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江苏省泰兴市黄桥镇站东村9组村民黄凤官,经营蚕业取得了较高效益.2004年该户2267 m2育71-1桑园饲养春蚕4张,产茧180 kg,收入3420元;饲养续春蚕3张,产茧130 kg,收入2080元,饲养中秋蚕2张、晚秋蚕6张,产中、晚秋茧259 kg,收入5200元.  相似文献   

2.
江苏省2009年蚕病发生情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任务要求,2009年江苏省苏北综合试验站,在射阳、海安、如皋、东台等试验基地,组织对218户蚕农饲养的850.20盒蚕种进行了蚕病发生情况调查,结果显示:春蚕期平均盒种产茧43.21kg,每667m2桑园产茧68.57kg,平均蚕病发生率1.33%。中秋蚕期平均盒种产茧39.26kg,每667m2桑园产茧48.77kg,平均蚕病发生率4.44%。晚秋蚕期平均盒种产茧44.11kg,每667m2桑园产茧68.96kg,平均蚕病发生率4.62%。从蚕病发生情况看,病毒病是目前影响江苏蚕业生产安全的主要传染性蚕病,约占蚕病和中毒损失率的40%以上,尤以血液型脓病为主;农药中毒亦已成为威胁江苏秋蚕生产安全的突出问题。  相似文献   

3.
江苏省泰兴市黄桥镇站东村9组村民黄凤官把桑园基地建设的投入作为固定资产,把农药、肥料、蚕具、劳力等投入作为流动资产,桑园更新、蔟具改革称作设备的改良,把布局的调整称作流动资产的优化组合,蚕业经营取得了较高效益.2004年以来,着力推广科学化省力化养蚕新技术,普及推广和使用方格蔟,蚕业生产达到了优质、高产、高效.2004年该户利用3.4亩育71-1桑园饲养春蚕4张,产茧180 kg,收入3 420元;饲养续春蚕3张,产蚕130kg,收入2 080元;饲养中秋蚕2张、晚秋蚕6张,产中、晚秋茧259 kg,收入5 200元.全年合计共养蚕4批15张,产茧569 kg,收入10 600元.亩均产茧162.5kg,亩均收入3 118元.该户还利用桑田与大棚闲期进行复合经营,成了蚕业生产高产高效的典型户,被当地媒体作为运用新科技发展生产的典型广为宣传.  相似文献   

4.
2008--2010年连续3年对如东县蚕桑生产及蚕病发生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如东县农户饲养的蚕种平均实用孵化率为97.18%,每667m2桑园平均年饲养蚕种3.68盒,盒种平均产茧43.37kg,每667m。桑园平均产茧159.60kg;在饲养过程中蚕病累计损失率为5.014%,其中病毒病占0.447%、细菌病占0.222%、真菌病占0.446%、蝇蛆病占0.064%、农药中毒占1.371%、上蔟不结茧发生率占2.464%,上蔟不结茧已成为目前养蚕生产中最大的威胁。在养蚕过程中,主动淘汰弱小蚕的比例为0.295%;遗失蚕率为7.379%,其中春蚕6.729%、续春蚕5.046%、中秋蚕7.857%、晚秋蚕10.566%;平均结茧率为87.312%,其中春蚕91.85%、续春蚕92.00%、中秋蚕82.70%、晚秋蚕81.16%。  相似文献   

5.
彭晓虹 《江苏蚕业》2007,29(3):24-25
<正>二春蚕是在常规春蚕结束后,桑园不进行夏伐,利用新梢上继续生长的桑叶而饲养的一批蚕。近年来,在我国的许多蚕区,该技术在丝茧育中进行了广泛的示范和推广,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2004~2006年江西省蚕种场借鉴丝茧育中的成功经验,结合江西省蚕种生产实际,进行吸收、消化和创新,将二春蚕饲养技术应用于蚕种生产上,在省内的修水、万年两个原蚕基地进行了应用,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根据近年来的实践,就二春蚕在江西省蚕种场种茧育上应用及其注意的几个技术环节谈一点体会。  相似文献   

6.
结合桑蚕一代杂交种种茧育实践,探讨如何提高种茧小蚕共育质量,总结出抓好种茧小蚕共育专用桑园管理、把握小蚕饲养技术环节和加强消毒防病等技术措施。小蚕共育专用桑园管理,要重点抓好桑园合理低伐、科学配方施肥及病虫害防控;小蚕饲养要把握好收蚁、给桑、温湿度调控、眠前眠后技术处理、除沙扩座等技术环节以及消毒防病防微措施,做好小蚕发放管理,科学饲育小蚕,提高种茧育小蚕品质。  相似文献   

7.
如东县蚕桑生产基本状况及蚕病疫情调查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为了解如东县农村蚕桑生产以及蚕病疫情的发生情况,选取了30个农户调查了蚕桑生产的基本现状及蚕病疫情。结果显示,蚕农平均年龄55.7岁,平均养蚕年数达26.5年。养蚕户平均拥有桑田0.128ha,全年平均亩桑养蚕4.16张,产茧166.51kg;蚕种全年平均孵化率为97.21%,平均发病损失率5.28%,平均结茧率为84.95%,平均遗失蚕率为9.77%;全年农药和空气污染等中毒损失最多,占总损失的69.64%,其次是病毒病,僵病在晚秋蚕期威胁最大。年中养蚕次数多,有利于提高单位面积桑园的养蚕量和蚕茧产量,年养蚕4批蚕的农户,平均每亩桑园养蚕4.55张,产茧185.54kg,比平均水平高出11.43%,比3批蚕户分别高出23.64%和26.24%;比养2批蚕户分别高出48.69%和38.14%。如东县养蚕消毒总体规范,但仍有使用非蚕药药剂、已淘汰蚕药或未通过农业部兽药审定蚕药的现象。  相似文献   

8.
冕宁县友林蚕桑家庭农场位于该县沙坝镇,现有“6215”标准桑园12hm^2(180亩),标准小蚕共育室120m^2,简易大蚕棚2750m^2,省力化蚕台10500m2,贮桑室200m^2,工具房100m^2,总投资160余万元。2018年全年养蚕320张,单产56.8kg,产茧18200kg,售茧收入达94.8万元。  相似文献   

9.
为了了解江苏省蚕桑生产的基本情况,掌握家蚕疫病的发生规律,2008年选择吴江市和如东县开展了秋蚕生产基本情况和蚕病疫情调查。结果显示,平均每户秋蚕养蚕规模不足2张,平均孵化率达到97%,平均结茧率为78.72%,比春蚕低10%以上,张种产茧量为35.68kg,比春蚕低6.65kg;秋蚕各种蚕病的发生明显增加,总发病率达6.42%,高于春蚕(0.79%);在吴江市,秋蚕蝇蛆病的发生率为7.04%,超过农药中毒(6.36%),防病的重点应放在蝇蛆病和农药中毒上。在如东县,中秋蚕以农药中毒发生最高(5.72%),晚秋蚕以真菌病发生较高(2.66%),中秋、晚秋蚕的防病重点应分别在农药中毒和真菌病的防治上。值得注意的是秋蚕遗失蚕率(15.31%)超过蚕的发病率(6.42%),因此可以认为遗失蚕率是比发病率对张种产量影响更大的一个因素。  相似文献   

10.
<正> 二春蚕是在常规春蚕饲养结束后,桑园不进行夏伐,利用新梢继续生长的桑叶进行第二次春蚕饲养。其优点是:发种量增加,667m~2平均增发蚕种1张以上;叶源充足,叶质好;投资少、产量稳、茧质好、效益高;减少桑园病虫害,提高秋叶叶质,保证中晚秋蚕高产优质高效;能较好地解决近几年夏蚕、早秋蚕气候恶劣、农药污染严重,蚕茧产量低、质量差、效益不高,蚕农不肯养,丝厂不欢迎的矛盾。近三年来,盐都县共推广饲养二春蚕2.2万张,占一春蚕饲  相似文献   

11.
雪岸镇是如皋市的蚕桑重点乡镇之一,养蚕历史悠久.但长期以来,桑园素质较差,667m2桑年平饲养蚕种只有2.5张,年平均产茧一直未能突破100kg,严重制约着蚕桑生产的稳定发展.自1998年开始,该镇利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之机,在努力扩大桑园种植面积的同时,狠抓了以推广种植育71-1桑品种为主的丰产桑园建设.通过几年的努力,桑园素质得到明显提高.至2003年底,全镇已拥有桑园620hm2,年产蚕茧130.58t,667m2桑园年平均产茧已达140.4kg,其中已建成667m2年平产茧175kg的桑园370hm2,占总面积的60%,取得了较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2.
范建奇 《中国蚕业》2002,23(1):32-33
嘉兴市地处长江三角洲南翼的杭嘉湖平原,是全国的重点蚕区.1998年全市饲养蚕种137.40万张,生产蚕茧52559t,占全省的50%,占全国的10%以上.现有桑园30577hm2,平均1hm2产茧1719kg.全市有蚕桑生产的105个乡(镇)中,年产茧500t以上的乡(镇)47个,年产茧500~100t的乡镇21个,其中最多的王店镇达2167t.在31.83万户养蚕农户中,全市户均产茧165.12kg.取得以上成绩,养蚕技术的改革是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种茧育桑园在减少约1/3常规氮肥投入量的基础上,桑园合理施用赛众28肥,即:667m2桑园施35kg赛众28肥+22.78kg澳佳复混肥(18-22-10型)+5.60kg尿素,桑园产叶量提高12.9%,能够改善桑叶质量,促进原蚕生长发育,提高原蚕强健度和生命率,提高制种效益,每667m2桑园增收650余元,经济效益提高23.7%。这个配方对种茧育桑园施肥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蚕蝇蛆病防治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章云 《蚕学通讯》2005,25(4):15-15,29
今年秋季,我场种茧育遭到蚕蝇蛆危害,在种茧育调查中蝇蛆率达到3%~4%,重者达到6%以上.针对此情况,在我场晚秋丝茧育中,捉取蝇蛆病蚕进行药物添食与浸体,现将试验结果公布,以供生产借鉴.  相似文献   

15.
鲁建根 《四川蚕业》2005,33(1):53-53
淳安县唐村镇五星村分五个自然村,共有377户,1140余人。其中养蚕户160户,现拥有桑园面积465亩(1亩≈667m^2,下同),户均桑园2.9亩。近年来,该村党支部,村委始终把做强做大蚕桑产业,增加农民收入当作一件大事抓,积极带领全村党员、干部、群众大力发展蚕桑产业,取得明显的经济效益。2004年全村年饲养蚕种862.25张,产茧38033kg,产值743043元,张产44k,亩产茧136kg,亩产值1598元,  相似文献   

16.
纸板方格蔟作为一种理想的丝茧上蔟用具,在丝茧育上以其上车率高、解舒率好、丝质佳而得到广泛运用。但在种茧育上由于陈年方格蔟粘有多层丝质和吸附蚕儿排泄物,种场担心消毒不彻底而少有使用。笔者从2001年起在江苏省如东县掘港镇掘西村原蚕点每年春蚕中使用方格蔟室外预挂法至今已有五年,尤其是近三年来每年的饲养原蚕蚁量规模都在2600g以上,每季制蚕种超6万张以上,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1方格蔟和稻草的准备方格蔟规格单片为17×9孔型,每二片扎成一只方格蔟,上下两边用竹棒固定扎牢,且重新要求方格蔟孔长边与竹棒平行。每10g…  相似文献   

17.
桑蚕大蚕期是用工最多、食桑量最大、龄期经过最长,丝腺发育成长和合成丝物质最旺盛的时期。因此,养好大蚕是夺取蚕茧优质高产的关键。近年来,富东镇不断总结和推广科学饲养大蚕的关键性技术,蚕茧产量和质量取得了突破性进展,2006年全镇桑园面积1400hm^2,饲养蚕种5.5万张,产茧2230t,平均张产20.3kg,上茧率达92.7%,解舒率73%,茧丝净度95.3分。总结出关键性技术有五项,现将有关要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8.
桑前 《江苏蚕业》1989,(3):58-65
<正> (一)稚蚕人工饲料育家蚕人工饲料育是近10年来养蚕方法最大变革之一。日本自1977年以农村稚蚕共育所为基点推广稚蚕人工饲料育以来,显示出:①不需要稚蚕专用桑园,②节省劳动力,③减轻自然灾害,④减少蚕病,⑤可行全年饲育等的优点,深受蚕业者的欢迎,普及率逐年增加,1987年丝茧育普及率占全国总收蚁量的35%,种茧育占45.8%。  相似文献   

19.
浅谈原蚕区种茧育桑园的建设与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阐述了原蚕区种茧育桑园的建设条件和规范化建设的技术要求,以及全方位做好桑园肥培管理、桑园病虫害防治、桑园剪伐、桑园耕翻、除草、清园、桑叶采摘、桑园防微、桑园防灾减灾、田间管理记录分析等原蚕区种茧育桑园的系统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20.
桑园行间地面饲育大蚕,能较高程度利用土地,既可充分利用桑条和树叶遮荫,又可利用塑料薄膜保湿、保温、防雨水,较好地调节自然条件,能够满足蚕的生理需要。在地面直接养蚕,与室内蚕台育相比具有较大的稳定性和可操作性。我县安国镇张双楼村蔡可胜、朱寨镇罗军等几户养蚕大户,承包桑园在1hm^2以上,年饲养量50张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