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犊牛既是资产也是开支,需要饲养者付出比成年奶牛更多的爱心、耐心和细心.而且理论上这些犊牛也代表着最高的遗传水平.犊牛的饲养管理应重点考虑以下三个方面. 一、保证初乳的品质并及时饲喂 初乳中的脂肪、蛋白质、矿物质和维生素含量都非常高,而它的乳糖含量很低,可以降低犊牛的腹泻发生率.初乳中的抗体浓度远高于随后所挤的牛奶和正常奶所含的抗体数量,可以为犊牛提供被动免疫功能.犊牛对初乳中大分子抗体的吸收效率是具有时效性的,刚出生时的平均吸收率为20%左右;出生后6小时、12小时,犊牛对抗体的平均吸收率分别为10%和5%;而在出生36小时之后,犊牛不再具有吸收抗体的能力.所以,必须在出生后立即饲喂初乳 理论上,初乳的饲喂量不超过犊牛的真胃容积(体重的4.5%),否则会倒流引起消化紊乱.  相似文献   

2.
对32头荷斯坦犊牛在出生后不久(平均值±SEM=2.O±0.2小时)和12小时之后饲喂母体初乳或母体初乳加初乳补充物(含冻干初乳与干乳清)。初乳的免疫球蛋白平均浓度为  相似文献   

3.
为探究荷斯坦牛干奶期体况评分(Dry milk Body Condition Score,DBCS)对初乳中IgG(Immunoglobulin G)浓度及犊牛生长性能的影响,本研究收集了江苏地区某大型牛场2017—2019年荷斯坦牛DBCS及初乳IgG浓度和犊牛生长性能数据共10846条,利用SPSS多因素方差分析法分析了荷斯坦牛胎次、在胎天数和产犊季节对DBCS的影响,同时分析胎次和DBCS的交互作用对初乳中IgG浓度和犊牛生长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不同胎次、产犊季节、在胎天数对荷斯坦牛DBCS均有极显著影响,其中4胎牛DBCS显著高于其他胎次,5胎牛DBCS显著低于其他胎次;荷斯坦牛在冬季产犊时DBCS最高(3.48),在春季产犊时DBCS最低(3.13);在胎天数为281~300 d时,DBCS显著高于其他天数,在胎天数为271~280 d时,DBCS显著低于在胎天数为260~270 d和281~300 d的奶牛;荷斯坦牛DBCS对初乳IgG浓度、犊牛出生重、断奶日龄、平均日增重均有极显著影响。不同胎次和DBCS二因素互作分析表明:胎次与DBCS的互作对2胎和3胎母牛所产犊牛的...  相似文献   

4.
奶牛饲养管理新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我国奶牛饲养业较快发展,特别是以个体为主的城镇郊区小型奶牛场发展较快。但是,有相当一部分饲养户不注意科学饲养,严重地影响了经济效益的提高,现根据我们多年接触业内人员的体会,将他们最容易忽视的技术知识分述于后。   一、犊牛饲养管理   犊牛出生后,对外界环境条件要求比较严格。不仅要有适宜的温度 (温度一般在 15~ 30℃ ),而且要干净、卫生,以防初生犊牛受各种病菌的侵袭而发病,特别是消化道疾病。让犊牛尽早吃上初乳。初乳中含有丰富的营养和抗体物质。犊牛初生时,对初乳中抗体吸收率高达…  相似文献   

5.
1 犊牛饲养技术要点1.1 尽早哺喂初乳。犊牛出生后用干净布或干草擦净身上黏液,以免感冒造成肺炎,并尽早哺喂初乳,一般出生后0.5~1.5h内喂初乳。犊牛出生后能站立时,将犊牛头引至乳房下,挤出牛奶于手指上,让犊牛舐食,并引至乳头让犊牛吮乳。采用人工哺乳时,日哺乳量应占体重的15%,分三次等量供给,保持温度37~38℃,严防犊牛下痢。1.2 初饲植物性饲料。犊牛出生后两周左右补饲植物性饲料,以利于刺激瘤胃生长发育。投喂优质幼嫩青干草,自由采食;补充犊牛开食料,其中应包括Ca、P、微量元素和VA、VE。开始时日给量20g,以粉…  相似文献   

6.
试验用8头荷斯坦牛公犊,确定饲喂经巴氏消毒的初乳对其血清IgG、乳铁转运蛋白和嗜中性细胞过氧化物浓度的影响。给初生4小时的犊牛饲喂新鲜冷冻的初乳或巴氏消毒处理(76℃,15分钟)的初乳,喂初乳前和喂初乳24小时后采血,分离血清IgG、乳铁转运蛋白和嗜中性细胞过氧化物,用免疫印迹分析、快速免疫测定确定血清中IgG、乳铁转运蛋白、嗜中性细胞过氧化物的浓度。结果表明:饲喂新鲜冷冻初乳的犊牛24小时后血清中IgG、乳铁转运蛋白和嗜中性细胞过氧化物浓度,均高于饲喂经巴氏消毒初乳的犊牛在24小时后血清中IgG、乳铁转运蛋白和嗜中性细胞过氧化物浓度。因此表明:经76℃,15分钟巴氏消毒的初乳影响了蛋白的持续转运与嗜中性细胞过氧化物的功能。  相似文献   

7.
导言已充分证实,犊牛在初生期由于吸收了初乳中的免疫球蛋白而获得被动免疫。Stott 等(1979a,b,c,d)近年已深入地研究了初乳免疫球蛋白的传递期限、速度和数量以及吮乳动作对传递的影响。已经证明,初乳免疫球蛋白除了提供全身性保护作用外,在肠道内还提供局部保护作用。即使是循环初乳衍生的 IgA(Porter、Noovkers 和 Allen,1972)和 IgG(Bo-urne 等,1978)分泌到肠表面上也象在犊牛肠道内未吸收的初乳抗体的直接作用那样发生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畜牧与兽医》2014,(11):65-68
牛的初乳是新生犊牛重要的营养来源,是新生犊牛获得被动免疫的重要物质基础。研究表明母牛的品种、年龄及初乳量都会对初乳的质量产生一定的影响。本文对西杂母牛初乳中常规营养成分和犊牛采食初乳后血清中免疫球蛋白、胰岛素含量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母牛产后212 h与2412 h与24144 h相比,初乳中总乳固体、乳蛋白含量高,且差异显著(P<0.05);乳糖含量低,差异极显著(P<0.01)。母牛产后12 h,初乳中乳蛋白含量显著高于产后24 h、72 h(P<0.05)。犊牛采食初乳后24 h,血清中IgA含量最高;采食初乳后72 h,血清中IgA含量最高。犊牛出生后2 h以内采食初乳与出生后2144 h相比,初乳中总乳固体、乳蛋白含量高,且差异显著(P<0.05);乳糖含量低,差异极显著(P<0.01)。母牛产后12 h,初乳中乳蛋白含量显著高于产后24 h、72 h(P<0.05)。犊牛采食初乳后24 h,血清中IgA含量最高;采食初乳后72 h,血清中IgA含量最高。犊牛出生后2 h以内采食初乳与出生后24 h采食初乳相比,采食初乳后24 h采食初乳相比,采食初乳后2144 h,血清中IgG含量较高。试验表明:母牛产后2144 h,血清中IgG含量较高。试验表明:母牛产后212 h的初乳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犊牛出生后212 h的初乳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犊牛出生后224 h,小肠对IgG、IgA吸收能力较高,犊牛产后2 h以内采食初乳更有利于提高自身免疫力。  相似文献   

9.
乳酸菌发酵牛初乳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提出了乳酸菌发酵牛初乳产品的生产工艺,测定了发酵初乳过程中IgG含量和活性的变化等。结果表明:脱脂初乳在80℃/15s和95菌/15s的杀菌条件下IgG含量分别较65菌/30min减少了51.19%和85.38%,损失较大。由于乳酸菌发酵产酸导致pH值降低,发酵初乳IgG活性也相应降低,其IgG活性降低至25%,在冷藏24h、48h后活性基本未变化。发酵初乳较普通酸奶颜色微黄、微涩、有腥味,凝乳时间比普通酸奶多出2,5h左右。  相似文献   

10.
<正> 在以色列一家大型奶牛场,每年约产900头犊牛,新生犊几乎全部发病,冬季其死亡率高达50%,全年死亡率约10%。1~20日龄的犊牛发生腹泻,其中多数还伴发上呼吸道感染。检查发现大多数分娩奶牛初乳中的免疫球蛋白含量极低。所以称这种现象为乳生性免疫缺乏综合症(LIDS)。对两组检查初乳,病牛组的IgG平均水平分别为  相似文献   

11.
利用初乳喂新生犊牛可提高成活率嫩江农场自1985年引进奶牛,几年来由于饲养户不但对新生犊牛的管理和饲喂方法,从1985年至1990年新生犊牛成活率徘徊在60%~70%左右,为提高犊牛的成活率,我们自1990年合理利用初乳饲喂新生犊牛,成活率得到了明显...  相似文献   

12.
初乳是指奶牛生产后7天内所分泌的乳汁,其成分和lO天以后母牛分泌的常乳存在着很大差别,尤其是产犊第一天的初乳最为重要,其中富含大量免疫球蛋白,它对初生牛犊的正常生长发育和从中获得抗体、增强抵抗力十分重要,是其他食物所无法代替的。初生犊牛食量小,而奶牛产后初乳丰富。农户在饲喂犊牛时缺乏合理的初乳饲喂计划.不重视对初乳的储存,大量初乳被废弃掉.或用于饲喂其他大犊牛,而所产犊牛只能得到7天的初乳,7天后母牛转为常奶生产期,小犊牛也只能用常奶饲喂了。有的奶农用初乳饲喂犊牛,喂量时多时少,奶温时高时低。易造成犊牛消化不良.引起腹泻.导致体况柔弱。  相似文献   

13.
正哺乳期犊牛是指从初生到断奶3个月之内的犊牛。由于犊牛生长发育快,易染病,所以,做好犊牛的饲养管理工作尤为重要。1犊牛初乳期的饲养管理1.1初乳的饲喂量初乳的饲喂量主要是依据犊牛的体重来制定。通常,饲喂量约占犊牛体重的12%。初乳期犊牛可选择以下哺乳方案:(1)出生后40~50min开始饲喂初乳,数量约为1.6~1.8kg;(2) 1~3日龄,数量约为2.5~3.5kg;(3) 4~6日龄,数量约为4~6kg。在饲喂量上,不光与犊牛体重有关,也和当时的气候条件有关,应综合考虑。  相似文献   

14.
1发酵初乳培育犊牛的特点初乳经发酵后总的干物质含量有所下降,其主要成分也有不同程度的减少,但细菌总数增加了15.6倍(其中主要的是对犊牛有利的乳酸链球菌)。用发酵初乳培育犊牛,具有以下的特点:①提高消化率,生长发育速度快。由于发酵初乳中含有高浓度的乳酸菌和酵母菌,因此极易被消化吸收;②抗病能力增强。除了初乳本身的母源抗体外,发酵后的初乳酸度较高,可有效地抑制各种病源微生物的繁殖生长,减少了犊牛的发病率,预防了犊牛的消化系统疾病;③降低饲养费用。发酵初乳由于消化吸收率高,有效物质得到了充分利用,因而用量相对少于普通初…  相似文献   

15.
引言发酵初乳是一种受欢迎的犊牛饲料。已经证明饲喂发酵初乳犊牛的体重增加比词喂全乳的犊牛大或相似。在一些试验中,词喂发酵初乳犊牛的腹泻发生率比词喂全乳或代乳品的犊牛低,而在另外一些试验中,腹泻的发生率则相似。本报告的目的是研究饲喂发酵初乳和饲喂全乳对幼年犊牛肠道中不同种细菌数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正犊牛饲养成功与否是牧场能够持续健康发展的先决条件。成功的犊牛饲养从干奶期就已经开始,干奶期饲养良好的奶牛是犊牛饲养成功的前提条件。1初乳犊牛出生后1小时之内应吃到3~4升初乳,或占出生体重的10%,在出生后6小时内再饲喂2升初乳。如果犊牛吃不下足够的初乳,则应使用干净卫生的管子进行食管补饲。初乳对母体的免疫功能转移到犊牛至关重要,新生犊牛必须及时获取足够数量的干净优质初乳。从健康的母  相似文献   

17.
初乳是指母牛产犊牛后5~7天以内所分泌的乳。初乳不仅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而且还含有多种酶类、抗体、免疫体,具有轻泻作用的物质。初乳具有特殊的化学和生物学特性,对犊牛具有重要作用。是新生犊牛惟一的,不可代替的营养物质。正确哺喂初乳是保证犊牛正常出长发育和健康的关键。1人工哺喂初乳技术1.1人工哺喂初乳的方法采用人工挤奶,定时定量饲喂犊牛的方法。这种方法一般用于奶牛场。人工哺乳使用的工具有哺乳桶和哺乳壶。在使用哺乳桶初次哺喂犊牛时,要引导犊牛喝奶。其方法是把刚挤出的新鲜热牛奶,放入清洁的奶桶中让犊牛…  相似文献   

18.
本试验的目的是测定在新生荷斯坦公犊初乳替代物中添加乳铁蛋白对IgG吸收、血浆IgG浓度和木糖吸收/肠道发育的影响。80头(其中48头来自新罕布什尔大学,32头来自商业养殖奶牛)公犊按照2×4因子设计随机分组。试验犊牛在出生90min内饲喂厂商推荐剂量的初乳替代品+乳铁蛋白。  相似文献   

19.
前言已经公认,犊牛在初生期通过吸取初乳的免疫球蛋白能获得被动免疫。由 stott 等(1979)一直进行的、近期的研究工作已经进入有关初乳免疫球蛋白的传递数量和效率,以及哺乳对传递的影响方面。初乳免疫球蛋白除了可提供全身性保护之外,并已显示出它在消化道里有局部保护作用。这种保护力不但是由分泌到肠表面上的 IgA 和 IgG 所产生的。(两种 Ig 均为来源于初乳的循环抗体),而且也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探讨初乳饲喂次数对娟姗犊牛生产性能的影响,试验选取初生重接近的健康娟姗犊牛20 头,随机分为4 组,分别为对照组、试验I组、II组和III组,每组5 头犊牛,试验期为60 天。4 组犊牛出生当日饲喂两次初乳,首次初乳量按照体重的10.0%进行灌服,第2次初乳于出生后6~8 h按照体重的5.0%进行饲喂。4 组犊牛出生当日在产房饲养,2日龄时均转为室外犊牛岛单栏饲养。2日龄后,对照组每天上午06:00和下午16:00时各饲喂常乳1次,2~6日龄每次饲喂1.50 L,7~20日龄每次饲喂1.80 L,21~35日龄每次饲喂2.50 L,36~60日龄每次饲喂3.00 L,自7日龄开始犊牛自由采食颗粒料。试验Ⅰ组、Ⅱ组、Ⅲ组分别继续饲喂初乳至犊牛2日龄、4日龄、6日龄后再饲喂常乳,饲喂时间和饲喂量与对照组一致。结果表明:(1)在饲喂初乳后48 h、72 h、96 h,试验组与对照组犊牛血清免疫球蛋白g(IgG)均差异显著(p<0.05),120 h、144 h、168 h,试验Ⅰ组与对照组比较,犊牛血清IgG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Ⅱ组、Ⅲ组血清IgG含量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2)随着初乳饲喂次数的增加,可有效降低犊牛20日龄内腹泻发生率,试验Ⅰ组、Ⅱ组、Ⅲ组较对照组比较犊牛腹泻发生率分别降低9.5%、22.5%、36.5%,治疗犊牛腹泻总成本较对照组分别下降12.0 元、43.2 元、76.8 元,3 组试验组犊牛成活率为100.0%。(3)初乳饲喂次数的增加,使0~60日龄娟姗犊牛平均日增重(ADG)升高,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较,日增重均差异极显著(p<0.01),分别增加16.7 g、33.3 g、80.0 g。试验Ⅱ组、Ⅲ组较试验Ⅰ组ADG差异也极显著(p<0.01)。综合考虑,建议娟姗犊牛饲喂初乳至6日龄,可降低犊牛腹泻发生率、减少治疗费用,提高犊牛成活率及AD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