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正近年来,在养鸭密集地区,突发一种以"产蛋鸭出现瘫痪、产蛋量下降、头颈摇摆;肉鸭初期出现软脚、打滚、采食量下降,后期出现断羽、掉羽"为主要症状的疾病,经科研部门检测,该病的主要致病源为鸭黄病毒。主要危害蛋鸭、肉鸭。受感染鸭群几乎均可发病。鸭黄病毒鸭黄病毒和坦布苏病毒亲缘关系最近,暂时定为该病毒的一个分离株。该病又可称为鸭产蛋下降综合症,鸭传染性卵巢炎,鸭黄病毒感染,鸭坦布苏病毒感染等。流行病学特点①流行范围广,损失大。②传播  相似文献   

2.
2010年4-10月份,我国安徽省首次报道部分蛋鸭场发生一种以产蛋率严重下降为主要特征的传染病以来,农业部人畜共患病重点开放实验室对该病进行了病原分离鉴定,确诊为鸭黄病毒感染,并根据黄病毒命名的通行规则,参照病毒分离地点,将其命名为黄病毒(BYD病毒),公布了鸭黄病毒感染在我国的发生与流行情况。随后国内部分地区对该病从病原学、流行病学、临床病理学及其危害等方面展开了相关研究,表明在我国各主要养鸭省(区)市,如浙江、福建、山东、广西、广东、江西、江苏、河南、河北、北京等的生产蛋鸭群中均有该病的广泛发生与流行,给我国养鸭产业造成了较大损失。  相似文献   

3.
鸭黄病毒油乳剂灭活疫苗研制及免疫效果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5株鸭黄病毒致病性试验和全基因组的生物信息学分析,从中筛选出对开产蛋鸭致病力较强和鸭胚传代稳定的WR株作为种毒株。按照研制灭活疫苗的常规方法制备了鸭黄病毒油乳剂灭活疫苗,菌检合格后经腿部免疫注射7日龄健康雏鸭(1mL/羽)和抗体阴性的健康开产麻鸭(3mL/只)进行疫苗安全性试验,表明所研制的油乳剂灭活疫苗安全、无毒副作用。以3组抗体阴性的健康开产麻鸭分别经胸部1次单剂量免疫接种疫苗不同批次的鸭黄病毒油乳剂灭活疫苗(1mL/只),免疫后21天经另侧胸部肌注WR株鸭黄病毒1mL/只,攻毒后每天观察蛋鸭产蛋等情况,连续观察14天。结果3个免疫实验组蛋鸭和空白对照组蛋鸭平均产蛋率下降均无差异,且观察期内均未见发病、死亡,观察期满捕杀后均无肉眼可见病变。而未免疫攻毒组蛋鸭减蛋明显,4天内平均产蛋率下降为40.85%,比疫苗免疫组平均产蛋率低39.15%;第5天产蛋率为6.7%,比疫苗免疫组平均产蛋率低82.2%;第6天起停产。以上结果表明,所研制的鸭黄病毒油乳剂灭活疫苗安全性好,对鸭黄病毒强毒具有良好的免疫保护效果。  相似文献   

4.
鸭黄病毒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临床表现为产蛋下降、头颈歪斜、软脚为主要特征的发病蛋鸭卵巢、脑浆、肝、脾等组织中分离到1株病毒。分离毒能致死番鸭胚和鸡胚,人工感染产蛋期的蛋鸭能导致体温升高、产蛋急速下降,卵泡出血和萎缩;分离毒不能凝集鸡和鸽红细胞,能被鸡黄病毒高免血清特异中和;用禽黄病毒特异引物扩增为阳性。上述结果证实分离毒是黄病毒科黄病毒属的鸭黄病毒,是导致蛋鸭产蛋下降的病原。  相似文献   

5.
融水香鸭感染鸭黄病毒早期一般不表现神经症状,只表现不爱下水,采食量急速下降,逐步发展到发热高烧、排草绿色稀薄粪便,脚软站立不稳,食欲废绝、产蛋鸭产蛋下降甚至停止,受精率一般下降15%左右,部分病鸭会在数日内死亡。预防该病最好的方法是接种疫苗,严格按照免疫时间进行接种,对1日龄雏鸭接种鸭黄病毒疫苗免疫效果较好。疫病易发日龄和气候多变、突变时在饲料和饮水中添加中药及抗病毒药物进行预防,可有效减少疾病发生。  相似文献   

6.
鸭坦布苏病毒(Duck Tembusu Virus,DTMUV)病又称“鸭黄病毒病”、“鸭出血性卵巢炎”或“鸭产蛋下降一死亡综合征”等,是自2010年春季以来我国主要蛋鸭饲养区出现的一种新的禽传染病。该病临床上以蛋鸭采食量下降,产蛋量骤然减少,即5天内减蛋超过90%或者绝产为主要症状,以卵泡膜出血、充血,卵泡变形为主要病变,给我国水禽业造成了严重经济损失。本文对该病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正鸭坦布苏病毒病是由黄病毒科、黄病毒属的坦布苏病毒引起病鸭瘫痪、产蛋鸭产蛋骤降为特征的一种病毒性传染病。主要侵害种鸭、蛋鸭、肉鸭,鹅偶有发生,又称为鸭出血性卵巢炎、鸭黄病毒病。自2010年4月份在中国首次流行以来,给我国水禽业带来巨大损失。本文将从该病的流行特点、临床及剖检症状、诊断方法及防控措施四个方面进行阐述。1鸭坦布苏病毒病的流行特点  相似文献   

8.
<正>鸭坦布苏病毒病是由黄病毒科、黄病毒属的坦布苏病毒引起病鸭瘫痪、产蛋鸭产蛋骤降为特征的一种病毒性传染病。主要侵害种鸭、蛋鸭、肉鸭,鹅偶有发生,又称为鸭出血性卵巢炎、鸭黄病毒病。自2010年4月份在中国首次流行以来,给我国水禽业带来巨大损失。本文将从该病的流行特点、临床及剖检症状、诊断方法及防控措施四个方面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9.
自2010年4月份以来,在我国大部分养鸭地区,包括浙江、江苏、安徽、河北、山东等省的鸭群中出现了一种新的传染病。该疫情来势凶猛,危害面大,损失惨重!该病在山东省8~9月份危害达到高峰,11月份疫情基本结束。在此期间,大批的产蛋鸭被淘汰,使得种蛋行情紧张,雏鸭价格猛涨,此次疫情给养鸭业造成的经济损失巨大。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2010年4月份至今,在福建、浙江、山东等地的1612个产蛋鸭群发病情况调查,结果表明该病具有传播快、流行区域广泛、主要发生在产蛋鸭群、产蛋下降明显等流行病学特征,与目前已知的鸭病不同,为一种新发现的急性病毒性传染病。  相似文献   

11.
2010年4月以来,浙江等省份的部分鸭场的种、蛋鸭暴发一种以采食量迅速下降、产蛋急剧下降为主要临床特征的疫病,最初该病暂被命名为鸭出血性卵巢炎,现在称为鸭坦布苏病毒病或鸭黄病毒病。目前,浙江、上海、福建、广东、广西、江西、安徽、江苏、山东、河南、河北和北京等省份的鸭群均有发生该病的报道[1-4]。广西发生该病的鸭  相似文献   

12.
自2010年4月份以来,在我国大部分养鸭地区,包括浙江、江苏、安徽、河北、山东等省的鸭群中出现了一种新的传染病。该疫情来势凶猛,危害面大,损失惨重!该病在山东省8~9月份危害达到高峰,11月份疫情基本结束。在此期间,大批的产蛋鸭被淘汰,使得种蛋行情紧张,雏鸭价格猛涨,此次疫情给养鸭业造成的经济损失巨大。  相似文献   

13.
<正>近年来,兰溪市养鸭密集地区冬春寒冷季节突发一种以产蛋量迅速下降,出现瘫痪及头颈摇摆,神经症状为主要特征的疾病,给养殖户造成严重经济损失。经浙江省农科院等兽医科研部门病毒分离,确诊为一种新鸭病——鸭黄病毒病。兰溪市是浙江省蛋鸭主产区之一,年存栏量达105万羽,年产值超1.5亿元,防控鸭病极为重要,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鸭坦布苏病毒病也称为"鸭黄病毒病",2010年春季开始在我国主要蛋鸭养殖区传播,是一种新的禽传染病。该病临床表现为蛋鸭采食量减少,卵泡变形、变性,卵泡膜出血、充血。产蛋鸭发病率高达100%,死亡率在5%~15%之间,给我国养禽业带来了严重影响。2015年以来,除蛋鸭发生鸭坦布苏病毒以外,产蛋鹅、肉鹅、肉鸭、野鸡和鸡也能发生该病,鸭坦布苏病毒对肉雏鸭的致病性主要体现在对雏鸭全身组织器官损伤,最终使雏鸭代谢和免疫功能紊乱,表现为采食下降、神经症状和腹泻等,有研究表明雏鸭死亡率高于20%。自本病发生以来,我国学者对该病病原学、检测技术、疫苗、抗体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本文对鸭坦布苏病毒病疫苗和抗体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上有效预防和控制该病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鸭黄病毒感染逆转录半套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GenBank发布的黄病毒Bagaza毒株的NS3基因的保守序列设计了3条引物,建立了一种适用于鸭黄病毒的半套式PCR快速检测方法。采用该方法对鸭黄病毒山东分离株进行检测,结果半套式PCR对2株分离株均能扩增出277bp的特异性条带,而对鸭瘟病毒、禽流感病毒(H9亚型)、新城疫病毒、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减蛋综合征病毒的扩增结果均为阴性;经检测该方法第1次扩增的敏感性为1×105拷贝/μL,第2次扩增的敏感性为1×102拷贝/μL,第2次扩增的敏感性比第1次高103倍;该方法对山东省各地采集的24份疑似病料可检出22份阳性。表明本试验所建立的套式PCR方法可用于鸭黄病毒感染的临床诊断和流行病学调查。  相似文献   

16.
鸭黄病毒感染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流行情况2010年4月份开始,福建、浙江等地养鸭场首先出现蛋鸭、种鸭产蛋大幅下降,后期有神经症状,肉鸭、育成鸭也有神经症状.后逐渐传播到江苏、安徽、河南、山东、河北等养鸭地区.  相似文献   

17.
<正>近两年坦布苏病毒在蛋鸭上感染越来越普遍,危害较大,养殖户损失惨重,为了弄清流行情况,笔者带领水禽服务团队4人,从2015年7月份开始走访中国蛋鸭养殖密集区域,如山东、河南、安徽、江苏、浙江、湖北、江西、福建、广西等9省,将蛋鸭上感染坦布苏病毒的情况进行汇总,弄清该病流行特点和规律,找出合适防控措施,保证蛋鸭生产,减少养殖户的损失。  相似文献   

18.
鸭黄病毒的危害日益显著,本研究通过鸡胚增殖病毒,收集尿囊液,测定其EID50值,然后制备灭活油乳苗.免疫雏鸭后检测其体液和细胞免疫水平,来评价该疫苗效果.结果表明,所制备的鸭黄病毒灭活油乳苗免疫效果显著,能够提高机体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水平,且该疫苗最佳注射剂量为0.5 ml/只.为进一步开发鸭黄病毒疫苗及鸭黄病毒疾病的防疫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探针检测鸭黄病毒的地高辛标记DNA的制备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RT-PCR方法扩增鸭黄病毒的NS3基因406bp的特异性片段,回收并纯化PCR产物,用地高辛标记,制备核酸探针。特异性试验结果表明,该探针仅与鸭黄病毒的核酸特异性杂交,而与鸭瘟病毒、H9N2禽流感病毒、新城疫病毒、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减蛋综合征病毒的核酸杂交均为阴性。敏感性试验表明,该探针对鸭黄病毒的RNA最低检出限量为100μg/L。对疑似黄病毒感染鸭的肝脏、肺脏、脾脏、输卵管、卵泡膜和泄殖腔棉拭子进行检测,以卵泡膜的检出率最高。该研究为鸭黄病毒感染的诊断和流行病学调查提供了一种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蛋鸭大肠杆菌的耐药性情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蛋鸭的大肠杆菌病,是危害蛋鸭生产的一种常见细菌病,由于大肠杆菌极易产生耐药性,常使抗菌药物治疗效果不佳,导致病死率增加,产蛋量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