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由于在发展休闲农业经济中的散、小、弱问题较为突出,导致乡村生态环境问题与休闲农业经济的发展同步增长,使乡村面临着日趋严重的人与自然不和谐、人与人不和谐、人与社会不和谐难题。要有效解决问题,实现休闲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加快生态休闲农业经济的发展,加强乡村生态文化建设,重视乡村生态社会建设,在乡村生态文明建设中促进生态型休闲农业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本文在讨论生态旅游概念和内涵的基础上,指出当前乡村旅游业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生态旅游的不现实性。强调乡村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必须以生态旅游为依托,走乡村旅游生态化道路,同时提出了乡村旅游生态化发展的相关措施。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要任务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粮安则天下安,粮食安全始终是国家和经济安全的底线。乡村振兴必须从乡村产业发展入手,而乡村产业的发展又必须以农业为基础,粮食产业是安徽省无为市农业生产的基本产业,更是农业产业的核心。主要阐述了无为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初期的粮食产业发展现状,并根据系统性的调研情况分析当前无为市粮食产业发展仍存在粮价不稳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难度大、经营能力弱以及劳动力缺乏等方面的问题,且针对这些不足提出细化惠农补贴政策、加大信贷支持力度和加强投入品管控等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4.
乡村民俗节庆活动的差异性是乡村旅游吸引力的重要源泉,是吸引乡村旅游者的核心旅游资源。目前,体验经济已经发展成为了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并已广泛地影响着旅游消费,在体验经济的背景下,必须加强乡村旅游与民俗节庆活动的融合发展,以形成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  相似文献   

5.
任开荣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2):12089-12090
随着20世纪90年代中期后现代主义的哲学观念被引入乡村研究中,乡村发展逐渐由强调追求经济增长的外生式发展,转向"以人为中心"的内生式发展,这一转变的出现对不发达乡村地区脱离贫困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云南不发达乡村地区较多,旅游资源丰富,笔者通过实地调查,分析和评价了云南某地乡村旅游内生式发展模式,为云南省其他乡村地区发展乡村旅游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6.
这是我乡村的城市,我一直认为自己仍然是一位农民,一位从乡村来的居住在城市里的乡下人。 我的身份没有什么大的变化,因为我祖居在乡村,只不过眼下生活在城市里而已。  相似文献   

7.
在简要分析乡村旅游与新农村建设的3种关联模式的基础上,进一步从生态伦理学角度提出乡村旅游与新农村建设协同发展的指导思想,并初步构建了二者协同发展的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8.
<正>炎热的夏日,一些城市周边的乡村休闲度假区出现了游客争先恐后预定的火爆场面。久居城市的人们,在闲暇之余,走进自然淳朴的乡村,远离都市喧嚣的噪音,感受独具特色的民风民俗,这种返璞归真的感觉已成为许多城市居民的向往。《全国乡村旅游发展纲要(2009~2015年)》提出:到2015年  相似文献   

9.
乡村旅游的发展是近几年兴起的,其可以有效地推动城乡综合发展,拉动地区经济的稳定增长。文章对乡村旅游进行了概述,分析了美丽乡村建设下的乡村旅游问题,并以此为基础,通过对现状中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措施,以此更好地推动美丽乡村的构建。  相似文献   

10.
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教师队伍的高质量建设关系着教育现代化的进程与发展,时代进步对乡村教育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立足于人力资本理论,认为结构失衡、专业不敷、人才流失是乡村教师高质量建设所面临的问题。其中“人力”代际引起教师队伍专业成长缓慢、“资本”特殊导致教师保障制度结构不当、“人力资本”不衡诱发乡村教育质量不高是其主要影响原因。对此,需要变革教育培训与巩固教师社会地位、保障教师待遇与改进教师工资制度、优化教师评价与保证师资力量回流,从而建设高质量的乡村教师队伍。  相似文献   

11.
论新农村建设中的乡村旅游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宏岳  陈然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0):4213-4215
阐述了乡村旅游的起源、内涵及特点,分析了乡村旅游对新农村建设的促进作用,指出了发展乡村旅游应注意的几个问题,提出了发展乡村旅游的措施。  相似文献   

12.
加快贫困地区新农村建设措施初探——以织金县为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邓亚明 《农技服务》2009,26(12):157-158
发展贫困地区新农村建设,必须做到科学规划,以点带面逐步推进;加大农业实用技术和剩余劳动力的培训转移;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乡村特色旅游和"农家乐"建设;大力推广以沼气为龙头的农村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以产业结构调整为突破口,大力推进现代农业技术。  相似文献   

13.
乡村文化建设是推进乡村振兴的内在动力,乡村公共文化服务的精准供给是实现乡村文化繁荣的必经之路.当前乡村公共文化服务的精准供给主要存在政府提供乡村公共文化服务的能力有限、社会力量参与乡村公共文化服务的自主性不足、村民表达公共文化需求的机制不完善等问题.实现乡村公共文化服务的精准供给,满足村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必须优化乡...  相似文献   

14.
中共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大力推动经济发展,促进"美丽乡村"建设。"美丽乡村"建设热潮一时间席卷全国,浙江省也出台《浙江省"美丽乡村"行动计划》,大力支持"美丽乡村"建设,然而在乡村发展的过程中难免出现一系列的问题阻碍乡村的积极发展。旨在发现浙江省"美丽乡村"建设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并给予相应的对策,推动浙江省"美丽乡村"更好、更快的建设。  相似文献   

15.
乡村建设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任务,也是国家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加强乡村建设,必须加强乡村建设规划管理,坚持县域规划建设一盘棋,积极有序推进村庄规划编制,发挥村庄规划指导约束作用,确保各项建设依规有序开展。加强乡村建设规划,一方面要科学推进乡村规划,完善县镇村规划布局,推进县域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生态环境保护等一体规划,加快形成县乡村功能衔接互补的建管格局,推动公共资源在县域内实现优化配置。另一方面,要坚持先规划后建设,加强分类指导,遵循乡村发展规律,注重传统特色和乡村风貌保护,体现乡村建设的地域特色。编制乡村建设规划,要立足各地乡村建设实际情况,坚持农民的主体地位,紧密结合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实际以及农村群众生产、生活需要,重点解决好乡村产业发展、公共服务和村容村貌等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6.
北京市密云区石城镇石塘路村是北京市最早开发乡村旅游产业的乡村,也是以乡村旅游产业为主导产业的乡村,曾经有过乡村旅游的辉煌历史,但近三年乡村旅游产业逐步萎缩,旅游收入急剧下滑,其原因主要是乡村旅游设施、从业人员技能、旅游产品、经营方式不适应市场需求和市场竞争的变化。欲推进该村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必须改造提升乡村旅游基础设施,改善村庄环境和菜品质量,推进文化创意产业和乡村旅游的有机结合,创新乡村旅游新阶段、新品牌。  相似文献   

17.
搞新农村建设要注意生态环境保护,注意乡土味道,体现农村特点,保留乡村风貌,不能照搬照抄城镇建设那一套,搞得城市不像城市、农村不像农村。我到海南去时,就对海南的同志说,青山绿水、碧海蓝天是海南最强的优势和最大的本钱,是一笔既买不来也借不到的宝贵财富,必须倍加珍爱、精心呵护。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连云港市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发展乡村旅游存在的城乡发展不均衡,农村基础服务设施不完善,未纳入城镇化建设内容,实现农民向现代人转变的难度较大,生态环境及特色受到破坏,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较低等问题,并提出应通过以新型城镇化的高度开展乡村旅游的顶层设计,坚持以人为本,以乡村旅游带动异地转移和就地转移相结合,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强化从业人员教育培训等对策措施,旨在推动连云港市乡村旅游发展。  相似文献   

19.
在生态建设中,林业是主体,要建设生态文明,实现人和自然的和谐共存,就不能够忽视了林业这块主阵地。特别是在我国面临着生态系统脆弱、生态破坏相当严重、生态产品短缺等问题时,必须要高度重视科学发展林业建设。为此,需要用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对林业建设进行指导。  相似文献   

20.
乡村旅游作为一种新型旅游项目,是乡村发展与旅游活动的有机结合,对于增加农民收入、调整产业结构、改善农村面貌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是实现新农村建设的一个不可忽视的有效途径.通过对乡村旅游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之间关系的分析,结合河南省实际,以期为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乡村旅游发展良性互动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