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山羊痘病是急性、热性、接触性传染病,以皮肤、黏膜发生异性的痘疹为特征,其流行快,发病率高,严重时可使病羊死亡、孕羊流产等,给养羊业常带来很大的损失。由于传染性强,混合感染和并发症多种多样,治疗困难。1病原山羊痘病毒与绵羊痘病毒在分类上同属于痘病毒科,山羊痘病毒属。病毒核酸类型为DNA。山羊痘病毒的生物学特征与绵羊痘相似。  相似文献   

2.
<正>羊痘是由羊痘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性疫病,危害极为严重,可造成羊死亡、流产等。羊痘病毒是亲上皮病毒,大量存在于病畜皮肤和黏膜的丘疹、脓疮及鼻黏膜分泌物内。羊痘主要临床特征为病羊皮肤和黏膜上出现痘疹、水疱疹,在无毛或少毛的部位如眼唇等出现丘疹及红斑。羊痘病可分为绵羊痘病和山羊痘病,绵羊痘病比山羊痘病发病快速。自然条件下,绵羊痘和山羊痘不发生交叉感染,即绵羊痘病毒只感染绵羊,山羊痘病毒只感染山羊。随着养羊业的快速及规模化发  相似文献   

3.
羊痘病是羊疫病中常见的一种,也叫羊天花,是一种急性接触性传染病。近年来,羊痘病在各地羊养殖场中频繁出现和流行。它是由山羊痘病毒引起,山羊一旦感染,传播的速度非常快,致死率也非常高,已经是世界动物卫生组织规定的A类传染病之一。羊痘病多发于春秋季节,羔羊和孕羊极易被感染,孕羊感染后还可能会使其丧生生育能力,严重影响羊养殖的繁殖效果。对羊痘病合理的预防和治疗是减少羊痘病带来损失的必要阶段。本文就通过对羊痘病病因、症状的分析对高效的预防和治疗羊痘病做出分析。  相似文献   

4.
羊痘是痘病毒引起的急性、接触性、发热性传染病。呈流行性,主要发生在冬、春季节。其特征是皮肤和粘膜上发生特殊的丘疹和疱症,羔羊较老龄羊敏感,死亡率亦高。2004年4月份羊痘开始在常德市零星散发,由于部分养殖户对此病的危害性缺乏充分的认识,未能及时果断地采取一定的防治措施,致使疫情进一步扩散。笔者在山羊痘病防制期间,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山羊痘病,并运用多种综合防治措施,取得了很好的治疗和防治效果,本文就山羊痘病的综合防治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5.
山羊痘是山羊痘病毒引起的急性、热性、接触性专染病,以病羊皮肤和粘膜上出现特异痘疹为特征.中兽医认为是湿热疠气所致.应用大黄葛根散对山羊痘进行治疗,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6.
山羊痘是由山羊痘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接触性传染病,其临床特征是在病羊皮肤和粘膜上发生特异性痘疹。现将一例山羊痘的诊治情况及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贵州省山羊流产与山羊痘的相关性,采用琼脂扩散试验和PCR法对本省10个市(县)流产羊群的血清和病料样本进行山羊痘抗原抗体及病原核酸检测,同时血清进行布氏杆菌抗体检测,流产胎儿病料进行羊流产亲衣原体病原核酸检测。结果发现山羊痘羊群流产率达37.1%(4329/11660),山羊痘血清抗体阳性率为38.2%(34/89),抗原阳性率为72.7%(32/44),流产胎儿山羊痘病毒核酸检出率为83.3%(10/12),发病羊群未检出布氏杆菌和羊流产亲衣原体感染。结果表明,山羊流产与山羊痘感染有一定关系,提示在山羊养殖中应加强饲养管理,防止山羊痘感染引起孕羊流产。  相似文献   

8.
<正>羊痘病是由痘病毒引起的急性、接触性传染病,其特征是在羊皮肤和黏膜上出现丘疹、水疱疹,在眼、唇、乳房等无毛和少毛的皮肤上出现红斑及丘疹。随着养羊业的发展,羊痘病严重影响养羊业的经济效益。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羊痘病感染绵羊称为绵羊痘病,感染山羊称为山羊痘病,绵羊的易感性大于山羊,造成的经济损失也更严重。病羊痊愈后营养不良,妊娠病羊常发生流产,羔羊抵抗力下降,死亡率升高,但羊病愈后能获得终身免疫。一旦羊发生  相似文献   

9.
羊痘病是由痘病毒引起的急性、接触性传染病,其特征是在羊皮肤和黏膜上出现丘疹、水疱疹,在眼、唇、乳房等无毛和少毛的皮肤上出现红斑及丘疹。随着养羊业的发展,羊痘病严重影响养羊业的经济效益。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羊痘病感染绵羊称为绵羊痘病,感染山羊称为山羊痘病,绵羊的易感性大于山羊,造成的经济损失也更严重。病羊痊愈后营养不良,妊娠病羊常发生流产,羔羊抵抗力下降,死亡率升高,但羊病愈后能获得终身免疫。一旦羊发生痘病应加强防治,严格控制,彻底扑灭。  相似文献   

10.
大足山羊羊痘是山羊痘病毒引起的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该病毒可在羊睾丸组织细胞上培养,具有细胞致病作用。该病毒经处理后可作为羊接触感染性脓疱口炎病的免疫疫苗使用。而羊接触感染性脓疱口炎病毒不能作为羊痘免疫疫苗用,这是该病毒的特点。本病特征是在体表无毛或毛稀皮薄处和诸黏膜上发生痘疹,痘疹很快萎缩而自愈。  相似文献   

11.
山羊痘病是由山羊痘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接触性传染病。该病多以在无毛或少毛的皮肤和黏膜上发生痘疹为特征。典型病例初期为丘疹,后变水泡,最后干结成痂,脱落而痊愈。若治疗不及时或发生继发感染则死亡率较高,给养羊业造成较重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2.
<正>1病原及流行特点导致山羊痘的病原为山羊痘病毒(GPV),GPV可以感染所有品种、性别和年龄的山羊,其中羔羊最易感,感染率可达100%。GPV通过破损的皮肤、呼吸道等途径感染山羊。患羊无毛或少毛处皮肤和局部黏膜出现痘疹。健康羊与病羊直接接触或间接接触都易受到传染,病愈羊可终身免疫。本病主要流行于春  相似文献   

13.
山羊痘的防制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羊痘是由痘病毒科,山羊痘病毒属中的山羊痘病毒引起的,以发病羊局部或全身皮肤出现痘疹为特征的一种传染病。其症状剧烈,传染性强,死亡率高,对羊具有病原性,所以又被称之为羊天花(Varioiaovina),在我国被列为动物一类传染病。现将诊治的两起山羊痘报告如下以飨同行。  相似文献   

14.
<正>笔者多年从事基层防疫工作。2009年5月,角奎镇阿都村养殖户求诊,主诉家中山羊发生羊痘,死亡了10多只。经实地调查,全群羊95只,一个星期之内发现病羊45只,发病率达47%,造成严重感染继发肺炎和其他病死亡12只,经初步诊断为山羊痘病,继而采集病料送市动物疫病控制中心检验确诊。1病因经询问畜主,他们的羊群放牧到大关县地面,据说那边曾有山羊痘病发生过,羊痘病是羊痘病毒所致羊的一种急性、热性、  相似文献   

15.
<正>羊痘是由山羊痘病毒引起的羊的一种急性、热性、接触性传染性疫病,包括山羊痘和绵羊痘。主要以羊的体温明显升高、身体大部分部位出现黄豆大小丘疹或结节、水疱、内脏病变,特别是肺部出现明显病理变化特征。羊痘在所有动物痘病中危害最大,有较高的病死率,对养羊业可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轻者影响养殖户的养殖积极性,  相似文献   

16.
山羊痘是由山羊痘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接触性传染病。病羊和带毒羊是主要传染源,被病羊污染的场所、草地,与病羊接触过的用具、饲养管理人员,以及蚊、蝇等吸血昆虫和体外寄生虫也可成为传播媒介。一般情况下,感染羊自身可产生免疫力,逐渐康复,但若由于饲养环境不良或饲喂不当,也可引起继发感染,导致生长停滞或死亡,母羊易流产或出现死胎。  相似文献   

17.
1羊痘羊痘是一种由痘病毒引起的热性接触性传染羊病。病羊皮肤和黏膜上发生特异的痘疹,个别羊发病后很快蔓延全群。该病主要通过呼吸道感染或由损伤的皮肤黏膜侵入,多在冬春季节流行,饲养管理不好可促使发病。1.1预防加强饲养管理,抓好膘情,冬春季节适当补饲,注意防寒保暖。每年定期预防注射羊痘鸡胚化弱毒疫苗(山羊痘)。对发病羊进行隔离,对未发病羊紧急注射疫苗,病死羊尸体深埋,防止扩散病毒。  相似文献   

18.
<正>山羊痘是由山羊痘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接触性传染病。1病原及流行特点山羊痘病毒是一种亲上皮性病毒,其在病羊皮肤和黏膜的丘疹、脓疱及痂皮内大量存在,病羊鼻分泌物内也含有病毒。本病主要通过呼吸道,也可通过间接或直接接触及经损伤的皮肤或黏膜侵入机体。患病羊和带毒羊为主要传染源,气候条件差、饲养管理不  相似文献   

19.
山羊痘俗称羊天花,是由痘病毒科山羊痘病毒属的山羊痘病毒引起的急性热性接触性传染病.国际动物卫生组织将其列为A类动物疫病,我国将其列为一类动物疫病. 1 发病情况 我县养羊户宋某饲养本地黑山羊124头,以放牧为主.2010年8月中旬个别山羊出现痘疹和水疱症状,由于缺少饲养经验,对出现的临床症状不重视,仅用紫药水进行局部涂抹,病情未好转,随之患病羊逐日增多,并伴有母羊流产、病羊死亡的现象.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羊痘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通过分析羊痘的病原特点与流行特点,观察病羊的临床症状与病理变化,以此来确定羊痘的诊断方法与治疗方法.结果:羊痘属于急性传染病,发病率较高,一旦发现应立即进行诊治,以此来降低病羊的死亡率.结论:根据不同类型的羊痘来进行诊断,同时加强免疫接种、消毒治疗,以此来避免疫情扩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