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银杏育苗及造林技术山西省造林局许鹏1.苗木培育银杏苗木繁殖方法有种子繁殖、扦插、嫁接、压条和分株等。1.1.种子繁殖1.1.1.采种母树的造择:选择立地条件好,生长健壮,果大仁饱的成年树作为采种母树,进行采种。从外地引种时。应注意引进优良品种,如大梅...  相似文献   

2.
作者2012年从辽宁和吉林8个种源地引种了4年生的朝鲜黄杨进行了引种试验,对5年的试验数据进行了分析。从当年高生长、当年地径生长量,当年枝径、分枝数,枝下高、冻害率、冠型7个指标上比较了种源间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8个种源朝鲜黄杨在引种地7个调查指标上差异广泛,且在0.05显著性水平下,差异显著。朝鲜黄杨的种源选择是有意义的,敦化、吉林、丹东、延吉4个种源地,引种朝鲜黄杨苗表现较好,是开展引种试验的相对理想选择。  相似文献   

3.
银杏是一种珍贵的观赏及药用植物,在新疆大面积引种尚属首次,近年来通过引种实验,我们总结了一套银杏播种技术。同时对不同种源银杏一年生苗木作了生物量的测定,了解了这些银杏苗木生物量的现状、潜力及提高育苗生产力的途径,为选择银杏良种和发展银杏丰产栽培提供了科学依据。 1983年,我们从北京林科院带回一公斤银杏种子,冬季在菜窖内贮藏,第二年播种获成苗百余株。当年移入花盆放入地下室越冬,由于偶然机会,我们  相似文献   

4.
1960年起,我院自朝鲜引进日本落叶松、朝鲜落叶松、长白落叶松和自山西省引进华北落叶松等种子,在我院教学试验林场进行育苗造林。其生长表现均良好,而以日本落叶松生长尤佳。1975年我们对定植的落叶松进行了优选、采种繁殖。由于种类混杂和天然杂交的影响,苗木分化很大。为了建立各种落叶松种子园,我们于1978年选用华北落叶松作砧木、日本落叶松作接穗进行嫁接繁殖,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5.
宁夏于2001年从新疆引进新疆小叶白蜡,在平罗县进行育苗试验。通过4年的试验,播种育苗和移植育苗取得了成功,苗木长势良好;苗木的造林成活率当年达到了86%。  相似文献   

6.
<正> 1992年冬,我所从山东省郯城县国营苗圃、江苏省邳州市银杏研究所购进当地银杏优良单株10个系号的嫁接苗1500株,一年生实生苗木25000株,二级种子300kg。今春在本所建丰产、采穗园12.6亩,栽培一年生实生苗2亩,播种育苗6亩,育出一年生苗木10万株。现苗木长势良好。经一年实践,我们在银杏播种育苗技术方面有以下几点体  相似文献   

7.
对2003年从加拿大引种黑云杉种源10个进行育苗试验,从黑云杉S2-1型苗期数据表明,大兴安岭南部地区可以引种黑云杉。其次10个种源中有3个种源在苗高上比对照的乡土树种红皮云杉高出2倍多,另外6个种源均高出51%;地径与乡土树种红皮云杉差异不显著,但所有种源都大于对照,并没有发现冻害现象,适应性较好,在3年的育苗阶段,综合苗木形态指标,引种的黑云杉,1号、10号、3号种源表现优于其它种源,可作为今后引种的优选种源。  相似文献   

8.
吉林西部四翅滨藜引种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美国引进抗寒的干枝型滨藜种子,并进行育苗、造林试验,结果表明,引进种源可以在试验地区正常越冬,在沙地和中、轻盐碱地长势良好,但在较重盐碱地保存率较低,在季节性积水地无法生存。  相似文献   

9.
时从俄罗斯引进的7个种源西伯利亚红松S2-2型苗生长进行试验的结果表明:苗高生长5号种源最佳,地径生长1号种源最好;综合西伯利亚红松主要生长指标及其抗逆性,除7号种源外,其余6个种源皆可作为我国各引种区引种育苗的良好种源。  相似文献   

10.
在1986.3-1986.6月对25个树种、32个种源澳大利亚桉树进行育苗试验。结果表明:大多数澳大利亚桉树种子较适应昆明气候和所用育苗方法。育苗成功满足了试验需求。其中单蒴盖亚属的3种桉树育苗成功,是国际间桉树引种的一大突破。通过对所育树种种子发芽指数、苗木地上和地下部分生长量观测数据分析,除粉绿桉和少花桉外其它各树种种源苗期表现均较好。  相似文献   

11.
用定位研究的方法,在丹东不同区域建立生态因子观测场,测定不同土层厚度、pH值、土壤养分含量、空气温湿度、光照强度、降雨、蒸发量等各因子对银杏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的温度条件下,银杏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状况不同,经20 d后,种子发芽率恒温比变温高6.2个百分点,幼苗根系生长、苗高、地径恒温比变温分别提高36.7%和16%。经过遮阴处理,银杏幼苗生长好于对照区。生长在壤土和沙壤土上的银杏其生长表现优于生长在沙土和黏土上的,土壤含盐量以0.03%~0.043%,银杏生长良好。银杏对pH值适应范围很宽,在pH值4~8.5的土壤上均能生长。  相似文献   

12.
叶籽银杏是银杏这一孑遗物种的特殊种质,长期以来国内外学者对其实生和营养繁殖的后代叶生胚珠(叶生种实)的表达十分关注。该研究首次发现,从800年生的叶籽银杏母树上采集接穗嫁接12年后有6株幼树出现叶生胚珠并发育成正常叶生种实,这也是世界上仅有的6株幼龄叶籽银杏。叶籽银杏表达株率占9.68%,平均叶生种实率为0.074%。嫁接再生的叶籽银杏形态特征、种实特性、生长特性、变异特性与母树相同,表明叶籽银杏可视为一个品种,并具有稳定的遗传特性。  相似文献   

13.
吴奇坤 《浙江林业科技》1999,19(5):20-22,30
为探讨银杏壮苗培育技术,于1996年进行了银杏有育苗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选择有胚率高的大粒种子进行播种,易发芽出苗,且苗木粗壮,育苗对宜选择排水好的圃地进行育苗,苗床宜高,沟深应在25cm以上,播种后即用地膜覆盖,能提高出苗率,提早出苗,提高生长量,夏季高温时,用塑料遮阳纱遮阳,可防止苗木曝晒,提高苗木保存率,促进苗木生长。  相似文献   

14.
日本山桐子引种育苗及苗期生长规律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引进的2个日本山桐子种源(产地A ich i pref,Nara-Ken)和国内山桐子种源作对照进行了育苗试验,并进行苗期生长规律的研究。结果表明:在北亚热带的南京江宁区试验地能正常发育,种子发育需经去蜡等方法进行技术处理,在温室条件下,需35~40 d形成幼苗。国内种源发芽率为17.8%、A ich i pref种源达23.5%、Nara-Ken种源达23.8%,引进种源分别高出国内当地种源5.7%和6.0%。苗期物候无显著差异;苗期生长在生长期内均表现慢—快—慢的变化规律,于11月中下旬生长趋于停止。1年生平均苗高当地种源为86.0 cm,A ich i pref种源95.2 cm,Nara-Ken种源99.4 cm,引种种源分别高出国内当地种源10.7%和15.6%。平均地径当地种源为1.44 cm,A ich i pref种源为1.60 cm,Nara-Ken为1.66 cm分别高出国内当地种源11.1%和15.3%。  相似文献   

15.
银杏叶用栽培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结合浙江省“九五”重点研究项目“高产高效叶用银杏促成栽培”实施情况,追踪国内外有关银杏叶用栽培的研究进展,论述了种源和品种(类型),营养与施肥,枝叶生长与调控,密度与株型等影响产叶量的因素,提出园地式,叶苗兼用式,叶果兼用式和叶材兼用式4种银杏叶用栽培模式。  相似文献   

16.
银杏叶中化学成分的遗传变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有代表性的 7个产区 ,每产区 4个家系及分布区南北两端 2个产区各 1家系内 10个单株 2a生幼苗叶片中 3种黄酮类化合物和白果内酯及银杏内酯的含量进行了测定 ,结果表明 :产区间、产区内家系间和家系内单株间均有广泛的遗传差异。黄酮类的含量与各内酯含量呈负相关 ,但达不到统计学显著水平。 2a生幼苗叶中的内酯含量与 16a生树的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7.
陕西银杏名木古树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调查陕西银杏名木古树的基础上,阐述了陕西银杏名木古树资源分布呈现出的规律性,悠久的栽培历史和独特的银杏文化等特点,并探讨了现存古树资源对区域化栽培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叶籽银杏的杂交变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杂交途径,对叶籽银杏进行5年选育研究,共选育出4个银杏叶用观赏新品种,并繁育了性状稳定的苗木1.1万余株。本文对亲本植株,授粉和育苗,品种筛选和嫁接繁育等作了简要论述,并对选育出的4个新品种形态特点作了具体介绍,文章最后点明了通过杂交途径,进一步的筛选优化这一方法在园林绿化和盆景艺术中具重大的应用价值和广阔的发展前途。  相似文献   

19.
银杏半同胞家系种苗性状变异及苗期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银杏家系主要性状的遗传变异规律,为苗期选择提供依据,对40个银杏半同胞家系的种苗性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银杏半同胞家系种苗性状遗传力较高,不同家系间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变异,家系内变异较小,种苗性状作为苗期选择的指标是可行的。随苗龄的增长,家系间在生长性状上的变异和分化有加大的趋势,银杏分枝类型的数量比例也会发生变化,由幼龄时长枝占优势会逐渐转变为成龄短枝占优势。银杏家系种子大小能反映该家系在苗期的生长表现,种子愈大,苗期生长量愈大。  相似文献   

20.
黑银杏优良无性系选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全县银杏种质资源普查的基础上,通过初选、复选和高接栽培对比试验,从297株雌银杏古树中发现并选育出了两个具有药用价值高、结实早、丰产稳产、抗逆性强等特点的黑银杏优良无性系———中银黑1号和中银黑2号。黑银杏种仁中总黄酮含量09mg/kg,叶片中总黄酮含量85g/kg,分别比普通银杏高50%和417%。文中还介绍了黑银杏的优良经济性状、生物学特性和生态学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