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们在1984年进行了对虾幼体粉状微颗粒饵料的研制和小水体育苗试验,发现在对虾糠虾期和仔虾期投喂粉状微颗粒饵料都能顺利变态,并且每立方米水体出仔虾3~4万尾。1985年将这种粉状微颗粒饵料直接用于生产性育苗试验,对虾从糠虾Ⅰ期至仔虾出池,使用该饵料培育,能顺利发育变态,每立方米水体出仔虾7.5万~9.3万尾。现将试验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卤虫(Artemia)是对虾苗种培育重要的生物饵料.本研究将产自美国大盐湖,以及中国新疆艾比湖、西藏双湖和渤海湾盐田卤虫卵孵化的幼体投喂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仔虾,研究不同产地卤虫幼体对凡纳滨对虾仔虾生长、存活、肌肉组分、抗氨氮能力和盐度耐受力的影响.凡纳滨对虾仔虾随机分为4组,每组3个...  相似文献   

3.
日本对虾仔虾培育试验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用无节幼体培育仔虾,采用的对虾幼体饵料有中肋骨条藻、卤虫无节幼体及台湾产的人工配合饵料,并注意饵料的配合使用及消毒工作;为维持水质稳定,整个培育期间不换水,加大布气石的密度(3.6个/m2)。在300m3水体中,一茬育出仔虾2218万尾,成活率为66.2%,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4.
随着对虾苗种生产的发展,对动物性饵料——卤虫无节幼体的需要量也随之增加。主要产于河北、辽宁二省的卤虫冬卵供不应求。为解决卤虫无节幼体供应不足的问题,1986年我们在启东县海水养殖场对虾人工育苗中,试用新鲜糠虾代替卤虫无节幼体喂仔虾,取得了可喜的结果。该场共有对虾育苗池  相似文献   

5.
开口微囊饵料在罗氏沼虾育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晓宇 《齐鲁渔业》1998,15(3):39-39
利用杭州高成添加剂生产的“高成”牌罗氏沼虾幼体开口微囊饵料,进行罗氏沼虾育苗试验。结果:“高成”牌幼体微囊饵料替代60%的卤虫卵,仔虾成活率达60%以上,成本降低1/3~1/2。  相似文献   

6.
通过脊尾白虾幼体饵料搭配的比较试验,研究了海水小球藻、中肋骨条藻分别与虾片和卤虫无节幼体搭配投喂对脊尾白虾幼体的变态速率、存活率及体长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单一使用虾片的育苗效果较差,幼体发育至2期溞状幼体后开始大量死亡,只有约30%的幼体变态成3期溞状幼体;投喂卤虫无节幼体与中肋骨条藻搭配组的脊尾白虾幼体组在第8d时有46%的幼体变态为仔虾,至第10d时幼体100%变态为仔虾;此外,卤虫无节幼体与中肋骨条藻搭配组幼体的存活率为92%,其幼体在1期仔虾平均体长为5.199mm,平均日增长达到0.3079mm/d。由此可见,卤虫无节幼体与中肋骨条藻搭配有利于脊尾白虾幼体的生长发育,可用于脊尾白虾育苗生产。  相似文献   

7.
随着对虾人工育苗的发展,对虾幼体饵料已成为人工育苗的关键,近年来,由于卤虫卵供应不足,价格上涨,且质量每况愈下导至育苗成本不断增加。国内外对对虾幼体的饵料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成功地应用到生产当中的有微型胶囊饵料、粉状微颗粒饵料,但据我们的使用,人工配合微型饵料质量不稳定,在水中悬浮时间短溶散太快,使育苗水质严重污染,造成危害。1988年在卤虫卵价格上涨而孵化率极低(2~10%)的情况下,我们决定不使用卤虫育苗。在1500m~3的育苗水体中进行了以蛤肉代替卤虫幼体做为对  相似文献   

8.
在对虾育苗期间,以选择施用0.5ppm和1ppm高锰酸钾、换水补药的方式为预防措施,以泼洒2~4ppm高锰酸钾短期药浴为应急治疗方法,连续2年在对虾育苗生产中取得了抑制和杀灭聚缩虫病成功率为100%,每立方水体生产15~25万尾仔虾的良好效果。育苗水体长期施用0.5~1ppm高锰酸钾对对虾幼体、单胞藻、卤虫无毒害作用,对微粒饵料、水质因子亦无不良影响。高锰酸钾施用方便,成本低廉,投入成本只占万尾虾苗售价的万分之一左右,便于在大生产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脊尾白虾人工繁育试验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取杭州湾捕得的脊尾白虾抱卵虾,放在小型水泥池中孵化释放,有效孵化率约70%,孵化的幼体,前期用硅藻和鸡蛋黄作开口饵料,中后期用卤虫幼体和鸡蛋黄,仔虾成活率可达61%。试验表明,繁育季节选择在5月份以后,水温25℃左右为好,在此条件下约需15d出苗,每千克亲虾平均可育出12.3万尾仔虾。  相似文献   

10.
浅议影响卤虫卵孵化率的几个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卤虫卵孵出无节幼体作为虾、蟹苗幼体的开口饵料,已被广大海水虾蟹苗种繁育场广泛采用,它对提高虾蟹苗幼体变态及出苗率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然而,不少育苗场由于忽略了海水水质因子及操作程序对卤虫卵孵化率的影响,致使许多优质卤虫卵在其孵化生产过程中达不到理想的孵化率,造成育苗成本的上升,影响了育苗效益。笔者结合个人的生产实践,就影响卤虫卵孵化率的有关问题探讨如下,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用两只容积为8吨的实验水槽,分别培养400万尾中国对虾无节幼体,其中1号水槽投喂豆浆、蛋黄代用饵料,2号水槽投喂三角褐指藻、褶皱臂尾轮虫和卤虫,至仔虾幼体X期(P_(10))进行计数。前者变态成活率为23.4%,后者变态成活率为65.7%;且个体体长亦为后者大于前者,表明用生物饵料优于代用饵料。  相似文献   

12.
育苗生产中所用的动物性饵料,多年来一直以卤虫卵为主。但目前卤虫卵资源已日趋枯竭,市场上销售价格也较高。在虾、蟹等育苗中,仅卤虫卵一项费用就占去整个费用的50%以上。尤其是育苗生产受诸多因素影响,丰欠不稳,严重经济亏损现象时有发生。轮虫作为生产苗种的饵料,优点是费用低廉,降低严重经济亏损的风险。近几年来,我们培育东方虾苗从蚤一期到体长0.6cm的仔虾,用轮虫作为饵料,节省了大量卤虫卵的费用支出,取得了较高的经济效益。育苗生产应用的轮虫是褶皱臂尾轮虫(简称轮虫),它所含的营养极其丰富,是鱼、虾、蟹等幼苗可口的优质饵料。并…  相似文献   

13.
中国水科院黄海水产研究所与山东省文登市小观乡饵料综合加工厂联合研制的对虾微颗粒饵料.经过一年多的试制获得成功。经今年放养对虾投饵实验对比证明.用微颗粒饵料代替蛋黄、卤虫养虾.幼虾成活率提高10.6%.育苗期提前2~3天,每立方米多出虾苗3.7万尾.降低成本50%以上。  相似文献   

14.
李树国 《科学养鱼》2000,(11):43-43
由于条件所限,苗场对卤虫卵的质量鉴定往往只测定孵化率,依据孵化率的高低来判断卤虫卵的好坏,并且决定是否采用。实践证明,光测孵化率还不能证明卤虫卵的好坏,孵化率仅仅是一个方面。因为笔者就遇到过一种卤虫卵孵化率高达 90%,虾苗却 90%以上都死亡的情况。关于这一点,笔者曾与多位育苗同行讨论过,同行也深有感触,只是苦于没有有效的手段来鉴别卤虫卵的品质。   虾、蟹育苗都要用到卤虫无节幼体,虾、蟹苗 (幼体 )的营养完全依靠卤虫无节幼体,若卤虫无节幼体营养缺乏,必然影响到虾、蟹育苗的成活率。罗氏沼虾育苗死亡高峰…  相似文献   

15.
罗氏沼虾工厂化育苗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对虾育苗场的设计进行罗氏沼虾工厂化育苗试验,于136m^3水体中投放状幼体1438万尾,育出商品仔虾964万尾,幼体培育成活率为67%,平均每尾亲虾出苗4725尾,单位水体平均出苗量为7.09万尾,最高为10.2万尾/m^3。从4月上旬到5月下旬,罗氏沼虾雌性亲虾可抑卵三次以上,前后抱卵批次所孵出的幼体质量没有明显差异。试验还证明,幼体培育池内氨氮浓度高达1056.4μg/l对成活率没有多大曩  相似文献   

16.
使用微颗粒饵料进行对虾育苗试验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杭州高成添加剂厂生产的高成牌微颗粒饵料,进行中国对虾人工育苗试验。幼体发育、成活、体长情况表明,高成牌微颗粒饵料能替代部分鲜活饵料。建议蚤状幼体和糠虾幼体使用75%的替代量,仔虾期使用50%的替代量。  相似文献   

17.
中国盐湖卤虫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在对虾育苗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对中国部分盐湖卤虫的自然种群组成、卤虫卵卵径、孵化特性、无节幼体体长以及投喂对虾幼体的饵料效果等的测定,对照卤虫卵和无节幼体生化成分的文献资料,评估了中国内陆盐湖卤虫的内在质量及其开发利用的前景。  相似文献   

18.
罗氏沼虾(Macrobrachiun rosenbergiir)溞状幼体的天然饵料是小型浮游动物。人工育苗是以丰年虫无节幼体作基本饵料。由于丰年虫卵资源紧缺,价格昂贵,研制人工饵料代替活饵料,对发展种苗生产、降低成本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国内外从事对虾幼体微粒饵料研究的报道很多,  相似文献   

19.
李健  冯莉萍 《齐鲁渔业》1998,15(2):45-46
采用杭州高成添加剂厂生产的高成牌微颗粒饵,进行中国对虾人工育苗试验。幼体发育、成活、体长情况表明,高成牌微颗粒饵料能替代部分鲜活饵料。建议蚤状幼体和糠虾幼体使用75%的替代量,仔虾期使用50%的替代量。  相似文献   

20.
中国对虾幼体的能量代谢   总被引:20,自引:4,他引:20  
周洪琪  顾功超 《水产学报》1992,16(2):167-170
近年来中国对虾(Penaeus orientalis)工厂化育苗技术的进步,已能使海捕亲虾与养殖越冬亲虾在人工控制的条件下产卵,然而虾卵孵化之后能否健壮地生长以及如何提高变态存活率,幼体的饵料起着关键的作用。生物饵料虽然效果好,但受到培养技术及设备等条件的限制,因此,目前育苗生产中的饵料仍以豆浆、蛋黄为主,辅以少量的生物饲料与配合饵料,以致幼体的抗病力差,变态存活率低。所以研究适合于中国对虾幼体营养需求的配合饵料很重要。至今有关日本对虾幼体营养的研究屡见报导,而中国对虾幼体的营养研究还未有报导。对虾营养的研究方法有分析虾体成分、梯度或正交法设计饲料试验以及能量代谢试验等。周洪琪(1990)通过能量代谢研究中国对虾亲虾的营养。Harris(1959)、Conove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