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胡月  张浩 《中国农学通报》2015,31(27):262-266
以 N80为供试菌株, 研究了 N80对草甸黑土中氯嘧磺隆的降解能力, 并测定了 N80菌株的接种量、 底物氯嘧磺隆初始量、 土壤中的水分及土壤不同类型对氯嘧磺隆的降解效果。结果表明: 当底物的浓度为 20 mg/kg 时, 在灭菌草甸黑土中添加 N80 菌株 5×1014 CFU/g, N80 对底物氯嘧磺隆的降解率由32.5%增加到 87.7%, 而在没有灭菌的土壤中添加 N80菌株后, 底物氯嘧磺隆的降解率由 47.5%提高到94.4%。同时对不同性质的棕壤土和草甸黑土接种降解菌 N80, 第 30天测定棕壤土和草甸黑土中的氯嘧磺隆降解率分别为 49%、 87.5%。底物氯嘧磺隆含量 20 mg/kg、 N80接种量为 5×1014 CFU/g、 土壤水分含量30%时, 在草甸黑土中N80对氯嘧磺隆除草剂的降解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2.
氯嘧磺隆降解菌L-6的分离鉴定及其降解特性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利用富集培养技术从长期施用氯嘧磺隆的土壤中分离得到1株能够降解氯嘧磺隆的细菌L-6。通过生理生化特性和16SrDNA序列分析,初步鉴定L-6为恶臭假单胞菌(Pseudomonas putida)。并分析了氯嘧磺隆的初始浓度、接种量、温度和PH值对L-6菌株降解氯嘧磺隆效果的影响,确定了最佳降解条件。结果显示,该菌在氯嘧磺隆浓度为200 mg/L、接种量为10%、PH8.0、温度30℃条件下,接种4 d后对氯嘧磺隆的降解效率达到80%以上。这表明该菌株具有降解氯嘧磺隆的潜在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决土壤中氯嘧磺隆残留对土壤的危害问题,从长期施用氯嘧磺隆的土壤中分离出1株对氯嘧磺隆有降解作用的菌株。通过采用生理生化、16S rDNA鉴定及高效液相色谱法,研究了其生理生化特性和降解特性。结果表明,该菌株为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p.),最适生长温度30~35℃,pH 5~6,最佳接种量为5%。最终得出结论该菌在最适生长条件下,以100 mg/L的氯嘧磺隆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中培养5天,其降解率达到80%以上,与L-7混合后其降解率提高到90%以上。  相似文献   

4.
<正>为开发新的油菜菌核病防治药剂,浙江大学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选取7种乙酰乳酸合酶(ALS)潜在抑制剂(氯嘧磺隆、苄嘧磺隆、氯磺隆、甲嘧磺隆、咪唑乙烟酸、灭草喹和磺胺噻唑)作为3类ALS酶抑制剂(磺酰脲类、咪唑啉酮类、磺胺噻唑类)的代表,对其防治油菜菌核病的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显示,1.0mg/L灭草喹、磺胺噻唑、氯嘧磺隆、苄嘧磺隆和氯磺隆对核  相似文献   

5.
生物制剂降解氯嘧磺隆残留对水稻根系及产量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小区试验模拟不同水平氯嘧磺隆残留条件下,不同生物制剂用量对水稻根系及产量性状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较低浓度的氯嘧磺隆即可对水稻产生药害。生物制剂能够显著降解≤0.5mg/kg残留氯嘧磺隆,修复污染土壤,促进水稻根系生长,增加水稻穗粒数、每穴穗数,提高产量。当氯嘧磺隆为6mg/kg时,生物制剂已不能降解其残留药害。对各项指标进行综合判断可知:生物制剂最佳经济施用量为30kg/hm2。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讨添加外源接种细菌对土壤氯嘧磺隆污染修复的影响,利用从长期污染土壤分离到的氯嘧磺隆降解菌LW3,在实验室模拟情况下,研究其对氯嘧磺隆污染土壤的修复情况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降解菌接种量越高,氯嘧磺隆降解效果越好,但在接种量到达1.0×106 CFU/g干土后,再增加接种量对降解率的增加效果就不太明显。土壤降解的最适温度为30℃,最适初始pH 7。在土壤含水量低于40%时,菌株对土壤氯嘧磺隆的降解率随着土壤的含水量的升高而增加;而在淹水情况下时,氯嘧磺隆的降解受到严重抑制。  相似文献   

7.
长残留除草剂氯嘧磺隆降解菌的筛选、鉴定和降解特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富集培养法从农药厂排放的废水和污泥混合物中分离得到能够降解氯嘧磺隆的细菌1株,通过生理生化鉴定和16SrRNA序列分析结果显示:该菌株为睾丸酮丛毛单胞菌,命名为:YW-1。该菌在含有500μg/mL的氯嘧磺隆无机盐培养基中对氯嘧磺隆有较高的降解效率,96h内可使氯嘧磺隆降解90%以上,菌株YW-1的最适生长温度为30~35℃,pH5.0。  相似文献   

8.
氯嘧磺隆降解细菌的分离鉴定及其降解特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解决大豆田除草剂氯嘧磺隆在土壤中残留时间长的问题,为氯嘧磺隆污染的土壤的生物修复提供菌源,利用富集培养技术,从多年使用氯嘧磺隆的土壤中分离得到1株能以氯嘧磺隆作为唯一氮源生长的细菌,命名为SN10菌株。通过对该菌株的生理生化鉴定和16S rDNA序列分析,初步鉴定菌株SN10为蜡样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以SN10菌体生长量、氯嘧磺隆降解率为指标,研究了(温度、pH、接菌量、培养时间)对SN10生长量和降解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SN10最佳生长量和降解条件为28℃,pH为7,培养时间4天,接菌量为7%,在此条件下,SN10菌株对氯嘧磺隆的降解率达到87.2%。通过氯嘧磺隆降解菌的修复效果评价试验,得出加菌加药处理组的玉米种子的发芽率、株高菌均高于仅加药的处理。SN10对土壤中氯嘧磺隆的降解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9.
为明确氯吡嘧磺隆与烟嘧磺隆混用对玉米田杂草防除效果及安全性,采用田间药效试验方法对其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氯吡嘧磺隆(15、17.5、20、22.5、25 g a.i./hm2)与烟嘧磺隆(45、52.5 g a.i./hm2)混用对香附子、藜、铁苋菜、苘麻、马唐均有较高的防效,总体鲜重防效大于95%,尤其对香附子鲜重防效大于97%。氯吡嘧磺隆和烟嘧磺隆混用对玉米是安全的,通过氯吡嘧磺隆与烟嘧磺隆的混用,玉米产量增产率均高于10%。本研究结果表明,氯吡嘧磺隆与烟嘧磺隆混用可有效防除香附子、藜、铁苋菜、苘麻、马唐等夏玉米田常见杂草,尤其是对香附子具有优异的防除效果,并且对玉米安全。  相似文献   

10.
氯嘧磺隆除草剂,国外企业于1994年在我国登记25%氯嘧磺隆干悬浮剂(商品名称豆威),防除大豆阔叶杂草用量(有效成分,下同)15~22.5克/公顷。国内首家企业于1992年登记原药、20%可湿性粉剂入市,1994年首家登记复配制剂43%氯嘧·乙乳油,防除大豆一年生阔叶杂草及禾本科杂草用量120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