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为了对中药肠宁Ⅱβ-环糊精包合物的部分药效学进行研究,选用最小抑菌浓度法、肠推进法和离体肠管法等试验对包合物的包合率和药效进行验证.结果表明:中药肠宁Ⅱ(CNⅡ)β-环糊精(β-CD)包合物对大肠杆菌K99的最低抑菌浓度均为2-6g/mL,并证明包合物的包合率为35.56%;该包合物还能显著抑制小白鼠的小肠蠕动.因此,中药肠宁Ⅱβ-环糊精(β-CD)包合物包合效果较好,药效发挥作用相对较持久.  相似文献   

2.
采用真空冷冻干燥法,用β-环糊精及其衍生物制备6-姜酚包合物;以载药量和包合率作为包合物的评价指标,通过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液质联用法对包合物进行鉴定和评价.结果表明:①紫外可见光谱法、液质联用法对6-姜酚环糊精(β-CD和HP-β-CD)分子包合物进行了表征.②6-姜酚环糊精(β-CD和HP-β-CD)分子包合物的载药量分别为28.67%、8.49%;6-姜酚环糊精(β-CD和HP-β-CD)分子包合物的包合率分别为25.66%、47.33%.因此,6-姜酚与β-环糊精及其衍生物可形成包合物.  相似文献   

3.
油茶水提取物对稗草的抑制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测定了21种植物水提取物对稗草Echinochloa crusgalli芽前处理的抑制活性. 结果表明,油茶Camellia oleifera提取物抑制活性显著高于其他20种供试植物. 培养皿法测得油茶水提取物芽前处理对稗草种子发芽率、茎长、根长和鲜质量的抑制中浓度IC50分别为0.22、0.36、0.11 和 1.19 g /mL(鲜质量,下同),小杯法测得芽后处理对茎长、根长和鲜质量的IC50分别为0.17、0.05和1.80 g /mL,表明油茶水提物对稗草具有除草活性.  相似文献   

4.
研究马莲甲醇提取物对稗草的除草活性。利用小杯法测定枝、叶和花的甲醇提取物对稗草的生长抑制活性。在8mg/mL的处理浓度下,花的甲醇提取物对稗草的生长抑制活性最好。马莲甲醇提取物对稗草有很好的抑制效果,可使稗草的根长、茎长抑制率分别达到92.64%、93.44%。  相似文献   

5.
敌草隆与莠去津复配对杂草的防除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培养皿法和盆栽喷雾法分别测定了敌草隆与莠去津复配防除稗草、藜和狗尾草等田间杂草的联合作用效应,试验结果表明:敌草隆与莠去津复配对稗草芽长抑制率的联合作用为增效作用,对藜和狗尾草鲜重防效的联合作用也为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6.
廖文菊  唐德华  程晓彬 《安徽农业科学》2014,(13):3823-3824,3827
[目的]主要探讨将β-环糊精-(β-CD)用于制备尿素缓控释肥料的可行性.[方法]以β-CD为主体分子,以尿素为客体分子制备环糊精包合物肥料,并且进行红外光谱和溶出度试验.[结果]红外光谱证实了β-CD对尿素的包合作用;当尿素与β-CD的摩尔比为1∶1时,纯水中尿素的初期溶出率为14.37%,微分溶出率为2.37%,28 d累积溶出率为42.57%;包合物中尿素的初期溶出率、微分溶出率和28 d累积溶出率均随本底浓度增大而减小.[结论]包合物对尿素具有缓控释作用.  相似文献   

7.
黄腐酚-环糊精包合物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改善黄腐酚水溶性。[方法]采用研磨法,比较黄腐酚与7种环糊精的包合效果。在此基础上,通过单元素试验考察主客体分子比、研磨时间、温度和纯度对黄腐酚-HP-β-CD包合物包合效果的影响,以随机质心优化设计试验优化黄腐酚-HP-β-CD包合物的制备工艺。[结果]黄腐酚与羟丙基-β-环糊精(HP-β-CD)的包合效果最好,即在主客分子比50∶1,包合温度42℃,研磨时间37 min的条件下,黄腐酚-HP-β-CD包合物的包合率达99%以上。[结论]黄腐酚-HP-β-CD包合物改善黄腐酚的水溶性,拓宽黄腐酚的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8.
马水仙  张娜  周树娅  杨丽娟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1):10826-10828
[目的]研究山姜素分子与环糊精(α-CD,β-CD和γ-CD)形成的配位包合物的制备方法和性能。[方法]采用紫外光谱滴定、粉末X-射线衍射和热量分析等方法对山姜素分子与环糊精形成的包合物进行性能研究。[结果]山姜素和环糊精的(α-CD,β-CD和γ-CD)形成配位包合物,且形成包合物后,山姜素的水溶性和热稳定均性明显提高。[结论]山姜素作为医药分子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三元复配除草剂对稗草和鳢肠的室内药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室内测定了苯噻酰草胺、苄嘧磺隆、乙草胺及其三元复配组合对稗草和鳢肠的除草效果.结果表明,苯噻酰草胺、苄嘧磺隆、乙草胺以20:1:3、33.4:3.6:3比例复配对稗草、鳢肠的生长抑制及鲜重抑制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增效作用,可作为拟开发产品的候选配方.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β-环糊精(β-Cyclodextrin,β-CD)及其衍生物在农药高效利用和环境保护等领域中应用的可行性,制备了β-CD、HD-β-CD、Me-β-CD与毒死蜱的包合物,并在室内进行了包合物毒杀蛴螬成虫试验。结果表明:包合物的杀虫效率从大到小依次为毒死蜱-HP-β-CD、毒死蜱-Me-β-CD、毒死蜱-β-CD。  相似文献   

11.
48%莠去津可湿性粉剂对不同玉米品种的安全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室内测定不同玉米品种对常用除草剂莠去津的安全性,对48%莠去津药液处理过的不同品系玉米的萌发率、根长、苗高、鲜重以及叶绿素含量进行统计,结果表明,莠去津对金赛6850最安全,中科11、鲁单9002次之,当田间使用浓度超过常规使用浓度1.5 g/L时,就会对其生长起到明显的抑制作用,3个品种种芽的安全性大于种根.鲁单981、豫玉26、中单5384对莠去津敏感,浓度达到0.75 g/L时生长就已受到明显抑制,三者种根的安全性大于种芽.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玉米根长、苗高、鲜重和叶绿素含量的抑制率与药液浓度的自然对数值呈直线相关,利用Finney机率分析法求出了各玉米品种的抑制率回归式和I_(50)值等.  相似文献   

12.
将用紫菜和海带提取物分别处理的黄瓜及空心菜种子,培养成幼苗后,经低温处理并继续培养6 d.与对照组相比,对于黄瓜,在0℃处理下,200倍海带液使其主根长及茎长分别提高59.26%、25.00%,200倍紫菜液根系鲜重提高42.35%;在5℃处理下,600倍紫菜液使其主根长提高12.73%,根系鲜重提高92.61%,茎长提高11.9%,地上部鲜重提高42.96%.对于空心菜,在0℃处理下,800倍紫菜液使其主根长及地上部鲜重分别提高38.10%、53.00%,800倍海带液使其茎长提高11.43%;在5℃处理下,600紫菜液使其主根长提高23.53%,根系鲜重提高21.61%,地上部鲜重提高10倍.  相似文献   

13.
莎稗磷乳油对移栽稻田稗草的防除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明莎稗磷的除治稗草效果、合理的用药量以及对水稻生长的安全性。[方法]通过小区试验研究30%莎稗磷乳油对移栽稻田稗草的防除效果及水稻生育的安全性。[结果]30%莎稗磷乳油除治水稻田稗草效果显著,随用药量的增加,防效逐渐提高,用药量315 g/hm2时药后35 d株防效为100%,对水稻生长发育无不良影响。[结论]试验结果为莎稗磷的进一步研究与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酰胺类除草剂除草活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小杯法和盆栽法对 3种酰胺类除草剂的除草活性进行试验 ,结果表明 ,稗草幼芽是吸收酰胺类除草剂的主要部位 ,稗草幼苗对乙草胺更敏感。苯噻草胺仅对稗草有特效  相似文献   

15.
50%二氯喹啉酸可湿性粉剂防除水稻秧田稗草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50%二氯喹啉酸可湿性粉剂防除水稻秧田大龄稗草效果显著,根治率高,对水稻生育安全。采用苗期茎叶喷雾施药0.75 kg/hm2,除治3~5叶大龄稗草,防效>98%,且不伤秧苗。  相似文献   

16.
土壤pH对滇重楼生长、养分含量和总皂甙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研究了土壤pH对滇重楼生长状况、各器官营养元素含量及根茎总皂甙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根茎增长率、茎叶鲜重、根数、根系鲜重、根长随pH增加呈先增后降的趋势,根茎增长率以pH 6.54最高,茎叶鲜重、根数、根系鲜重、根长以pH7.42最高。土壤pH对滇重楼各器官N、P、K含量的影响规律各异:土壤pH对新老根茎、根系氮含量有显著的影响,但对茎叶氮含量影响不大;新老根茎磷含量随土壤pH升高而增加,而茎叶和根系磷含量则有相反趋势;土壤pH对根系和茎叶钾含量的影响远大于对根茎钾含量的影响。新老根茎总皂甙含量随土壤pH升高而增加。综合考虑土壤pH对滇重楼生长、营养状况、药用部位生物量积累和总皂甙含量的影响,建议在滇重楼人工栽培中,土壤pH应控制在中性范围(6.50~7.50)为宜。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双子叶植物种子发芽时数量性状的遗传规律,可为作物品质改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7个丝瓜品种不完全双列杂交F1和亲本种子在不同环境下进行发芽试验,采用适合于双子叶植物的包括环境互作效应的二倍体胚遗传模型进行分析。[结果]根长、苗长和苗干重3个性状均同时受胚遗传效应和遗传与环境互作效应的影响。胚显性效应是根长和苗长的主要遗传效应。对于环境互作效应,胚显性与环境互作效应是3个性状的主要遗传效应。苗长和苗干重的狭义遗传率分别是7.0%和27.3%。[结论]采用二倍体胚遗传模型符合双子叶植物种子发芽时期幼苗生长发育的遗传基础,可用于亲本选择和耐性品种选育研究。  相似文献   

18.
大豆生长发育与根瘤形成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明确根瘤生长发育与大豆生长发育的关系,通过温室盆栽试验持续观察和研究了不同生长时期大豆根长、根系生物量、株高、植株生物量、根瘤重量和数量的变化关系。结果表明,大豆整个生育期内株高、植株干重、根系干重和根瘤鲜重的变化均从缓慢增长、迅速增加、到迅速下降、再到缓慢下降的过程。株高、植株干重、根系干重和根瘤鲜重的最大值分别出现在苗后的66天、72天、66天和60天。根长在出苗后一直处于较快增长期,到出苗后48天到78天均维持在一个不显著的缓慢增长期。而根瘤数量在出苗后的20天至30天迅速激增,然后经过一个缓慢增殖期,至54天达到最大值后开始下降。由此得出,大豆根瘤数量在植株生长早期迅速增长且在最大值附近维持较长时期;而根瘤鲜重生长规律同植株地下部或地上部干重的增殖规律相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3种除草剂对罗布麻田杂草防除效果。[方法]采用专杀禾本科杂草的盖草能、精喹禾灵乳油和专杀阔叶杂草的白阔净进行了2年生罗布麻田杂草的除草试验。[结果]高效盖草能对禾本科杂草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施药后其对稗草和狗尾草的杀灭效果均在35.0%以上;精喹禾灵对稗草和狗尾草的杀灭效果分别为14.8%和28.6%;白阔净对藜具有较好的杀灭效果,防治效果达到30.8%,且未对罗布麻造成药害。[结论]为完善罗布麻栽培技术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