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2 毫秒
1.
辣椒根系分泌物化感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根系分泌物是引起连作障碍的重要原因之一,研究了辣椒根系分泌物对自身的化感作用及根系分泌物中有机化合物种类。根系分泌物为水培获得,处理采用盆栽,有机化合物利用气质联用仪(GC-MS)测定。结果表明:根系分泌物中的化感物质,对辣椒幼苗生长有抑制作用,对生理有非常明显的伤害作用。这种作用随根系分泌物处理的含量增加、处理时间延长而加强。根系分泌物处理后,辣椒的根、茎、叶均受到影响,其中根鲜重受到的抑制作用最大,辣椒根系活力、抗氧化的保护酶(SOD,POD,CAT)活性明显下降,逆境生理指标丙二醛(MDA)生成量和相对电导率值明显增大。辣椒根系分泌物对辣椒有自毒作用。辣椒根系分泌物的化感物质共有24种。  相似文献   

2.
线辣椒根系分泌物对辣椒等受体作物的化感效应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解决线辣椒的连作障碍及建立合理的复合群体结构。【方法】在实验室利用水培试验,研究了"陕椒2006"一株1 h根系分泌物(以下称低浓度)和一株4 h根系分泌物(以下称高浓度)对线辣椒、青椒、番茄、茄子和小麦种子发芽及幼苗生长发育(分别测根长、芽长、茎粗、侧根数、根系活力、根冠比、POD、SOD和CAT的值)的化感效应(以蒸馏水为对照)。【结果】"陕椒2006"的低浓度根系分泌物对3个线辣椒品种(系)"L26"、"L25"和"陕椒2003"的发芽率、茎粗、侧根数、根冠比、POD、SOD、CAT、根系活力均有促进作用,对芽长的生长有抑制作用;高浓度根系分泌物对3个线辣椒品种(系)"L26"、"L25"和"陕椒2003"的发芽率、茎粗、侧根数、根冠比、POD、SOD、CAT均有抑制作用,对根长、芽长、根系活力则无明显影响。"陕椒2006"的根系分泌物无论高浓度还是低浓度处理,均促进番茄根长和芽长的生长,且降低番茄侧根数和根冠比。"陕椒2006"的低浓度和高浓度根系分泌物,均对茄子的芽长和茎粗生长有促进作用,对其侧根数和根冠比有降低作用。"陕椒2006"的根系分泌物对小麦整体上表现出低促高抑的作用。【结论】随着"陕椒2006"根系分泌物浓度增大,对大部分受体作物的抑制作用增强。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究线辣椒连作障碍的机理,通过线辣椒种子萌发和苗期水培试验,研究线辣椒根系分泌物中的6种化感物质[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雪松醇、丙炔酸、2,4-双(1,1 二甲基乙基)-苯酚、二苯并呋喃、芴,其中后3种物质没有进行水培试验]对其自身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这6种化感物质对线辣椒种子萌发(包括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胚芽长、胚根长、苗鲜质量)和苗期生长(包括株高、茎粗、根系活力、抗氧化酶活性、丙二醛含量、培养液电导率)总体表现为低浓度(0.001 mol/L以下)无影响或有促进作用,其中雪松醇的促进作用相对明显;高浓度(0.002 mol/L以上)则具有抑制作用。综合判断,丙炔酸的抑制作用最强,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2,4-双(1,1 二甲基乙基)-苯酚、二苯并呋喃、芴这4种物质的抑制作用相当,程度居中,雪松醇的抑制作用最小。  相似文献   

4.
为比较不同辣椒品种(系)、生育期及种植年限对辣椒根系及土壤化学成分的影响,科学地研究辣椒连作障碍问题及化感作用,于辣椒盛花期及盛果期采集连作地及非连作地不同辣椒品种(系)根系和土壤,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对其各化学组分进行鉴定及动态分析。结果表明,辣椒盛花期及盛果期根系及根际土壤的化学成分数目、种类及相对质量分数占比总体呈动态趋势发展,其中辣椒盛花期根系共检出13类77种物质,土壤中共检测出14类46种物质;盛果期根系浸提液共检测出11类63种物质,土壤浸提液共检测出14类56种物质。其中,当地品种绥阳小米辣连作地中的酚、酸类物质数目增长速度最快,明显高于其非连作地和其他品种的处理,且根系中酚酸类物质的原始积累量高于杂交品种黔椒5号(线椒)和辣研2号(朝天椒)平均数;醇类物质是辣椒根系及土壤中检测到的所有物质中占比较高的一类组分;烷类物质只在7月份盛花期的连作土壤里检测到;酯类组分随着种植时间及生育期的推移,在土壤里呈小范围上升;酰胺类和酮类成分整体变化水平不高;醛类物质随着生育期的进行在土壤中数量增多,在根系中减少。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讨铁元素对线辣椒抗(耐)病毒病的影响,本研究选用线辣椒品种"陕椒2006",利用不同的Fe2+离子浓度进行水培并人工接种TMV(烟草花叶病毒),然后每隔1 d测定POD(过氧化物酶)、CAT(过氧化氢酶)活性和MDA(丙二醛)含量,第20天测定地上、地下部干质量和鲜质量.结果表明:陕椒2006在不同Fe2+浓度水培条件下,和对照相比,接种TMV的POD、CAT活性及MDA含量均有所升高.其中,铁3处理的幼苗在接种TMV后POD、CAT活性升高最明显,MDA含量最低.同时,铁3处理无论是对照还是接种TMV处理,其地上、地下部干质量、鲜质量均最高.  相似文献   

6.
为解决辣椒的连作障碍提供理论依据,采用水培、硅胶柱层析与气质联用仪(GC-MS)相结合的方法收集、分离和鉴定黄灯笼辣椒根系分泌物的化学成分。结果表明:黄灯笼辣椒根系分泌物石油醚组分GC-MS鉴定图谱共出现53个物质峰,相似度大于85%的化学物质共27个;乙酸乙酯组分GC-MS鉴定图谱共出现60个物质峰,相似度大于85%的化学物质共35个;氯仿组分GC-MS鉴定图谱共出现58个物质峰,相似度大于85%的化学物质共26个;甲醇组分GC-MS鉴定图谱共出现57个物质峰,相似度大于85%的化学物质共26个。黄灯笼辣椒根系分泌物包含烷烃类、烯烃类、酯类、酸类、醇类、酚类、醛类、肟类、醋酸盐类、酰胺类和萘胺类等化合物。  相似文献   

7.
大蒜根系水浸液及根系分泌物的化感作用评价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番茄和辣椒为受体作物,采用室内培养皿测定和水培共培养的方法,研究了大蒜根系水浸液及根系分泌物的化感作用。结果表明,大蒜根系水浸液对番茄和辣椒的幼苗生长具有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的作用;大蒜与番茄、大蒜与辣椒共培养30 d后,大蒜根系分泌物对番茄和辣椒的叶绿素a、叶绿素b及叶绿素(a+b)的含量、光合速率及根系活力均有促进作用,其中辣椒的叶绿素含量极显著高于对照;番茄和辣椒叶片中POD活性显著低于对照;大蒜根系分泌物对番茄和辣椒的生长整体表现为促进作用,且对辣椒的促进作用大于番茄。  相似文献   

8.
利用根系分泌物自动收集装置分别收集了对根结线虫不同抗性的辣椒品种'青农簇生椒'(中抗)和'农家小尖椒'(感病)的根系分泌物,分别探究了两种根系分泌物对南方根结线虫孵化率及西瓜根结线虫幼虫和繁殖体数量的影响,同时将两个辣椒品种的根系分泌物组成成分进行比对和分析,结果表明:抗病品种'青农簇生椒'根系分泌物对线虫孵化的抑制作...  相似文献   

9.
为探究富平辣椒产区适宜的水溶肥追施量,以当地农户常规用量为对照,在辣椒的生长前期、结椒期和盛椒期分别设计了氮、钾肥的减量处理。结果表明:不同阶段的减肥处理辣椒产量和采收数都高于常规追肥量。产量以辣椒生长后期减氮、减钾30%的处理(C3)最高,采收数以辣椒移栽至开花期减氮30%的处理(C2)最高;肥料农学效率以C3处理最高,肥料偏生产力表现为C3和各阶段都减肥30%的C4处理较高。结合土壤基础状况,建议在辣椒生长前期应稳施氮肥,在结椒至盛椒期应少施钾肥。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烤烟根系分泌物对连作障碍的影响,为进一步研究烤烟连作障碍机理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以烤烟品种红花大金元为材料,采用水培方法收集烤烟根系分泌物,研究了不同浓度根系分泌物对自身种子萌发和烟苗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不同浓度根系分泌物对自身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有明显抑制作用,且随着浓度的增加抑制作用增加,烟苗总叶绿素含量和根系活力降低,叶片和根系相对电导率上升,根际和叶的p H值降低;除叶片POD活性随着根系分泌物浓度增加呈上升趋势外,其它POD、SOD和CAT活性均随浓度的增加呈现先增后降的趋势,且幼苗叶片和根系MDA含量增加。【结论】烤烟根系分泌物中存在自毒物质,会对烤烟产生自毒作用,且这种自毒物质的逐年积累可能是造成烤烟连作障碍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探讨花生连作后土壤中脂肪酸类物质的累积与花生连作障碍间的关系,为花生连作障碍机理的研究提供新的理论依据,以田间土壤为介质,采用盆栽试验的方法研究了花生根系分泌物中3种长链脂肪酸,即:豆蔻酸、软脂酸和硬脂酸的混合物,对花生植株生长、产量和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土壤中脂肪酸的初始含量较低时(80 mg/kg土),对花生植株的生长和产量有微弱的促进作用(P > 0.05),当土壤中脂肪酸的初始含量较高时(160 mg/kg土和240 mg/kg土),显著抑制了花生植株的生长和产量(P < 0.05)。叶片叶绿素含量、根系活力、土壤酶(蔗糖酶、脲酶、磷酸酶)活性在低脂肪酸含量处理下升高,在高脂肪酸含量处理下显著降低(P < 0.001)。光合产物、根际有效养分的减少和根系养分吸收能力的降低,可能是导致花生植株生长和产量降低的原因之一。花生连作土壤中豆蔻酸、软脂酸和硬脂酸的累积与花生的连作障碍有着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2.
田间试验比较了多效唑、矮壮素、比久3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在辣椒上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苗期喷施15%多效唑可湿性粉剂100 mg/kg液能使辣椒始花期提前10 d,增产27.19%,产量可达29910.4 kg/hm2,可推荐使用  相似文献   

13.
采用室内模拟土壤淹水的方法,研究不同麦秸用量、不同淹水时间对辣椒连作土壤理化性状和辣椒疫霉病菌数量的影响以及田间麦秸淹水处理对辣椒生长和辣椒疫病防控效果的影响。通过常规分析和定量PCR分别测定了不同淹水处理期间多种土壤理化指标和辣椒疫霉病菌的数量,调查了麦秸淹水处理后大棚辣椒的长势、产量和辣椒疫病发生率。研究结果表明:与土壤保湿处理相比,不同麦秸用量和不同淹水时间处理均能降低土壤氧化还原电位,提高土壤有机质、速效磷、速效钾、有机酸和总酚酸的含量。常规淹水和麦秸淹水处理均能降低土壤中辣椒疫霉病菌数量,在10 d和14 d两个淹水时间下,秸秆用量为0.25%时抑制效果最强,继续增加秸秆用量对辣椒疫霉病菌的抑制作用降低。辣椒生产大棚的田间淹水试验表明,添加麦秸淹水处理20d可提高土壤中铵态氮、速效磷和速效钾的含量,降低硝态氮的含量,并可以有效防控辣椒疫病,促进辣椒植株的生长并使产量增加12%。  相似文献   

14.
不同大豆品种根系分泌物中有机酸和酚酸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俊英  王敬国  许永利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3):7127-7129,7131
采用室内砂培方法,对3个大豆品种的根系分泌物进行了收集、浓缩,对比其有机酸和酚酸物质种类和数量的差异。结果表明,感病大豆品种合丰25号根系分泌物中的主要有机酸种类丰富,含量高;抗病品种绥农10号和抗线2号根系分泌物中主要有机酸种类单一,含量低。随着生育期的变化,感病品种合丰25号的有机酸总量在花期达到最高,以后逐渐下降;绥农10号的有机酸变化趋势与之相似;抗线2号在花期达到最高,苗期最低。感病大豆品种合丰25号在苗期根系分泌物中发现对羟基苯甲酸和香草酸两种酚酸,对羟基苯甲酸含量在鼓粒期最高,其次是苗期和花期,成熟期最低。两个抗病大豆品种成熟期前的根系分泌物中仅检测到对羟基苯甲酸,其含量以花期或鼓粒期最高,苗期和成熟期最低。  相似文献   

15.
薯/豆套作模式下不同熟期大豆品种的生长补偿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马铃薯/大豆套作复合群体品种搭配原则,为马铃薯/大豆套作高产高效提供理论和技术依据。【方法】以当前西北一熟制灌区生产中广泛种植且间套优势明显的早熟马铃薯/大豆间套作方式为研究对象,通过两年田间试验,以大豆品种中黄30(早熟)、冀豆17(中熟)和齐黄34(晚熟)单作为对照,分析套作马铃薯收获前后大豆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积累、光合速率的变化及对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评价不同熟期大豆品种的生长补偿效应。【结果】(1)相对于单作,套作条件下各大豆品种的开花期延迟7 d左右,但不影响全生育期,套作大豆营养生长期延长而生殖生长期相对缩短。马铃薯与大豆各品种间的共生期差异不显著,但其生殖生长共生期差异显著(齐黄34为12 d,冀豆17为35.5 d,中黄30为41.5 d)。(2)在马铃薯/大豆共生期间,套作大豆LAI上升慢于单作,晚熟大豆LAI慢于早熟和中熟大豆品种,在马铃薯收获后,中、晚熟大豆品种可保持较大叶面积指数并持续较长的时间,尤其是晚熟品种。(3)单作大豆在出苗后60 d内干物质积累较快,而同期套作大豆平均干物质积累为单作大豆的44.27%。不同品种间单作大豆净光合速率高于套作,其中,晚熟品种显著高于中、早熟品种(P<0.05);出苗后100 d(套作马铃薯已经收获)单作大豆干物质积累相对变缓,套作大豆生长加快,尤其是晚熟品种增幅显著,此时套作大豆Pn相对于单作上升幅度大,中、晚熟品种Pn接近于单作大豆。(4)较单作模式,套作模式下不同大豆品种的有效荚数、单株粒数及每荚粒数均有所降低,其中早熟品种下降显著(P<0.05),分别下降了24.15%、22.14%、18.92%,而中、晚熟品种下降不显著,尤其是晚熟品种,套作模式较单作模式仅仅下降了6.34%、8.3%、1.71%。套作模式下,中、晚熟大豆品种的产量较早熟品种分别提高了79.85%和145.08%,LER分别达到了1.77和1.83。【结论】中、晚熟大豆品种与马铃薯组合套作优势更强,其生育期较长,营养生长期相对延长导致生殖生长共生期缩短,使大豆叶面积指数、光合速率均保持在较高水平,从而为马铃薯收获后进行光合补偿生长提供物质和能量基础,保证了套作大豆较高产量。  相似文献   

16.
根据植物和微生物生长的特性,分阶段在土壤中加入苜蓿汁、木醋液、葱汁、草木灰4种和有机肥配制的有机添加物,设有机肥处理为对照。研究结果表明,向土壤加入添加物后,土壤微生物的数量明显增加,同时,番茄的株高和株重也有明显变化,处理B在各处理中土壤微生物数量变化最为明显,与对照相比在15d、30d、45d和60d时土壤细菌数量分别增加65.88%、96.14%、80.90%和82.0%;土壤放线菌数量分别增加16.01%、54.01%、49.0%和49.8%,相应地,处理B在番茄苗期最后试验测定时平均株高和平均株重变化也较为明显,比对照分别增加35.22%和34.97%。对各处理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对于处理B,不同时间测定中,土壤中细菌数量和放线菌数量与番茄株高和株重均存在显著性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7.
冬小麦收获后复播制干辣椒栽培模式能够充分利用光热资源,增加复播指数,提高效益。在喀什地区莎车县对早熟品种美国红植干椒、墨西哥甜椒、铁板椒等制干辣椒进行了育苗、果树行间麦茬后复播试验。结果表明,复播的3个早熟品种均表现出较好的产量收益,美国红植干椒表现出良好的产量潜力,辣椒素含量较高;墨西哥甜椒的单株结果数较多,单果重高,但成熟期较晚。其它两品种熟性较早。通过试验研究证明,复播制干辣椒夏季育苗移栽技术的要点主要是,适时播种、移栽,苗期气温回升时的肥水管理及病虫害管理。根据产量、品质及生育期调查结果,美国红植干椒是适于复播的最佳早熟品种,麦茬复播可充分发挥此品种生育期短、集中成熟、产量高等优良特性,可作为南疆复播制干辣椒的首选品种。  相似文献   

18.
以兴蔬皱皮辣椒为试材,对越冬茬(2月3日和24日剪枝)辣椒植株和春茬(2月3日和24日移栽)栽培辣椒植株进行物候期、早期产量及其构成因素、果实相关性状、病虫害发生情况比较。结果表明:同一天剪枝、移栽的辣椒植株,剪枝再生植株的现蕾期、始花期、始收期均早于春茬移栽植株;剪枝再生植株的早期单株果数、单株果质量、产量极显著高于春茬移栽植株,与同一天移栽的春茬辣椒相比,2月3日、2月24日剪枝再生栽培辣椒的产量分别提高了32.36%、45.40%;剪枝再生植株的果实小于春茬栽培的,单果质量、商品果纵径、横径均显著小于春茬栽培的,春茬移栽植株果实的果肉比剪枝再生植株的厚,差异达极显著水平;剪枝再生植株的病虫害发生较严重,较大面积的暴发了疫病,且白粉虱和红蜘蛛为害较重,春茬移栽植株的病虫害发生较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