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小鹅瘟又称鹅细小病毒感染,是由细小病毒引起雏鹅和雏番鸭的一种急性或亚急性的高度致死性传染病。该病发生与危害程度与日龄密切相关,主要侵害4~20日龄的雏鹅及雏番鸭,7日龄内死亡率达100%,随着日龄的增加,发病率和死亡率下降,7日龄后死亡率一般在60%以内,成年鹅可带毒排毒而不发病,其它禽类均无易感性。本文旨在为小鹅瘟病诊治提供一个有益的参考,希  相似文献   

2.
<正>番鸭细小病毒病是由番鸭细小病毒引起3周龄内雏番鸭以消化系统和神经系统紊乱为主要病变的一种病毒性传染病,本病发生于8~20日龄的雏番鸭,最早发病日龄为7日龄,最迟为30日龄。发病率和死亡率可达40%~50%,成年番鸭不发病。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但以春季和夏季多发,病鸭可通过排泄物污染的饮水,饲料,场地,用具等,导致病毒的水平传播,通过污染种蛋造成病毒垂直传播。此病是目前  相似文献   

3.
小鹅瘟是由鹅细小病毒引起的雏鹅与番鸭的一种急性或亚急性的高度致死的传染病。该病仅发生于鹅与番鸭,其他禽类均无易感性。其发生与危害程度与日龄密切相关,主要危害5~25日龄的雏鹅及雏番鸭。10日龄内发病率和死亡率可达95%~100%,随着日龄增大而逐渐减少。1月龄以上较少发病,成年鹅可带毒排毒而不发病。  相似文献   

4.
1发病情况新疆霍城县六十四团某饲养户2001年饲养种番鸭320只,一直无疫情,于2002年5月开始用水炕自孵雏番鸭105只,同炕还孵化出雏鹅、雏鸡、雏火鸡等,当雏鹅7日龄时,售后余下的10只雏鹅开始发病,死亡8只,死亡率为80%,同时,售后余下的30多只雏番鸭相继开始病死,而同舍饲养的雏鸡、雏火鸡均健康。此后又孵化雏番鸭四批约2000只,均在7~13日开始陆续发病,死亡率在36.5%~65%之间,平均死亡率达51%,发病期间曾用氟哌酸、左旋氧氟沙星、炎瘟清、氯霉素、土霉素等药物治疗均无效。2临床症状6~13日龄为易发期,雏鸭突然发病,迅速波及全群,患鸭表现精…  相似文献   

5.
番鸭曲霉菌性肺炎是由曲霉菌(一般认为是致病力最强的烟曲霉菌)引起番鸭发病和死亡的一种疾病,特别是20日龄内的雏鸭多呈急性、群发性暴发,发病率和死亡率很高。  相似文献   

6.
1流行病学 雏鸡、雏鸭以及哺乳类动物对本病毒均无易感性,白鹅、灰鹅、狮头鹅以及其他品系的雏鹅对本病都同样易感,能自然感染并流行本病。据报道,雏番鸭对本病有易感性。自然流行时,本病常发生于3周玲以内的雏鹅群中,能引起巨大损失。发病的日龄越小,损失越大,10日龄以内的雏鹅发病率与死亡率可达到95%~100%。15~20日龄的雏鹅,可能有部分不发病,发病后病程延长,死亡率在60%以内。  相似文献   

7.
一、目前小鹅瘟的流行情况小鹅瘟主要发生于20日龄以内的雏鹅,发病率和90%~100%。最早发病为2~5日龄,其死95%以上,6~10日龄雏鹅死亡率为70%~;11~15日龄死亡率为50%~70%;16~20日龄死30%~50%;21~30日龄死亡为10%~30%;3010%左右;最大发病日龄为73日龄,病程较长,死亡率低。说明随着雏鹅的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呈下降之势。小鹅瘟大流行有一定周期性,雏鹅的死亡率均在以上。在大流行之后,当年余下的鹅群都获得主动使次年的雏鹅具有天然被动免疫力。目前除在一更多的地方每年均有不同程度流行其死亡率一般在20%~30%,高者达50%以上。饲养方…  相似文献   

8.
小鹅瘟病是由小鹅瘟病毒引起雏鹅的急性、败血性的传染病。本病仅发生于鹅和番鸭 ,其他禽类和哺乳动物尚未见有发生的报道。本病易发生于 3~ 2 0日龄的雏鹅 ,发病后传染快、死亡率高 ,是危害养鹅业的重大疫病之一。1 流行特点在自然感染情况下 ,最早发现本病的雏鹅为 3~ 5日龄 ,2~ 3天内迅速波及全群 ,7~ 1 0日龄雏鹅发病率和死亡率达到高峰 ,一般死亡率为 70 %~ 95% ,最高达 1 0 0 %。随着日龄的增加 ,雏鹅的易感性逐渐下降 ,1 0日龄以上雏鹅感染后死亡率一般不超过 6 0 % ,2 0日龄以上发病率较低 ,30日龄以上极少发病。但近年来亦偶…  相似文献   

9.
许英民 《兽医导刊》2007,(10):47-48
小鹅瘟是由细小病毒引起的一种烈性、败血性传染病.3日龄至30日龄的雏鹅易发生,30日龄以上的幼鹅很少发病.最高发病率和死亡率出现在10日龄以内的雏鹅.近几年,雏番鸭也感染小鹅瘟,笔者在门诊工作中遇到一起雏番鸭发生小鹅瘟并发曲霉菌病的典型病例.  相似文献   

10.
1发病情况 2000年8月,福建省福州市北郊某番鸭场饲养的一批2000只雏番鸭,于14日龄时开始发病,发病当天病鸭数近80只,病死17只,病死率21.3%;第2天病鸭数增至210只左右,病死鸭62只,病死率29.5%.同场饲养的一批1700只53日龄番鸭、一批27日龄的200多只肉鸡未见发病.  相似文献   

11.
<正>番鸭细小病毒病俗称"三周病",是由番鸭细小病毒引起的,以腹泻、喘气和软脚为主要临床症状的一种疫病。雏番鸭是唯一自然感染发病的动物,其他禽类和哺乳动物均不感染发病。本病无明显季节性,主要侵害1~3周龄的雏番鸭,具有高度的传染性、发病率和死亡率,给养鸭业造成了较大损失。笔者就一起番鸭三周病的诊疗情况进行介绍。1背景2月中旬,漳浦某养鸭户饲养番鸭4 500只,13日龄。在11日龄时雏鸭开始发病,精神沉郁,  相似文献   

12.
<正>1小鹅瘟小鹅瘟是由小鹅瘟病毒引起的以侵害25日龄以内雏鹅,且具有高度传染性和致死率的传染病。该病只感染鹅和鸭,对其他畜禽无致病性。发病时以4~20日龄的雏禽为主,发病的日龄越小则死亡率越高。7日龄内的雏鹅发病多呈急性,患病雏鹅见不到症状而突然死亡,死亡率高达95%~100%。7~14日龄的雏鹅易发病,病程一般为2天左右,表现为不采食,多饮水,行动迟缓无力,站立不稳而卧睡,腹泻,张口呼吸,鼻孔有棕褐色或绿褐色分泌物,死前两腿麻痹或抽搐,有些还有神经症状。2周龄以上雏鹅病程3~7天,部分病鹅可自愈。  相似文献   

13.
雏半番鸭"花肝病"简报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于2001年1月以来,福州市北郊两个半番鸭场及闽侯甘蔗某半番鸭场的12d~43d的雏半番鸭群发病,发病率20%~60%,死亡率5.2%~46.7%,而且日龄愈小、病死率愈高,耐过鸭生长发育明显迟缓.患病雏半番鸭临床症状和剖检病变与雏番鸭"花肝病"极为相似.我们对以肝脏、脾脏、胰腺、肾脏表面出现多量针尖大的白色坏死点和法氏囊粘膜明显出血为特征的病死雏半番鸭进行病原学研究,确定其病原为呼肠孤病毒.现将发病情况、临床症状、病理变化等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番鸭发展很快,继而经常出现一种雏鹅、雏番鸭均易感的德兹西氏病(国外病名)其病原均为细小病毒.福建农学院1990年首先发表了雏番鸭小鹅瘟的诊断报导.目前,浙江省各地均有发生,余姚市某番鸭养户,于1991年连续饲养番鸭三群计2000余只,均在11-30日龄发病.金华县曹宅镇有番鸭饲养户20余户,1992年5-7月份暴发本病,每户均受不同程度病害.对8户12批3717只雏番鸭疫情调查,均在20-25日龄发病,其死亡2301只,平均死亡率为61.  相似文献   

15.
余姚市自去年来,番鸭发展很快,现在经常发现雏番鸭易感的德兹西氏病(国外病名),其病原为细小病毒。在国内福建农学院于1990年首先发表了雏番鸭小鹅瘟的诊断报告。目前,浙江省各地均有发生,例如余姚市某番鸭养户于1991年连续饲养番鸭3群2000余只,均在11~30日龄发病。疫情极严重的金华县曹宅镇,1992年有番鸭饲养20余户,在5~7月份鸭群暴发本病,各户均受到严重损失。据对8户12批3717只雏番鸭疫情调查,均在20~25日龄发病,共病死2301只,死亡率分别高达54~100%,平均死亡率为61.9%。  相似文献   

16.
小鹅瘟是由鹅细小病毒引起的雏鹅与番鸭的一种急性或亚急性传染病。该病仅发生于鹅与番鸭,其他禽类无易感性。其发生与危害程度与日龄密切相关,主要危害5~25日龄的雏鹅及雏番鸭,随着日龄增大而逐渐减少。1月龄以上较少发病,成年鹅可带毒排毒而不发病。病雏及带毒成年鹅是传染源。在自然情况下,该病经消化道感染,与病禽直接接触或采食被污染的饲料、饮水是该病传播的主要途径。病毒还可附着于蛋壳上,通过蛋壳污染孵化器。易感雏鹅与雏番鸭造成该病的传播。笔者于2012年7月6日诊治一起雏鹅发生小鹅瘟的病例,现将诊治情况总结如下,以供同仁参考。  相似文献   

17.
鸭“白点病”(暂定名)研究Ⅰ.鸭“白点病”的临床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 1 998年以来 ,于福建、浙江和广东等省发生了一种以高发病率、高死亡率、软脚、摇头和肝脏、脾脏、胰脏、肾脏和肠壁出现大量白色坏死点及肠道出血或出血环为特征的鸭传染病 (暂定名为鸭“白点病”) ,我们对该病开展了广泛的临床调查 ,今将结果报道如下。1 流行病学1 .1 易感鸭品种 番鸭、半番鸭和麻鸭等均有发病死亡 ,但以番鸭易感性最强。1 .2 易感鸭日龄 经调查发现 8~ 90日龄的鸭多见感染发病 ,番鸭多集中于 1 0~ 3 2、5 0~ 75两个日龄段发病 ,尤其是前一日龄段雏番鸭发病更为多见 ;在麻鸭 ,多见产蛋前后的发病 ;在半番鸭 ,…  相似文献   

18.
小鹅瘟是由鹅细小病毒引起雏鹅和雏番鸭的一种急性或亚急性的高度致死性传染病。小鹅瘟是当前危害养鹅生产的重要的病毒性传染病,呈世界性分布,我国各地区广为流行,一年四季均有流行,北方多见于夏季和早秋,南方多见于春夏两季,每年常有小流行发生,一般2~5年大流行一次。其发病率和死亡率极高,往往引起雏鹅群“全军覆没”,主要侵害4~20日龄的雏鹅及雏番鸭,随着日龄的增加,发病率和死亡率逐渐下降,成年鹅可带毒排毒而不发病。  相似文献   

19.
余姚市某养殖户饲养雏番鸭500羽,10日龄开始出现发病,临床上以气喘、咳嗽等呼吸道症状为主要特征。先后发病300多羽,发病率60%,死亡100多羽,死亡率20%。经余姚市某动物医院剖检、实验室诊断为烟曲霉菌引起的雏番鸭曲霉菌病。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正>雏番鸭细小病毒病主要发生于3周龄以内的雏番鸭,是由细小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其具有高传染性和高致死率。1病原雏番鸭细小病毒属细小病毒科,为球形单股DNA病毒,无囊膜,其可在番鸭胚中增殖,并能致死鸭胚。雏番鸭细小病毒对酸和热不敏感,对紫外线敏感。2流行病学本病6~21日龄雏番鸭最易感,感染后死亡率高达40%~60%,30日龄以上的番鸭感染后死亡率较低,往往成为发育不良的僵鸭。本病主要通过消化道传染,不洁孵化场和带毒鸭为传染源,本病从9月份到次年4月份高发,这段时间气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