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研究了无断根沟的17 a生一路双行毛白杨农田防护林的细根特征。结果表明,在距林带5.0m范围和100 cm深农田内的单位土体细根特征值为:根重92.20g/m3,根长641.01m/m3,根表面积1.058 8m2/m3,根体积103.7 cm3/m3,根尖数301 481个/m3。农田内的各细根特征值都随距林带的距离的增加而降低,基本上随着土壤深度先增加后降低,较高值出现在距林带1.5m范围内的20~40 cm或40~60 cm土层,在1.5m到3.0m的区间迅速或明显降低,在3.0m或5.0m以外则缓慢降低并且细根特征的最大值上升到10~20 cm土层。由此可见,根系胁地最强的范围应在距林带3m以内。  相似文献   

2.
本试验对比研究了小麦和玉米在枣树和杨树2种农田防护林带作用下的生长状况和产量.结果表明:枣树林带下的作物生长状况明显优于杨树林带.枣树林带下小麦的干物质积累速度高于杨树林带51.4%,致使生物产量相对杨树林带高38.4%.不同种植方式小麦、玉米的粮食产量增加4.2%~13.0%.增产的原因之一是枣树林带下作物不同生育期农田土壤含水率均高于杨树林带.可见枣树林带的胁地作用弱于杨树林带.推广枣树防护林,实现枣粮间作,是提高民勤绿洲农业产量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3.
民勤绿洲防护林带作用下作物生长分析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本试验对比研究了小麦和玉米在枣树和杨树 2种农田防护林带作用下的生长状况和产量。结果表明 :枣树林带下的作物生长状况明显优于杨树林带。枣树林带下小麦的干物质积累速度高于杨树林带 51 4% ,致使生物产量相对杨树林带高 38 4%。不同种植方式小麦、玉米的粮食产量增加 4 2 %~ 13 0 %。增产的原因之一是枣树林带下作物不同生育期农田土壤含水率均高于杨树林带。可见枣树林带的胁地作用弱于杨树林带。推广枣树防护林 ,实现枣粮间作 ,是提高民勤绿洲农业产量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4.
黄泛沙地小网格林网对小麦增产效益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夏津县黄泛沙地的农田防护林网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所选农田防护林网背风面距林带不同距离处小麦产量指标等的测定,研究了农田林网的增产效益。研究表明,农田防护林能够增加小麦的产量,各个林网内小麦的平均籽粒产量和质量均显著高于对照麦田,300m×400m网格林网小麦增产率和千粒重增幅最大,260m×300m网格林网小麦增产率和千粒重增幅次之,130m×300m网格林网小麦增产率和千粒重增幅最小。通过对夏津县黄泛沙地农田防护林网对小麦增产效应的研究,明确农田防护林在黄泛沙地起到防风固沙兼顾生产效益的防护作用,为黄泛沙地防沙治沙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一、林网具有改善农田小气候,创造适宜作物正常生长的环境条件,促进作物高产稳产。 1.能降低风速50%,改变害风性质,变害风为益风。有效防护距离为林带树高的15~20倍以内。 2.能调节温度。夏天平均降低1.4℃,秋季0.2℃。 3.减少蒸发量38%;降低蒸腾强度18%。 4.提高相对湿度11%。 5.增加辐射热20%。二、大风和干热风使小麦减产18%。三、一个林网能提供209立米的木材,平均每亩2.16立米。平均每亩每年木材收入28元。四、林带胁地范围大致在10米以内,胁地面积占总面积的15%以下。对产量的影响,夏收作物减产14%;秋季作物减产20%以上,重者50%。五、林网增产作用显著。扣除胁地减产的部分,仍然增产。如小麦净增55%,玉米36%,谷子21%,红薯85%。  相似文献   

6.
农田防护林在具有良好的护田增产作用的同时,也对林缘附近的农作物或果树产生胁地影响。研究防护林带胁地原因及胁地范围,并提出解决对策,对农田防护林建设意义重大。通过在试验示范区布设观测点,采集数据,对农田防护林胁地效应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根胁地对香梨的影响范围为10~12.5 m;在未断根香梨耕作层范围内,随着测点由靠近林带向香梨林分中部延伸,土壤含水率逐步增高;在12.5 m范围内,断根土壤含水率高于未断根。林带虽对农作物产生明显的影响,但只要采取一定的技术措施或在胁地范围内种植苜蓿等耐阴饲草及作物,可将损失降到最低程度。  相似文献   

7.
农田防护林带胁地,是客观存在的普遍现象。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对提高农作物产量,增加收益有重要意义。林带胁地主要由林冠遮荫和林木根系争夺水肥而造成。根据这一特点,采取以下儿项措施,可以收到一定效果。一、切根:在距林缘4米左右挖切根沟,沟深1  相似文献   

8.
新疆150团农田防护林胁地效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在试验示范区布设试验,采集数据,对新疆150团农田防护林胁地效应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根胁地对棉田的影响范围为10~12m;在棉花耕作层范围内,随着测点由靠近林带向棉田中部延伸,土壤含水率逐步增高;东、西、南、北4个方向林带对棉花产量都有明显影响,减产幅度在28.0%~68.2%,减产幅度最大的为南侧林带。提出了胁地解决对策:(1)解决农田防护林灌溉问题;(2)开挖断根沟;(3)机械深翻;(4)胁地范围内适宜作物搭配。林带虽对农作物产生明显的影响,只要采取一定的技术措施或在胁地范围内种植苜蓿等耐阴饲草及作物,可将损失降低到最低程度。  相似文献   

9.
<正> 营造农田防护林体系是提高农作物产量与质量的有效手段之一。国内外已有不少关于林带使作物增产的报道;法国人Guyot指出,灌溉条件下,林带可使小麦增产21.8%,丹麦人研究认为,可以平均增产5%,据我们1985年研究认为,在100亩左右的长方形林网内平均增产5.5%。有关林网保护下的农作物质量及其增产机制的报导还不多见。为了系统的了解防护林体系保护下的农作物产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三江平原垦区农田防护林网内作物产量的测算与分析认为,造林后前5的年因林带占地、胁地给作物造成的减产大于增产;6年时产量达平衡,此时树高达7.6m;7年后增产大于减产;10年时林带给作物带来的总增产量与总损失量持平,此时树高平均为11.4m;11年以后,林带将给农业生产带来纯的净增产效益。  相似文献   

11.
平原地区农防林对粮食作物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农田防护林胁地副效应的研究,结果表明:速生期的意杨农田防护林树冠遮荫,对大麦的有效穗数无不良影响;林带迎风面的每穗实粒数高于对照处,背风面距林缘5m处有所下降;千粒重不受影响;林带背风面麦子的增产部分足以弥补迎风面的减产部分。  相似文献   

12.
指出了蜘蛛是农区重要的天敌类群,研究了华北农区农林复合环境下的游猎型蜘蛛多样性以及其优势种在"农田—林带"环境中的分布动态,结果表明:研究区优势种游猎型蜘蛛为星豹蛛(Pardosa astrigera L. Koch)和白纹舞蛛(Alopecosa albostriata Grube);游猎型蜘蛛密度在农林生境中具有明显的"林带效应":在冬小麦—圆柏农林系统中,距林带40 m范围内蜘蛛密度变化与距林带距离呈显著的负相关(P=0.026,α=0.05);在玉米—圆柏农林系统中,距林带10 m范围内蜘蛛密度处于高位状态,在距林带10~40m范围内蜘蛛密度显著下降(P=0.039,α=0.05),与距林带距离呈负相关;农事活动中喷洒农药对蜘蛛种群具有极大的负面影响,农田蜘蛛密度在喷药次日急剧下降(P=0.001,α=0.05),之后缓慢增加,蜘蛛种群发生了从林带生境到农田生境不断的迁移过程(林带与农田生境内蜘蛛密度变化t-检验:PSig.(2-tailed)=0.817,α=0.05;二者蜘蛛密度变化率的Pearson相关系数:-0.998,PSig.(2-tailed)=0.853,α=0.05);林带生境对于维系农田天敌群落的延续以及生态链的稳定所表现出的积极作用展示了林业在绿色农业构建中的特殊地位。  相似文献   

13.
选取冀中北部固安县的3块玉米田为试验点,对草蛉的生物生态学特性及生存对策进行了研究,量化了防护林对农田系统的生态效应范围及阈值,揭示了林带-天敌-害虫关系中天敌节肢动物对农田害虫的作用范围。结果表明:草蛉的田间草地带分布密度与草地带宽度量呈非正相关关系,宽度在1m 左右的草地带有更高的草蛉密度,草蛉密度在邻近道路区域内呈现出距道路越远密度越高的分布规律,邻近林带处的草蛉数量明显更多;林带对天敌的这种效应范围因林带结构不同表现各异,林带对草蛉的效应范围最大为20 m;作物耕种前与生长早期,林带是本土物种得以栖息的重要的,甚至是唯一的生境,成为一些天敌向农田扩展的“种库”,它同时也是许多物种在作物收获后最重要栖息和越冬场所。  相似文献   

14.
在耕地周围的林带和零星大树,常因根系大量伸入农田,夺走大量水肥而影响农作物的产量。各地常用开沟切根的办法以防止树木根系和农田作物争肥夺水。但此法费时费工,而且效果不太理想。主要原因是开挖的隔离沟外侧,常形成大量根蘖苗,如不及时除萌清理,新生幼树将继续胁地。同时,沟内根系被积土填满,需每年清理。否则,新生根系亦会重新穿过隔离沟而继续胁地。另外,在耕地地头开沟堆上,既多占耕地面积,又不方便畜力和机具耕作。为解决上述问题,在挖沟切根的同时,可在沟内埋入塑  相似文献   

15.
一、前言国内外对护田林带进行过大量的研究,证实了林带对调节气候、保护作物、提高作物产量所发挥的作用。我省陕北农业生产常受到风灾、沙灾和干旱的严重威胁,粮食产量低而不稳。几年来各地营造农田防护林,逐渐实现林网化。这些地方的经验也证实了,林带对农田生态环境的改善作用及增产效益。对于陕北风沙区农田防护林的研究资料还不多,对林带的防风效能还缺乏深入的研究。随着当代科学技术的飞跃发展,“标准化”在各项科学技术  相似文献   

16.
<正> 国内外的研究表明,在风沙干旱地区营造农田防护林可以通过对农田小气候的改善而明显地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增产幅度随作物品种和天气条件而变动。一般谷类作物可增产20—30%。随着人们对粮食成分要求的提高,防护林带影响农作物质量的研究,特别是分析粮食的营养物组成受到越来越大的重视。国外已有不少报道,我国李德毅在六十年代初曾作过林带对棉花衣脂、籽脂的防护效果分析。此外,有关方面的研究则不多。为了查明防护林带对粮食质量的影响,我们在1979年对防护林带保护下的玉米进行了产量调查和蛋白质、糖含量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材料和方法试材取于辽宁省法库县丁家房公社西方田N0 8林带后玉米田,玉米品种系丹玉6号。该  相似文献   

17.
农田防护林由于降低风速,改变了农田小气候,减轻了风沙干旱等灾害,给农作物生长发育创造了有利条件。为探索农防林带对四大旱田作物(玉米、大豆、高梁、谷子)生长的影响规律,我们在德惠县布海公社按种子发芽出土,营养器官的生长、成熟三个季节进行调查,现将结果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18.
半干旱区沙质农田土壤风蚀防治的效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研究了不同作物留茬和建设农田防护林对遏制农田土壤风蚀的效应。结果表明:不同作物残茬留量对农田土壤风蚀具有一定的控制作用,但仅留茬措施不能根本性遏制农田土壤风蚀;高积沙农田的风蚀深度和土壤风蚀量均高于平沙地农田,其中〉10m高积沙农田的风蚀深度和土壤风蚀量分别为2.9cm和289.5t/hm2;农田防护林带内的平均风蚀深度和平均土壤风蚀量分别为0.38cm和38.85t/hm2,仅为林带外的18.10%和18.49%,说明在该区建立农田防风林(网)是遏制农田土壤风蚀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9.
民勤绿洲枣树、杨树防护林经济效益对比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对民勤绿洲枣树林带、杨树林带及其防护下的作物进行经济效益对比分析 ,结果表明 :枣树林带防护下小麦的产量比杨树下的高 7.9% ,玉米的产量比杨树下的高 4 .2 % ;枣树林带胁地范围比杨树林带小 3~ 6m ;枣树林带的年均净收入是 6 584 .2 3元 / (hm2 林网 ) ,投入产出比是 9.2 8,分别是杨树林带的 16 .7倍和 3.78倍。枣树林带相对杨树林带经济效益明显。近林带 30m的范围内作物的产量曲线呈“S”型 ,可分为强烈减产带、平稳过渡带和产量恢复带。适宜在民勤地区大力推广经济型枣树防护林  相似文献   

20.
海涂农田林网防护效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上虞市海涂实验农场农田林网防护效益的测定,结果表明通风结构审林带防风效能达到31.0%左右;在八九月份高温干旱季节,林网内增加相对湿度约1.8%。林带背风而树高2~3倍地区为林带增产作用的显著范围,棉花产量比对照区增产13.0%~38.1%,除林缘等胁地外,受林带有利影响测试区棉花产量平均增产8.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