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探究不同作物在不同阶段对土壤质量含水率和土壤圆锥指数的影响,对同一块耕地进行均匀施肥、统一耕作及灌溉后,划分4个区域,分别种植大豆、玉米、蚕豆、绿豆等4种作物。作物收割前22、1 d及收割后33 d,分别对4种农作物种植区土壤的土壤圆锥指数和土壤质量含水率进行测定。对试验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研究同一作物在不同阶段对土壤圆锥指数和土壤质量含水率的影响规律,及不同作物在同一阶段对土壤圆锥指数和土壤质量含水率的影响差异。结果表明,种植作物可以增加土壤表层的土壤质量含水率,同时降低土壤圆锥指数;不同作物对土壤圆锥指数和土壤质量含水率的影响程度存在一定的差异;线性回归模型能够较好地表征土壤质量含水率与土壤圆锥指数之间的定量化关系。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半干旱矿区不同作物在不同阶段对土壤含水率和土壤圆锥指数的影响.[方法]在对同一块耕地进行均匀施肥、统一耕作以及灌溉后,划分4个区域,分别种植黄豆、玉米、大豆、绿豆4种作物.分别于作物收割前22 d、作物收割前1 d以及收割后33 d对4种农作物种植区的土壤进行土壤圆锥指数和土壤质量含水率的测定,研究同一作物在不同阶段对土壤圆锥指数和土壤质量含水率的影响,以及不同作物同一阶段对土壤圆锥指数和土壤质量含水率的影响.[结果]种植作物可以增加土壤表层的土壤质量含水率,同时降低土壤圆锥指数;不同作物对土壤圆锥指数和土壤质量含水率的影响程度存在一定差异;线性模型能够较好地表征土壤质量含水率与土壤圆锥指数的定量化关系.[结论] 该研究为半干旱矿区土壤环境治理和土地复垦提供理论依据和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中国土壤模式-作物系统重金属生物富集模型建立   总被引:4,自引:5,他引:4  
针对土壤模式建立土壤和作物重金属含量关系模型,旨在消除土壤属性对作物重金属吸收量的影响。当作物类型或品种确定后,作物重金属吸收量只与土壤重金属含量有关。提出了农田作物重金属生物富集的"土壤重金属含量-作物特性-土壤属性"关系理论,定义了土壤模式、土壤模式-作物系统重金属生物富集模型、土壤模式-作物系统重金属生物富集模型图谱等概念,确定了土壤模式的划分方法和使用方法,在此基础上以最近30年来中文期刊发表的土壤镉含量与水稻和小麦镉含量关系作为案例验证了以上方法。结果表明:水稻和小麦同一部位镉吸收量随土壤镉含量增加而增加,水稻和小麦吸收镉能力顺序为根>茎>叶>籽粒,水稻和小麦籽粒镉吸收量在同一范围内。  相似文献   

4.
《热带农业科学》2011,31(12):103-F0003
由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主办的中文期刊《土壤与作物》将于2012年创刊,重点刊登气候变化背景下的土壤与作物交互作用的过程、机理和调控技术方面的基础理论和应用层面的学术论文及综述文章,包括土壤肥力质量与作物生产力、土壤水分和养分有效性与作物生育、土壤有益/病原微生物与作物互作、作物适应气候变化的根际微环境等与土壤一作物互作相关的土壤生物化学和物理学、分子生物学、作物逆境生物学和作物生长发育模型等。土壤与作物资源保护、农田生态系统管理、区域土壤资源及其高效利用也属于该刊范畴。读者对象为从事土壤学、生态学等学科研究和教学的科技工作者及有关专业的高校学生和决策部门的工作者。欢迎国内外广大读者踊跃投稿,来稿应注意如下事项:  相似文献   

5.
沼肥对土壤和作物的影响研究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高红莉  郝民杰  赵风兰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0):14813-14815
综述了沼肥对土壤和作物的影响研究现状,重点总结了施用沼肥对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提高土壤肥力、改善土壤酶活力和土壤微生物数量的作用,以及对农作物增产、改善作物品质如提高作物维生素、含糖量、对防治某些作物病虫害、减少作物硝酸盐含量的作用。并对沼肥在农业生产中应用的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采用多种作物、多种土壤进行盆栽和大田试验表明,作物的磷肥肥效既和土壤因子有关,也和作物因子有关,而作物因子从属于土壤因子。在土壤因子中,土壤有效磷既决定着小麦,也决定其他作物磷肥肥效的有无及大小;土壤有效氮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非豆科作物(小麦)磷肥效果的大小,而对豆科作物的磷肥肥效无影响;土壤的其他因子,既与小麦的磷肥肥效无关,也与其他作物的磷肥效无关。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福建某县常见6种作物镉含量和土壤镉含量的检测,分析不同作物镉含量与土壤镉含量的相关性。结果表明:6种作物对镉的富集能力差异较大,不同作物对土壤镉富集能力大小为芋头>水稻>茶叶>金桔>蜜柚>脐橙。6种作物与土壤镉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芋头、茶叶、水稻镉含量与土壤镉含量呈显著正相关,金桔镉含量与土壤镉含量呈显著负相关,蜜柚、脐橙镉含量与土壤镉含量相关性不显著。因此,土壤镉污染区或处于镉污染临界值的耕地应避免种植芋头、茶叶、水稻这类与土壤镉相关性强的作物,可种植脐橙、蜜柚、金桔类的作物,从而减少农作物体内镉的富集,实现耕地的安全利用,确保农产品的安全。  相似文献   

8.
一、什么是土壤——作物调控施肥技术 土壤——作物调控施肥技术是依据土壤主要肥力指标,直接计算不同土壤养分类型种植不同作物时的最佳施肥比例及施肥量的定量化施肥技术。  相似文献   

9.
作物连作的土壤障碍因子综述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从土壤微生物活动、土壤酶活性、土壤养分的协调和平衡几个方面阐述了作物连作现象的土壤障碍因子。同时分析了连作土壤根际分泌物对作物生长发育的障碍作用,以及对作物产量和品质造成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0.
轮作制度对土壤生态的影响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单一作物连作方式易造成土壤质量下降、土壤环境恶劣、田间害虫增加、作物出现新的病害等,严重影响作物的安全性。作物轮作方式则具有增加生物多样性、减少土壤侵蚀、改善土壤肥力和土壤结构、提高土壤酶活性、提高作物产量、利于进行病虫害管理以及田间除草等优点。本文阐述了轮作对土壤理化性质、土壤酶活性、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土传病害等土壤特性的影响,并综述了轮作制度土壤生态影响的研究现状,以期为有效缓解连作障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在农业生产中,地上是作物栽培,地下是土壤耕作,二者应该并重,相辅相成,根深叶茂,本固枝荣。地上调控作物植株,地下是调控土壤微生物和作物根系双重活体。土壤是作物生活的基质,它不仅给作物以物理支持,而且提供作物生活所需要的水分和养分土壤耕作就是通过农机具的机械力量作用于土壤,调整耕作层和地面状况,以调节土壤水分、空气、温度和养分的关系,为作物播种、出苗和生长发育创造一个松、净、平、暖、肥的土壤环境。土壤耕作是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内进行的。在不同的时间、气候、土壤、作物环境里实施同一耕作措施,其效果大不相同,甚至截然相反。因此,正确运用耕作措施,以达到耕作质量高、工效高、成本低,就成为必须遵循的基本技术原则。根据作物对土壤条件的要求,土壤耕层为作物提供水、肥、气热以及配合有关农业技术的需要都没达到土壤耕作目标的要求归纳起来,土壤耕作的主要问题有如下四点:  相似文献   

12.
试论碱性土壤作物的栽培与改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壤的酸碱性是土壤的基本特性,也是影响土壤肥力的重要因素之一,根据土壤的酸碱性来确定作物的栽培和改良方法对于作物的成长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根据近年来碱性土壤作物的生理机理、遗传和数量性状位点的分子检测、转运蛋白等方面的研究,对今后碱性土壤作物的栽培和改良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3.
一、什么是土壤-作物调控施肥技术 土壤--作物调控施肥技术是依据土壤主要肥力指标,直接计算不同土壤养分类型种植不同作物时的最佳施肥比例及施肥量的定量化施肥技术.  相似文献   

14.
根据土壤养分含量与作物相对产量、施肥量的关系,利用作物"3414"田间试验基础土样化验数据、田间试验小区施肥量、产量,建立主要作物土壤养分含量与作物相对产量、施肥量关系的数学模型,根据数学模型确定主要作物土壤养分丰缺指标和推荐施肥,将此研究结果应用于生产,增产增收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5.
田间土壤水分蒸散模型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不同播期谷子田间试验表明,土壤储水量及土壤有效储水量均与作物生物量及土壤初始有效含水量有关,并建立了土壤储水量及土壤有效储水量与作物生物量及土壤初始有效含水量关系的数学模型;此外在考虑能量因子的情况下,建立了土壤储水量及土壤有效储水量与作物生物量、土壤初始有效含水量及温度关系的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16.
作物连作障碍的克服——难解的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正>作物连作是近代商品化生产不得已而为之的生产方式,它会劣化土壤而导致作物生长发育障碍。在土地复种指数高、作物连作严重条件下,作物连作障碍已成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之一[1-3]。作物连作障碍是指同一作物或近缘作物连作以后,即使在正常栽培管理的情况下,也会产生产量降低、品质变劣、生育状况变差的现象。其主要是由土壤劣变导致的,具体可归纳为5个方面:1土壤养分失衡;2土壤有害生物积聚;3土壤理化性状恶化;  相似文献   

17.
镉是毒性最强的重金属元素之一,对农田土壤生态系统造成了极大的危害,因此,对农田镉污染土壤修复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与其他作物相比,棉花和麻类等纤维类作物具有生物量大、环境适应性强、经济价值高等特点,且对重金属离子具有较强的吸收和富集能力。概述了我国农田土壤镉污染现状,综述了镉对棉花、大麻、黄麻、苎麻、红麻等纤维类作物生长发育的影响,以及纤维类作物对土壤镉污染的应答反应机理,探索了纤维类作物对镉污染土壤的修复效果,以期为利用纤维类作物修复土壤镉污染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砒砂岩与沙不同混合比例及作物种植季数对复配土壤理化性状和作物产量的影响,为促进毛乌素沙地土地的可持续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10-2011年,在陕西省富平县采用二因素随机试验设计,将砒砂岩与沙按不同体积比(1∶1,1∶2,1∶5)混合后,分别于第1季作物(玉米、大豆、马铃薯)和第2季作物(小麦、马铃薯)收获后,对土壤质地、水稳性团聚体含量、有机质含量及作物产量进行测定,分析砒砂岩与沙不同混合比例及作物种植季数对测定指标的影响。【结果】1)随拌沙比例和作物种植季数的增加,复配土壤耕层砂粒比例增加粉粒和黏粒比例减少;随作物种植季数的增加,复配土壤耕层质地趋于砂质化,粉粒和黏粒向土壤下层运移;2)砒砂岩与沙1∶1复配土壤的水稳性团聚体含量明显高于砒砂岩与沙1∶2和1∶5复配土壤;随着作物种植季数的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呈增大趋势,而砒砂岩与沙混合比例对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影响不明显;3)砒砂岩与沙混合比例和作物种类对复配土壤作物产量影响明显,总体上表现为1∶2和1∶5复配土壤的作物产量较高。【结论】复配土壤耕层质地随作物种植季数的增加趋于砂质化;砒砂岩与沙1∶1复配土壤具有较高的水稳性团聚体和有机质含量,且随作物种植季数的增加而增大;玉米、大豆和冬小麦适宜在砒砂岩与沙1∶2复配土壤上种植,马铃薯适宜在砒砂岩与沙1∶5复配土壤上种植。  相似文献   

19.
成龄胶园间作不同禾本科作物对土壤养分与土壤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成龄胶园条件下间作不同禾本科作物对胶园土壤养分和土壤酶的影响,为成龄胶园禾本科作物间作合理施肥和土壤培肥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以间作3种禾本科作物的胶园为处理,以单作胶园土壤为对照,采用土壤常规分析方法分别测定土壤养分和土壤酶。结果表明:间作的3种禾本科作物对胶园土壤的有机质、全氮、全钾含量、酸性磷酸酶活性、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不显著;显著降低了全磷、速效磷含量、p H值、土壤脲酶活性;显著增加了铵态氮、硝态氮(除坚尼草外)、速效钾及土壤蔗糖酶活性(除旱稻外)。这些结果说明,间作禾本科作物能提高土壤的土壤硝态氮、铵态氮及速效钾含量,短时期内能提高土壤的供氮、供钾能力,但降低了土壤磷含量和土壤磷的供应能力。由此可见,在成龄胶园内进行间作,必须加强间作物施肥,以实现土壤养分收支平衡,维持土壤肥力、提高土壤质量。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土壤的组成、结构性、吸收作用、土壤酸碱度对作物生长等方面的影响进行分析,从而提出土壤促使作物生长的独特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