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居民在物质生活得到满足的同时,也开始关注自身的生活环境。近年来,全球生态环境问题成为举世瞩目的焦点,我国在工业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也付出了一定代价,表现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这些问题都日趋严重,尤其是城市环境的污染问题。因此生态园林城市的构建成了城市建设最受关注的问题之一。基于此,通过对新疆石河子市的生态园林城市的构建过程中存在的不足进行分析,并为今后发展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策略,使石河子市的生态园林建设趋于完美,建设成一个更加美好的文明城市,为新疆其他地区做出榜样。  相似文献   

2.
土地是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的基本载体,城市土地的集约利用是新时期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本研究以天山北坡轴心城市——乌鲁木齐市、克拉玛依市、石河子市和昌吉市为研究区,从经济—社会—生态3个方面选取19项指标构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通过综合层次分析法(AHP)和多因子综合法对研究区2010-2015年间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进行了综合评价,并采用主成分降维分析方法分别对各城市驱动因子进行归纳分析.结果表明:4个城市在2010-2015年的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显著上升;为了加强横向对比,分别求取了4个城市在研究时段内土地集约利用的平均水平,排名从高到低依次为石河子市(0.546)、乌鲁木齐市(0.524)、克拉玛依市(0.503)、昌吉市(0.479);通过主成分降维分析分别对4个城市从土地投入产出效益、土地利用结构与强度、社会人文状态和生态持续性4个方面归纳出了影响城市集约利用水平的驱动因子.  相似文献   

3.
石河子市城市化生态环境质量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化对地区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显著,给城市生态环境带来许多不可避免的影响,确定城市化进程中的主要生态环境影响因素,可为城市系统良性发展提供数据支撑和依据。以2000~2005年石河子市城市化水平和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为基础,结合层级分析法确定因子权重,分析城市化对石河子市城市系统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随城市化进程正逐渐恶化的正向指标为森林覆盖率、人均水资源量、水域面积比重、草地指数,逆向指标为降水变率和空气污染指数;逐渐优化的正向指标为市三产比例和市人均GDP,逆向指标为荒漠化指数、耕地指数、市人口密度、市恩格尔系数、地表水质指数、固体废物排放强度。城市化进程中石河子市城市生态环境系统的首要影响因素是水网密度,其次是植被覆盖。石河子市城市化与生态环境系统处于低水平协调阶段,处于城市化初期,城市系统可以通过生态环境的自净能力得以恢复。  相似文献   

4.
该研究针对具有特定气候条件和城市形态的石河子市,以绿荫空间为研究对象,对小气候因子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子进行实地监测和定量分析,在此基础上研究不同植物对小气候的影响,探索石河子市街道绿地空间组成与城市街道小气候间的影响与作用,揭示内在的调节效果与调节机制,研究成果可为科学定量评估石河子市街道绿地规划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5.
石河子市林地生态效益价值评估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张建龙  张正勇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4):13249-13250
石河子市有800多公顷的绿地面积,它不仅具有直接经济价值,而且具有极大的环境价值。从涵养水源、净化环境、土壤保持、调节气候4个方面评估石河子市林地的生态效益价值为1527.44万元,是石河子林地直接经济价值的40倍。由此可见,在干旱区城市加大绿地建设投入,对城市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为有效解决有限土地资源难以满足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以2000-2012年石河子市土地变更调查资料为基础,通过对石河子市各种土地利用类型数量、结构、变化速率和利用强度进行分析,指出了石河子市土地利用过程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人地矛盾突出、建设用地大量侵占农用地、重农轻牧、土地集约利用程度不高及耕地后备资源不足等;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促进该区可持续发展的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7.
茹思博  杨乐  庞玮  刘洋  王开勇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9):14313-14315
利用城市化水环境污染影响评价方法,对1991-2005年石河子市人口城市化水平、污染排放水平与城市水环境污染影响水平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与1991年相比,2005年石河子市水环境系统呈良性发展,工业污水排放是影响石河子市水环境系统的主要因素,其中BOD5和氨氮是重点工业污染的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8.
新疆 8月11日新疆石河子市第五届蟠桃节在“中国蟠桃之乡”一四三团的万亩蟠桃园桃源农业生态旅游区开幕。  相似文献   

9.
石河子市属于干旱区绿洲城市,水资源已经成为影响和制约全市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瓶颈.选取水资源利用率、产水模数等10个指标,应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对石河子市2002~2009年水资源承载力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表明,石河子市水资源开发利用已经达到相当规模,在现有经济技术条件下,水资源承载潜力已相对较小,水资源供需矛盾开始显现.提出应加强水资源的综合管理,以便科学、合理地利用有限的水资源.  相似文献   

10.
石河子市2008年水足迹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计算分析了石河子市2008年水足迹和相关评价指标。结果表明:2008年石河子市的水足迹为9.678亿m3,人均水足迹为2 884.000 m3/a,水资源自给率为99.73%。过高的水足迹和自给率给石河子市水资源带来了巨大的压力。最后,对石河子市的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提出了调整产业结构、优化配置水资源、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加强虚拟水贸易等建议。  相似文献   

11.
浅谈城市绿化与城市生态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我国正在实施以生态建设为主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城市绿化作为其组成部分,在生态建设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功能和作用.各城市在绿化过程中应当解放思想,认真对待绿化中存在的各种问题,采取相应的对策和措施,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12.
以生态学理论为基本原则,根据国家园林城市建设标准,提出了岳阳市生态园林城市建设和城市绿地规划的建议。岳阳市生态园林城市绿化建设的目标是:到2005年规划建设绿化覆盖率达到36%,绿地率达到32%。人均公共绿地面积9m^2;到2015年规划建设绿化覆盖率达到40%,绿地率达到35%,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3m^2。规划中注重城市生态体系的建立。注重保持生态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通过城市绿化和生态园林的建设,达到人与社会、环境的和谐。  相似文献   

13.
综述了旧城更新的发展历程,阐述了旧城更新中千城一面现象及形成的原因,并分析了旧城更新、历史文化保护与千城一面的关系,以期为城市规划中旧城更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选取阜阳市具有代表性的社区为调查样本,以问卷调查、深度座谈、实地考察等方式,通过调查进城农民的生活、工作状况以及诉求,根据进城务工农民目前生活呈现出的新特点和新趋势,分析农民市民化进程中的城市融入障碍,提出对策建议,从增强融入意识、提升融入能力、增加融入保障、促进心理融入等4个方面探索与阜阳市实际相配套的农民市民化城市融入机制,旨在为推进阜阳市及整个皖北地区的农民市民化进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简述了佛山市都市现代农业发展的必要性及优势条件,指出现代都市农业要向专业化和区域化发展,不同地域确定不同的主导功能.在对佛山市都市农业进行功能分区的基础上,探讨了未来佛山市都市农业生产布局与空间的调整.  相似文献   

16.
生态城市--城市化建设的新思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城市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里程碑,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标志着人类文明的进步.21世纪人类将进入城市世纪,即从2000年起,全球城市人口将超过农村人口,占全球总人口的50%以上[1].各国经济将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城市化和城市经济的发展.但是在城市化水平提高,从而推动经济、社会和文明发展的同时,一系列的社会与环境问题也接踵而来,严重地威胁到城市的生存与可持续发展,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关注.因此,探索未来城市的发展模式,已成为当前各国研究的热点之一.  相似文献   

17.
曹娓  马珂  王渊 《安徽农业科学》2012,(12):7224-7225,7228
分析了城市湿地对城市发展的作用以及城市发展对城市湿地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森林城市的概念及安康市概况,运用SWOT分析法,对安康市在森林城市建设中的优势(S)、劣势(W)、机遇(O)与挑战(T)进行综合分析,最后针对SWOT要素对安康市森林城市建设进行了战略分析。  相似文献   

19.
龙井和珲春市牛附红细胞体感染情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压滴镜检法和血涂片染色法,检测龙井和珲春地区牛附红细胞体感染情况.共检测21头牛,检出率为100%,比较2种方法,检测出的附红细胞体平均感染率分别为55.25%,58.52%,2个地区附红细胞体的平均感染率分别为66.58%,55.11%;采用压滴镜检法检测,表现临床症状的牛与不表现临床症状的牛的附红细胞体平均感染率比为56.22:29;放养牛与圈养牛的附红细胞体平均感染率比为59.72:8.  相似文献   

20.
郭惠  李达  朱冬冬 《安徽农业科学》2012,(12):7229-7230
从具有浓郁地域特色的历史文化名城徐州所特有的叠城现象出发,将现存的徐州城称为城上城,将叠城称为城下城。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形成城下城的自然因素和社会人文因素,总结了现存城下城的形态特征与城上城的城市规划现状。发现徐州城上城是在旧城改造的格局上发展起来的,由此认为,在现存徐州城上城的城市规划中,应积极发掘两汉文化,理性地保存城市特色,以有助于传承宝贵的历史文化资源,进而提出了城下城对徐州现存城市的空间格局、道路格局及精神文化层面的影响,以期为本土文化的设计和规划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