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在光学显微镜观察到鲜梅果、盐渍果和脱盐盐渍果外、中果皮细胞结构完整,而经过-18℃冰冻24h后解冻,果实外部形态及外、中果皮结构均发生明显变化,主要表现为果实变形、变软、蜡被和角质层减少或缺乏,厚角组织质壁分离,中果皮细胞胀裂、解体,维管束松懈等,其中,冰冻鲜果的外、中果皮细胞结构破坏最严重,其次为冰冻盐渍果的外、中果皮细胞结构破坏最严重,其次为冰冻盐渍果和冰冻脱盐盐渍果,这些结构上的变化,有利于  相似文献   

2.
观察和比较福建省10个主栽橄榄品种果实形态及外果皮、中果皮的结构.结果表明,橄榄不同品种在果实形态、角质层、外果皮表皮细胞、中果皮外侧机械组织层细胞、果肉两型细胞(薄壁细胞和厚壁细胞)、细胞壁加厚特征、榄脂道腔大小及分布等方面存在差异,各具品种特征.橄榄果实角质层厚,表皮细胞外壁厚,排列紧密,果肉外层机械组织层细胞型小而且细胞壁厚,层次多,果肉两型细胞差异不大,且小型厚壁细胞量多,细胞壁厚,榄脂道腔大,分布近果沿皮部且密集为橄榄果实耐贮运的特征  相似文献   

3.
为了比较北方不同樱桃品种的耐贮性,以天津蓟县栽植的AM、矮化SUM及SUM、BLA、EBF、RED、MZ等6个樱桃品种的果实为试材,通过徒手切片和显微观察,对其果实角质层、表皮、外果皮、中果皮厚度和细胞组织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角质层AM最厚、MZ最薄,表皮AM最厚、EBF最薄,外果皮RED最厚、SUM最薄,中果皮AM最厚、EBF最薄;果实耐贮性为AM和BLAMZ、RED和SUM矮化SUMEBF。细胞和组织结构分析显示,AM品种的表皮细胞排列更加整齐而致密,外果皮由3~5层细胞构成,中果皮细胞排列最疏松。此外,全红的BLA和AM品种应更耐贮藏。  相似文献   

4.
杏果实发育的形态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杏果实发育过程进行了较系统的形态组织结构解剖学研究。结果表明 ,杏子房内有两个横生胚珠。果皮由外果皮、中果皮和内果皮构成。外果皮是一种复合结构 ,由表皮毛、表皮细胞和气孔器组成 ,中果皮主要是由薄壁细胞和分布其中的维管束组成 ,内果皮细胞经过分裂、分化形成 3种不同形态的细胞区域 ,最内部区域为垂直伸长的石细胞 ,中间区域为弦向伸长的石细胞 ,最外区域为等径的石细胞 ,其木质化顺序由外向内。合子细胞分裂经过球形胚和子叶形胚时期 ;胚芽的分化早于胚根  相似文献   

5.
橄榄不同品种果实形态结构的比较观察及其与耐贮运的关系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观察和比较福建省10个主栽橄榄品种果实形态及外果皮、中果皮的结构。结果表明,橄榄不同品种在果实形态、角质层、外果皮表皮细胞、中果皮外侧机械组织层细胞、果肉两型细胞(薄壁细胞和厚壁细胞)、细胞壁加厚特征、榄脂道腔大小及分布等方面存在差异,各具品种特征。橄榄果实角质层厚,表皮细胞外壁厚,排列紧密,果肉外层机械组织层细胞型小而且细胞壁厚,层次多,果肉两型细胞差异不大,且小型厚壁细胞量多,细胞壁厚,橄脂道  相似文献   

6.
杏果实发育的形态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对杏果实发育过程进行了较系统的形态组织结构解剖学研究。结果表明,杏子房内有两个横生胚珠。果皮由餐果皮、中果皮和内果皮构成。外果皮是一种复合结构,由表皮毛、表皮细胞和气孔器组成,中果皮主要是由薄壁细胞和分布其中的维管束组成,内果皮细胞经过分裂、分化形成3种不同形态的细胞区域,最内部区域为垂直伸长的石细胞,,中间区域为弦向伸长的石细胞,最外区域为等径的石细胞,其木质化顺序由外向内。合子细胞分裂经过球形胚和子叶形胚时期,胚芽的分化早于胚根。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果袋对低纬度地区(广西)红阳猕猴桃果实色泽及花色苷合成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以红阳猕猴桃为试材,采用4种不同类型果袋(复合袋、黄袋、黑袋、白袋)套袋处理,研究了各处理不同时期果实的中果皮叶绿素、类黄酮含量和色差值,内果皮花色苷、可溶性糖、可溶性淀粉含量、色差值和花色苷合成相关基因表达情况。【结果】白袋处理的内果皮花色苷含量、a值、h值和中果皮的L值较低,显著低于黑袋和复合袋处理,中果皮叶绿素含量较高,白袋处理促进了中果皮叶绿素含量的增加,降低了内果皮花色苷着色,其花色苷合成结构基因AcCHI和AcDFR2和AcF3GGT1在多个采样时期的表达量均为最低。复合袋处理内果皮花色苷含量较高、中果皮叶绿素含量较低,与a值、b值、色度角相对应,同时提高了内果皮和中果皮的可溶性糖含量,复合袋一方面促进了内果皮着色,另一方面抑制了中果皮叶绿素合成,同时其内果皮AcF3GT1表达量除140 d外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黄袋和黑袋处理整体效果介于白袋和复合袋之间。【结论】套复合袋处理的果实叶绿素含量降低,果肉呈现黄绿色,花色苷含量提高,红色更为凸显,其AcF3GT1表达量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耐裂和易裂西瓜果实发育过程中的力学特性和果皮结构变化规律,揭示西瓜耐裂性与果皮结构及果实力学特性的关系,为耐裂西瓜品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耐裂种质 S1111 和易裂种质201609019 为试验材料,采用质构仪分析其不同发育时期的果实硬度、果实裂应力变化;利用石蜡切片法观测其果皮结构组织变化。【结果】在果实发育过程中,S1111 的果实硬度和裂应力分别是 201609019 的 1.35~1.54 倍和1.85~6.03 倍,差异显著。组织学研究表明,S1111 与 201609019 的果皮组织结构具有明显差异,S1111 的果皮细胞排列紧密并具有明显的石细胞团结构,其果皮和外果皮厚度均极显著高于 201609019;而 201609019 的表皮细胞更长、外果皮细胞和中果皮细胞更大,细胞面积显著大于 S1111,其外果皮细胞和中果皮面积分别是 S1111 的1.67~3.28 倍和 2.77~5.69 倍。相关性分析表明,西瓜果实硬度和果实裂应力与果皮厚度、外果皮厚度呈显著正相关,与表皮细胞长度、外果皮细胞面积及中果皮细胞面积呈显著负相关。【结论】果实裂应力和果实硬度大小可用于评价西瓜果实耐裂性,且在果实发育后期评价更合适。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朱砂根(Ardisia crenata Sims)植物果实各阶段的微形态发育特征,运用电子扫描显微镜进行了形态观察。发现朱砂根果实具有典型的核果特征,其果皮由外果皮、中果皮和内果皮组成;外果皮较薄,中果皮较厚,内果皮木质化。外果皮表面纹饰为短棍棒状、海绵状、不规则形状等,呈现出较为规则的变化,从幼果到成熟排列上都比较紧密,但纹饰由小到大、由皱褶到平滑。中果皮在幼果时皮层里面填充细胞较多,种子发育较小,因此中果皮厚度最大,随着成熟度的增加,中果皮变薄,种子部分不断膨大,最终达到一个稳定状态;中果皮细胞大小与中果皮厚度呈正比。种子内部结构较为致密,种子间具孔,孔呈不规则形状,大小不等,类似海绵纹孔;孔纹壁网状或具细纹。随着果实成熟度的增加,种子孔径不断缩小,日趋稳定,孔纹壁也逐渐光滑,纹理较为稀疏。  相似文献   

10.
桃果实发育解剖学与果核开裂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探明桃果实发育规律,利用石蜡切片制片法对大久保桃果实发育过程进行了较系统的组织解剖学研究。结果表明:桃子房初期具2个倒生胚珠,大部分只有1个发育成种子;子房壁经过生长发育形成果实的外、中、内果皮;外果皮细胞长柱形,细胞核明显,排列紧密,被表皮毛;中果皮在果实第一次快速生长期为分生组织,果实进入发育的第三个时期时中果皮细胞逐渐液泡化成为薄壁组织;内果皮细胞分裂、分化同时进行,大久保桃从花后第4周开始木质化,按由内到外的顺序进行;但有部分桃果实表现出内果皮木质化不彻底现象,在果缝线相对位置薄壁细胞层数较多,这很可能使内果皮裂开、种胚脱落,而降低桃果的商品价值。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果梅的日本品种“莺宿”、江苏品种“南农1号”和福建的腊梅、桃梅、花点梅、大沛梅及黄梅等品种(或优株,下同)外果皮和中果皮的结构.结果表明,这些品种在表皮毛、腊质层、外表皮细胞、中果皮细胞的大小、形状及胞壁加厚等方面有差别,各具特征,指出采用冷冻切片法研究果梅不同品种外果皮和中果皮的结构特征,可为果梅的加工和种质资源研究提供一定的依据,对发展果梅生产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刘蕊  张军  范海阔 《南方农业学报》2021,52(5):1319-1324
【目的】测定可食椰衣纤维椰子果皮中酚类和糖类物质含量,分析其苦涩味道缺失的生理原因,为该种质的深入研究及创新利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技术测定可食椰衣纤维椰子和海南本地高种椰子(对照)2份材料的椰果外果皮与中果皮在其3个生长时期(幼果期、嫩果期和老果期)的酚类及糖类物质含量,并分析酚类和糖类物质含量与果皮苦涩味道缺失的关系。【结果】在外果皮中,可食椰衣纤维椰子的儿茶素和单宁含量在嫩果期和老果期均显著低于对照(P<0.05,下同),且2种酚类物质在嫩果期的含量约为对照的50.0%,绿原酸含量在老果期也显著低于对照。在中果皮生长期间,可食椰衣纤维椰子的儿茶素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而绿原酸含量仅在嫩果期显著低于对照,单宁含量在二者间则无显著差异(P>0.05,下同);其中,嫩果期的儿茶素和绿原酸含量分别是对照的14.3%和19.7%。可食椰衣纤维椰子外果皮在3个生长时期的果糖、葡萄糖和蔗糖含量均与对照无显著差异,而嫩果期中果皮的果糖、葡萄糖和蔗糖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约是对照的1.5、1.7和1.9倍。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外果皮中葡萄糖和蔗糖含量与儿茶素含量呈显著负相关,绿原酸与3个糖组分含量间均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下同);中果皮中儿茶素与蔗糖含量呈显著负相关,单宁与3个糖组分含量间均呈极显著负相关。【结论】可食椰衣纤维椰子果皮中,儿茶素、单宁及绿原酸等酚类物质含量的降低和果糖、葡萄糖及蔗糖等糖类物质含量的增加,可能是造成该种质果皮苦涩味道缺失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3.
梅果实的发育解剖学初探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该文对梅果实发育过程进行了较系统研究.梅子房内着生二个半倒生胚珠,开花时,胚囊处于4至8核阶段.内果皮分三个层次,最内层的4~6层细胞明显纵向加长,它的硬化大约从花后40~45d开始.外果皮是一种复合结构,由表皮毛、表皮细胞、气孔器和数层下皮组织细胞组成.中果皮主要是薄壁细胞,靠近内果皮的数层中果皮细胞径向显著加长.大约在开花后35~40d,珠被体积达最大,细胞内含大量淀粉.初生胚乳核分裂比合子早,但一直到原胚发育成球形胚时,胚乳游离核才转变为胚乳细胞.以后,胚乳细胞又被迅速发育的胚所吸收和利用.该文对胚珠类型、珠孔塞起源、胚乳吸器及果实发育速度与胚胎发育的关系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4.
蟠桃果实发育成熟过程中果肉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两种不同熟期蟠桃果实发育成熟过程中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方法]以早露蟠桃和英格尔蟠桃为材料,采取盛花后不同发育时期的果实确定单果重变化趋势,并据此对相应发育时期果实果肉组织进行固定切片、透射电镜观察.[结果]早露蟠桃在果实发育初期及果重迅速增大期超微结构差异不大,细胞壁结构完整;果实发育后期细胞壁中胶层开始溶解,至盛花后70 d时细胞壁明暗分区结构已丧失;英格尔蟠桃在果实发育后期可观察到结构完整的线粒体等细胞器,至盛花后110 d仍可观察到细胞壁的明暗分区结构.[结论]细胞超微结构分析认为英格尔蟠桃耐贮性优于早露蟠桃;英格尔蟠桃果实的适宜采收期可根据采后用途的不同来确定.  相似文献   

15.
不同贮运性西瓜果皮显微结构的差异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对30个不同贮运性西瓜品种果皮显微结构的观察结果显示,耐贮运型果实表皮细胞角质层厚、外果皮细胞层数多、石细胞团大、排列较紧密等;不耐贮运型果实表皮细胞虽然角质化,但角质层薄或细胞间隙角质层薄,外果皮细胞层数、石细胞团数较大幅度地减少(小),中果皮中较小而密的细胞减少或消失.据此认为,西瓜果实贮运特性是果皮各层结构综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6.
以自根西瓜为对照,研究了嫁接西瓜果实的蔗糖积累特性及相关代谢酶的调控作用.结果表明:嫁接与自根西瓜果实的果肉组织均以积累蔗糖为主,果皮以积累已糖为主,嫁接西瓜果实的糖含量显著低于自根西瓜.在果实发育过程中,嫁接西瓜幼果组织转化酶(Inv)活性降低,蔗糖合酶(SS)活性上升,从而导致果实中蔗糖含量的降低.因此,嫁接引起的西瓜果实中Inv、SS活性的变化可能是导致嫁接西瓜糖分变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通过制作石蜡切片,在幼果生长期对韩国梨外果皮进行了观察测定,并在组织结构上研究套袋对其生长的影响,旨在为生产上改善其外观性状提供参考。结果表明:(1)韩国梨幼果期外果皮组织结构由外向内为角质膜覆盖的角质层、表皮细胞层(包括皮孔发育初期形态)和木栓形成层,外果皮共有细胞5~8层。(2)幼果期外果皮生长动态呈现各层细胞随果实膨大增大生长。从组织结构水平上看,表皮细胞层向内分化的木栓形成层细胞较小。(3)幼果期套袋使外果皮各层细胞形状趋于一致、各细胞层间隙变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