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艾怀森 《野生动物》1999,20(1):32-34
在人类进化的过程中,每个民族都经历过一个漫长的、以狩猎和采集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原始社会阶级,这个历史阶段虽然离我们现在生活的时代已经非常遥远了.但是,在狩猎和采集行为基础上产生的一系列人类行为、心理及文化模式至今依旧影响着我们.居住在高黎贡山两侧的傈僳族在狩猎实践中逐渐形成的,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傈僳族狩猎文化具有浓郁的地域特色.明代《景泰云南图经志书》卷四载:“有名栗粟者,亦罗罗之别种也,居山林,无室屋,不事产业,常带药箭弓弩,猎取禽兽,其妇人则掘取草木之根以给日食,岁输官者,唯皮张耳”.现在的傈僳族已进入了定居的农耕经济阶段,但是.由于傈僳族所居住的地区多属山区半山区,交通通讯落后,生产工具简陋,生产力低下,在许多地方依旧保存着落后的生产生活方式.狩猎和采集在他们的经济生活中仍占有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2.
在保护区建立之前,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北部叶日藏族居民,把狩猎收入作为主要经济来源。在狩猎中,出于对自然的崇拜,禁止到神山周围去狩猎,并严格限制狩猎期、地点、数量及工具等,故形成了如同现代科学方法规划和管理的猎场。从而为栖息在这里的多种珍稀野生动物创造了适宜的繁衍生息条件,促进了种群数量的长期稳定发展,基本做到了资源的永续利用。这种宗教信仰和传统狩猎习俗所起到的客观保护作用,值得在野生动物保护管理工作中借鉴。  相似文献   

3.
郑杰  杨宏伟 《野生动物》2000,21(4):11-14
野生动物狩猎业是古代人类从事的一项活动,亦是现代人类与野生动物资源保护和合理利用活动的一种形式。其根本目的是为了实现保护、利用、发展的良性循环,以促进保护事业的发展。青海的国际狩猎是在经济改革初期发展的一项涉外狩猎活动。十多年来,它不仅为青海合理利用丰富的野生动物资源开辟了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世界狩猎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宏  暨诚欣  李枫 《野生动物》2013,(4):243-248
中国现代狩猎起步较晚,2006年,中国狩猎限额的拍卖被中断,同时2011年,外国人到中国申请狩猎,又被中止,狩猎活动接连2次被禁止,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通过对世界狩猎现状的叙述,包括各国猎人的数量、消费金额、相关法律法规以及狩猎管理等信息,并进行各国之间的对比,找出我国在狩猎管理中的不足,增加对世界狩猎现状的了解,从而发现狩猎发展中所存在的问题,为中国的狩猎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德国狩猎活动管理现状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2006年起,我国业已开展了21a的国际狩猎活动被停止了2 a.作为野生动物资源的合理利用方式,狩猎活动的停止对野生动物保护造成了负面影响.本文基于对德国狩猎管理工作的实地考察基础上,较为系统地介绍了该国狩猎活动开展现状;并从法律法规、狩猎资格管理制度、狩猎权管理规定、狩猎额度管理制度、野生动物福利规定等方面,探析了德国狩猎管理现状.本研究有助于为我国重新开展狩猎活动,并将狩猎活动趋于有序化和制度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康国文 《野生动物》2005,26(2):36-37
环颈雉广布于欧洲东南部、俄罗斯东南部、蒙古、中国、朝鲜、越南北部、老挝北部、缅甸北部等地,在美国部分地区有分布,是一种赢得世界人民普遍喜爱的观赏、狩猎、食用鸟类。许多国家都曾将其形象选入国家的名片——邮票,这些邮票让人们在方寸之间感受到了环颈雉的美丽。  相似文献   

7.
郑杰 《野生动物》2007,28(1):33-35
国际狩猎动物限额拍卖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响。笔者结合所从事的工作,对已开展的国际狩猎活动认真反思,对限额拍卖和今后的发展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世界狩猎业发展迅速,各国成立了不同的部门来管理狩猎业。非洲的狩猎业极其发达,狩猎收入在开展狩猎的国家GDP中均占有一定份额,也是野生动物保护资金的主要来源;欧洲的运动狩猎不仅是重要娱乐活动,也被视为文化的传承,其狩猎制度非常完善;美国的狩猎是一项全民化的大众娱乐活动,美国渔和野生动物管理局每5a进行一次全国性的渔猎大调查,以便掌握钓鱼、狩猎及野生动物相关娱乐活动的翔实数据;澳大利亚有着狩猎的传统,当地土著一直就以狩猎作为重要生产方式,现今澳大利亚北部仍旧保留这项传统。而运动狩猎在澳大利亚经过20多年发展,已摸索出其特有的可持续狩猎模式。  相似文献   

9.
美国与喀麦隆科学家日前在非洲猎人身上发现了一种灵长类动物体内常见的病毒。专家指出,此次发现进一步证明了包括艾滋病在内的多种疾病最初都是在狩猎过程中从灵长类动物传染给人类的,因此必须对丛林狩猎加以严格限制。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和喀麦隆军事医疗中心的科学家在最新一期《柳叶刀》杂志上报告说,他们对喀麦隆9个丛林地区的1100名猎人进行了筛查。结果在其中10人的血液中发现了“猴泡沫病毒”抗体,这说明他们曾被这种病毒感染过。而这10位猎人表示,他们曾通过猎杀等活动接触过大猩猩、山魈和长尾猴等动物的体液。“猴泡沫病毒…  相似文献   

10.
赵光 《野生动物》2004,25(1):6-9
住着非常简陋的房屋——“仙人柱”(撮罗子),骑着高大威猛的驯鹿,常年穿行在深山密林中。敖鲁古雅鄂温克民族乡猎民的生活充满了神秘色彩,他们既是国家唯一允许可以狩猎  相似文献   

11.
带犬狩猎去     
有诗云:“人生何处入佳境?放纵性情狩猎时”。狩猎是集健身、娱乐为一体的一项有益活动,它既能锻炼身体,又能增强人们的情感交流。特别是在发现猎物和用猎犬追捕猎物的瞬间,能够激发人的兴奋性,刺激大脑皮层及机体组织的兴奋细胞,增强血液循环,扩大肺活量,使人达到延年益寿的功  相似文献   

12.
长久以来,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犬是人们的好帮手,它既可以帮人们看家、守仓库、放牧、狩猎,又可以在军事上用来训练警卫犬、侦察犬、探雷犬、反坦克犬、爆破犬、弹药运输犬、通信联络犬和急救犬等。此外,犬肉还具  相似文献   

13.
人类与犬的友好渊源可以追溯到1.5万年前,漫长的岁月中,从原始人最早用犬狩猎到现在的警用犬、导盲犬、陪护犬处处处都有犬的身影,犬早已成为我们人类的忠实伙伴。但人们对犬的行为理解还不够多。就人与犬比较而言,无论形体感觉和生活方式都不同。人用二只脚站立,用手使用工具,而犬则用四条腿奔跑,以牙齿为武器;  相似文献   

14.
《警犬》2009,(6):57-59
狩猎比赛 狩猎比赛为了检测参赛犬狩猎能力。已在AKC注册登记过、6月龄上的指示犬、寻回猎犬、猿、小猎兔犬、巴塞特猎犬和腊肠犬。波音达犬,寻回猎犬、磺以及ILP成员都可以参加狩猎比赛。  相似文献   

15.
阿迪是妹妹养的一头下司犬。下司犬属中型犬,相貌凶猛,多为纯白毛或红毛,嘴脸多直立硬毛,犹如长针,其红鼻子、红眼睛、三角眼、虎头、尾直、散尾、猫耳朵,聪明善跑、忠厚老实,所以,该犬除有一定的观赏性外,常被当地苗族训练为“追山犬”,用于狩猎,夜间狩猎时,其身影犹如一条白龙穿梭在茫茫山岭中,因此当地苗族同胞又将其称为“白龙犬”。  相似文献   

16.
玉镯儿 《警犬》2010,(5):59-59
阿迪是妹妹养的一头下司犬。下司犬属中型犬,相貌凶猛,多为纯白毛或红毛,嘴脸多直立硬毛,犹如长针,其红鼻子、红眼睛、三角眼、虎头、尾直、散尾、猫耳朵,聪明善跑、忠厚老实,所以,该犬除有一定的观赏性外,常被当地苗族训练为“追山犬”,用于狩猎,夜间狩猎时,其身影犹如一条白龙穿梭在茫茫山岭中,因此当地苗族同胞又将其称为“白龙犬”。  相似文献   

17.
《中国工作犬业》2009,(6):57-59
狩猎比赛 狩猎比赛为了检测参赛犬狩猎能力.已在AKC注册登记过、6月龄上的指示犬、寻回猎犬、獚、小猎兔犬、巴塞特猎犬和腊肠犬.波音达犬,寻回猎犬、猿以及ILP成员都可以参加狩猎比赛.  相似文献   

18.
犬在人类生产生活中的地位随着社会发展发生了巨大变化,犬的看家守户及狩猎的作用仅是其一,服务于人类社会的工作犬日益受到重视,诸多品种的观赏犬亦日益为人所青睐。犬的营养学研究已引起人们的关注,但国内  相似文献   

19.
为加强野生动物及其生境的基础保护工作,对狩猎资源动态进行有效的监管,2016年5月对拟建的河北小五台国际狩猎场野生动物资源进行首次本底调查。根据本次实地调查结果,共记录狩猎场鸟类和兽类物种104种,隶属16目43科。小五台国际狩猎场动物区系以古北界居相对优势,种类有65种,占该区域内鸟兽物种种数的62. 50%;广布种有26种;东洋界物种最少,仅有13种。留鸟和夏候鸟占绝大多数,分别为44. 71%和35. 29%。鸟类群落结构丰富,以鸣禽为主,非雀形目鸟类物种占29. 41%,雀形目鸟类占70. 59%。猎场境内森林植被茂密,生境复杂多样,狩猎资源充足,狩猎动物主要为西伯利亚狍(Capreolus pygargus)、野猪(Sus scrofa)、雉鸡(Phasianus colchicus)等。建议猎场在对野生动物有效保护的基础上,合理制定狩猎方案,与周边村落共同开发合作项目,积极推进当地狩猎业发展。  相似文献   

20.
犬的保定方法甘肃省畜牧学校王治仓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伴侣犬逐渐进入家庭。犬从牧羊、护卫、狩猎、军用到伴侣动物,其地位日益提高。伴随着养犬业的发展,犬病日益增多,影响犬的健康甚至危害人类,因此对犬病应及时诊疗。但病犬骚动不安,甚至抓伤或咬伤诊疗人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