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1 毫秒
1.
长期定位施肥对作物产量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根据24年肥料效应长期定位监测试验结果,研究了不同施肥处理对作物产量及土壤肥力、养分水平等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施肥处理作物产量差异较大,有机肥和氮、磷、钾化肥的配合施用对提高作物产量、增加土壤养分作用十分明显。  相似文献   

2.
不同施肥条件下灰漠地肥力的变异与肥效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1990-1993年灰漠土肥力和肥效长期定位监测试验,研究了在不同施肥条件下土壤肥力的变异和有效施肥技术。结果表明:在连续三年不施肥的情况下,灰漠土的生产率只有50%左右;施化肥或有机肥都能有效地增加作物产量和提高土壤肥力水平,N、P化肥配合基本能维持土壤养分平衡,有机肥与无机肥相结合效果最好,不仅作物增产显著,且土壤潜在肥力和有效肥力都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相似文献   

3.
对宁夏固原市原州区上滩项目区坡改梯工程实施后新修水平梯田土壤肥力、土壤含水量变化情况及特色作物马铃薯产量进行了监测研究,结果表明:实施坡改梯后,新修水平梯田土壤含水量较坡耕地有所提高,但由于修建过程中土壤理化性质被改变,加之配套的培肥措施跟不上,导致新修水平梯田土壤肥力下降,马铃薯产量较坡耕地有所降低,但经过合理的培肥耕作,3年后土壤肥力有所提高,5年后土壤肥力提高更为显著,马铃薯产量也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4.
不同肥料结构对水稻产量和土壤肥力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不同的肥料结构对水稻产量、土壤肥力影响较大。同本地的肥料结构模式相比:不施肥的水稻产量和土壤养分下降较大;单施化肥的水稻产量和土壤养分下降,作物抗病性减弱;增施有机肥的水稻产量和土壤养分提高,作物抗病性增强。  相似文献   

5.
不同投肥对作物产量及土壤肥力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徐晓波  徐向东  褚秋华  邱多生 《土壤》1999,31(4):220-223
在吴江市中等肥力的黄泥土上进行不同投肥对作物产量及土壤肥力影响的定位监测试验。结果表明:作物产量以配方区为最高,全年秸杆还田次之,土壤物理性状以配方区及全年秸杆还田区最好;有机质含量以秸杆还田区较好,配方区的土壤速效磷含量有较大提高,速效钾维持稳定,其余各小区土壤速效钾含量均明显下降,年均下降2.4mg/kg以上。  相似文献   

6.
有机无机肥料对土壤肥力和作物产量的影响研究初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有机无机肥料对土壤肥力及作物产量的影响。5年的定位监测结果表明,施无机N、P、K结合冬蔬菜残茎叶还田,不但能增加作物产量和提高经济效益,而且还能培肥土壤,而无机肥料加猪粪或冬绿肥还田的增产效果及土壤培肥效果与全无机肥相近,稻秆还田是增加土壤有机质的一项比较明显的有效措施,这一结论得到了再次验证,施用有机肥料可以增加土壤有效态微量元素的含量。  相似文献   

7.
梯田田坎水分耗散及其对作物产量的影响初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对陕北丘陵沟壑区梯田土壤水分及作物产量监测结果的分析,认为田坎水分蒸发对田面土壤水分的减少作用,在距田坎1m距离内是明显的,它使作物单株产量较坡地减少了18.2%,理论计算表明:1m高田坎水分损失10.9%,2m高田坎水分损失11.2%。  相似文献   

8.
郑剑英  吴瑞俊  翟连宁 《土壤》1995,27(4):199-202
黄绵土坡耕地连续12年施肥试验的结果表明,施氮肥对提高作物产量的效果不显著,施磷肥效果较好,氮和磷配合施效果更好,有机肥与氮或与氮,磷配施,可大幅度提高作物产量,并可减缓土壤肥力的衰退。  相似文献   

9.
污泥农用对土壤及作物的影响   总被引:55,自引:2,他引:55  
本研究探讨了施用污泥后,水稻、小麦、玉米、棉花农田土壤中氮、磷、钾、矿物油、苯并(a)芘、重金属含量变化和4种作物的产量、品质变化及有害物质含量。结果表明,合理施用活性污泥能增加土壤肥力,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而未对土壤和作物产生污染。  相似文献   

10.
梁洪榜  赵丽  周云鹏  刘畅  和婧  匡乃昆  李云开 《土壤》2022,54(6):1257-1264
本研究搜集了1990-2021年间国内外已发表关于盐碱地根际促生菌(PGPR)应用效果的文献,利用Meta分析方法从土壤盐碱程度、PGPR的接种方式和施用菌种三个方面分析了盐碱地施用PGPR对土壤盐碱化程度、理化指标、作物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盐碱地应用PGPR降低了土壤pH和EC,显著提高了土壤肥力(速效磷、速效钾、速效氮、全氮、有机质)、作物生理指标(叶绿素含量和抗氧化酶活性)以及作物的产量和品质。与中度和轻度盐碱条件相比,重度盐碱条件下接种PGPR对作物的增产提质效果更加明显,作物产量、类胡萝卜素、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糖含量分别增加了36.3%-57.4%、31.0%-62.5%、37.8%-60.9%和37.9%-68.6%,并且土壤接种方式比种子接种在提升作物产量方面更有优势;接种假单胞菌属PGPR对降低土壤盐碱化程度更显著,土壤pH和EC分别降低了5.2%-9.5%和7.3%-23.0%;接种芽孢杆菌属PGPR对促进作物的产量与品质效果更加明显,作物产量增加了36.5%-54.0%,类胡萝卜素、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糖含量等品质指标提高了30.0%-49.5%、26.0%-64.5%、23.0%-37.7%。通过结构方程模型发现,接种PGPR通过降低土壤盐碱程度,提高土壤肥力与作物生理指标,从而实现了增产提质效果。本研究可为改良盐碱土壤与盐碱地作物高效生产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1.
有机肥料对土壤及作物作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有机肥料是我国重要的肥料资源,它在改善土壤理化性质、增强土壤肥力、改善作物品质及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等方面都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本文分析我国有机肥利用的现状和发展前景,重点阐述了有机肥料对土壤的改良作用及对作物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玉米秸秆还田时间和还田方式对土壤肥力和作物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5,自引:5,他引:25  
颜丽  宋杨  贺靖  陈盈  张昀  鲍艳宇  关连珠 《土壤通报》2004,35(2):143-148
采用微区和田间两种长期定位试验(12年),探讨了玉米秸秆不同还田时间和还田方式对土壤的培肥作用和对作物产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玉米秸秆的还田时间以秋天直接还田并配以适量的微生物快腐剂为好,春天施用腐熟的玉米秸秆不但费工费力,而且对土壤肥力和作物产量没有明显的提高作用;玉米秸秆不同还田方式对土壤肥力和作物产量的影响程度不明显,因此生产上应根据因地制宜的原则,确定适合的还田方式。  相似文献   

13.
长期不同施肥下紫色土综合肥力演变及作物产量响应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为了综合评价长期不同施肥处理下紫色土肥力的变化趋势,寻求既能提高土壤肥力又能获得高产的紫色土科学施肥模式,该文以国家紫色土肥力与肥料效益监测基地长期定位试验数据为基础,运用内梅罗指数法对土壤综合肥力进行评价。结果表明,20 a间不同施肥处理土壤肥力发生了不同的变化趋势,长期不施肥(对照)与偏施化肥氮肥、氮钾肥土壤综合肥力指数(integrated fertility index,IFI)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下降,平衡施肥的氮磷钾、氮磷钾+牛粪、1.5倍氮磷钾+秸秆还田、氮磷钾+秸秆还田处理的IFI指数随着时间的变化有一定的波动,但相对于试验前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各平衡施肥处理年均IFI值比对照分别提高34.5%,36.8%,52.3%,50.1%;通过IFI指数与各养分指标之间相关分析发现,土壤有机质、全磷、速效磷含量对紫色土土壤肥力的贡献较大;20 a产量变化趋势表明,平衡施肥产量明显高于偏施肥处理,其中长期秸秆还田配施NPK肥,增产效果最佳;相对产量与IFI指数呈S型曲线关系,紫色土IFI指数维持在1.63~2.01之间,可以实现相对最高产量;作物产量与土壤综合肥力指数二者之间呈显著的线性正相关关系,应用改良的内梅罗指数法计算的综合肥力指数能较好地反映土壤肥力状况。长期平衡施肥可以提高作物产量和土壤肥力,其中氮磷钾化肥配合秸秆还田是维持土壤肥力、实现作物高产的最佳培肥方式。  相似文献   

14.
土壤肥力是农作物生长所需的关键要素之一,其水平直接影响农作物的长势甚至产量,然而作物生长过程中受多种胁迫因素的综合影响。避免土壤肥力监测结果受到其他胁迫因素的干扰是土壤肥力精准监测的关键问题之一。该研究旨在分析利用集合经验模态分解(Ensemble 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EEMD)算法进行土壤肥力胁迫甄别和监测的可行性。以河北省廊坊市大厂县冬小麦耕地为研究区域,以EEMD算法为基础,将分解后的本征模函数(Intrinsic Mode Function,IMF)分量按照年际、年间和年内的尺度进行合成,结合不同的时间尺度及胁迫特征剔除土壤水分胁迫、病虫害胁迫及重金属胁迫等因素,实现对土壤肥力胁迫的有效甄别提取。结合主成分分析相关方法,将有机质、全氮、有效磷以及速效钾4项养分指标转换为3个主成分,初步得到土壤肥力综合评价简易模型,后与分解结果进行拟合,构建并实现了土壤肥力综合水平的定量评价模型。结果表明:1)在年际、年间以及年内3组波动组分中,年际波动组分可以较好地反映研究区内土壤肥力胁迫作用对农作物长势的影响;2)利用最小二乘法对土壤养分指标测定数据进行线性拟合,拟合结果与原始数据的决定系数达到了0.857,能够较好地反映出原始数据的变化水平;3)最终土壤肥力水平评价模型评价结果与实测结果间的平均误差为11.82%,表明模型预测结果与实际情况契合程度高,模型反演结果能够较好地反映研究区的土壤肥力水平。该研究结合EEMD算法与统计学分析实现了土壤肥力胁迫的有效甄别及土壤肥力定量评价模型的构建,为遥感技术在土壤肥力研究领域的应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5.
氨基酸复合(混)固体肥料的作物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9种氨基酸复合(混)固体肥料配方在5种作物上的盆栽及大田对比试验表明,氨基酸复合(混)固体肥是一种可以与目前推广使用的优质复合肥相媲美的新型优质肥料。应用于木本作物如柑桔、桑树等效果显,可使锦橙与果树复合肥比产量增加9.9%,单株重量增加16.1%、总糖增加15.6%、Vc增加15.0%;桑树作追肥与等有效养分总量相比,叶产量增加高达17-50%、粗蛋白增加3-9%;应用于禾本科作物如水稻、小麦  相似文献   

16.
针对宁南山区新修水平梯田建设初期土壤肥力下降、作物产量不稳等问题,通过布设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不同培肥方式对宁南山区新修水平梯田土壤肥力、作物生长状况和产量的影响情况。结果表明:施肥有利于增加土壤养分,采用复合肥和农家肥、酵素菌肥、腐植酸肥等有机肥相结合的方式培肥效果显著,尤以复合肥配施农家肥效果最好,而单施复合肥的处理与不施肥处理相比,根系质量、植株生物量和马铃薯产量增加均不显著。  相似文献   

17.
长期施肥的作物产量和土壤肥力变化   总被引:76,自引:8,他引:76  
本文是全国化肥试验网1981年以来进行的70个长期肥料试验的总结。主要研究在不同种植制中长期施用化肥或有机肥或两者配合施用条件下作物的产量、肥料效应和土壤肥力变化。结果表明,化肥只有氮磷钾配合时,才能获得高产,稳产;化肥与有机肥配合可进一步提高产量。氮肥肥效普遍较高,磷钾肥肥效因地区和作物有较大差异和变化;有机肥有叠加效应,肥效逐年上升。从土壤理、化和生物性状测定结果看出,有机肥能明显提高土壤肥力,氮磷钾化肥配合也能提高土壤肥力。根据养分平衡及产量、肥力的变化,提出了合理的肥料结构。  相似文献   

18.
全国土壤水分及作物长势地面监测体系的初步构想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土壤水分和作物长势监测是农情监测系统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土壤水分含量直接影响着作物生长,作物长势的好坏与作物产量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该文从应用角度出发,通过分析自然环境及作物布局等区域特征,进行监测样点布设,明确了监测内容及评价指标,并构建网络信息化平台,建立大尺度的地面土壤水分及作物长势监测系统,实现数据网络化管理,同时结合遥感信息进行综合应用,及时为政府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9.
化学肥料与生物圈   总被引:33,自引:0,他引:33  
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人类的栖居地,人类施肥的主要目的在于增加作物的产量和提高土壤肥力,但化学肥料的施用又与许多环境问题密切相关,文章综述了化学肥料对生物圈中土壤圈,水圈及气圈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估算土壤效应系数是耕地生产潜力计算模型中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该文尝试性地以层次分析法(AHP)进行土壤效应系数的测度,使土壤肥力对作物产量的影响得以定量表示,并且指出了不同土壤环境下,作物产量的差异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