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 毫秒
1.
正随着苹果产业的大力发展和苹果树龄不断增大,苹果品种的不断更新,老果园改造已成为当前刻不容缓的技术问题,笔者经过近几年实际调查和走访果农群众,总结出了一种苹果老果园改造新技术——‘三供一中心干’新技术法。1苹果老果园改造新技术的好处1.1宿短了重新建园的期限一般用苗木建园到挂果至  相似文献   

2.
<正>随着苹果产业的大力发展和苹果树龄不断增大,苹果品种不断更新,老果园改造已成为当前刻不容缓需要解决的问题,笔者经过近几年实际调查和走访果农群众,总结出了一种苹果老果园改造新技术——三供一中心干新技术法。1苹果老果园改造采用新技术的好处1.1缩短了重新建园的期限一般用苗木建园到挂果至少需要4~5年才能完成,而改造新技术一般果园3年就开始挂果,至少可节省1~2年。1.2解决了重茬地的问题老果园挖掉重新栽植建园一般需要5~6年,而改造新技术当年就可完成,至少节约4~5年。并且解决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随着果园管理技术的不断提高和对老劣果园改造步伐的加快,苹果园的经济效益逐年提高,许多果农计划育苹果苗建新果园。为帮助育苗户培育优质苹果苗木,结合工作实践,对苹果育苗夏季管理过程中应注意的有关问题进行了系统总结,以期对广大育苗户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4.
云南昭通是我国西南主要苹果产区,由于老果园改造,修枝整形,造成树体出现伤口,银叶病发生严重,影响和制约着苹果产业的发展。在云南昭通初步调查2个品种发病情况,结果表明:银叶病在2个品种之间的发病率有明细差别,红富士的要高于2001富士的发病率。在苹果生长季节进行调查结果表明,苹果银叶病在4月和9月发病率比6月的高,说明银叶病在春秋季节发病率较为严重。在4月上旬用树体打孔法注入营养液与多菌灵,同时树体打孔注入大蒜,9月下旬调查银叶病恢复情况,发现其发病率从5.2%降到2%,说明树体打孔注药法治理苹果银叶病有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5.
正以前苹果树老园改造常采用多头嫁接的方法,保持原有树体骨架,对主枝、侧枝或枝组进行嫁接。但是,随着现代苹果产业的发展,栽培模式、栽培技术、树体结构转变,继续延用多头嫁接的方法进行果园改造,对果园后期树体更新有很多不利,更新后会出现原有品种的发生。苹果树龄不断增大,树体主枝和苹果品种不断更新,采用新技术对老果园进行改造已成为当前刻不容缓的,也是果业发展中的一项重  相似文献   

6.
渭北长武县是苹果的老产区,苹果产业是长武县农民增收和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为提高该县苹果质量和经济效益,加快老果园改造步伐,就苹果老园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7.
要重视老果园改造工作温树英(辽宁省果树科学研究所115214)我省是苹果老产区,老果园比重大,老品种多,老龄树多。老品种以国光为主,还有鸡冠、红玉等,仍占我省苹果总株数的50%以上,树龄20—40年的仍有4000余万株。这些老果园缺株少杈,整齐度差,...  相似文献   

8.
云南省昭通市是中国南方优质苹果基地,但由于主栽品种以晚熟红富士品种为主;果园的种植模式多采用"乔砧密植",盛果期的果园郁闭,通风透光环境恶化,修剪管理技术复杂难以掌握,不仅用工量大,而且产量低、品质差,未能充分发挥昭通高原苹果早熟、优质的自然优势。昭通市农业科学院从2008年开始,借鉴国内外先进生产模式和多年的试验研究,提出了由品种、建园、整形修剪等管理技术进行优化集成的云南昭通高原苹果栽培技术优化模式。实践证明,该模式具有简单、省力,种植的苹果早熟、优质、丰产的特点,发展前景良好。  相似文献   

9.
昭通是云南乃至南方地区重要的苹果种植区域。近年来在农业结构调整中,昭通市苹果生产发展迅速,成为当地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产业。然而,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传统的小生产方式已成为制约昭通苹果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建立土地流转合作社,积极推进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社会化服务、企业化管理的产业化运作模式,优化品种结构,加强果园基础设施建设,培育知名品牌,强化果品采后商品化处理及市场开发,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是促进昭通苹果产业发展的必要措施。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2016~2018年苹果成熟期不良天气对苹果生产的影响为例,分析了干旱、连阴雨天气对苹果生产的影响,并提出了改造老果园、果园生草、增强树势、科学除袋、合理调控肥水、药物综合防治等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1.
苹果老果园更新改造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作物(苹果)栽培的连作障碍问题,在世界各地普遍存在但叫法有所不同,如:日本称为"忌地",美洲称为"再植病",欧洲称为"病土",我国则称为"重茬病",山东省是我国苹果产业最发达省份之一,苹果栽培历史悠久,据调查统计,从上世纪80年代发展时期建立的果园占苹果面积的30%左右,现在逐步进入淘汰更新阶段。老果园重茬障碍日趋严重,已影响到苹果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对此探讨老果园重茬问题以及改造老果园克服连作障碍的途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也就是说我国的苹果产业面临一场严峻的栽培模式及栽培技术"革命"—老果园  相似文献   

12.
正我国优质苹果产区主要集中在陕西、山东、甘肃、山西等8个省份,截至2015年全国苹果面积已发展到3 460余万亩。苹果主产区果树多为上世纪90年代栽植,很多果园都是树龄15年以上的中低产老果园。针对近年我国苹果老果区果品质量较差、效益低的情况,提出我国苹果老果区果园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郑科 《果农之友》2023,(9):93-94+97
<正>近年来,陕西省礼泉县聚力老化果园改造提升,探索推广以“老化园抓改建、密闭园抓改造、低效园抓改良”为核心的“三改”模式,在品种更新重推广、土壤改良抗重茬、老园改造提质量、创新合作优管理等方面,找到了老基地转型升级的新路径,探索出高质高效果园创建的新机制。礼泉县从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开始,在全省率先大面积种植苹果,先后获得全国苹果二十强县、中国苹果之乡等殊荣。2022年苹果种植面积32.37万亩,  相似文献   

14.
以2016-2018年苹果成熟期不良天气对苹果生产的影响为例,分析了干旱天气、连阴雨天气对苹果生产的影响,并提出了改造老果园、果园生草、增强树势、科学除袋、合理调控水肥、药物综合防治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5.
对太谷县苹果老果园进行了详细调研,发现苹果老果园管理中存在问题较多,主要有果园郁闭,病虫害严重,施肥不当,劳动力缺乏,经济效益低等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了应对措施,以促进当地果业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6.
2016年静宁县在城川第三个村进行了老果园改造,并取得了成功。对老果园改造的效果进行了介绍,并总结了经验,做到分类指导、分步实施,并加强配套管理,为今后老果园改造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7.
矮化密植是世界苹果发展的潮流和方向.静宁作为甘肃苹果主产县和全国苹果生产重点县之一,苹果种植面积大,种植时间较长,目前有部分果园已进入衰老期,品种老化,树龄较大,结果能力下降.在产能过剩背景下,由于效益低下,继续种植已不划算,迫切需要进行挖除、改造、重建,以适应苹果产业发展新形势.基于这一目标,静宁县李店镇王沟村示范性地于2012年对上个世纪90年代初期所栽植的33.3 hm2连片果园进行挖除改造,经多年运营,取得老果园挖除重建经验,也走过一些弯路,对其进行总结,以启来者.  相似文献   

18.
本文根据实践,总结适宜陕西渭北旱塬区大量的老龄低效果园的蹲接、二次靠接等措施,可有效缩短苹果更新周期,为老果园改造提供了一条途径。  相似文献   

19.
平凉市苹果产业正处于转型升级期,大面积果园需要更新换代,苹果再植障碍是老果园更新的最大瓶颈。通过对平凉市各县区苹果重茬栽培现状的分析,提出选用CG6210、G30和AM1等抗重茬砧木,大苗栽培、错位栽培和加强果园管理的等一套行之有效的果园抗重茬栽培措施来解决果园重茬障碍问题,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苹果郁闭果园通常存在枝叶密集重叠,光照恶化,管理不便,病虫害严重,树势衰弱,果品产量和质量下降,经济效益降低等一系列问题。所以郁闭果园的改造是各苹果产区的普遍性问题。近几年,我们通过郁闭果园改造,并因地制宜地采取综合配套技术,使苹果的优质果率大幅度提高,经济效益显著提高,收到了良好的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