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外界环境因子对杏鲍菇菌丝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杏鲍菇(Pleurotus eryngii)菌丝生长适宜温度、培养料含水量、pH值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杏鲍菇菌丝生长的适宜温度范围为22~28℃,最适温度25℃;培养料适宜绝对含水量65%~75%;最适绝对含水量75%;适宜pH值为5.02~7.24,最适pH值为5.79。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不同温度、培养料绝对含水量和pH值对鲍鱼菇菌丝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鲍鱼菇菌丝生长的适宜温度范围为25~31℃,最适温度28℃;培养料适宜的绝对含水量65%~75%;菌丝生长的适宜pH值为5.02~7.24,最适pH值5.02。  相似文献   

3.
为明确油茶茶苞病原菌——细丽外担菌(Exobasldium gracile)的生物学特性,研究了温度、光照、pH值、不同培养基及不同碳氮源对其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该菌生长的温度范围为5~30℃,最适温度为25℃;在pH值4~8均可生长,最适pH值为7;PDA培养基和NA培养基比较适宜病原菌的生长,加入油茶叶煎汁对病原菌生长没有显著影响;对碳源的利用以蔗糖最佳,对氮源的利用以硝态氮最佳;光照对病菌的生长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4.
在不同温度、湿度、pH值条件下开展枣缩果病病原菌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5株病菌生长的适宜温度为25℃~30℃,分生孢子萌发最适温度为28℃,p H为7~10;随着湿度的增加,5株病菌的分生孢子萌发率不断增加,在空气相对湿度100%时,孢子萌发率均最高,分别为97.33%、95%、92%、88.33%、51.33%。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温度、湿度、pH值对猴头菇菌丝生长速度、长势、鲜重的影响,结果表明:猴头菇菌丝生长发育的最适温度为25℃左右、适宜含水量为60%~70%、适宜pH值为5~6,研究结果可为猴头菇的高产栽培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林芝地区番茄灰霉病的调查及病原菌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番茄灰霉病在林芝地区日光温室中流行可分为3个时期,3月初至4月上旬为始发期,4月上旬至4月下旬为上升期,并表现出由下部叶向上部叶、由下层果向上层果发展的趋势,4月下旬至5月下旬为该病的发生高峰期;病原菌在5~30℃均能生长,适宜温度为15~25℃,最佳温度为20℃、相对湿度RH≥80%、pH4.0~7.0、弱光环境下适宜病原菌生长;碳源以果糖对菌丝生长最佳,产孢以葡萄糖溶液中最快,氮源以天门冬酰胺对菌丝生长和产孢最佳,缺氮不产孢。  相似文献   

7.
绣球菌驯化栽培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观察了绣球菌菌丝、子实体的形态特征;分析了子实体的营养组成;筛选出以PDPA为较理想的母种培养基,以松木屑、糯米粉为主成份的适合绣球菌菌丝生长、子实体发育的原种培养基;其菌丝生长适宜温度为20~25℃;子实体发育适宜温度为16~18℃,适宜相对湿度90%~95%;培养基适宜pH值为5~6。  相似文献   

8.
南方红豆杉炭疽病病原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对福建明溪南方红豆杉苗木炭疽菌进行分离鉴定,结果表明病原菌为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Penz.)Sacc.].病原菌菌丝在查氏培养基上生长最好;病原菌菌丝生长的最适温度是25℃,最适pH值为7;产孢的最适温度为30℃,最适pH值为8;光暗交替最有利于菌丝生长,自然散光最有利于产孢;对碳源的利用,葡萄糖最有利于菌丝生长,蔗糖最有利于孢子的形成;对氮源的利用,蛋白胨最有利于菌丝生长,牛肉浸膏最有利于孢子的形成;孢子萌发的最适温度是25℃,最适pH值为6;RH在70%-100%均能萌发,在水滴中萌发率最高,为76.18%;RH低于60%不萌发;光照有利于孢子的萌发.  相似文献   

9.
库拉索芦荟炭疽病菌生物学特性与药剂毒力测定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芦荟炭疽病危害症状、形态特征的观察以及温度、湿度、pH值对库拉索芦荟炭疽病菌生长和孢子萌发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该菌菌丝生长适宜温度为25~35℃、最适温度为30℃,分生孢子萌发适宜温度范围为20~30℃、最适温度为25℃;该菌在pH 2~10条件下均能生长、最适pH值为5,分生孢子在pH 2~7条件下均能萌发、最适pH值为4~6;分生孢子在饱和湿度或水滴中萌发快,相对湿度低于60%时不能萌发;分生孢子的致死温度为60℃。不同防治药剂的毒力测定结果表明,50%施保功、80%炭疽立克、45%炭轮快克、30%氧氯化铜和10%世高等5种杀菌剂的抑菌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10.
花椒根腐病病原鉴定和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对云南省昭通市永善县黄华镇花椒根腐病的病原物进行鉴定并研究其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引起花椒根腐病的病原菌是茄形镰刀菌[Fusarium solani(Mart.)Sacc],病菌的菌丝生长温度范围为5~40℃,最适温度为25~30℃,pH值范围为3~10,最适宜的pH值为5~7;分生孢子在相对湿度为90%以下不能生长,在相对湿度为100%(水滴)中才能很好的萌发;光照对其菌丝生长影响较小;60℃ 10 min为病原菌的致死温度;较适宜的碳氮源为蔗糖、乳糖和NaNO3,(NH4)2SO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