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正>随着黄瓜栽培面积的扩大,黄瓜病害日趋严重。农药使用不当,使黄瓜正常的生理功能和新陈代谢受到干扰,表现出一系列生理病变,以致出现外部形态上的特异性反常表现。  相似文献   

2.
《当代农村》2004,(6):36-36
畸形黄瓜影响质量和经济效益,也使很多农民十分苦恼.积极寻求解决办法。畸形黄瓜主要表现为四种。  相似文献   

3.
颅内高压是多种疾病晚期危重的综合症候群,其中枢神经、精神表现已为人们所注意,但合并内脏病变则文献报道得较少。本文将20例颅内高压并发内脏病变的病例作临床分析。1临床资料1.1病例全组均为我院住院病例,其中男13例,女7例,年龄21~78岁,平均58.5岁。原发病为:脑出血8例,脑梗塞6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病毒性脑炎各2例,脑肿瘤、安眠药中毒各1例。1.2临床表现除中枢神经表现,如头痛、喷射状呕吐、瘫痪、抽畜、昏迷、呼吸节律改变及神经系统定位体征外,并发消化系统病变12例,表现为暖气,反酸,全腹疼痛,以上腹为甚,非喷…  相似文献   

4.
在保护地黄瓜生产中常表现出萎蔫症状.时常导致植株死亡.随着黄瓜种植面积的增加.萎蔫型病害有逐年加重的趋势。严重影响了黄瓜的产量和产值。现将日光温室、大棚黄瓜常见的几种萎蔫型病害发生症状及防治对策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在黄瓜的栽培中.有时会出现一些带苦味的黄瓜。那么.黄瓜为什么会苦呢?原来.黄瓜产生苦味是由一种叫“苦瓜素”(又称糖甙)的物质引起的。这种“苦瓜素”存在于很多瓜类蔬菜果实中.在黄瓜中以黄瓜瓜柄基部含量最高。它能使人呕吐、腹泻、痉挛、发生中毒。苦瓜素是可以遗传的,它受苦瓜素基因所控制.  相似文献   

6.
铅胁迫对黄瓜幼苗内源激素积累动态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黄瓜幼苗为材料,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研究了铅胁迫对黄瓜幼苗生长和黄瓜幼苗中内源激素的影响.结果表明,低质量浓度铅(100mg/L)对黄瓜幼苗早期生长有着促进作用,铅质量浓度高于200mg/L时对黄瓜幼苗早期生长有着抑制作用,且铅质量浓度越高,对黄瓜幼苗生长的抑制作用越强.黄瓜幼苗内源激素水平在不同的组织中表现出不同的变化规律:根中脱落酸(ABA)的含量变化与铅质量浓度呈正相关;叶中赤霉素(GA3)的含量变化与铅质量浓度呈正相关;根和叶中生长素(IAA)的含量变化在铅质量浓度高于200mg/L时与其质量浓度呈负相关.IAA/ABA值与黄瓜幼苗生长有一定的相关.  相似文献   

7.
引进的9个白皮黄瓜在陇东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以陇丰白玉折合总产量最高,为68376.0kg/hm^2;较对照品种正宗白叶三增产27%;板桥白黄瓜、陇丰白地黄瓜折合总产量分别为65674.5、63307.5kg/hm^2,分别较对照增产22%、18%。以上3个白皮黄瓜品种综合性状表现好,建议在陇东地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8.
采用不同质量浓度的苦参根水浸液浸种黄瓜种子,研究苦参根提取物对黄瓜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苦参根水浸液浸种处理后黄瓜种子的萌发明显受到抑制,抑制作用随培养时间的延长而减弱。对黄瓜幼苗生长的影响表现为:低质量浓度(5~50 g/L)浸种处理能使株高、茎粗、叶面积、根体积和植株干质量增加,促进黄瓜幼苗的生长,较高质量浓度(75~125 g/L)浸种处理则表现出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9.
王鑫 《甘肃农业》2005,(12):249-249
利用田间试验,对控释复合肥影响大棚黄瓜产量、营养品质和安全品质进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在大棚黄瓜栽培过程中,控释复合肥能明显提高黄瓜的产量。在相同的条件下,控释复合肥处理的产量比对照增产 1350kg.hm-2,增产率达24.89%。结果还表明:控释复合肥处理的黄瓜其维生素C、可溶性糖的含量也明显提高,使黄瓜的商品性大大提高。  相似文献   

10.
一、黄瓜苦昧产生的原因 黄瓜的苦味是由黄瓜植株中的苦味素物质引起的。在生产中,黄瓜的生长条件、植株营养状况、生长力的强弱等遗传和环境因素均影响黄瓜苦味的形成。当土壤中的氮素过多或不足、温度过低或过高、日光照射不足、营养不良、土壤干旱缺水、病虫害以及植株衰弱多病等生育不正常时.都可使苦味素形成和积累.因此在栽培上应设法使黄瓜的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地上部和地下部生长平衡进行.从而防止黄瓜苦味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在栽培上除选择苦味稍轻的品种外.应设法使黄瓜的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地上部和地下部生长平衡协调进行.防止黄瓜苦味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在低温弱光条件下,黄瓜果实发育不良,落花落果严重。本试验采用多种生长调节剂及调节剂组合处理黄瓜雌花,结果表明,2.4-D对提高座果率最有效,使座果率达到100%,极显著高于对照及其它处理;2.4-D还可促进果实长度的增加,含有2.4-D的组合对果实横径的提高有明显的加成作用,而细胞分裂素及含有细胞分裂素的组合对提高单果重效果明显,各种生长调节剂的动态表现是2.4-D作用最早最快,赤霉素是中段起作用,而细胞分裂素的作用还要迟缓。本试验对大面积日光温室秋冬茬黄瓜生产来说,具有一定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种子处理对黄瓜抗冷性影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瓜是一种喜温蔬菜,我国在进行黄瓜的反季节栽培时。大多以日光温室和塑料大棚为主,温室及大棚内的低温常使黄瓜正常生长发育受阻,限制黄瓜生产潜力的发挥。种子具有强大的再生产能力,故可以通过处理种子以提高其抗冷性,且黄瓜种子体积小.处理方便.因此进行种子处理是实现这一目标较简单舫法之一。众多的科技工作者对此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其内容涉及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诸多方面。本文对有关提高黄瓜抗冷性处理种子的方法进行简单综述,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在通常情况下.黄瓜霜霉病和黄瓜细菌性角斑病的识别是比较容易的.主要根据其病征特点.黄瓜霜霉病在叶片背面长出绒毛状黑色的霉状物(病菌孢子囊)。黄瓜细菌性角斑病在叶背面溢出白色的粘液(细菌菌脓)采区分。但在实际田间或大棚内.不可能经常看到如此典型的病征特点.一般只看到多角形的病斑。而且色泽也很不一致.造成诊断困难。在召陵区的青年、老窝连栋黄瓜大棚中.因为没有对症下药,非但不能控制病害.反而使病情加重。现将这两种病害的诊断与防治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5.
为了设施黄瓜的有机栽培和安全生产,以黄瓜品种德尔99为试材,采用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了EM对黄河上游地区设施黄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EM的应用使黄瓜产量明显提高,EMl00倍液灌根处理的产量为喷施清水(对照)的1.29倍,达到极显著水平;N时EM的应用有助于提升黄瓜品质;在VC含量方面,EMl00倍液叶面喷施处理和EMl00倍液灌根处理分别高于对照20.18%和19.72%,达到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6.
新采收的黄瓜常温下贮藏几天开始衰老,因存在顶端优势.养分不断向瓜顶部运输,种子继续发育.使瓜条变形,组织变糠,品质下降.最后无法食用。所以黄瓜在贮藏中的主要问题是后熟变质和腐烂,控制黄瓜的衰老是贮藏中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7.
低温下光照对黄瓜叶片光合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为揭示低温下光照对黄瓜光合作用的影响,在叶片水平对5℃ 100μmolm·-’·s-1和5℃黑暗处理4h后黄瓜叶片光合-光响应和光合-CO2响应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5℃黑暗处理4h使黄瓜叶片光饱和光合速率、表观光量子效率、CO2饱和光合速率以及梭化效率分别降低 22.5%、28.0%、31.3%和 37.2%,5℃ 100μmol·m-2·s-1使上述指标分别降低 56.1%、61.0%、54.0%和 54.3%,说明 100μmol·m-2·s-1光照明显加剧5℃低温对黄瓜叶片光合功能的伤害。进一步研究结果显示低温光照处理使黄瓜叶片 PSⅡ光合中心受到较严重的光抑制,类囊体跨膜质子梯度显著降低。对低温下光照对黄瓜叶片光合作用具有不良作用的原因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8.
一、青椒病毒病 1.主要症状引起青椒病毒病的病毒主要是黄瓜花叶病毒(CMV)和烟草花叶病毒(TMV)两种。受黄瓜花叶病毒侵染的青椒,其主要表现症状是发病初期幼叶叶脉退绿,  相似文献   

19.
黄瓜嫁接栽培,可提高黄瓜抗逆性。由于砧木根系发达.长势旺盛,耐低温、耐瘠性等均较黄瓜强。另外通过嫁接可增强黄瓜的抗病性.特别是对土传病害、枯萎病和疫病具有高度抗性,通过品种选择、播种、嫁接前后的管理及定植后的管理,使赏瓜生长迅速。提高植株产量。用这种栽培技术能减少农药使用次数及用量,为生产优质无公害黄瓜开辟了一条经济而有效的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20.
保护地冬春茬黄瓜花打顶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瓜花打顶又叫花抱头.是在不适宜的环境条件下黄瓜花芽变顶芽的现象。黄瓜是我国目前栽培区域最广.总产量最高的蔬菜之一.近年来反季节黄瓜栽培面积逐年增加.而在保护地冬春茬生产中经常发生的黄瓜花打顶.严重影响了黄瓜的产量和品质,造成经济效益下降,因此.研究冬春茬黄瓜花打顶发生的原因和防治措施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