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2 毫秒
1.
严明 《水禽世界》2004,(8):21-21
一鸡群在其生长周龄的40周以后,由于公鸡年龄和体重的增加(另外有部分病弱残淘汰和死亡),种蛋的受精率会下降,不能孵化出更多的苗鸡,这样就达不到饲养种鸡的目的,此时,有必要在鸡群中补充一些青年公鸡,以提高其受精率.  相似文献   

2.
一鸡群在其生长周龄的40周以后.由于公鸡年龄和体重的增加(另外有部分病弱残淘汰和死亡),种蛋的受精率会下降,不能孵化出更多的苗鸡,这样就达不到饲养种鸡的目的,此时,有必要在鸡群中补充一些青年公鸡,以提高其受精率。  相似文献   

3.
一鸡群在其生长周龄的40周以后,由于公鸡龄期和体重的增加(另有部分淘汰和死亡),种蛋的受精率会下降,不能孵化出更多的雏鸡,这样就达不到饲养种鸡的目的,此时有必要在鸡群中补充一些后备公鸡,以提高种蛋受精率。在一批相对稳定的鸡群中补充一些后备公鸡,是一项有一定技术难度的  相似文献   

4.
倘若鸡舍内的环境对整个鸡群来说是一个颇为理想的世界,种公鸡与种母鸡都能在饲料平衡、光照恰当、体重适宜等条件下饲养,达到理想的产蛋率和受精率,也许就没有任何必要在鸡群中采用青年种公鸡替换老龄种公鸡的程序。然而,在许多情况下,鸡群在整个生产周期至少要替换一次种公鸡,有时甚至两次。鸡群为何要替换种公鸡的原因很多,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受精率太低。   鸡群至 40周龄时,由于种公鸡交配的频率变缓,而种母鸡,从其生理学方面来看,则需要交配的次数更加频繁才能维持较高的受精率,因而到此年龄阶段,肉种鸡的受精率逐渐下降…  相似文献   

5.
在母鸡生产周期内加入不同的公鸡以维持或增加种蛋的受精率水平,这对于平养方式下的种鸡群而言,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从图1可以看出,鸡群受精率的水平在40周龄时达到高峰,此后会呈现出下降的走势.  相似文献   

6.
鸡场在进行人工授精时总是强调技术动作的规范,而忽略了另一重要因素——鸡体。须知,种蛋受精率的高低不仅和人工授精的操作有关,更主要的是和鸡体有直接关系。这在种鸡人工授精管理中是不能被忽视的。一种鸡饲养管理上常被忽略的问题1强调开产鸡群的饲养管理而忽略育雏、育成鸡群的饲养管理种鸡生产性能如何和种鸡在育雏、育成阶段的饲养管理有直接关系,育雏、育成阶段控制得好,种鸡开产后的各项生产性能也好,受精率也高。相反,忽略了加强对育雏、育成鸡群的饲养管理,种鸡开产后不仅产蛋率低,而且受精率也低,各项生产性能都不理想。在种鸡人工授精的管理中,不仅要强调开产鸡群的饲养管理,更重要的是要加强种鸡育雏、育成阶段的饲养管理,这是关键,是种鸡群高产蛋率、高受精率的基础。2强调公鸡的饲养管理而忽略母鸡的饲养管理种鸡场往往注重公鸡的培育与淘汰,重视公鸡的营养补充与疫病防制,而母鸡却没有被同等重要看待,片面强调种公鸡的作用,而忽略了种母鸡的作用。其实,就种鸡而言,种蛋受精率的高低不仅仅决定于公鸡,也决定于母鸡,两者同样重要。在种鸡的人工授精生产中,不仅公鸡要健康,营养要充足,母鸡也一样。如果母鸡营养不良,很难想象鸡群会有好的产蛋率和受精率;如果...  相似文献   

7.
韩枫 《水禽世界》2005,(4):39-40
通常,种鸡群的受精率在30~38周龄时会达到顶峰阶段。然而,产蛋后期(45周龄之后)受精率会逐渐下降,有时下降的速度很快。安伟捷育种公司于本公司内所收集的数据表明:种公鸡的睾丸重量与受精率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正种鸡在饲养一段时期后,随其日龄的增长其体质会越来越弱,产精率降低,如果继续使用会使母鸡受精率下降,影响产蛋。种公鸡从22周龄用于配种,可以一直使用到72周龄,其受精率仍不降低。种公鸡可使用3年。种母鸡从26周龄编群配种、采种蛋,再养48周淘汰。在此日龄范围内,种蛋受精率可高达86.3%以上。育  相似文献   

9.
韩枫 《水禽世界》2004,(8):14-16
在世界范围内,只要使种公鸡达到一定的条件,鸡群就会获得良好的受精率。然而,为了获得良好的受精率,就需要管理好鸡群,确保种公鸡在各个不同的年龄阶段获得正确的骨架发育、睾丸发育和均匀度,确保控制好种公鸡的饲喂,正确的公母比例以及种公鸡适宜的肥胖程度。1饲舍安排如果将种公鸡与种母鸡分开饲养,让种公鸡按照体重生长曲线饲喂就变得简单许多。然而,种公鸡通常总是被安置在鸡合的最末端,饲养人员难以观察其行为和活动。安伟捷育种公司的技术管理人员建议:种公鸡应饲养在鸡舍入口处最前端的围栏内,便于育雏育成期进行观察和管理。在全阶…  相似文献   

10.
1开产前的准备工作1.1公鸡的选种及公母合群1.1.1公鸡的选种公鸡的第二次选种一般在20~21周龄进行,除了考虑体重及骨架外,应对一些发育不良的个体进行剔除,如鸡嘴断喙不良、喙弯曲、扭转、颈部弯曲、拱背、胸骨发育不良、畸形腿、脚趾弯曲、掌部肿胀或细菌感染,胸肌和同群鸡相比明显发育不良者均应剔除。1.1.2公母合群建议公母合群在加光前进行,利用夜间时间在鸡舍内分点放置,这样可以减轻鸡群的啄斗。选种后的弱公鸡不能参加配种,否则会大大降低受精率。1.2产蛋箱的放置在加光前,完成各种疫苗的接种后(一般…  相似文献   

11.
为了进一步提高人工授精模式下种蛋受精率,笔者进行了如下试验:1)观察了02:00—18:00提前光照制度下800只48周龄海兰灰父母代母鸡产蛋时间规律,分别统计了产蛋后补充输精前后全栋47 874只海兰灰母鸡各16批种蛋受精率;2)分别使用26,58周龄海兰灰公鸡精液对58周龄海兰灰母鸡进行人工输精,随机选择合格种蛋各180枚(每周龄3个重复,每个重复60枚),入孵7 d后统计种蛋受精率、早期胚胎死亡率、活胚率;3)随机选择海兰灰和海兰褐父母代母鸡各134,195只、公鸡各20只,比较海兰灰和海兰褐父母代母鸡种蛋受精率和公鸡精液质量,然后使用海兰褐和海兰灰父母代公鸡混合精液进行配套系间交叉人工输精,连续收集种蛋3 d,入孵5 d后统计种蛋受精率、早期胚胎死亡率、活胚率。结果表明:48周龄海兰灰父母代母鸡在05:00—07:00时产蛋率较高,08:30时累计产蛋率达90%;产蛋后补充输精母鸡的种蛋数量多于产蛋后未补充输精母鸡,且平均种蛋受精率增加了0.56%(P<0.05);58周龄公鸡精液人工输精后母鸡所产种蛋的活胚率较26周龄公鸡精液提高了16.06%(P<0.01),而...  相似文献   

12.
韩枫 《水禽世界》2000,(5):20-21
倘若鸡舍内的环境对整个鸡群来说是一个颇为理想的世界,种公鸡与种母鸡都能在饲料平衡、光照恰当、体重适宜等条件下饲养,达到理想的产蛋率和受精率,也许就没有任何必要在鸡群中采用青年种公鸡替换老龄种公鸡的程序.然而,在许多情况下,鸡群在整个生产周期至少要替换一次种公鸡,有时甚至两次.鸡群为何要替换种公鸡的原因很多,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受精率太低.  相似文献   

13.
鸡的人工授精是规模化养鸡场近几年推广应用的一项先进技术,关键措施是必须及早培育和严格选留优良种公鸡。当前,不少种鸡场种蛋的受精率不理想,45周龄前受精率在91%~93%,45周龄后受精率下降到89%以下,50周龄后受精率在84%左右,55周龄仅75%左右,严重影响了经济效益。现将引起受精率低的各种原因进行分析,并介绍几项提高受精率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4.
肉用种鸡产蛋期间一般最适宜的舍内温度为20~24℃,如果在炎热的三伏天,鸡就会产生不良的热应激反应:采食量明显下降,饲料转化率低.畸形蛋增多,蛋壳质量降低,蛋的数量明显减少,种公鸡交配行为减少,受精率低下,精子质量下降,抗病力降低,死海率增加等。在这种情况下,必须通过降低鸡舍温度,改善鸡舍内外环境,增加口粮浓度,采取科学管理措施,以确保鸡群健康,产生经济效益。1饲料喂给时间在高温期间,鸡群若得不到精心饲养管理,会产生较大的损失,只有避开高温选在气温凉爽时喂鸡,可增加鸡的采食量,在1天中一般有二个采食高…  相似文献   

15.
1 公雏的生理发育特点 1.1 体重与受精率的关系 4周体重与胫骨长度、受精率都有很大的关系。 1.2公雏体重增长的模式 公鸡从l周龄后就不能失重,在4周龄时体重应达到标准,6周龄时体重应达到1000g以上。  相似文献   

16.
1 造成种蛋受精率低的原因 1.1 遗传因素 不同品种种鸡的耐热性及对热应激的反应和受精率的高低不尽相同.肉种鸡比蛋种鸡耐热性差,其受精率就低;同样是蛋鸡,褐壳蛋(或体重大)种鸡比白壳蛋(或体重小)种鸡耐热性差,其受精率下降的幅度就大;同品种鸡中,周龄大的鸡比周龄小的鸡种蛋受精率下降幅度大.  相似文献   

17.
肉用种鸡体型笨重,行动迟缓,如果饲养管理不当,将会引起种蛋受精率偏低,造成经济损失,因此探讨如何提高肉用种鸡受精率非常必要。在合理的饲养管理条件下,AA肉种鸡受精率可高达98%以上。受精率不理想的问题往往出现在开产最初的4-6周和产蛋后期。这两种情况都是由于对种鸡管理不当所引起的。肉种鸡开产初期种蛋受精率低,主要是由于公鸡在育成期间,尤其是18一23周龄期间,由于体重增加不足、不恒定或没有增重,甚至体重曾有下降;或者是由于光线刺激不足、不恒定或增加不足,使公鸡性成熟延迟。这些尚未达性成熟的公鸡往往有交配…  相似文献   

18.
海兰W -3 6白壳蛋鸡父母代的父系抗逆性较弱。在饲养过程中 ,一旦遇到疾病感染或环境因素变化等较强的应激 ,其死亡率往往大大超过母系 ,从而造成鸡群公母比例严重失调 ,种蛋受精率大幅度下降。对于采用自然交配的配种方式来说 ,其影响更大。为了解决生产中常常出现的公鸡数量不足的问题 ,我们尝试以 72周龄以后的公鸡与适龄母鸡 (2 7~ 72周龄 )配种 ,并观察所产种蛋的孵化效果 ,以探讨延长父系公鸡利用年限的可能性。1 材料与方法1 1 试验鸡品种 试验鸡为海兰W -3 6白壳蛋鸡父母代。1 2 方法 设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和对照组母…  相似文献   

19.
肉种鸡的开产时间一般在22~23周龄,24~25周龄产蛋率达5%,但近几年肉种鸡开产推迟的问题一直困扰着养殖户,尤其是饲养在半开放式鸡舍并在7月份以后开产的鸡群表现得更加突出,开产推迟2~3周龄,多则4~5周龄.其主要表现是鸡群在25周龄时已达开产体重但第二性征不明显(母鸡鸡冠未甩出来);生殖系统发育迟缓(母鸡卵巢呈桑椹状);30周龄时有相当一部分鸡超重,产蛋高峰不明显(平均为70%),使得高峰期给料及高峰后撤料很难准确操作,每只人舍母鸡全期种蛋产量及种蛋受精率明显下降,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本人就以上问题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20.
1造成种蛋受精率低的原因1.1遗传因素不同品种种鸡的耐热性及对热应激的反应和受精率的高低不尽相同。肉种鸡比蛋种鸡耐热性差,其受精率就低;同样是蛋鸡,褐壳蛋(或体重大)种鸡比白壳蛋(或体重小)种鸡耐热性差,其受精率下降的幅度就大;同品种鸡中,周龄大的鸡比周龄小的鸡种蛋受精率下降幅度大。1.2环境因素高温对公鸡的精液品质影响很大,致使受精率降低。环境温度在20℃时能促进睾丸发育与精子的生成,在30℃时对精子无不良影响,但温度达到38℃时就对精子有暂时性的抑制作用。同时,精液(应保持在10~25℃,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