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分别用1/500浓度蔗丰灵和1/500浓度动植宝叶面喷施甘蔗台糖172,能增加甘蔗产量,明显改善甘蔗品质,不影响第二年宿根蔗出苗分蘖。蔗丰灵处理的,使甘蔗增产4.84%,提高甘蔗糖分2.15%(绝对值),宿根蔗的出苗分蘖比对照增加2.2%。动植宝处理的可使甘蔗增产4.05%,提高甘蔗糖分0.995%(绝对值),宿根蔗出苗分蘖与对照相同。  相似文献   

2.
甘蔗是多年生的禾本科作物,具有宿根性。生产上利用蔗茎蔸部的地下蔗芽,在适宜条件下生长发育成蔗苗,长成新蔗株,这类蔗株称为宿根蔗。利用宿根蔗长新苗具有省工、省种苗、省成本、出苗早、延长生育期、提早成熟的优点。留、管宿根蔗应讲究方法,以达到预期的目的。1...  相似文献   

3.
通过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浸种试验,探讨其对甘蔗萌芽、整齐度、苗期生长、甘蔗分蘖、产量性状及宿根性的影响,为筛选不同化学药剂对延长甘蔗宿根年限的应用提供技术支撑。以桂选B9为材料,设5个药剂处理,分别为200 mg/L浓度的赤霉素(GA)、细胞分裂素(6-BA)、脱落酸(ABA)、多效唑(PP333)、萘乙酸(NAA)溶液和1个对照CK (清水),浸种24 h后种植;调查新植和第一年宿根农艺性状和经济产量等指标。试验结果表明,在5个药剂处理中,新植蔗ABA和NAA处理的甘蔗出苗受到严重抑制,分蘖率则分别为115.6%和98.0%,明显高于CK的97.5%,而有效茎不足(分别为67 260条/hm~2和70 515条/hm~2),低于CK的73 050条/hm~2,因此产量也比对照略低。而GA和6-BA处理发现出苗率分别为41.2%和19.1%,远低于对照82.6%;分蘖率分别为28.9%和43.1%,同样低于对照的97.5%;说明GA和6-BA抑制了甘蔗的出苗和分蘖,导致甘蔗产量显著低于对照。PP333处理后甘蔗出苗率为90.8%,高于对照的82.6%,而分蘖率92.3%低于对照97.5%,产量上差异也不明显,在新植蔗中各种性状的表现与对照差异不明显;新植甘蔗品质分析发现PP333处理甘蔗糖分最高,但不同激素对甘蔗品质影响不大。在宿根蔗中的发株率、有效茎和茎径均高于对照,产量为111 841.65 kg/hm~2,高于对照的105 435.75 kg/hm~2,说明PP333浸种有利于宿根蔗高产。各处理对甘蔗品质影响不大。PP333浸种处理在新植蔗中能促进甘蔗出苗,在宿根蔗中表现能促进产量增加;PP333浸种处理要优于其他处理,可作为甘蔗浸种剂进一步筛选出最佳使用浓度和使用方法。  相似文献   

4.
宿根蔗机械化收获造成蔗区土壤理化特性和生物学性能改变,甘蔗地下芽库生长发育和后期出苗受到影响,最终导致甘蔗产量降低、品质下降.本研究以机收对宿根蔗地下芽库构成及萌发的影响为切入点,采用两种收获方式(机收和人工收获)为主区,5个甘蔗品种("ROC"22、GT32、YZ05-51、FN39和YT93-159)为副区,在大田...  相似文献   

5.
宿根甘蔗生长特性和产量结构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永  陈凯  黄毓芬 《中国糖料》2004,(2):22-24,27
研究了宿根甘蔗的生长特性和产量结构特点。结果表明。宿根甘蔗具有发株早、生长快、成熟早、榨季早期蔗茎较长的优势。指出了宿根甘蔗低产的主要原因首先是有效茎数少,其次是蔗茎较短。还重点分析了ROC16和ROC22两品种的植株生长、苗数消长及产量结构的特点。并提出了相应的高产稳产栽培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6.
采用大田生产模式种植,以来自同一亲本组合(粤糖97-20×ROC25)杂交后代分离产生的强宿根甘蔗品(种)系(‘云蔗06-407’、‘云蔗06-415’)和弱宿根甘蔗品(种)系(‘云蔗06-408’、‘云蔗06-416’)为材料,强宿根甘蔗品种‘新台糖22号’及宿根性一般的甘蔗品种‘新台糖10号’为对照,探讨由甘蔗种性决定的宿根影响因子与甘蔗宿根性的关系。结果表明,强宿根甘蔗较弱宿根甘蔗新植蔗蔗芽萌发速度快,萌发数多,且分蘖率高,形成的有效茎数多;强宿根甘蔗宿根发株数多,形成的有效数多于新植蔗,产量较新植蔗高。这些影响甘蔗宿根性的因子与甘蔗品种的种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蔗叶还田与焚烧对改良土壤效果试验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改良土壤是提高广西甘蔗产量的重要措施之一。本文以台糖22号第一年、第二年宿根为材料,采用蔗叶还田,焚烧蔗叶的方法,通过田问试验对比,调查出苗数、分蘖率、保水保肥力、有机质及速效N、P、K转化情况等。结果表明:蔗叶还田能有效的改良土壤,培肥地力,保持土壤中水分、养分,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及速效N、P、K含量,是一种成本低廉且能提高甘蔗产量的有效途径,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李海福 《广西蔗糖》2012,(2):3-4,19
从气温、甘蔗糖分等方面分析新植蔗早砍可有效提高宿根产量,并对砍收的蔗蔸管理提出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采用甘蔗新品种桂辐98-296种茎对新台糖22号宿根蔗直接补种对各自产量和蔗糖品质的影响,以有效地解决宿根蔗缺株断垄问题,延长宿根蔗年限,降低植蔗周期生产成本,为生产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桂辐98-296和新台糖22号种茎直接补种新台糖22号宿根,调查补种的桂辐98-296、新台糖22号和新台糖22号宿根蔗的产量性状、蔗茎产量及蔗糖品质表现。【结果】桂辐98-296种茎直接补种处理产量为74.33t/hm2,分别比CK、新台糖22号种茎直接补种处理增产18.36、15.83t/hm2,且差异达极显著水平;新台糖22号种茎直接补种处理产量与CK差异不显著。直接补种不影响新台糖22号宿根蔗的产量和蔗糖分;补种的桂辐98-296的蔗糖分与新台糖22号宿根蔗相当。【结论】桂辐98-296种茎直接补种新台糖22号宿根蔗,可以增加单位面积有效茎数,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方法简单、高效、实用,有效延长了宿根年限,提高植蔗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0.
湛江蔗区农民种蔗素有留宿根蔗习惯。宿根蔗在甘蔗生产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宿根蔗占植蔗面积的4-5成。因此,宿根蔗产量高低对夺取大面积平衡高产关系很大。生产实践证明,旱地宿根蔗增产潜力很大,只要加强科学管理,增加投入,提高宿根蔗亩产8-10吨是有保证的。  相似文献   

11.
1 宜州市甘蔗生长的现状   1 999年 1 2月 2 1~ 2 7日 ,宜州市遇到1 975年以来最严重的一次霜冻危害 ,这次霜冻时间长、气温低、危害面大 ,属历史罕见 ,尚未进厂的原料蔗 98%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冻害 ,蔗种严重紧缺 ,新植蔗面积减少 ,再加上第二次霜冻、下雪、长期低温阴雨等不利气候环境 (直到 2 0 0 0年 3月底天气开始转晴 ,气温才稳定回升 ) ,因此 ,今年甘蔗的出苗情况与去年同期相比有明显差异 ,表现为出苗迟 ,苗细弱 ,宿根蔗缺蔸断垄多 ,株高矮 1 5~ 2 0厘米。为了更好地了解冻害对今年甘蔗产量的影响 ,为稳定宜州市种蔗面积和提高单…  相似文献   

12.
开展甘蔗健康种苗与常规种茎栽培比较试验,为延长甘蔗宿根年限和提高甘蔗产量提供科学依据。以桂糖42号健康种苗原苗和常规种茎为试验材料,设种植健康种苗12000苗/hm2(处理A)、健康种苗18000苗/hm2(处理B)和常规种茎90000芽/hm2(处理C)3个处理,统计分析其2年1新1宿的农艺性状、产量和品质差异。结果表明,处理A和B的分蘖率和发株率均极显著高于处理C(P<0.01,下同);处理A和B新植蔗的株高极显著高于处理C,但其宿根蔗的株高与处理C宿根蔗的株高间无显著差异(P>0.05,下同)。2年间3个处理的单位面积有效茎数和产量均表现为处理B>处理C>处理A,其中,处理B和C极显著高于处理A,处理B与处理C差异不显著;处理间的茎径和蔗糖分均无显著差异。因此,采用甘蔗健康种苗直接生产原料蔗可持续保持原有品种的优良性状,有利于延长宿根年限,促进甘蔗优良品种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三、宿根蔗栽培技术 1、宿根蔗是指新植蔗砍收后,留在土地里的蔗蔸,开春后气温上升时继续萌芽出生长成的甘蔗,叫宿根蔗。一般宿根2.3年即可。由于宿根蔗不需要重新下种,只有中耕管理。所以留宿根能节省蔗种、人工而降低成本。又由于宿根有地下部根芽生长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为探讨甘蔗新品种健康种苗的应用效应.对6个甘蔗新品种进行了为期两年的健康种苗对比试验.结果表明:(1)健康种苗可显著增加甘蔗产量和含糖量,这种效应可从新植蔗延续至宿根蔗且因品种而异.健康种苗甘蔗产量增产16.4%,含糖量增产15.9%.(2)健康种苗对甘蔗蔗糖分无显著作用.(3)健康种苗对甘蔗产量性状作用是多方面的,可促进甘蔗发芽出苗,增加分蘖、株高、茎径和有效茎数.该试验结果对健康种苗在甘蔗生产上的应用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5.
本文论述了稳定种蔗面积与提高单产的关系;甘蔗生产区域化布局;改善蔗地水、土、肥生产条件;合理甘蔗耕作制;挖掘宿根蔗增产潜力;甘蔗良种布局;病虫鼠害综合防治和甘蔗产量与质量的关系等6个问题。  相似文献   

16.
宿根甘蔗不同地膜、蔗叶还田覆盖模式的试验表明,地膜全覆盖的甘蔗农艺性状、产量显著和极显著地优于不覆盖的对照;不同覆盖处理间差异不显著,但都不同程度地优于对照.旱地种植宿根蔗,因地制宜选择、应用合理的蔗叶还田和地膜覆盖模式,是一条提高和稳定甘蔗产量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7.
宿根蔗的主要优点,一是省工、省种、省成本;二是早生快发,早熟高糖,有利于糖厂提早开榨;三是能调节劳动力。雷州半岛蔗区宿根蔗约占40-50%。当前宿根蔗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产量偏低。据调查统计,新植蔗平均公顷产蔗量75吨,而宿根蔗只有45—60吨。宿根蔗低产的原因是,发株少,一般一亩只有3000株,少的2000株左右。因此,要提高宿根蔗产量,必须采取一些行之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18.
云南水浇地宿根甘蔗高产高效综合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新植甘蔗栽培、收砍质量、宿根管理、蔗地营养等方面综合分析了云南蔗区宿根蔗低产低效的主要问题。结合生产实际,因地制宜提出了实行快锄低砍,保护蔗蔸;蔗叶还田保持蔗地营养;地膜覆盖,保证土壤温度的“三保技术”和宿根蔗田间管理上及早开垄松蔸,早施肥管理,早防治病虫草害的“三早”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9.
宿根甘蔗发株规律及其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宿根甘蔗大田生态生物学特性,是提高蔗区宿根甘蔗产量的一项最基本功夫。认识宿根甘蔗在甘蔗生产中的地位及其重要意义,调查其在当地生产中的现状;掌握其与当地生产环境条件相结合的大田生态生物学特性,将栽培“三大环节”贯彻于生产全过程,实现宿根甘蔗产量上新台阶。  相似文献   

20.
宿根蔗一次性施肥黑白膜全覆盖栽培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一次性施肥黑白膜全覆盖栽培对宿根蔗生长、产量及品质的影响,为黑白地膜在甘蔗生产上的应用提供参考。【方法】以常规施肥为对照,采用一次性施肥黑白膜全覆盖(A)和常规施肥地膜半覆盖(B)进行宿根蔗栽培,调查各处理的甘蔗出苗率、发株率、产量性状、蔗茎产量及蔗糖品质表现。【结果】A处理甘蔗发株率、有效茎数、茎径及株高等表现均优于其它处理;A处理蔗茎产量(83.94t/hm2)与对照(73.80t/hm2)差异达极显著水平、与B处理差异显著,B处理产量(78.73t/hm2)与对照差异显著;各处理的蔗糖分为13.31%~13.92%、相差较少。【结论】宿根蔗一次性施肥黑白膜全覆盖栽培,促进甘蔗早生快长,提高肥料利用率,增加产量;简化生产环节、减少作业次数,节约生产用工,优化和节省物资投入、提高生产效率,增加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