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双孢蘑菇菌丝体酯酶同工酶及可溶性蛋白的电泳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引进的15株双孢蘑菇菌丝体进行了酯酶同工酶和可溶性蛋白的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结果表明:15株双孢蘑菇菌丝体在酯酶同工酶以及可溶性蛋白质方面都表现出了一定的遗传性差异。进一步通过UPGMA平均连接程序进行聚类分析发现,15株双孢蘑菇在酯酶同工酶上,当相似水平为0 63时聚为一类;在可溶性蛋白方面,当相似水平等于0 94时被聚为一类。结果说明酯酶同工酶和可溶性蛋白电泳图谱对于双孢蘑菇种级水平上的分类具有重要作用,两者中尤以酯酶同工酶酶谱最佳。  相似文献   

2.
禾长蠕孢菌(Helminthosporium gramineum f. sp. echinochloae,HGE)是稗草生防潜力菌,为建立HGE的遗传转化体系,研究了菌龄、胞壁降解酶、稳渗剂等对其原生质体制备和再生的影响。结果表明,HGE菌原生质体制备的适宜条件为:26℃下采用1.0%崩溃酶处理菌龄为6 h的HGE菌丝体2 h,0.7 mol/L NaCl为稳渗剂。原生质体再生的适宜条件为:32℃下采用05%崩溃酶处理菌龄为16 h的HGE菌丝体4 h,0.7 mol/L NaCl为稳渗剂,R1为高渗再生培养基。  相似文献   

3.
双孢蘑菇种内多态性的AFLP分析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对收集到的15株双孢蘑菇品种的种内多态性进行AFLP指纹图谱及相似性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供试双孢蘑菇品种的遗传相似性为79%,在相异系数为0.2时被聚为三群;但从AFLP指纹图谱看,每个双孢蘑菇品种都具有自己独特的AFLP指纹图谱。试验证明:虽然由于双孢蘑菇自身保守的次级同宗配合遗传方式以及长期野生种质资源的匮乏.造成其种内相似性程度较高,但是利用AFLP标记技术仍然能够揭示双孢蘑菇品种内的遗传多态性。  相似文献   

4.
双孢蘑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屈艳 《新农业》2004,(2):45-46
双孢蘑菇又称白蘑菇、洋蘑菇,属伞菌日,伞菌科,蘑菇属,是一种好气性的草腐性真菌。双孢蘑菇在我国栽培历史较短,福建省是双孢蘑菇生产的大省,占全国生产量的50%以上。在我国北方,尤其在东北地区.双孢蘑菇起步较晚,生产技术较差,因此,发展双孢蘑菇生产具有较大的市场空间。  相似文献   

5.
李民王尚堃  李可凡 《安徽农业科学》2005,33(7):1215-1215,1250
以草炭土和壤土为覆土材料,研究了5个不同覆土处理对双孢蘑菇栽培的影响。结暴表明:双孢蘑菇菌丝、子实体生长发育情况随草炭土含量的增加而变好;冬前双孢蘑菇栽培各处理间差异显著。价格较高,产值相差很大;春季双孢蘑菇栽培各处理间差异不显著。价格较低,产值相差不大;总产量和效益以草炭土含量75%左右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6.
层出镰孢菌原生质体制备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层出镰孢菌(Fusarium proliferatum)原生质体的最佳条件,建立高效制备层出镰孢菌原生质体制备的方法.[方法]通过对菌丝体菌龄、酶解液组合、酶解反应温度及酶解时间等影响因素进行优化,对层出镰孢菌原生质体的制备条件进行研究.[结果]菌块在CMC液体培养基中25℃培养分生孢子3 d后,过滤离心后转移至YEPD液体培养基中培养12 h,该菌丝最适于层出镰孢菌原生质体的制备;用1.2 mol/L KCl溶液配制含有5 mg/m L裂解酶、25 mg/m L崩溃酶、0.05 mg/m L溶壁酶的酶解液在30℃下对菌丝酶解1.5 h,此时原生质体的数量最大,为2.47×10~9个/m L.原生质体再生培养时,使用40%PTC溶液恢复细胞壁,在TB3液体培养基中30℃过夜培养,离心后与TB3固体培养基混合后倒入平板培养,原生质体再生率可达39.75%.[结论]通过对菌丝体菌龄、酶解液浓度、温度、酶解时间等条件的优化,可提高层出镰孢菌原生质体的产量及再生率,为进一步研究层出镰孢菌致病分子机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双孢蘑菇W192液体菌种摇瓶培养菌丝体生长规律,为液体种子活力判断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液体摇瓶培养,分别测定了液体培养过程中双孢蘑菇菌丝体生物量、菌丝球数量和直径、发酵液pH值、还原糖和氨基氮含量、羧甲基纤维素酶、淀粉酶、酸性蛋白酶、漆酶胞外酶活性生理生化指标.[结果] 摇瓶培养第8 d时,双孢蘑菇菌...  相似文献   

8.
通过电镜观察与酶解分析确定香菇(Lentinusedodes)菌丝细胞壁组成后,进行了双核菌丝原生质体的分离和培养.结果为:①在酶解中,菌丝原生质体一般只从菌丝顶端等新生部位释放出来,合适的渗透剂、菌龄和酶解温度是提高原生质体得率的重要保证;②原生质体再生菌丝是一个间歇性的依赖于原生质体团涌动流向的过程.再生菌丝的形成经历了原生质体形成突起-哑铃状-分枝状等不同形态类型的再生阶段;③培养再生的菌丝体在形态上没有观察到锁状联合,栽培后未能结实,初步判断为单核菌株  相似文献   

9.
玫瑰黄链霉菌Men-myco-93-63在温室及大田试验中都对棉花黄萎病菌表现出很强的拮抗作用,是一株很有应用潜力的生防菌株。不论是菌丝体本身还是其代谢产物都对多种植物病原菌有很强的抑制作用。对该生防菌株进行深入研究,尤其是分子水平的研究尤为重要。笔者通过研究影响链霉菌原生质体形成的多种条件和因素,包括培养基的选择、培养时间、甘氨酸浓度、溶菌酶浓度、酶解时间等,最终成功的制备出了生防菌Men-myco-93-63的原生质体,初步确定了其形成条件:TSB培养基一级培养24h,用SGGP作为二级培养基培养菌丝体40h(补加甘氨酸2%),将菌丝体加入2mg/ml溶菌酶37℃水浴60min后即可得到原生质体,涂在再生培养基R5上再生培养,再生数可达4.8×106个/ml。为该生防菌原生质体的转化、基因表达等研究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一种野生蘑菇的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自四川的一种蘑菇(AGCDH111),幼时为灰白色,成熟后浅棕色,担子上着生1个和2个孢子;ITS-PCR、ITS-RFLP、ITS4和ITS5序列分析,结果表明,野生蘑菇的ITS-PCR和ITS-RFLP指纹图谱与双孢蘑菇As2796相同,与双孢蘑菇AS2796的ITS4&5序列同源性为99.09%,鉴定该蘑菇为双孢蘑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