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正>据农业部通报,2006年6月份,全国共有12个省份暴发"高致病性猪蓝耳病(HP-PRRS)"疫情28次,因"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发病生猪379.8万头,死亡99.2万头;2007年,有26个省份的310个县市发生不同程度的猪高致病性蓝耳病疫情,发病猪31.3万头,死亡8.2万头。该病给我国养猪业带来严重损失的同时,导致猪肉价格飞涨,增加人民生活成本,影响社会稳定。为了解广东省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流行情况,笔者进行了此次调查。  相似文献   

2.
据农业部通报,2006年6月份,全国共有12个省份暴发“高致病性猪蓝耳病(HP—PRRS)”疫情28次,因“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发病生猪379.8万头,死亡99.2万头;2007年,有26个省份的310个县市发生不同程度的猪高致病性蓝耳病疫情,发病猪31.3万头,死亡8.2万头。该病给我国养猪业带来严重损失的同时,导致猪肉价格飞涨,增加人民生活成本,影响社会稳定。为了解广东省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流行情况,笔者进行了此次调查。  相似文献   

3.
每期关注     
要闻高致病性猪蓝耳病防控形势严峻中国农业部副部长尹成杰6月13日指出,中国当前处于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疫情高发期,大部分生猪没有进行免疫,加之病毒污染面较大,生猪大范围调运增大疫情传播可能性等因素,疫情防控形势严峻。而针对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专用新型疫苗已于今日正式投入使用,将在防控中发挥重要作用。据悉,2006年夏秋季节,中国南方部分地区发生猪病疫情,给养猪业造成较大经济损失。通过分析,专家锁定了新变异猪蓝耳病病毒为主要病原,并定名为“高致病性猪蓝耳病”。今年前5个月,中国有22个省份先后发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疫情。疫情县市194个、疫点289个,发病猪45858头,死亡18597  相似文献   

4.
吴建峰 《中国猪业》2007,(10):52-52
据悉,北京市日前已完成全市158.4万头生猪的高致病性猪蓝耳病首次免疫工作,成为国内第一个完成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免疫的省份,为防止疫情的传入和发生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截至目前,北京没有发生一例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疫情。[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中国兽药杂志》2007,41(11):58-59
我国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疫情目前得到有效控制,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免疫措施在防控工作中发挥了关键作用。2006年夏季,我国南方省份发生了猪“高热病”疫情。经过专家综合分析和多次复核,确定该病毒是猪“高热病”的原发病因,定名为“高致病性猪蓝耳病”。2007年上半年,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疫情继续呈点状散发,下半年随着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疫苗的供应量逐步加大,生猪疫情得到有效遏制。7-8月在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高发期,生猪疫情发病率比6月份和去年同期明显下降。10月1日-25日,全国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疫点29个,发病3608头、死亡710头。与9月相比,分别…  相似文献   

6.
《中国猪业》2011,(6):67-67
本刊辑:据艾格农业网2011年5月17日报道,北京市已完成全市158.4万头生猪的高致病性猪蓝耳病首次免疫工作.成为国内第一个完成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免疫的省份,为防止疫情的传人和发生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截至目前,北京没有发生一例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疫情。  相似文献   

7.
2006年5月,我国南方部分省份相继暴发了以高热为主要特征的生猪疫情,最初被学术界统称为"高热病",各省畜牧局及时出台了生猪"高热病"防治技术规范,农业部也迅速组织有关单位及有关专家,对"高热病"开展了流行病学调查、病源分离鉴定、动物实验等科技攻关,发现了猪蓝耳病病毒变异株.2007年1月,农业部正式确定"高热病"即高致病性猪蓝耳病.但2007年入夏以来,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在全国更大范围内呈大暴发流行,传播之快,发病之高,影响之大,开创了建国以来我国生猪疫情之最,全国有26个省份同时出现了生猪疫情,给我国养猪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8.
《山东饲料》2007,(6):45-46
2006年夏秋季节,我国南方部分地区发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疫情.给养猪业造成较大经济损失。今年1—5月.全国有22个省份先后发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疫情。为做好高致病性猪蓝耳病防控工作,农业部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包括及时部署做好重点地区免疫工作,加强疫情监测报告和养殖场综合防控工作。组织指导有关科研单位,加快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疫苗研制,抓好疫苗生产、供应等。同时,加强科普知识的宣传。取得了明显成效。6月11日下午,农业部召开新闻发布会.由国家首席兽医官、农业部兽医局局长贾幼陵通报有关情况。本刊摘登新闻发布会的主要内容,便于大家了解情况.做好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防治工作。[编者按]  相似文献   

9.
影响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疫苗免疫效果的原因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免疫情况介绍 2007年6月中旬,我县大部分地区先后发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疫情,给生猪生产造成了严重影响.我们采取了以紧急免疫接种为主的综合性防控措施后疫情得到了基本控制.我们先后调入20万毫升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疫苗,对疫区、受威胁区、交通干线、重点规模养殖场的生猪进行了免疫接种.从养殖户反馈的情况来看,免疫效果反映不尽相同.有部分猪场免疫后能产生较好的保护,如岘山乡彭家村某猪场,存栏猪50头,接种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疫苗后,无一头猪发病;有部分猪场免疫效果不太理想,如西渡镇联胜村某猪场,存栏120头,接种后发病死亡90头;还有的猪场连续用普通蓝耳病疫苗、自家苗、高致病笥猪蓝耳病疫苗进行了二次以上的免疫接种,仍不能产生免疫保护,如台源镇某规模猪场,免疫接种三次后,仍发生了严重死猪现象.  相似文献   

10.
2006年夏季以来,我国较多省份发生了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又称猪高热病),发病仔猪死亡率高,给养猪业造成了较大经济损失,全国生猪饲养量和存栏量大幅  相似文献   

11.
11月7日农业部证实,经大量试验和大面积临床应用证实,我国自行研制的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灭活疫苗的安全性、有效性符合规程要求,目前全国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疫情已经得到有效控制。农业部最新统计显示,10月1日至25日,全国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疫点29个,发病3608头、死亡710头。与9月相比,分别下降65%、87%和91%。今年上半年,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疫情继续散发,  相似文献   

12.
1近年来我国生猪产品贸易情况2006年国内生猪市场价格低迷,加上玉米等饲料价格上涨,养猪效益下滑,农民养猪积极性受挫,生猪存栏量减少,导致2007年以来国内猪肉供应明显不足,价格急剧上涨。2007年以来,全国先后22个省份发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疫情,导致生猪存栏量进一步减少,  相似文献   

13.
<正>农业部副部长高鸿宾指出:2008年以来,中国高致病性猪蓝耳病范围显著缩小,流行强度明显减弱,暴发流行趋势已得到基本遏制。贵州、广西、广东、新疆、江西、甘肃、宁夏、湖北等8个省份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发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疫情,  相似文献   

14.
《中国兽药杂志》2007,41(8):14-14
农业部15号发布消息说,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疫情扩散蔓延的趋势目前已得到初步遏制。另外对今年全国秋季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农业部15号也做出部署。今年全国已有26个省份先后发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通过采取免疫和扑杀相结合的综合防控措施,疫情扩散蔓延的趋势目前已得到初步遏制。此外,禽流感疫情形势总体平稳,继续保持稳中有降的态势。与去年同期相比,发病范围明显缩小,发病几率明显降低。农业部还对今年全国秋季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做出部署,要求确保11月中旬前完成禽流感、口蹄疫、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和猪瘟秋季集中免疫工作,应免畜禽的免疫密度争…  相似文献   

15.
《北方牧业》2007,(12):30-30
<正>6月15日,中牧股份成都药械厂生产的首批52万毫升针对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专用新型疫苗经检验合格,正式下线,新型疫苗开始陆续调往生猪主产区、疫情高发区。2006年夏秋季,我国南方部分省份发生猪“高热病”疫情,农业部积极组织科研人员联合攻关,确定猪蓝耳病  相似文献   

16.
据农业部网站消息,2011年以来,中国重大动物疫情形势总体保持平稳,疫病流行强度不断下降,发病频次大幅降低,发病范围显著缩小,总体疫情控制在较低水平。截至目前,全国已连续30个月未发生亚洲I型口蹄疫疫情,连续21个月未发生A型口蹄疫疫情。全国仅发生1起家禽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部分省份散发7起O型口蹄疫疫情、2起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疫情。疫情发生后,农业部及时指导各地果断处置疫情,通过采取免  相似文献   

17.
我国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疫情及防控情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6年夏季以来,我国较多省份发生了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又称猪高热病),发病仔猪死亡率高,给养猪业造成了较大经济损失,全国生猪饲养量和存栏量大幅度下降,猪肉价格几度上涨,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18.
自2006年以来,生猪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疫情流行情况严重,给我国养猪业带来了沉重打击,严重影响了养猪业的健康发展,广大养猪户的生产积极性也受到了沉重打击.为有效控制生猪高致病性蓝耳病的流行,保障养猪业的健康稳定发展,2007年起农业部把生猪高致病性蓝耳病纳人强制免疫病种,要求对所有应免生猪进行强制免疫.有关研究表明,生猪高致病性蓝耳病疫苗的免疫对猪瘟疫苗的免疫效果有一定的影响(主要是会推迟猪瘟疫苗产生免疫抗体的时间).由于增加了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强制免疫,也加大了基层生猪防疫工作开展的工作量和难度,难以确保面上免疫的密度和免疫效果.为了寻找-个比较合理的猪病免疫程序,利于我市更好的开展生猪的防疫工作,确保面上的免疫密度和免疫效果,我们选择了-个规模猪场进行了猪瘟、口蹄疫和高致病性蓝耳病疫苗的免疫试验.  相似文献   

19.
《农村养殖技术》2007,(12):57-57
近期,有媒体报道,中国内地猪蓝耳病疫情卷土重来,导致猪肉价格上涨,广东惠州等地发生疫情,疫苗并不十分有效,四川省因生猪疫情须从周边省份调入生猪等。就报道中有关情况,农业部兽医局有关负责人作了澄清:  相似文献   

20.
非常关注     
<正>猪蓝耳病致两千万头猪死亡?农业部称这一报道严重失实。据统计,今年1~5月份猪蓝耳病致猪实际死亡头数为1.8万头农业部近日发布信息说,因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病毒,据统计,“今年1~5月份全国发病猪总数为4.5万头,死亡总数为1.8万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