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因地因蜂制宜,适时做好蜂群的春季管理,是加快春繁速度,及早养成强群,实现全年优质高产的关键。华北地区春季辅助蜜粉源比较丰富,在强群越冬的基础上,只要春繁措施得力,到5月初即可发展成为生产强群,不仅对采集刺槐和狼牙刺蜜有利,并为下半年高产打下良好的基础。下面谈谈管理要点,以供参考。一、“立春”看蜂控制蜂王产卵 1.“立春”看蜂。蜂群经过漫长的越  相似文献   

2.
正蜂群可按数量和越冬质量分为三个时期,根据不同群势和地域进行调整和管理蜂群。春繁期每个时期没有明显的界限,蜂群是渐渐由一个时期往另一个时期过渡的,但每个时期强群和弱群都有十分明显的变化和特点。春繁期蜂数与繁蜂数量成正比。一、春繁过渡期蜂群从出窖到开繁前,这段时间我们把它定为春繁过渡期,蜂群管理主要工作为:1.出窖排列。高寒地区春繁平均群势应在4框足蜂为宜,采取以强补弱达到春繁标准。如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学校放暑假时,我在家闲来无事,摸索出大蜜源过后王浆高产技术措施,供同仁参考. 一、饲养强群是王浆高产的基本条件 养强群应从秋繁开始着手,越冬蜂多,蜂群就能安全越冬,来年有4脾足蜂参加春繁,到4月上旬加上继箱达到14脾以上(3万只蜂).这样不但春末夏初能取到丰厚的蜂蜜,而且大蜜源过后群势不衰,保持强群直接进行王浆生产.别人在酷暑中休息度夏,我的强群能比别人多生产0.5kg王浆,按一人管理10箱产浆群计,仅此一项就能增收1500元.  相似文献   

4.
笔者春繁时采用扩缩蜂箱巢门来降低管理难度,合理利用强群外勤蜂来调整蜂群饲料,取得满意的效果,具体办法介绍如下:一、双王群的管理每日上午9时开大弱群的巢门,以能容纳回巢  相似文献   

5.
《中国蜂业》2015,(4):34-35
<正>黑龙江地区因地理因素与南方蜂群管理上区别很大,其特点是冬季严寒,越冬期长。特殊的气候环境对蜂群安全越冬非常不利,越冬蜂群死亡率高,蜂群出窖春繁时普遍存在群势弱的现象,全年主要蜜源期到来与繁蜂时间较短,在有限的春繁时间里,如果春繁群势确定不合理,强弱不均,对春繁影响很大,出现强群过早产生分蜂热,弱群通过后期补充也没有充分发挥蜂王的产卵力,进入大流蜜期总是出现强弱有别,平均单产上不去,直接影响总产量。笔者总结经验,找出原因,  相似文献   

6.
<正>春繁特别重要,关乎全年的收益。我们定地蜂场多年来认真注意做好了以下7件事,春繁效果都比较满意。(1)紧脾,保持每群蜂量4~5框,因为小群抗逆性差,很难养成强群赶上油菜花期。可将弱小群合并或分配到邻群,几个小群蜜蜂增量总和抵不上1个合并后的强群,而且强群新蜂体质优于弱群。(2)适时开繁:南通地区油菜花流蜜始于3月下旬,4月上旬末进入盛花期。我们正常开繁时间在2月1日前后,过早天气恶劣,越冬蜂体能消耗大,繁殖效果也不太理想,2月初开始春繁,具备2个以上繁殖周期,蜂群最强盛时期与菜花盛花期吻合,十分有利于  相似文献   

7.
“防患于未然”是科学养蜂的重要组成部分。养蜂不搞“防患”,或不重视“防患”,蜂群一旦染上了疾病,轻则蜂群受损,重则垮群垮场。此事屡见不鲜。“防患”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抓起。1.抓蜂群强壮养强群是“防患”之本。强群群体大,护卫能力、抗逆性能都强,所以它患病的概率就小。(1)抓好秋繁基础工程,中心任务是多培育越冬蜂。实践证明,秋繁时采取“双二群”“双三群”“双四群”的繁蜂方法,培育的越冬蜂能增多3~5成。这样方可达到强群越冬的目标,为来年春繁打好坚实基础。(2)把好春繁起步群势达标关。单王群4框足蜂,双…  相似文献   

8.
<正>养壮群,夺高产,是每一位养蜂人的心愿。我花了几年时间,终于总结出一些夺高产的有效经验,供蜂友参考借鉴。一、必须在流蜜期前将蜂群养壮,只有强群才能夺高产,饲养强群必须从早春抓起。首先组织好适合春繁的群势,适时放王,给蜂群补充营养。加强管理,保温防病,保证在第一个蜜源——油菜流蜜时上继箱。关于春繁详见《中国蜂业》2013年第8期上旬刊《十坚持养蜂法是获高产的关键》一文。二、工蜂的采集积极性是由蜂王决定的。蜂王体色  相似文献   

9.
笔者在长期生产王浆的过程中 ,摸索总结出了一些高产技术措施 ,供同仁参考。1、饲养强群 ,提前生产王浆。蜂群中只有出房 7— 1 5日的幼蜂才能分泌王浆。能泌浆的幼蜂大约占整个蜂群的 6——— 8% ,必须要有 1 5框脾以上的群 (大约 3万蜂 )才有 2千多只泌浆蜂分泌王浆 ,生产周期 3天 ,一次可产浆2 0———3 0g。如果只有 1 0脾蜂的中等群 ,每次只能产浆 1 0g左右 ,因此强群是提高王浆产量的基本条件。养强群应从秋季繁殖抓起。秋繁越冬蜂多 ,蜂群就能安全越冬 ,来年如有 4脾足蜂参加春繁 ,至 3月中旬即可组织生产强群 ,提早半个月生产王浆…  相似文献   

10.
江名甫 《中国蜂业》2010,61(4):25-26
<正>一年之计在于春,蜂场之计寄春繁。春繁得强群是每个养蜂人的愿望,但种种原因,常使希望成为失望。笔者与蜂友多年的养蜂经验与教训证明,春繁管理措施必须适应蜂群自身的生活特性和规律,使蜂群顺利走出困境,强群投入生产。如何调控  相似文献   

11.
<正>春繁是一年中养蜂工作的开始。蜂群越冬之后,工蜂老化,哺育和生产能力减退,部分老蜂逐渐死去,群势减退,需要通过春繁来实现新老蜂交替,恢复元气,发展群势,顺利进入春蜜生产期。但春繁前中期气温尚低,寒潮阴雨频繁,气温变化剧烈,若春繁时机选择不对,措施处理不当,就会导致新老蜂交替不顺,蜂群发生春衰,或致蜂群发病(中囊病);或因饲料不足饿死蜂群。许多初学养蜂者都在问,什么时候开始春繁最合适,怎样正确春繁?下面就这些问题,与大家探讨。  相似文献   

12.
从当地最早蜜粉源始花前10~15天起,对饲科充足、保温良好、蜂数密集的活框中蜂,采取每晚或隔天晚上奖饲适量复合奖饲液和花粉饼,可替代外界蜜粉刺激,促使蜂群比自然春繁提前10天以上,避免阴雨寒潮期的停产拖子,提高春繁速度49%,做到蜂数增长与外界蜜源增长同步;早强群、早育王、早换王、早分群,避免蜂群在春季主要蜜源盛花期产生分蜂热,始终保持旺盛的哺育和采集积极性,提高春蜜产量66%和经济效益69%,并为夺取全年各种蜂产品全面高产打下强群基础。  相似文献   

13.
<正>近日与几个蜂友交谈起处女王莫名其妙损失一事,颇感可惜。特别是近几年连续遭遇"倒春寒",蜂群本来发展就慢,春繁阶段往往是强群能较早实现分蜂扩群,中等群势尚可维持,弱群则不垮群已经不错了。如果能有新王实现分蜂扩群、换王淘汰,将对春繁加快群势扩展、弱群复壮必定带来良好的结果。案例一:换位失王分蜂时采用原地人工分蜂,从某一强群中提2框  相似文献   

14.
《中国蜂业》2011,62(7)
秋繁是基础,春繁是继续。春季开繁要求强群,秋繁也需要强群繁殖。秋繁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越冬安全和来年春季养蜂生产。如何才能强群繁殖呢?笔者根据当地蜜源、气候和蜂种条件,将秋繁分成三个阶段,即蜂群恢复阶段、培育适龄越冬蜂阶段和保子阶段。  相似文献   

15.
赵正虎 《中国蜂业》2007,58(10):22-22
2006年春繁较早,经过1个多月的春繁,我的60群蜂达到6脾蜂群势,蜂数密集。春繁时一直喂天然花粉和糖浆,子脾成片,发育正常。从3月2日发现有几群蜂患白垩病;3月4日外界有粉源(柏树),停止饲喂花粉,蜂群出现爬蜂现象(主要是成  相似文献   

16.
毕桂春 《中国蜂业》2014,(10):34-34
<正>一乐:顺利渡过越冬期,无损失,蜂群强,蜂群充满活力;二乐:春繁速度快,外界蜜粉源不断,在有限时间内全场养成强群;三乐:第一次育王分蜂百分百成功,不起盗蜂;四乐:蜂群强壮与大丰年份符合,单产和总产高;五乐:蜂群无螨害和疾病,强群保持期长,歉收年份效益可观;六乐:大流蜜期间夜间下雨白天晴,无暴雨大风;七乐:蜂产品卖个好价钱,全年支出低,收入最高;八乐:品种改良,收效显著;九乐:增加了群数,群强赶上丰收年,赶上蜜价高;  相似文献   

17.
马仁公 《中国蜂业》2006,57(10):16-17
养蜂是一年之季在于秋,搞好秋繁工作,直接关系到越冬群势,而越冬蜂群的群势又是翌年春繁的基础,因此秋繁工作做得好,就能获得强壮的越冬蜂群。第二年春季用壮群开繁,再结合其它相应的春繁管理措施,春繁就能又快又好,越冬蜂群很快成为采集强群,从而用强群赶上春季第一个主要蜜源——油菜流蜜,一定能获得大丰收。所以,秋繁工作是全年蜂群管理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18.
萧山种王高产技术(二)洪德兴洪燕2蜂群四季管理概要2.1春季管理2.1.1适时早繁,培养强群。2.1.1.1提前春繁。根据蜜蜂越冬后群势的强弱和各地自然气候条件及流蜜期来确定提前春繁的时间,如:浙江0.5~1足框内的弱群,应提前70~80天就开始春繁...  相似文献   

19.
不管采取哪一种饲养方法 ,培养强群是每一位养蜂人的心愿 ,但心愿能不能实现 ,首先要看以下2点做得如何。1春繁群势要到位春繁群势到位的标准 ,是以第1个蜜源流蜜日与繁蜂时间差确定的。现以乐陵为例 ,乐陵第1个蜜源是5月1日的刺槐 ,开繁日是蜜源前67天 (2月25日 ) ,要求在蜜源来临前25天(67-25=42天 ) ,即4月5日 ,蜂群应达到8框蜂 ,卵、虫、蛹脾所占比例为1∶2∶4 ,刺槐流蜜期能达到18~20框蜂的采蜜群 (内勤蜂与外勤蜂之比为1.5∶1)。经实践 ,3框蜂起步的春繁群 ,到4月5日 (开繁后42天 )蜂群达到…  相似文献   

20.
养蜂的目的就是为了获得最佳经济效益。如果没有经济效益,或者经济效益不佳,均称不上蜂养得好。“三要素”是养好蜂的核心条件,缺一不可。要素一:强壮的蜂群蜂群有强弱之分,弱群无生产能力也就不会产生经济效益,强群有生产能力才会产生经济效益。强群在各个季节、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