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为了改良本地黄牛,从单一役用转向综合的肉乳兼用,提高养牛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利用国外良种公牛,生产冻精,采用人工授精技术,充分发挥种公牛的生产性能,加速黄牛改良的步伐。1975年,徐州地区建立种公牛站(现名徐州市家畜良种站)。现将建站以来种公牛的利用和黄牛改良效果情况简报如下。(一)牛冻精生产情况:1975年开始筹建种公牛站,1977年正式投产,至1987年底,生产牛冷冻精液颗粒157万粒。按种牛品种划分,其中西门塔尔牛占30.1%;抗旱王占  相似文献   

2.
西门塔尔牛属肉乳役兼用品种。蒙城县自1984年以来采用西门塔尔牛冻精改良皖北黄牛。目前,西门塔尔杂交牛存栏42351头,占黄牛总存栏31.85万头的13.31%。为  相似文献   

3.
<正> 灵璧县共有17万农户,大家畜存栏15.8万头,其中黄牛12.7万头,占大家畜总数80.4%,能繁殖母牛5.6万头,占黄牛总数44.1%.该县黄牛属华北牛类型中的一个类群,体型小、役力弱、生长发育慢。为了改变这些缺点,从1981年开始引进西门塔尔冻精,对当地黄牛进行杂交改良,截止目前共冷配母牛40520头,近3年冷配头数连续突破万头,受胎率由1981年的42.3%提高到72.5%,已繁殖西门塔尔杂交牛2.1万头,西门塔尔杂交牛生长发育快,役用性能强,经济效益高,表现了明显的杂交优势,我县黄牛改良冷配工作初见成效。  相似文献   

4.
<正> 改变本地黄牛单一役用为乳肉役兼用,1978年首次引进西门塔尔牛冻精,在我县罗文、花楼等地试点,杂交改良本地黄牛,效果显著,渐在全县大面积推广。一、杂交改良及其利用从1978到1985年底,全县共用冻精配母黄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日本和牛冻精改良本地黄牛的效果观察.方法:选取膘情和胎次等基本资料相近的西杂、秦杂和本地母牛共200头,随机分成四组.A组50头为日本和牛冻精+西门塔尔+本地黄牛杂交(和西杂组);B组50头为日本和牛冻精+秦川+本地黄牛杂交(和秦杂组);C组50头为日本和牛冻精+本地黄牛(和杂组);D组50头为本地黄牛,对比分析四组牛群的在初生、半年、一年后的体重数据.结果:前两组牛群的受胎率、产犊数以及产犊成活率等与后两组相比差异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四组牛群的受胎率分别是80%、84%、70%以及66%,和西杂牛数值最高,而本地黄牛的牛犊成活率达到了100%;前两组牛群的牛犊在初生、半年后和一年后的体重数据与后两组牛群的牛犊体重数据相比具有显著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西杂牛组数据最优,其三个阶段中结果分别为(43.1±4.2)kg、(203.8±8.3)kg、(300.2±13.1)kg.本地黄牛组数据最差,其三个阶段中结果分别为(21.0±2.3)kg、(161.5±6.5)kg、(224.3±8.7)kg.结论:应用日本和牛冻精+秦川/西门塔尔+本地黄牛方式能够有效的达到黄牛改良效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养牛,怎样取得最佳经济效益?最近到一些专业户去调查,总结他们的经验,用“八改”保“一最”是个好办法: 一、改一用牛为多用牛。黄牛肉质差,出栏慢,效益低,养黄牛主要为役用。如果以西门塔尔牛、夏洛来牛、黑白花牛为父本,改良黄牛,向肉、乳、役三兼用发  相似文献   

7.
甘肃1980年开展黄牛改良以米,取得了可喜成效。全省现有黄牛156万头,引用乳肉兼用、肉用、乳用及役用等品种牛的冻精改良,已由1980年的3,263头发展到1983年的114,621头。1982年冻配11,020头,1983年产犊5,341头,成活5,066头,成活率94.9%。近两年通过外贸渠道向香港输出改良肉牛601头,收入413,488元,平均每头活重886斤,卖价688元。总的来说,黄牛改良逐步铺开,冻配技术正在普及。由于自然生态环  相似文献   

8.
自1979年以来,新宁县全面推广牛冻精液人工授精技术,坚持以西门塔尔,短角牛为主要品种杂交改良本地黄牛.到目前为止,全县累计冻配黄牛8.83万头,繁殖杂交改良牛6.96万头.黄牛改良工作的进展,促进了养牛业的发展.目前,全县存栏黄牛近20万头,年出栏率均在30%左右,已产生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在近20年深入调查的基础上,通过推广牛冻精配种技术,我们已探索出一套提高冻配受胎率的综合技术,使受胎率逐年提高,由开始试点的22.5%提高到目前的86%,全县平均达83%.但近年来,由于项目投入资金的不断减少,液氮、冻精、运输费用成本提高,牛品种改良社会经济效益增大,冻配需求增加,供需矛盾越来越突出.  相似文献   

9.
秦川、淮北及秦淮F_1黄牛体尺体重回归分析焦平林(安徽省蒙城县农牧渔业局,233500)秦川牛原产渭河流域,属我国优秀的肉役兼用型黄牛品种.近年来许多省区都引进了秦川公牛或冻精改良本地黄牛,仅安徽淮北地区目前秦川杂交牛存栏比重就达30%以上。为了解秦?..  相似文献   

10.
养牛,怎样取得最佳的经济效益?最近到一些养牛专业户调查,总结他们的经验,用“八改”保“一最”是个好办法: 一、改一用为多用牛。养本地牛(如水牛、黄牛)主要为役用,肉质差,出栏慢,效益低。如果用西门塔尔牛、夏洛来牛、黑白花牛为父本,改良黄牛,向肉、乳、役“三兼用”发展,不仅可以役用,而且产公牛可发展为肉牛,产母牛可成为奶牛。农民从改良中得到实惠,他们说:“黄牛变肉牛,  相似文献   

11.
1975年以来,徐州市引进乳用、肉用等六个品种良种公牛,运用冻精配种改良徐州黄牛,取得显著效果。历年来,全市已获得杂交牛35000多头,用黑白花和西门答尔改良后的杂一代牛,一个泌乳期的产奶量可分别达到1800和1200公斤以上;用夏洛来、抗旱王改良后的杂一代牛,产肉性能较好,在一般饲养水平下,其屠宰率和净肉率达54%和42%以上。徐州黄牛,今后以乳改为主,有重点地抓好内改。为加速改良进度,应加强配种繁育体系建设、杂交牛的培育工作和抓好流通等环节。  相似文献   

12.
在对当地黄牛采取人工杂交改良过程中,根据不同品种公牛的冻精将母牛群分组,并统计各组母牛的受胎率、牛犊的难产率、繁殖成活率和出生时的体尺、体重。统计结果表明:各组间母牛的受胎率均无明显差异 (P>0.05);牛犊的繁殖成活率也具有相同的结果。但各组杂种牛犊的难产率均高于土种黄牛值,并且F1 (西门塔尔×黄牛 )和F1 (荷斯坦×黄牛)的值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F1 (皮埃蒙特牛×黄牛)的值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 (P>0.05)。牛犊额头宽度与牛犊的难产率之间呈正相关(r=0. 830 4)。  相似文献   

13.
我国良种黄牛具有许多固有的优点,南阳牛是五大良种黄牛之一,其数量之多分布之广为良种黄牛之冠。近20年来,引入一些国外肉牛品种与产区南阳牛杂交改良,在提高日增重,饲料报酬方面起到了显著作用,广大养牛户逐步认识了“肉牛冷配”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从而使肉牛杂交大面积的展开,以致纯种南阳牛逐渐减少,目前平原产区肉杂牛要占60%~70%,山丘地区约占40%~50%。上世纪末,随着改革开放带来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显著改善和农业机械化程度的提高,我国黄牛已经完成了由役用为主向肉用为主的历史性转变,其特点之一是牛群结构“年轻化”,不仅老弱病残牛已不复存在,就连壮龄牛也大为减少,黄牛出栏率和牛肉产量大幅度上升,牛肉来源也由本地黄牛为主转向杂交牛为主。 值得回顾的是,我国黄牛向肉用转化进程中,由于种种原因,对良种黄牛的固有优良性状及其重要性认识不足,对种质资源保护措施不力,育种工作缺乏长远规划和具体要求,现在农业部和一些专家都提出重视良种黄牛本品种选育,笔者以南阳牛为例,就此发表一些看法与评价和提出一些育种对策。  相似文献   

14.
<正> 推广应用牛冻精人工授精技术是加快农村黄牛改良步伐,开展牛的综合利用的重要措施,但受胎率低是当前冻精人工授精技术推广工作中的主要难题。为此,我们调查分析了1980年以来我县加义,长寿等乡镇改站1965头黄母牛发情及冻精配种登记资料,以摸清役用黄牛配种受胎规律,提高冻配受胎率,促进牛冻配技术的推广。  相似文献   

15.
“皮埃蒙特牛改良南阳牛技术推广”是农业部和国家外国专家局下达的项目,南阳市畜牧兽医工作站为项目承担单位。本项目通过引进国际上优秀的肉牛品种一皮埃蒙特牛的胚胎,采用胚胎移植技术,用南阳母牛作受体进行胚胎移植,繁育出纯种皮埃蒙特牛,然后利用人工授精技术,采用皮埃蒙特牛冻精改良南阳牛,提高南阳牛的产肉性能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6.
<正> 河北省承德地区从1974年开展黄牛改良工作,已15年,是以肉用夏洛来和乳肉役兼用的西门塔尔牛的冷冻精液为主,采用人工授精的方法,与本地母牛配种进行改良,现已累计冻精配种36万头,受胎率达85.2%,已达部颁标准。1988年以来改良牛占全区总牛数的33.8%,提前2年超过国家规定牛群中改良牛比重占15%的要求。在改良牛中杂交1代牛占53.13%,2代占29.77%,3代以上(含3代)占17.1%。通过丰宁县的调查和测定证实,黄牛改良效果十分显著,主要表现以下5点:1.体重明显增加。经测试,改良牛体重比本地牛体重明显增加,特别是犊牛初生重,增加极为明显,夏杂2代和西杂3代6月龄体重增加也较明显。详见表1。  相似文献   

17.
<正> 灵璧县位于安徽省淮北平原的东北部。人口87.6万,耕地面积182.5万亩。大家畜存栏15.8万头,其中黄牛13.4万头,占大家畜总数84.8%,能繁殖母牛5.6万头,占黄牛总数41.2%。该县黄牛属华北类型中的一个类群,体型小,役力弱,生长发育慢。为了改变这些缺点,从1981年开始引进西门塔尔牛冻精,对本地黄牛进行杂交改良,截至1990年9月,共冷配母牛  相似文献   

18.
德国黄牛改良当地黄牛效果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庄河市的黄牛饲养以粗放为主。当地黄牛体型小,生长速度慢,产肉性能和经济效益低。我站自1998年起从辽宁省肉牛繁育中心引进德国黄牛的细管冻精,对当地母牛进行杂交改良。全年冷配黄牛4.53万头,受胎4.08万头,总受胎率为90%。在粗放式饲养管理条件下,德杂一代黄牛在体型外貌、生长速度、肉用性  相似文献   

19.
<正> 河西黄牛属于蒙古牛种,体格偏小,生长发育缓慢,是以役用为主的地方品种。张掖地区从1980年开始引用兼用型西门塔尔牛冻精改良本地黄牛,到1988年底9年累计共授配母牛84179头,产活杂种牛犊44716头,现存栏各类杂交黄牛38000头,占黄牛总数的24%。其中1代改良牛33440头,占改良牛总数的88%,2代改良牛3800头,占总数10%,3代以上改良牛760头,占总数2%,为了全面了解本区黄牛改良效果,及掌握杂交牛生长发育和生产性能,1989年3—5月我们对全区黄牛改良效果进行了调查。现将调查结果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0.
<正> 蒙城县黄牛属于淮北小型牛。体型小,役力差,生长发育缓慢,产肉少,经济价值低。随着养牛商品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从1985年开始,引进肉、乳、役兼用型西门塔尔牛冻精与本地黄牛进行杂交,牛群素质显著提高。截止1989年底,黄牛存栏31.17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