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宝鸡县是我省蚕桑基地之一,近几年来蚕桑生产发展较快,现全县共建成片桑园6463亩,81年养蚕3952张,产茧115,869.9斤,嫁接桑苗1,200万株,育实生苗286亩,桑园面积、产茧量、嫁接、育苗都超过了历史最高水平。宝鸡县天王公社是宝鸡市恢复发展蚕桑生产较早的一个公社。共23个大队,其中15个大队栽桑养蚕,全社现有桑园面积1,247亩,其中去冬栽桑376亩。81年战胜了春旱、秋涝、高温、多湿等自然灾害,养蚕1958张,产茧70,466.8斤,比80年增长4.3%,亩产茧80.1斤,其中二、三年生的桑园,亩产茧112.6斤。春季除自接外,支援兄弟社队接穗  相似文献   

2.
<正> 1982年,桃园大队王西香在自己的责任田麦地栽桑1.2亩,苗栽1500株的速成密植桑园,当年养蚕一张,产茧67斤,产值116斤,收小麦840斤,豆子70斤,套种出圃嫁接苗2500株,每斤小麦按0.20元算,豆子按0.25元算,桑苗每株按6分算,总产值达451.50元。实现了当年栽桑,当年养蚕,当年受益。83年,她养蚕4.5张,总产茧263斤,产值433.52元,平均张产茧58.4斤,产值  相似文献   

3.
<正> 仪征县谢集公社四庙大队鲍庄生产队余存仙家分到责任田7.3亩,在种好责任田力争多产粮、油的同时,82年春将0.672亩自留地栽桑750株(行距4.8尺,株距1.1尺,折合每亩栽桑1136株)。又利用行间嫁接桑苗,成活2066株。栽桑当年从夏蚕开始,养三季蚕共养蚕种1.83张,生产蚕茧130.4斤,产值214.22元(平均张产茧71.25斤,张产值117.06元,亩产茧194斤,亩产值318.78元)。再加上行间嫁接桑苗2066株,产值100元,这块自留地共收入314.22元。比原来的收入高一倍多。他家的主要措施是:在上年冬天,挖好  相似文献   

4.
<正> 雅安市水口乡水口村积极开垦荒山和利用河滩非耕隙地栽桑养蚕,效益显著。该村1988年开始栽桑以来,现有桑树120余万株,由于培护管理好,良种桑多,1991年全村养蚕660张,总产茧22242公斤,平均单产茧33.7公斤,茧款收入达20余万元,人平收入247元;在该村带动下,香花村1组也积极栽桑24万余株,1991年开始养蚕174张,人平养蚕1.34张,茧款收入4.1万余元,人平收入315元。该组还出现了茧款收入上5000元的重点户,成为全市发展蚕桑生产的典范。  相似文献   

5.
广丰县下坊公社三官殿大队蚕桑场,1980年建场,当年冬天就连片栽桑六万株,折合面积77亩。1981年兴建平房蚕室一栋,380平方米,现在又正在兴建一幢1140平方米的三层楼蚕室。栽桑第一年的中、晚秋采叶养蚕29张,产茧2366.5斤,茧款收入4116.82元,亩桑蚕茧产值达53.44元;栽桑第二年,全年春、夏、秋五次养蚕,饲养蚕种122张,产茧10252.5斤,平均亩桑产茧133.5斤,亩桑产值213.6元(平均茧价1.6元计),属全区首位,是我区蚕桑生产高产典型。三官殿大队蚕桑场在不到两年的短暂时  相似文献   

6.
<正> 一、一九八三年我县蚕茧质量情况我县1949年产茧1050担,1972年突破万担关;1973年产茧14504担;特别是在党的三中全会以来发展较快,1980年产茧达22541担;1982年产茧31052担,为1949年的29.5倍,1983年全县遭受特大洪水为害,蚕茧总产仍达到30558担。目前全县栽桑养蚕已遍及到11个区,95个乡831个村,5700多个村民小组35000个养蚕户。其中蚕茧总产万斤以上的村有61个,5万斤以上的乡有18个,10万斤以上的乡1个,养2张蚕产茧120斤有10466户,总产蚕茧153.57万斤,养蚕5张以上,产茧300斤以上有874户,总产茧28.65万斤。1982年农村蚕桑收入达到了605.24万元,人均9.13元。所  相似文献   

7.
<正> 1980年春季,宝鸡县马营公社旭光大队,在滩地栽桑25亩,嫁接良桑苗42万株,用地20亩,冬季出圃栽植16.5万株,价值990元;育实生苗2.5亩,可产苗32万株,产值960元。80年养蚕4期共32张,产茧1806.7斤,产值2625元,用工2400个,净工日值2.2  相似文献   

8.
<正> 史家院乡庞家院村重视春蚕生产,40张蚕产茧2662.7斤,产量一季超去年全年,成为乐寺河区产茧最多的村。这个村前几年就开始栽桑养蚕,有一定的桑树基础。分散养蚕后,由于大部分群众的养蚕技术不过关,蚕病为害逐年加重,去年全村养蚕99张,产茧2655斤,平均张产只有26.8斤。他们吸取了这一教  相似文献   

9.
栽桑养蚕在我县历史悠久,是全县农民致富奔小康的支柱产业之一.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蚕桑业得到很大发展,90年代的最好年份,全县有桑树1.2亿株,其中投产桑0.9亿株,成片桑园2万亩;发种突破15万张,产茧过7万担大关;创财税收入1000多万元,为富民兴县作出了显著贡献.但近两年来,由于茧丝绸市场疲软,价格下跌等诸多因素影响,特别是今年的发种、产茧大幅度下降,经济效益明显减少.蚕农的栽桑养蚕积极性受到严  相似文献   

10.
<正>1产业现状我县土质优良,气候温和,具有得天独厚的栽桑养蚕条件。自古以来,农桑并举,栽桑养蚕曾有过辉煌的成就。上世纪90年代初,有四边桑8000万株,全县发种24万张,产茧500万kg,农民养蚕收入6000余万元,居全省第三位,原南充地区  相似文献   

11.
<正> 栽桑养蚕在我县具有悠久的历史,蚕桑生产通过多年来的不断发展,已成为大多数农户脱贫致富的重要门路和我县经济发展的骨干项目。现全县有桑树1.07亿株,全年养蚕12万张,产茧250万公斤,蚕农茧款收入最高年达2000多万元,年出口创汇74万元,蚕桑生产在我县经济发展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相似文献   

12.
四川南充蚕业存在的严峻问题及巩固发展的几点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充曾是全国四大蚕区和21个丝绸工业重点城市之一,产茧量名列湖州、嘉兴之后,居四川省第一位。20世纪90年代初,蚕茧、丝绸产量分别占全省的1/3,1990~1994年全市丝绸工业总产值分别超过12亿元,上缴利税最高年达8000万元,出口创汇最高年超过5000万美元。1995年全市养蚕100万张,产茧2000万kg。2003年全市有良桑5亿多株,54万农户养蚕,年养蚕30.8万张,产茧1000万kg。全市60个蚕桑基地乡发种、产茧分别占全市的45.3%和40.5%。产茧10万kg以上的乡20个,年养蚕1000张以上的村5个,产茧1000kg以上户60个,现有桑园0.67hm2以上的大户1000余户,栽桑0.26万hm2。蓬安县程贤能承包河滩栽桑近58hm2,2003年养蚕850张,产茧3.2万kg,收入达30余万元,成为全省第一养蚕大户。近十年来,蚕桑生产逐年下滑。目前发种、产茧量已降到1971年的水平,2003年全市发种、产茧分别比1995年下降了69.3%和44.4%,营山、高坪、仪陇、蓬安、嘉陵等5个县区比1995年下降了70%以上。仪陇县1995年有桑1.29亿株,养蚕户为18.1万户,年养蚕11.46...  相似文献   

13.
<正> 吴堡县由于狠抓了消毒防病,小蚕共育,桑园管理等项科学栽桑养蚕技术推广工作,成绩显著。今年春蚕生产创历史同期最高水平。全县养春蚕415张,产茧30031.9斤,平均张产72.36斤,养蚕数量产茧量分别比丰收的去年增长316.24%和13.58%。平均张产比去年春蚕净重增1.06斤。  相似文献   

14.
<正> 王道娃是洋县七氏公社七氏大队蚕桑技术员。今年春天他养了十张原种蚕,收茧528斤,收入1574元,周围群众都说:“王道娃今年借养蚕发了财”。七氏大队是1981年冬才发展蚕桑生产的新蚕区,1982年秋大队试养秋蚕24张,其中王道娃养的一张,收茧86斤,收入156元,尝到了栽桑养蚕的甜头,激发了靠养蚕致富的积极性;当年冬天就栽桑1350株,今年春天王道娃承包了生产队的十亩密植丰产桑园,并与汉中地区蚕种场签订了喂养10张原蚕的合同。在地区蚕种场和县蚕技站技术人员的帮助下,从收蚁到上簇采茧整个养蚕过程中,他们全家六口人经过三十多天的辛勤  相似文献   

15.
<正> 我县十区一镇,六十个公社除六河公社外,社社养蚕。根据我县实际情况,县委决定两个区,二十六个公社,一千二百二十六个生产队重点发展蚕桑。八○年县委提出:全年养蚕13000张,产茧61万斤。我们想力争达到65万斤,现已养春蚕八千张,产茧50万斤;嫁接育苗1500亩。我们主要作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加强领导。省、地根据我区的自然条件,提出实现粮食自给,大力发展以林特牧为主的多种经营方针,“要得富,栽桑树,”我县各级组织,把栽桑养蚕当作多种经  相似文献   

16.
张权利 《蚕学通讯》2002,22(1):42-43
栽桑养蚕 ,是我市的一大传统产业 ,它具有“时间短、投资少 ,见效快”的独特优点 ,深受广大蚕农的喜爱。近年来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价格行情变化大 ,生产总量大幅下滑 ,茧丝绸行业受到重挫 ,蚕桑基础损毁严重。1 992年 ,是永川市蚕桑生产发展最好年景 ,桑树总量达 1 .5亿株 ,年养蚕 1 1 .6万张 ,产茧 2 0 0 0吨 ,农村养蚕经济收入达到 4 0 0 0多万元 ;自 1 995年以来 ,由于国际丝绸市场低迷 ,鲜茧价格跌落 ,严重挫伤了广大蚕农栽桑养蚕积极性 ,到 2 0 0 0年 ,全永川桑树总量仅保留 30 0 0万株左右 ,养蚕 2 .5万张 ,产茧50 0吨 ,农民养蚕收…  相似文献   

17.
<正> 省蚕桑生产座谈会于1980年12月2日到5日在省蚕桑研究所召开。全省八个地市三十个县和省级有关业务部门的代表85人参加了会议。 80年我省蚕桑生产形势很好,新栽成片桑园六万四千多亩,零星栽桑二千余万株,嫁接出圃良桑苗八千余万株,育实生桑苗一万四千余亩;蚕茧获得了丰收,产茧580万斤,比去年增长百分之二十六,净增120万斤。  相似文献   

18.
<正> 略阳县徐家坪公社潭子湾生产队,六十年代中期开始兴桑养蚕,当年仅养3张蚕,78年达到户均一张蚕,收入超百元。三中全会后的81年,虽遇洪水灾害,仍培育良桑苗4.5亩,栽桑1.2万多株,养蚕30张,产茧1995.5斤,产值达3370.79元,比80年分别增长17.6%、20%和9.3%。加上桑苗收入938.45元,81年蚕桑总收入4309.24元,户均239.40元,人均43.53元。蚕桑收入占农业总收入的比例,由79年的18.4%,提高到81年的27.3%。  相似文献   

19.
<正> 史家坪大队地处丘陵山区,土地瘠薄,粮食低产,多种经营项目少。1965年,在坡地栽桑30亩,多年来是大队集体经营。1980年是历史最高产量,养蚕48张,平均张产52斤,产值85.60元,总产茧250O斤,总产值4108元。平均每亩桑园产茧83.3斤,产值136.9元,用工2054个,每工日值2.00元。1983年,随着农业生产责任制的落实和完善,史家坪大队以750元三年的时间承包给社员户杨文杰经营,他狠抓了桑园管理,实行科学植桑养蚕,夺取了蚕茧大丰收。全年养蚕四期共50张,平均张产53.9斤,产值87.91元,总产茧2696.5斤,总产值4395.46元,平均每亩桑园产茧89.9斤。产值146.50元,比种粮食收入高1.5倍,卖接穗3200斤,  相似文献   

20.
<正> 常熟县谢桥公社光明专业队共有桑田18.5亩。自1973年建队栽桑以来,专业队人员是相当固定的,通过技术培训,栽桑养蚕技术比较熟练,技术水平不断提高;五年来,亩产茧量和张产茧量,都达到较高的水平。1976年全年饲养蚕种71张,总产茧5995.2斤,平均张产茧84.4斤,亩产茧807.4斤。1980年全年饲养蚕种78张,总产茧7086斤,平均张产90.8斤,亩产茧383斤,总产值12812.7元。五年来,该队的春蚕张产茧量是高而且稳的,高的达97.3斤,低的为87.7斤。但夏秋蚕的张产茧量常在51~81斤的范围内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