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鱼类催产药物的配制一般是根据鱼的个体重量、催产剂量和注射用水量向每支药物中加入催产用水,使每毫升药液中含有一定的药量,然后根据鱼的体重和每毫升药液的含药量,吸取相应的毫升数。为了迅速准确地计算和吸取每尾鱼的药液用量,本人经过多年  相似文献   

2.
鱼用药物大全戈贤平编著王伟俊审稿第三章商品鱼药和生化制品第四节鱼用催产激素(二)四、A、B型混合催产激素1.作用:能促使动物分泌促黄体素和促滤泡素,并使性机能得到维护和亢奋。2.用途:鲢、鳙或其他鱼类的催产。A型混合催产激素对鲢效果更佳,B型混合催产...  相似文献   

3.
漫谈亲鱼对激素的"抗药性"在鱼苗生产过程中常遇到一个实际问题,就是给亲鱼注射激素的剂量越来越大,甚至造成亲鱼的死亡,其原因是亲鱼对激素产生了抗药性,这是鱼类机体的防御系统对进入体内的异物的免疫反应。一般来说注射鱼体内的激素分子量越大,催产次数越多,这...  相似文献   

4.
青、草、鲢、鳙四大家鱼。需注射一定数量的催产剂入体内后。才能在池塘条件下进行人工繁殖,鲤、鲫、鲂等鱼注射催产剂后可提高繁殖效果.因此。合理使用催产剂是提高鱼类催产率和采精率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5.
1934年巴西学者Von Ihering等用鱼脑垂体提取液注射到性腺成熟的亲鱼体内,得到排出的精卵,奠定了经济鱼类人工产卵的基础。随后,二十余年中,苏联、印度、日本及南美、南亚各国相继用鱼脑垂体提取液注射鲟鱼、乳鱼、斑鳟、鲑鱼等经济鱼类,获得人工催产成功。1958年,我国南海水产研究所、上海实验生物研究所、浙江淡水水产研究所等单位,用鱼脑垂体提取液(PG)和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催产草鱼、鲢、  相似文献   

6.
渔业科技     
《中国水产》2002,321(8)
为更好地促进塘虱鱼雌鱼卵细胞发育成熟,提高塘虱鱼催产效果,南海水产研究所在普通塘虱鱼激素的基础上,根据塘虱鱼特点与多年合成研究鱼类激素的经验,研制了经改进的加强型塘虱鱼专用激素。并在广东新兴县洞口镇都吉塘虱鱼孵化场与普通塘虱鱼专用激素进行了催产效果的进一步对比实验,结果表明;试验配方比对照组雌鱼成熟度好,易产卵且所取卵饱满,明显有光泽,产卵率、受精率、孵化率均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7.
催产激素是家鱼人工催产繁殖必需的物质 ,选用合适的催产激素、掌握合适的用量 ,是家鱼人工催产获得成功的重要因素。现将生产上常用的激素作简要介绍。1鱼类脑下垂体简称垂体(PG) ,其生理功能主要是促进鱼的精子、卵子的发育以及排精、排卵和控制性腺分泌激素。在生产上 ,广泛使用鲤鱼和鲫鱼的垂体作为催产剂 ,催产剂效果显著。一般用量为每公斤亲鱼体重用干垂体3~5mg(指雌亲鱼的用量 ,雄亲鱼用量减半 ,以下均同) ,即相当于体重500g鲤鱼的垂体3~5个。草、鲢、鳙鱼的垂体也能用 ,但用量要比鲤、鲫鱼垂体加大1/4左右。…  相似文献   

8.
鱼类催产药液的配制与吸取鱼类催产药液一般是根据鱼的个体重量、催产剂量来决定加水量,使每毫升药液中含有一定的药量,然后根据鱼的体重和每毫升药液的合药量,吸取相应的毫升数。例如:计划用A型混合激素(20单位1支)催产一尾9.5公斤的白鲢,催产剂量为1.5...  相似文献   

9.
《水产科技》1993,(1):42-42
《鱼类催产灵》是中山大学生物系研制的新型激素,产卵率高,效果稳定,可完全取代常用的脑垂体和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在:注射时不用研磨,加入蒸溜水或冷开水即直接溶解,一次注射即可诱导产卵。本产品每瓶1万活性单位,“四大家鱼”每公斤剂量为400—600活性单位。经南海、顺德等塘鱼主产区对多种鱼类人工繁殖应用后,  相似文献   

10.
潘志 《水产科技情报》2020,47(3):126-129, 134
以人工养殖的巴丁鱼(Pangasianodon hypophthalmus)亲本为试验对象,开展了注射不同外源激素诱导巴丁鱼排卵和人工催产试验。结果表明,采用注射促黄体素释放激素类似物LHRH-A和地欧酮DOM药物组合的林彼方法,注射剂量为(10μg LHRH-A+5 mg DOM)/kg鱼体质量,可促进巴丁鱼血清促性腺激素Gt H水平在短期内迅速升高,并成功诱导巴丁鱼排卵,催产率100%,排卵率100%,高于其它试验组。当水温在26~33℃时,采用林彼方法进行了7批次催产工作,注射剂量为(6~7μg LHRH-A+5 mg DOM)/kg鱼体质量,效应时间9.0~13.5 h,平均催产率80.6%,排卵率100%,生产性试验共获得巴丁鱼卵黄苗2430万尾。  相似文献   

11.
<正> 鱼类的催产剂(亦称催产激素)是进行鱼类人工繁殖生产种苗中必需的药物。下面介绍梭鱼的脑垂体(PG)机能、摘取时间、方法和保存技术。1梭鱼脑垂体(PG)机能 梭鱼的PG与其他鱼类的PG一样,每尾鱼只有一粒,一般有高粱粒大,近似心脏形或圆形,呈粉红色或粉红带白色。在脑的下部,位于间脑的腹面与下丘脑相连接。PG分腺体部和神经部两大部分,神经部连接间脑,并深入  相似文献   

12.
鱼类催产药物应用中注意的问题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宋艳  曹阳 《齐鲁渔业》2002,19(12):21-21
从70年代开始本单位一直从事鱼类人工繁殖药物的开发研究,对各类催产药物的药理有较深的认识。1997~2001年,我们从南到北跨越了11个省、市、自治区,运用多种催产药物,在四大家鱼、鲶鱼类、淡水白鲳和冷水鱼类上进行实验。现就鱼类人工繁殖中药物使用应注意的问题提出建议,供广大渔民朋友参考。 1.催产药物的种类及特点 鱼类催产药物主要分3类:一是多肽促排卵素类(LHRH-A),上市的有LHRH-A2/A3(促排卵素2号/3号),副作用小,效应时间较HCG长。二是蛋白类激素,如绒促性腺素(HCG)、鱼脑垂体(PG),前者为孕妇尿中提取,  相似文献   

13.
以珠江和辽河流域的鲇(Silurus asotus)为研究对象,在室内进行了不同组合的激素和药物注射实验,结果表明,注射促黄体素释放激素类似物(LHRH-A)和多巴胺拮抗物地欧酮(DOM)药物组合(LHRH-A+DOM),剂量为(10ug 5mg)/kg鱼体重,能快速而大量诱导鲇血清促性腺激素(GtH)水平的升高,进而诱导产卵,产卵率为90%,显著高于其他实验组,采用LHRH-A+DOM药物组合对2926组鲇进行了人工催产,注射剂量为(7ug 5mg)/kg,鱼体重,平均催产率为70%,最高80%,获得鱼苗207万尾。  相似文献   

14.
黄颡鱼的人工繁殖与苗种培育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3年4月21日至7月3日进行了黄颡鱼较大规模的人工繁殖试验,人工催产黄颡鱼6批,其中催产雌性黄颡鱼1017尾,计82.7kg,雄性黄颡鱼1080尾,计130kg,获黄颡鱼苗40万尾左右.本文对黄颡鱼的繁殖季节,雌雄比例,注射方法,几种催产激素对黄颡鱼的催产效果,流水孵化与静水孵化的效果,人工鱼巢的设置,苗种培育等进行了分析和比较.  相似文献   

15.
自从家鱼人工繁殖技术成功以来,人们对鱼类生殖、生理机制的认识在不断深入,人繁的技术和方法在不断的改进和完善之中,新的技术不断得到应用,尤其是催产激素借助于生化制药技术的进步,已今非昔比,高效的LRH—A和HCG等已取代鱼脑垂体和HCG粗制品而大量应用干鱼苗生产中。但是,实践中高纯度激素的催产效果却不如鱼脑垂体稳定有效,在亲鱼成熟度较差,水温较低的情况下,差别就更大,为什么呢?我们认为鱼类的繁殖需要调动和激发多方面的生理机能才能完成,仅仅使用促性腺激素是欠完善的,为此,我们综合了除促性腺激素以外的其它…  相似文献   

16.
鱼用药物大全戈贤平编著王伟俊审稿第三章商品鱼药和生化制品第四节鱼用催产激素(一)一、鱼用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1.作用:本品具有促进鱼类性腺发育,促使雌、雄性激素产生和促使排卵的作用。2.用途:促进各种养殖鱼类产卵、排精。3.使用剂量(以下均为雌...  相似文献   

17.
鲤鱼脑垂体是鱼类人工繁殖中广泛使用的一种催产剂,其活体具有分秘促性腺激素的功能,主要为促卵泡激素和促黄体激素。利用其激素物质注射到亲鱼体内,可促使亲鱼产卵,达到繁殖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根据催产激素注射后前期血清类固醇激素的水平变化,筛选了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最佳催产激素组合。为了进一步验证该催产激素组合的生产效果,在尼罗罗非鱼繁殖生产期间进行人工催产试验,观察催产后144 h内实际含卵雌鱼比例与催产效应时间,并从卵子形态变化方面观察催产效应。结果显示:水温21~29℃时,催产试验组平均获产率为57.5%,对照组平均获产率为27.5%,试验组的平均获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含卵时间集中在72 h内,对照组含卵时间比较分散;催产后72 h,试验组50%雌鱼卵子发育达到成熟期,对照组仅30%。试验结果为尼罗罗非鱼全人工繁殖生产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正> 1 原因 1.1 催产剂量偏高。有的鱼种场考虑到鱼的抗药性,逐年加大催产剂的用量,既造成浪费,又对亲鱼不利。 1.2 同批催产时,对于几龄至二十几龄的草、鲢亲鱼按一个标准注射催情药物,结果虽然高龄鱼催产正常,但低龄鱼死亡严重。  相似文献   

20.
由多巴胺拮抗物PIM或排除剂RES组成的高效新型鱼类催产合剂能有效的诱导主要的淡水养殖鱼类促性腺激素分泌和产卵,其中青鱼催产率为80%,鲢鱼为84%,鳙鱼和草鱼为88%,长春鳊为94%,鲮鱼为96%。试验表明这种催产剂的主要优点是:催产效果高而稳定,可以完全取代鱼脑垂体;对当年第二次成熟和产卵的亲鱼同样有效;有利于保护亲鱼;节省劳力和成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