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研究旨在探讨裸地栽培下棉花最优打顶方式,以提高生产效率与经济效益。试验以新陆中82为材料,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了化学打顶(3种配方,分别记为C1、C2、C3)、人工打顶(A)和不打顶(N)处理对棉花株型及干物质积累、分配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打顶处理能降低棉花株高和单株果枝数,显著提高单株铃数、单铃重和产量,但对茎粗影响较小。打顶后35 d,株高和单株果枝数表现为C3>C2>C1>A,均显著低于N处理;单株铃数、单铃重、产量则表现为C1与A处理相当,均高于C2和C3处理。不同打顶方式下棉花生殖器官与营养器官的干物质积累均较好地符合Logistic曲线,R2值分别达0.97和0.82;生殖器官的最大干物质积累量为48.76~73.33 g/株,最大干物质积累量和干物质快速积累持续时间均表现为A>C1>C2>C3>N;营养器官的最大干物质积累量为44.04~51.33 g/株,打顶处理的最大干物质积累量和干物质快速积累持续时间均低于不打顶处理。化学打顶处理中,C1处理的单株果枝数、最大干物质积累量和干物质快速积...  相似文献   

2.
直播稀植高产杂交棉农艺及冠层结构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充分挖掘杂交棉增产潜力,采用大田创建高产试验示范田的方法,以杂交棉稀植为研究对象,以常规棉密植棉为对照,分析棉花产量形成过程中农艺性状、冠层结构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与常规棉密植相比,杂交棉稀植条件下皮棉产量、单株结铃数和单铃质量分别增加了7.9%~24.1%、34.8%~40.2%和14.3%~19.2%,果枝台数和倒四叶宽分别增加了18.9%、9.6%;且叶面积指数(LAI)和叶倾角(MTA)增幅分别为53.3%、23.9%~26.4%,冠层开度(DIFN)则降低了45.5%~81.1%。杂交棉稀植条件下,与皮棉产量2 500 kg·hm~(-2)棉田相比,3 000 kg·hm~(-2)棉田的单位面积株数、株高、果枝始节高度以及LAI、MTA分别增加了5.1%~15.1%、1~2 cm、2.2%、11.6%、4.8%,DIFN降低了56.7%。籽棉产量与LAI和果枝台数呈显著正相关,株高与总铃数呈显著正相关、MTA与单株结铃数和单铃质量呈显著正相关,DIFN与单位面积株数显著正相关。综上,适度稀植条件下杂交棉充分发挥了杂种优势,棉株个体生长旺盛从而弥补群体的不足,单株铃数和单铃质量的同步提高是其获得高产的主要原因;杂交棉稀植实现皮棉产量3 000kg·hm~(-2)的总铃数大于120×10~4 hm~(-2)、单铃质量大于5.31 g;果枝台数维持在10台,倒四叶宽大于18 cm;在盛铃后期叶面积指数达到峰值为4.3~4.9、MTA为52.7~53.1°、DIFN为0.011~0.015。  相似文献   

3.
棉大卷叶螟危害损失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在田间自然条件下,对棉大卷叶螟发生较重的杂交棉"SM-1"棉田,以单株叶片被卷食率为分级指标,研究了不同受害级别的棉株各种性状的变化。结果表明,棉大卷叶螟危害后,棉株的大多数农艺性状与经济性状变劣,株高、果枝数、果节数、单株铃数、单铃重、单株籽棉产量、单株皮棉产量与受害级别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纤维长度、纤维强度与受害级别分别呈显著、极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4.
棉花产量性状的相关及通径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以棉花染色体片段代换系(CSSLs)为材料,对棉花农艺性状及产量性状进行相关与通径分析。结果表明:产量与单株铃数、单铃重、株高、果枝数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37、0.327、0.275、0.265,均达极显著正相关,这表明增加铃数、果枝数,提高铃重、株高是获得较高产量的基础。通径分析表明单株铃数对皮棉产量有最高的直接效应(通径系数为0.8960),其次为铃重(通径系数为0.3729)。因而,棉花高产育种中应注重植株中等偏高、果枝始节低、果枝数多、铃多铃大性状的选择。  相似文献   

5.
不同种植密度和施肥水平对棉花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了不同种植密度和施肥水平对棉花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移栽密度的增加,各处理棉花的株高和叶枝数呈递减的变化规律,第一果枝节位呈增加的变化趋势;棉花的果枝数、单株铃数、单铃重、籽棉和皮棉产量呈减少的变化趋势。在同一移栽密度下,随着施肥水平的增加,棉花的果枝数、单株铃数、单铃重、籽棉和皮棉产量呈上升的变化规律。在洞庭湖棉区,1 212~1 516株/667m2为最佳的种植密度,可获得较为理想的籽棉和皮棉产量,从而最终获取最佳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不同种植密度和施肥水甲对棉花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移栽密度的增加,各处理棉花的株高和叶枝数呈递减的变化规律,第一果枝节何呈增加的变化趋势;棉花的果枝数、单株铃数、单铃重、籽棉和皮棉产量呈减少的变化趋势。在同一移栽密度下,随着施肥水平的增加,棉花的果枝数、单株铃数、单铃重、籽棉和皮棉产量呈匕升的变化规律。在洞庭湖棉区,1212~1516株/667m^2为壤佳的种植密度,可获得较为理想的籽棉和皮棉产量,从而最终获取最佳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7.
不同氮肥水平对杂交棉产量及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进行杂交棉施氮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施纯氮量的增加,其株高、主茎节间长度、果枝台数、果枝长度、果节数和单株结铃数逐渐增加,第1~3果节及叶枝成铃数增多。单铃籽棉重、单铃皮棉重与不同氮肥水平呈正相关,在新疆地区追施纯氮达到396.99-433.08kg/hm^2,产量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8.
《农技服务》2017,(8):3-4
棉薯套作条件下,棉花生长滞后,前期长势弱,后期生长加快,茎秆变细,贪青晚熟,棉薯套作与棉花单作条件下相比,果枝数、茎粗、空果节均为极显著降低,第一果枝高度、衣分极显著增加;株高、果枝节位、脱落率、单株铃数、单铃重、籽指、籽、皮棉产量均无显著性差异;经济效益比棉花单作显著增加,为解决当前植棉效益低提供途径。  相似文献   

9.
利用鄂杂棉30构建的F2:3群体进行了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研究了鄂杂棉30五个性状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产量与单株铃数、衣分、株高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63、0.75、0.28,均达极显著正相关,这表明增加单株铃数、提高衣分、株高是获得较高产量的基础;通径分析表明衣分对皮棉产量有最高的直接效应(通径系数为0.321 4),其次为单株铃数(通径系数为0.010 9),但单铃重与皮棉产量的直接效应为负值。因而,棉花高产育种中应注重植株中等偏高、衣分高、单株铃数多性状的选择,但不应过分强调单铃重,即不应过分强调对大铃的选择。  相似文献   

10.
新疆早熟棉花主要农艺性状相关性及多项式趋势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新疆早熟陆地棉预备试验品系为材料,对其主要农艺性状进行了相关性和多项式趋势分析,结果表明:生育期、单铃质量及籽指与霜前皮棉产量成负相关,影响力顺序为生育期>籽指>单铃质量;果枝始节位、株高、单株铃数及衣分与霜前皮棉产量成正相关,影响力大小为衣分>株高>单株铃数>果枝始节位。并提出新疆早熟棉区棉花育种的主要农艺性状目标为:生育期127~132 d、果枝始节位4.4~5.3、株高(7月15日打顶后自然株高)62~74 cm、单株铃数6.5~9个、单铃质量5.2~5.9 g、籽指10.1~11.3、衣分42%左右。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探明深耕时间对河北省滨海盐碱地土壤理化性质以及棉花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分别在冬前、开春、播前进行深耕,以棉花(冀棉228)免耕直播处理为对照,分析了不同深耕时间对棉花苗期0~40 cm表层土壤理化性质(含盐量、含水量、容重)以及棉花植株性状(株高、果枝数、幼铃数、成铃数)、产量构成因子(单株铃数、铃重、衣分)和产量(子棉产量、皮棉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免耕直播处理相比,深耕处理的土壤容重均明显下降,其中,冬前深耕处理的各土层含盐量和含水量无明显变化,株高、果枝数和成铃数无显著变化,幼铃数明显增多,产量提高不显著;开春深耕处理的各土层含盐量明显降低,10~40 cm土层含水量无明显变化,株高、果枝数、成铃数和单铃重明显增大,幼铃数在生育后期(9月10日)明显减少,产量显著提高;播前深耕处理的各土层含盐量明显增大、含水量显著降低,株高、果枝数、幼铃数、成铃数和单铃重明显减小,产量明显降低。开春深耕能有效改良滨海盐碱土壤,有利于棉花生长发育和产量提高。  相似文献   

12.
在尉犁棉区开展棉花化控调节剂棉太金试验,研究喷施棉太金对棉花不同时期生长发育的调控效果和对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棉田施用化控调节剂棉太金,能降低棉花株高,控制棉花果枝始节高度及果枝长度,促进棉株由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转变,通过增加单株铃数来提高籽棉产量;棉田使用化控调节剂棉太金可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比较零式果枝和长果枝海岛棉杂交F2代不同果枝类型棉株的产量及品质性状,并进行相关分析,为海岛棉株型育种提供参考。【方法】 海岛棉9122N(零式果枝)×H7124(长果枝)杂交,F2代3种不同果枝类型棉株(零式果枝、长果枝、混合型果枝)分别收获300个单株的棉铃,采用R语言对杂交F2代不同果枝类型产量、品质性状进行比较及各性状间的相关分析。【结果】 杂交F2代3种不同果枝类型棉株的产量及品质性状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产量性状:混合型果枝表现最好,长果枝次之,零式果枝最差;品质性状:长果枝表现最佳,混合果枝混合型果枝次之,零式果枝表现最差。3种果枝类型各性状间相关系数不同,但部分性状表现有相同趋势。在产量性状中,3种果枝类型相关性趋势一致,籽棉重与铃数、单铃重间呈极显著正相关,与铃数相关系数均为0.85以上,且高于与铃重的相关系数,铃数与铃重间呈负相关关系,衣分与其他产量性状相关性不显著,单株铃数对籽棉产量高低起着重要作用;品质性状中,零式果枝中纤维品质5个指标之间呈显著或极显著的正相关,而另2种果枝中,除马克隆值以外,长度、整齐度、强度和伸长率间呈显著或极显著的正相关;零式果枝中单铃重与5个品质指标间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而长果枝和混合型果枝中衣分与纤维长度、比强度、伸长率等品质指标均呈负相关。【结论】 杂交F2代不同果枝类型品质性状与产量性状间相互影响,表现并不相同,混合果枝类型产量和品质性状整体表现最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亲本相同的陆地棉与海岛棉正、反杂交,分析杂交后代群体农艺性状的遗传变异并筛选优异单株,为田间早期选育遗传稳定的农艺性状提供参考。【方法】以陆地棉TM-1和海岛棉新海16号的杂交种F2分离群体为材料,对株高、始节高、始节数、果枝数、有效果枝数、铃数、有效铃数、单铃重、衣分进行变异系数、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比较。【结果】海陆群体中铃数(0.51%)和有效铃数(0.47%)变异系数最高。在陆海群体中铃数(0.50%)和有效铃数(0.50%)变异系数最高。正交群体和反交群体中各个农艺性状之间都有显著或极显著的相关性。在主成分分析中特征值较高的第一主成分中,海陆群体里值最高的是果枝数(0.878)和有效果枝数(0.895),在陆海群体中值最高的是果枝数(0.82)和有效果枝数(0.819)。【结论】在海陆杂交后代的群体中正交和反交群体之间农艺性状没有明显的差异。后代群体中铃数和有效铃数变异范围广,各个性状之间相关性显著。果枝数与有效果枝数贡献率较高,将果枝数、铃数、有效铃数、有效果枝数作为早期育种单株筛选的主要性状,筛选出40个性状优良的单株。  相似文献   

15.
反枝苋对棉花的密度竞争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反枝苋是世界性恶性杂草之一,为安徽省沿江棉区主要杂草,而棉花对杂草竞争十分敏感。论文旨在明确反枝苋对棉花的密度竞争影响,为棉田杂草反枝苋的综合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13—2015年在安徽省安庆市试验地,采用添加系列试验方法,棉花密度保持不变,设置8个反枝苋密度(0、0.125、0.25、0.5、1、2、4、8株/m)与棉花全生育期竞争,研究不同反枝苋密度竞争对棉花生长、子棉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纤维品质的影响。【结果】随着反枝苋密度增加,反枝苋株高、茎直径逐渐减小;相对于0.125株/m的反枝苋,反枝苋茎直径分别于1株/m(2013年和2014年)、0.5株/m(2015年)显著降低12.0%—18.6%;反枝苋株高则在2015年于0.5株/m显著减少24.2%。3年数据平均,单位面积反枝苋生物量由1 156.9 kg·hm-2(0.125株/m)逐渐增加到7 524.0 kg·hm-2(8株/m),较高密度反枝苋种内竞争明显。随着反枝苋与棉花竞争时间的延长,反枝苋株高于52—83 DAE(出苗后天数,days after emergence)逐渐超过棉花的,茎直径于18—70 DAE逐渐大于棉花的。在棉花成熟期,反枝苋株高比棉花高35.6—128.2 cm,反枝苋茎直径比棉花粗9.9—24.8 mm。反枝苋在株高和生物量上对棉花具明显优势。随着反枝苋密度增加,棉花株高变化不明显,茎直径明显减小;棉花单株铃数、果枝数和单铃重显著减少,衣分也有一定程度减小。1株/m的杂草密度导致棉花单株果枝数减少4.63%—69.18%,铃数减少20.81%—84.98%,单铃重减少3.04%—20.36%,衣分减少1.54%左右。引起子棉产量显著减产的反枝苋密度分别是0.125株/m(2013年)和0.25株/m(2014年和2015年),导致子棉减产14.0%—33.7%;子棉产量损失率与反枝苋密度符合双曲线模型,据此可预测子棉减产50%的反枝苋密度为0.2—2.8株/m。在反枝苋与棉花竞争91 DAE,0.125—0.5株/m反枝苋可显著减少棉花单株果枝数和铃数。在部分年份,棉纤维的上半部平均长度、马克隆值及断裂比强度随反枝苋密度增加有减小的趋势,且差异显著。【结论】在安徽省沿江棉区,当反枝苋与棉花全生育期竞争时,对反枝苋及棉花的株高影响不明显,对两者的茎直径产生显著影响;随着竞争时间的延长,反枝苋的株高和茎直径逐渐大于棉花的;因而反枝苋在株高和生物量上对棉花具有竞争优势。反枝苋苗期是其防治关键期。当反枝苋密度逐渐增加时,其种内竞争逐渐增强。反枝苋生物量易受环境条件影响,随着反枝苋密度增加,单位面积反枝苋生物量增加,对棉花生长和产量的抑制作用明显增强。反枝苋竞争主要通过影响棉花单株铃数和单铃重而减少棉花产量。推测本地区导致子棉减产5%的反枝苋密度为0.011—0.090株/m。  相似文献   

16.
海南不同种植方式对陆地棉多个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讨种植方式在海南对陆地棉部分植株性状的影响。以2个不同基因型陆地棉新品系为材料,研究了垄作覆膜和平作覆膜两种种植方式对陆地棉主根长度、侧根数目、株高、单株铃数、成铃率、单铃重、果枝始节位及小区产量的影响。垄作覆膜方式下陆地棉品系主根长度、侧根数目、株高、单株铃数和产量极显著高于平作覆膜,果枝始节位和单铃重差异不显著;在整个花铃期阶段,垄作覆膜下的结铃数目均明显大于平作覆膜,而其成铃率在降温前低于平作覆膜,升温后渐渐接近或高于平作覆膜水平。大力推广垄作覆膜种植方式是提高海南陆地棉育种工作成效的一项有效举措。  相似文献   

17.
海岛棉种质资源表型性状的遗传多样性分析及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海岛棉种质表型性状的遗传多样性关系及筛选优异性状的海岛棉种质,为海岛棉优异性状深入研究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以175份海岛棉12个表型性状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主成分分析、权重和利用隶属函数产生综合评价值D进行海岛棉种质资源综合评价。【结果】表型性状变异范围在6.40%—28.10%,海岛棉类型较丰富;海岛棉资源遗传多样性指数为1.97—2.05,各性状间遗传多样性指数差异较小,国内外海岛棉资源遗传多样性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国内,新疆与疆外海岛棉资源遗传多样性存在显著差异(P<0.05)。主成分分析将12个表型性状转换为3个综合因子,贡献率分别为49.34%、18.03%和10.63%,累计贡献率为78.00%,第一主成分荷载较大为株高、始节数、始节高、有效果枝数、铃数、有效铃数、单株籽棉重和单株皮棉重,代表生长及有效产量因子;第二主成分荷载较大为衣分、单铃籽棉重和单铃皮棉重,代表单铃产量因子;第三主成分荷载较大为蕾铃脱落数,代表蕾铃脱落因子;海岛棉资源统计分析发现国内外极端种质差异不大,表现中等的海岛棉资源材料国内较多,在国内,疆外极端种质所占比例较高,新疆与疆外中间型种质差异较小;通过聚类分析将175份海岛棉资源分为4个类群,Ⅰ类群是矮秆、低产的较差种质;Ⅱ类群是高衣分、单株皮棉重较高的潜在增产种质;Ⅲ类群是综合性状较好的优异种质;Ⅳ类群低重心、衣分较高的极端特殊种质,综合评价筛选到综合性状较优的2个品种:XH30和270;利用逐步回归筛选到海岛棉种质评价的5个关键性指标(株高、始节高、果枝数、单铃皮棉重和单株籽棉重)。【结论】参试海岛棉种质资源类型较丰富但遗传多样性较差;株高、果枝数、衣分和单株皮棉重在各基因型中呈正态分布,其余性状呈偏态分布;参试种质分为4个类群;株高、始节高、果枝数、单铃皮棉重和单株籽棉重5个指标可作为海岛棉种质评价的关键性指标。  相似文献   

18.
依据泗棉2号历年区试数据资料,采用灰色系统建模与预测技术,对泗棉2号主要特征特性演变趋势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株高逐渐降低;果枝数增多;早熟性呈下降趋势;产量呈下降趋势;产量组份中,单株铃数增多,单铃重、衣分下降;纤维品种指标中,绒长变长,单强增加,断长、细度下降,成熟系数减小;品种稳定性越来越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新型复合微生物肥对棉花生长与产量的影响,能够为棉田复合微生物肥的精准施用提供科学理论依据。【方法】施用不同浓度复合微生物肥后,测定棉花生长和产量指标,并对相关指标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施用复合微生物肥能够使植株高度增加4.0%~9.2%,果枝数增加2.3%-9.6%,结铃数增加3.5%~6.9%,单铃重和皮棉产量最高增幅分别达5.0%和16.6%。棉花株高、果枝数和单株铃数分别与皮棉产量呈显著正相关,不同处理对各项分析指标促进效果的综合得分排名依次为T3>T2>T4>T1>CK。【结论】施用复合微生物肥能够显著增加棉花株高、果枝数、单株铃数、单铃重和皮棉产量。当施用复合微生物肥浓度为450 kg/hm2时,对棉花生长和产量的综合促进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20.
海岛棉杂种一代产量与主要性状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运用灰色系统理论中关联度分析法,对24个海岛棉杂交组合的9个主要性状与单株皮棉产量的关联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海岛棉杂种一代产量与其主要相关性状的关联度:株高0.6951、节数0.6520、果枝数0.6625、吐絮0.6755、长度0.6518、强力0.7462、衣分0.7050、单铃重0.7497、单株铃数0.8305;关联序为:单株铃数>单铃重>强力>果枝数>衣分>长度>节数>株高>吐絮;各性状的灰色权重为ω1∶ω2∶ω3∶ω4∶ω5∶ω6∶ω7∶ω8∶ω9=0.11∶0.10∶0.10∶0.11∶0.10∶0.12∶0.11∶0.12∶0.1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