。  相似文献   

5.
我国居民生活用电大多使用三相四线制的供电网络,采用中性点直接接地的运行方式,从而使中性线与大地之间形成等电位.这样在正常情况下,配电变压器低压侧的中性线是不带电的.  相似文献   

6.
按照10kV配电变压器防雷接地设计要求:避雷器的防雷接地引下线采用“三位一体”的接线方法为最佳方式,即避雷器接地引下线、配电变压器的金属外壳和低压侧中性点这三点连接在一起,然后共同与接地装置相连接。其接地装置的工频接地电阻100 kV·A以下的配电变压器不应大于10 Ω,100 kV·A及以上的不应大于4 Ω。然而,每年的春季防雷接地检查中,都能发现农村配电变压器的接地电阻不合格或接地引下线不规范的现象。我区前几年的统计情况表明,被雷击的配电变压器属以上现象造成的占40%以上。 1 检查中暴露的问题 1.1 在土壤电阻率高的地方采用的接地装置达不到规程要求。 1.2 接地线的连接不规范。如采用圆钢焊接时有的只焊几点,或者用铝绞线作引下线,或者几个接头夹在包箍上,使接地电阻增大甚至失去作用。 1.3 有部分配电变压器的低压总表直接装在变压器的低压侧,由于接地不合格,在三相负荷不对称情况下,中性点电压升高,造成变压器的外壳带电,威胁人身安全。  相似文献   

7.
王焱 《农村电工》2008,16(2):21-21
1 断线引起的铁磁谐振过电压 在中性点不接地的电网中,断线会引起过电压事故.当供电系统中的配电变压器处于空载或轻载运行状态时,如果线路发生一相断线,断线线路的电容与变压器的激磁电感形成铁磁谐振回路而产生过电压,断线引起的过电压会导致系统中性点位移,配电变压器的相序反倾(即变压器三相绕组中负序电压占主要成分),它会使接在变压器低压侧的小容量电动机反转,变压器绕组电流剧增,电压升高,严重时会使绝缘闪络、避雷器爆炸、电气设备损坏.  相似文献   

8.
正10 kV配电变压器接线组别大多仍为Y,yn0,每到雷雨季节,配电变压器遭受雷击而损坏的情况时有发生,在地势较高地带或地下矿藏资源丰富地区这一问题尤为严重。1原因分析1.1对三点共同接地重要性认识不到位,接地点连接不规范或为无效连接如图1所示,10 kV配电变压器高压侧避雷器接地端、配电变压器金属外壳和其低压侧中性点连在一起后通过接地引下线再与接地体相连,称为三点共同接地,这种连接方式非常经典,并被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9.
热线征答     
编辑同志:请问低压电力网接地方式有几种,在不同场合下如何选择?(湖北省竹山县秦志勇)秦志勇同志:低压电力网接地方式一般有3种:TT系统、TN—C系统、IT系统。TT系统:变压器低压侧中性点直接接地,系统内所有受电设备的外露可导电部分用保护接地线(PEE)接至电气上与电力系统的接地点无直接关连的接地极上;TN—C系统:变压器低压侧中性点直接接地,整个系统的中性线(N)与保护线(PE)是合一的,系统内所有受电设备的外露可导电部分用保护线(PE)与保护中性线(PEN)相连接;IT系统:变压器低压侧中性点不接地或经高阻抗接地,系统内所有受电设备…  相似文献   

10.
热线征答     
我乡供电站有一台容量为30kV·A配电变压器,采用低压侧中性点不接地运行.发生的事故现象为:电动机闸刀合上时中性线带电;拉下闸刀后,中性线不带电.经查原因为低压侧a相接地.请问:1 低压侧a相接地后,泄漏电流怎样计算?2 变压器会不会发热?有何影响?  相似文献   

11.
目前,我国供电系统大都采用TN-C配电方式。在TN-C系统中,配电变压器低压侧中性点(N)直接接地,系统内所有用电设备外壳的保护线(PE)和中性线(N)连接。保护线连接必须可靠,否则会造成人身触电伤亡事故。保护线断开或接触不良造成人身触电伤害原因如  相似文献   

12.
农村低压电力技术规程学习辅导(连载5)闫璋河北省电力局(050021)15第2.13条中:什么是TT系统、TN—C系统和IT系统?它们的适用情况如何15.1所谓TT系统在低压电力网中,把配电变压器低压侧中性点直接接地并引出中性线实施单、三相混合供电,...  相似文献   

13.
刘春迎 《农村电工》2007,15(5):31-31
1 故障情况 某发电厂主厂房380V低压厂用电系统,变压器采用三相三线中性点经高阻接地方式,属小电流接地系统,每台变压器配有一套高阻接地箱,与母线连接的每一条出线,均装有专用高阻接地电流互感器,其二次侧连接有发光二极管反极性并联的接地指示灯。当380V系统发生接地时,由于接地系统变压器中性点发生位移,[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鉴相鉴幅漏电继电器是一种和交流接触器相配合构成的漏电保护装置。它的主要功能是对有致命危险的人身触电提供间接接触保护,适用于中性点直接接地的低压配电系统,并具有重合闸功能,可提高供电可靠性,在当前的农村电网改造中,得到广泛的应用。鉴相鉴幅漏电继电器主要是通过鉴别相线与零线电流的大小及相位,从而确定漏电电流,当漏电电流达到一定数值时,继电器动作,切除故障。 由于鉴相鉴幅漏电继电器(以下简称继电器)的这些特点,这就要求配电变压器的低压侧中性点必须直接接地。根据有关规定,100 kV·A及以上的配电变压器…  相似文献   

15.
1996年7月26日,我县白石渡镇白石渡村村民邝某的一头牛,在一台抽水专用变压器的接地范围内,靠近接地体尾端处触电死亡。现场调查发现,该变压器额定容量为100千伏安,变压器高压侧额定电压为10千伏,低压侧额定电压为400伏,变压器中性点经变压器外壳直接接地,并与高压侧避雷器共用一个接地网。变压器低压侧三相供电,没有引接零线,担负四处抽水站的负荷,总容量为109千瓦,除此之外,再无别的负荷。因抽水站的机组是轮流开机运行的,所以变压器实际最大负荷为75千瓦。  相似文献   

16.
肖立波 《农村电工》2010,18(4):37-37
目前我国居民用电常用的配电方式有TN—S系统、TN—C—S系统和TN—C系统3种类型。其中,TN—C系统是配电变压器低压侧中性点直接接地,系  相似文献   

17.
<正>10kV配电变压器中性点工作接地,变压器高压侧避雷器防雷接地,变压器外壳保护接地三位一体共用一个接地装置,为保证变压器三相负荷不平衡时各相电压值稳定;变压器外壳带电时,外壳电压处于安全电压之下;变压器遭受雷电波出现残压时,不至于形成反击,因此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越小越好,但由于导体及土壤电阻的存在,相关规程规定变压器接地装置接地电阻须小于4Ω。所以接地装置施工后或定期对接地  相似文献   

18.
1 故障情况 某发电厂主厂房380 V低压厂用电系统,变压器采用三相三线中性点经高阻接地方式,属小电流接地系统,每台变压器配有一套高阻接地箱,与母线连接的每一条出线,均装有专用高阻接地电流互感器,其二次侧连接有发光二极管反极性并联的接地指示灯.  相似文献   

19.
正10 k V以下配电系统一般都为大电流接地系统,配电变压器中性点直接接地。以图1所示简单配电系统为例,当三相用电负荷平衡时,中性点没有位移电压;当用电负荷不平衡时,中性点就会出现位移电压,用电负荷大的一相电压低,用电负荷小的一相电压高。为避免出现上述现象,在10 k V配电变压器的安装中应重视变压器的工作接地,工作接地不好,  相似文献   

20.
当前在农村低压安全用电保护技术措施中,多采用配电变压器低压侧中性点接地和不接地两类。 中性点直接接地,它的保护技术措施是在中性点与接地之间通过触电保安器来达到防止触电的目的。 中性点不接地运行,它是当人触及相线,使触电电流构不成回路,相线对地间的回路主要是低压电网的绝缘电阻和对地电容所形成的回路。通过人体的电流受人体电阻和线路绝缘电阻的双重限制,从而减轻人体触电的危害。 一、常用的几种保安器性能分析 1、电压型保安器 这类保安器的工作原理是:将一个检测线圈串接在变压器低压侧的中性点和接地极之间,当低压系统发生触电事故时,电源通过相线、人体、大地和触电保安器检测线圈,构成一个闭合回路,同时在变压器中性点和大地间出现一个故障电压,当这个故障电压达到一定值时,检测线圈就推动脱扣机构,使主开关动作,切断电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