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马铃薯转基因工程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马铃薯的生物学特征及经济价值,并对转基因工程在马铃薯育种上的应用进行了阐述,为马铃薯产业的大力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对分子生物技术在马铃薯育种上的应用进行了综述,介绍了包括分子标记以及转基因等生物技术在马铃薯品质育种、抗病育种、抗逆育种等方面的应用成果,为马铃薯分子育种提供理论依据与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3.
马铃薯育种方法及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简要归纳了国内外马铃薯育种的研究方法及研究进展,介绍了引种鉴定、实生种育种、芽变育种、杂交育种、诱变育种、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细胞工程技术育种及转基因技术育种的研究方法,以期获得马铃薯育种的研究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展望了今后马铃薯育种需要借鉴的方向和思路,充分挖掘马铃薯种质资源,加强生物技术在马铃薯育种中的应用,将传统育种和分子育种相结合,为马铃薯育种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并为继续培育马铃薯新品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正> 福建农科院遗传工程重点实验室承担的转基因水稻研究解决了转基因水稻育种的一系列关键技术问题,建立了完整的籼型水稻抗虫转基因工程育种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5.
王芳 《江苏农业科学》2021,49(10):14-19
马铃薯晚疫病是由疫霉引起的一种世界性的流行性和毁灭性病害,每年造成巨大的产量损失.抗性品种培育一直是育种学家追求的目标.常规育种方法具有耗时费力等特点,目前分子植物育种在马铃薯晚疫病抗性育种中被应用或作为辅助应用.综述了马铃薯晚疫病的发生及防治,分子标记技术在马铃薯晚疫病抗性和晚疫病抗性育种中的研究进展,以及马铃薯晚疫病抗性基因定位、基因工程、转录组分析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对未来马铃薯育种策略进行了展望,以期为马铃薯晚疫病抗性分子育种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6.
20年来,我国转基因抗虫棉育种取得了巨大成就,育成了2 000余个转基因抗虫棉品种,不仅成功解决了棉铃虫对棉花生产的危害问题,更确保了我国棉花生产品种的国产化。我国转基因抗虫棉育种取得的巨大成就是我国转基因抗虫棉研发者努力的结果,同时也是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部门科学监管的结果。20年来,农业农村部积极探索,不断完善转基因生物安全监管政策,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为我国抗虫棉育种研发提供了便利的条件和强有力的支持。  相似文献   

7.
闫爱玲  张国军  孙磊  徐海英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8):10749-10751,10774
综述了葡萄转基因育种主要进展和在转基因过程中影响各步骤的因素,并对葡萄转基因工程育种工作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马铃薯晚疫病抗性鉴定及评价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利用病害研究室分离的马铃薯晚疫病致病力强的复合生理小种1.2.3.4.5.6.8.10,1.2.4.6.10,1.3.4.6.10等对马铃薯推广品种、转基因植株及育种资源进行抗晚疫病性能鉴定。结果表明,在表现有推广品种中多数为感病型,早熟品种尤为严惩;在转基因的植株中发现感病程度比原品种减轻、发病时间推迟的株系;现有育种资源中有些抗病性强的材料有待进一步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9.
依据全球转基因作物商业化的强势发展态势,转基因马铃薯的普遍商业化已呈大势所趋。马铃薯是世界第四大食用作物,仅次于水稻、小麦和玉米。目前,全球获批商业化种植的转基因马铃薯45种,主要涉及抗虫、抗病毒及品质改良等性状。转基因技术在给人们带来巨大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引起了人们的担忧,主要包括食品安全及环境安全问题等,由此转基因生物产品成分的检测及监管的重要性凸显。在转基因检测领域,标准质粒以容易获得、纯度高、成本低与稳定性好等优点逐渐被广泛应用。在调研了所有商业化的转基因马铃薯的重要信息的基础上,针对这些转基因马铃薯的主要外源基因类型,构建含有抗马铃薯甲虫cry3A基因、胭脂碱合成酶启动子P-nos基因、抗马铃薯Y病毒pvycp基因及内标准基因尿苷二磷酸葡萄糖焦磷酸化酶PATA基因的多靶标质粒pB JGMM003。该质粒可用于大部分已批准转化体及部分在研转基因马铃薯的鉴定、检测与监管工作,解决了转基因马铃薯的阳性标准品匮乏等问题,保障了转基因马铃薯相关工作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0.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PEPC)作为C4途径的关键酶,一直是水稻、小麦转基因研究的热点.综述了PEPC基因工程现状,着重介绍了转C4光合pepc基因水稻、小麦的光合生理特性及高光效育种最新进展;并指出转基因高光效育种的分子作用机理尚需深入研究,有价值高光效种质有待进一步创制;将转基因高光效育种和常规育种相结合,开展水稻、小麦分子聚合育种,是培育优质、高产、多抗水稻、小麦新品种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