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8 毫秒
1.
龙眼果皮微细结构的扫描电镜观察及其与果实耐贮性的关系   总被引:16,自引:8,他引:16  
龙眼果实极不耐贮藏,采后极易失水、褐变和腐烂。无包装的福眼龙眼在(10±1)℃、50%RH下贮藏1d,果实失重5.84%,果皮失水13.59%,果皮开始褐变;贮藏2 d时果实失重10.37%,果皮失水26.40%,大部分果皮发生褐变;果皮褐变与果实失重、果皮失水都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果实失水主要发生在果皮而不是果。0.015 mm厚的聚乙烯薄膜袋密封包装可极显著(P<0.01)地减少果实失重和果皮褐变。用扫描电镜观察龙眼果皮结构,发现其果皮由外果皮、中果皮和内果皮组成。外果皮周皮层薄;外果皮表面栓质少,未形成连续的栓质层;外果皮表面有许多相互连接的微裂口和形状、大小不同的皮孔;中果皮细胞间隙多、空隙大;皮孔通道与中果皮细胞间隙相通。龙眼果蒂部由维管束、石细胞和通气组织组成,具有大的细胞间隙和胞间腔。这些显微结构易引起采后果实失水、果皮褐变和病原微生物侵染,从而导致果实耐藏性和抗病性差。讨论了龙眼外果皮表面主色为褐色和内果皮比外果皮更容易褐变的解剖学原因及龙眼果皮结构与果实保鲜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梨果实石细胞的发育和木质素的合成、转运及沉积密切相关。咖啡酸氧甲基转移酶(COMT)是木质素合成途径中的1种关键酶,主要参与紫丁香基木质素(syringyl lignin,S-木质素)的生物合成。本研究以砀山酥梨果实为材料,利用RT-PCR技术并结合RACE方法,得到砀山酥梨COMT基因的全长c DNA,命名为Pb COMT(Gen Bank登录号为KC905086)。该基因全长1 371 bp,开放阅读框为1 098 bp,编码365个氨基酸。进化树分析发现砀山酥梨COMT蛋白具有很高同源性,与苹果的相似性达到94%。将该基因重组到表达载体p ET-32a(+)中进行原核表达,电泳检测到1条大约60.0 k D的外源蛋白,与预测的融合蛋白分子量相符。荧光定量表达分析得知,梨果实Pb COMT基因表达量变化与木质素的含量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并且和石细胞发育规律有很大的相关性。本研究为阐明梨石细胞发育分子机理奠定基础,为分子调控石细胞含量、改善梨果实口感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喷硼对梨果硼、钙含量及石细胞形成相关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黄花梨为试验材料,分别于幼果期、膨大期和成熟期进行叶面喷施硼酸,研究外源硼对梨果实硼和钙含量、石细胞含量及相关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从叶面喷硼对果实吸收硼的短期效果来看,果实发育的不同时期叶面喷施硼酸均促进果实对硼的吸收,其各处理的促进效果顺序为幼果期果实膨大期果实成熟期,不同时期叶面喷施硼酸均提高了果肉中水溶态硼、半束缚态硼和束缚态硼的含量; 2)幼果期喷硼提高了梨果实的钙含量,而果实膨大期和成熟期喷硼降低了果实内的钙含量,但各时期喷硼处理均提高梨果肉细胞壁内的钙含量; 3)不同时期叶面喷施硼酸降低了梨果石细胞含量,果实过氧化物酶、多酚氧化酶和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也低于对照,且幼果期处理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4.
热处理条件对番茄采后冷害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研究了绿熟番茄采后在33℃和38℃加热2,5,8d及2±1℃下冷藏后的果实品质、冷害程度和生理变化。结果表明,适宜的热处理可降低果实呼吸强度、细胞膜电解质渗出率和丙二醛含量,增加游离脯氨酸含量,减轻果实冷害,且对果实硬度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无显著影响。其中以处理温度时间组合33℃、5d和38℃、2d的效果最好;33℃、2d的处理温度较低、时间较短,因而效果不明显;8d的处理时间过长,使细胞受到伤害,丙二醛含量和细胞膜电解质渗出率增加,果实明显变软,出现异味。番茄果实的冷害指数(CII)与细胞膜电解质渗出率呈正相关,相关系数r=0.9744。  相似文献   

5.
黄花梨果实冷藏适温的研究   总被引:19,自引:4,他引:19       下载免费PDF全文
黄花梨果实在0℃、4℃、8℃下进行贮藏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低温可以抑制果实的呼吸作用,延缓呼吸高峰的出现,减少果实营养物质的消耗和色素的降解,延缓果实的成熟衰老;黄花梨果实的冷藏适温是4℃,在本试验条件下可贮藏60d,基本上保持原果的风味、颜色和品质,好果率仍保持100%,失重率1.50%;冷藏出库后采取逐渐升温或加抗氧化剂处理,在常温下7d内可有效地延长果实货架寿命,尤以加抗氧化剂处理效果显著;无包装的黄花梨果实随着贮藏温度的升高,贮藏时间的延长,果实的失重率增加;而用聚乙烯薄膜袋包装则能显著地减少水分损失  相似文献   

6.
果蔬采后处理与贮藏保鲜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13  
该文论述了国内外果实品质的无损伤检测技术,果实分级的机械化与自动化技术;介绍了果蔬贮藏库的现代设备;综述了国内外有关果蔬贮藏保鲜的新技术及研究进展,包括:天然果蔬保鲜剂的应用、利用调压技术贮藏、臭氧及负氧离子保鲜、利用生物技术保鲜、静电场处理贮藏、低剂量辐射处理保鲜,以及细胞水结构化气调保鲜等国内外近几年发展起来的现代果蔬贮藏保鲜技术。最后提出了中国果蔬贮藏保鲜产业持续、稳定、健康的发展要倚重于科技创新。  相似文献   

7.
以核桃品种‘温185’为试验材料,观测树冠不同方位和冠层果实表面微气候的变化规律与果实外观品质,分析微气候与果实外观品质的相关性,以探讨核桃树冠内不同位置的果实表面微气候对果实外观品质的影响,为核桃叶幕结构优化和树体微环境调控管理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在冠层内不同高度,随着冠层区域由下层到上层,全发育期果实表面平均光照强度和温度均增加,平均湿度表现为下降,果实的青皮果鲜重、青皮厚度、坚果鲜重、坚果干重、坚果纵径、坚果横径、果壳厚度、仁干重均有不同程度增加,而果壳露仁率减少;(2)同一高度冠层内,果实表面微气候环境和果实品质的差异明显小于树冠下层与上层的差异,优质的核桃果实主要集中在冠层外围和上层区域;在树冠不同方位,东侧和南侧的果实表面光照强度和温度均高于北侧和西侧,但东侧果实表面湿度却大于西侧,光照强度在同一高度冠层内不同方位差异显著,温度和湿度均无显著差异;(3)树冠不同方位和不同冠层的果实外观品质差异显著,与果实表面微气候有很强的相关性,其中,果实青皮果鲜重、青皮厚度、坚果鲜重、坚果干重、坚果纵径、坚果横径、果壳厚度、仁干重与光照强度、温度均呈显著正相关,与湿度呈显著负相关;果壳露仁率与果实表面光照强度和温度呈极显著负相关,与果实表面湿度呈显著正相关,东侧和南侧树冠果实的果壳露仁率与光照强度(−0.965、−0.838)和温度的负相关性最强(−0.895、−0.878),北侧和西侧树冠与湿度正相关性最强,相关系数分别为0.929和0.945;果实表面光照强度在不同方位和冠层高度对果实品质的影响最大,果实表面温度对果实品质的影响仅次于光照强度,而果实表面湿度对果实品质的影响相对较小。树冠内相应区域果实表面微气候显著影响核桃果实结构的建成,其协同效应对核桃果实品质的影响更大;树冠东侧和南侧、上层和外围接受的光照强度和温度较好,有利于果实的生长发育;树冠中、下层和树冠中部、内部果实品质更强烈地受到微气候环境的影响,基于叶幕结构和果实品质特性的园艺措施可改善果实表面微气候环境,有利于核桃果实品质的整体提高。  相似文献   

8.
木质素是梨(Pyrus)石细胞的重要成分之一,木质素合成代谢对石细胞形成发育有着重要影响.肉桂酸4-羟化酶(cinnamate 4-hydroxylase,C4H,EC l.14.13.11)是细胞色素单加氧酶超家族中CYP73A亚家族的一员,同时为木质素合成代谢中的一个关键酶.本研究从砀山酥梨(Pyrus bretschneideri cv.Danshan Su)果实中克隆出一条肉桂酸4-羟化酶基因的全长cDNA序列,命名为PbC4H,GenBank登录号为:KF663548.PbC4H全长1 764 bp,具有1 515bp的ORF,编码504个氨基酸.PbC4H与多个物种C4H基因编码的氨基酸序列具有较高的同源性,说明其在进化过程中较为保守.结构域分析表明,PbC4H具有跨膜结构域和典型的细胞色素P450结构域特征.qRT-PCR分析发现在梨果实发育的不同时期,PbC4H基因表达量呈现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其中在花后55 d达到最高.构建了PbC4H原核表达载体pET-32a-PbC4H,在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 BL21菌株中诱导表达出PbC4H融合蛋白.亚细胞定位表明PbC4H蛋白定位于细胞膜上.本研究结果为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调控梨木质素的合成和石细胞的发育提供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9.
果实采前套袋对龙眼果实品质和耐贮性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以福建省主栽龙眼品种“福眼”果实为材料,研究果实采前套袋对龙眼果实品质和采后耐贮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果实采前套袋可明显改善龙眼果实的外观品质;但降低了果肉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维生素C和总糖等营养物质含量,导致龙眼果实甜度下降、风味变淡。果实采前套袋降低了与龙眼果皮褐变密切相关的酚类物质(包括花色素苷、类黄酮和总酚)含量和多酚氧化酶、过氧化物酶的活性,减少了龙眼果实在贮藏期间果皮褐变的发生;同时,果实采前套袋明显减轻由采前病原菌潜伏侵染所致的采后龙眼果实病害,提高果实耐贮性,延长果实贮藏期。  相似文献   

10.
草莓果实振动损伤的预测模型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利用自制的振动试验台模拟运输环境,对草莓果实机械损伤进行较系统的研究。通过多因素组合试验,摸清了振动强度、包装材料、包装方式及成熟度对果实损伤的影响规律;通过非线性回归分析,建立了果实振动损伤的数学模型,其理论值与实测值具有很好的一致性;通过验证试验,探讨了利用修正回归模型预测草莓果实在相同条件下实际运输损伤值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1.
自然生草对渭北旱塬苹果园土壤氮及果实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减少土壤硝态氮的积累,防止苹果缺钙症状的发生,该研究以果园清耕为对照,探讨渭北旱塬果园自然生草(繁缕和牛繁缕群落,自然生草2、4、6和8a)对土壤有机质、全氮、硝态氮、铵态氮、水溶性钙含量和苹果果实中的氮、磷、钾、钙含量及果实缺钙症状和果实品质等的影响。结果表明果园自然生草可提高0~40cm土层土壤有机质、全氮和水溶性钙的含量,略微提高40~60cm土层土壤水溶性钙含量,且自然生草年限越长,土壤有机质、全氮和水溶性钙含量越高,但对40 cm土层以下的土壤有机质、全氮和60 cm土层以下的土壤水溶性钙含量无显著影响。自然生草2和4 a 0~60 cm土层土壤铵态氮略低于清耕,6和8 a的略高于清耕,自然生草对土壤铵态氮无显著影响。自然生草2、4、6和8 a 0~80 cm土层土壤硝态氮较清耕分别降低16.28%,31.31%,40.13%和47.41%,均极显著低于(P0.01)清耕;80~240 cm土层分别降低4.38%,12.41%,16.90%和19.39%,自然生草4、6和8 a的均极显著低于(P0.01)清耕;但自然生草对240 cm以下土层土壤硝态氮基本无影响。不同生长年限自然生草的生物量、全碳、全氮、全磷、全钾和全钙均基本相同。自然生草提高了果实中的钙含量,降低了果实中的氮钙比、磷钙比和钾钙比,降低了果实缺钙症状的发生率,提高了果实着色面积、果实硬度和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渭北旱塬果园自然生草,可有效提高果园土壤有机质,减少硝态氮积累,减少缺钙症状发生,提高果实品质。  相似文献   

12.
沙田柚主产区土壤养分状况与果实品质关系初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2005年在广东省梅州市沙田柚主产区进行了采样调查,测定了梅州市松口镇大黄、小黄、蓬下、蓬上4个村沙田柚果园0~60 cm土层土壤养分含量,分析了相应果园沙田柚果实的主要品质.结果表明:供试土壤养分状况差异较大,小黄和大黄的氮磷钾有效态营养状况均处于适宜等级,而蓬上和蓬下的碱解氮处于缺乏等级.沙田柚果实品质也存在一定差异,小黄和大黄的沙田柚果实中还原糖和维生素含量较高,较蓬上和蓬下的沙田柚味甜多汁.相关分析表明,沙田柚果实中还原糖与土壤碱解氮呈显著正相关,维生素C与土壤碱解氮呈极显著正相关,而与速效钾呈极显著负相关,总酸与土壤全氮、全磷,有效磷、缓效钾呈极显著正相关.说明沙田柚果实品质受土壤氮磷钾营养状况的影响,特别是与土壤氮素含量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基于机器视觉的水果尺寸检测误差分析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介绍了当前应用机器视觉进行水果尺寸检测的现状。根据水果成像时水果、摄像机透镜、水果图像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运用几何光学理论分析了尺寸检测中的各种误差及其原因。水果成像时,由于水果表面各点的高度变化,水果图像上各点所代表的实际长度不尽一致,形成标定误差;水果与摄像机透镜光心之间的距离不可能无穷远,成像后,水果图像的边缘点到形心的距离并不能真正代表水果的半径,形成半径误差;水果中心与摄像机光心偏离后,得到的图像存在形状误差。给出了标定误差的计算公式和半径的估算公式。  相似文献   

14.
Citrus, especially K innow (Citrus deliciosa × Citrus nobilis), fruit yield and quality in Pakistan is not competitive with that of other countries which could be mainly attributed to the lack of good nutrient management for citrus orchards. The yield losses in this fruit crop occur mainly due to heavy fruit dropping. Experiments to overcome these problems were conducted at four different sites one each in Faisalabad, Toba Tek Singh, Jhang and Sargodha districts of Punjab, Pakistan. The soil and leaf chemical analysis showed severe deficiency of Zn and our pervious results have shown that soil amendment with potassium (K) at 75 K2O kg ha?1 improved the citrus fruit yield and quality at all selected sites. In the present experiments, effect of foliar application of Zn and K alone or in combination was studied on nutrient uptake, fruit yield, fruit dropping and juice quality. The fruit trees were pretreated with a selected K level of sulfate of potash (SOP) or muriate of potash (MOP), i.e., 75 kg K2O ha?1 along with recommended nitrogen (N) and phosphorus (P) doses. Zinc [Zn, 1% zinc sulfate (ZnSO4) solution], K [1% potassium sulfate (K2SO4) solution] and Zn + K (solution containing 0.5% each of ZnSO4 and K2SO4) were sprayed at the onset of spring and flush of leaves or flowers, fruit formation and at color initiation on fruit. Overall, application of Zn, K or Zn + K was effective in improving the nutrient uptake, yield and quality parameters of citrus fruit at all sites. Fruit dropping was also reduced by the foliar spray of Zn, K or Zn + K but the most promising results were recorded with foliar spray containing both Zn and K.  相似文献   

15.
为筛选出适宜在庆阳市种植的小果型西瓜品种,丰富庆阳市日光温室栽培小果型西瓜品种资源。引进了13个国内外小果型西瓜品种进行了试种,并对各引进品种的植株形态、果实形态、果肉风味和产量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13个参试品种生长特征及果实品质差异显著,其中鼎优美颜中心糖含量最高,达143.3 g/kg;红小玉的边糖含量最高,为123.3 g/kg,且中心糖与边糖差最小。综合分析,鼎优美颜与红小玉果型精致小巧、果皮薄、果肉脆甜多汁、纤维含量少,可作为日光温室栽培种在庆阳市种植。  相似文献   

16.
机械化采收技术是制约林果产业发展的重要瓶颈。实现林果机械化采收是林果产业转变发展方式、节本增效、增强国际市场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林果产业全程机械化和规模化的研究重点和难点。林果机械化采收的技术重点是高效低损采摘,最终目标是实现林果自动化、智能化、无人化采收。该文总结了中国林果种植分布情况现状,将现有林果机械化采收技术与装备系统地划分为一次性联合摘果采收和振动采收后集果捡拾,并对其研究现状和发展动态进行了阐述和剖析。在此基础上,结合林果产业发展要求和应用场景,归纳了国内林果机械化采收技术面临的机会和挑战,并提出兼顾不同需求发展高性能、高效率、高可靠的林果机械化采收装备建议,以期为促进林果业的现代化和高新技术推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基于电子果实技术的机械振动采收过程果实运动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为改善现有收获设备的采收性能,降低伤果率,提高采摘率,必须对果实采收设备引起的果实运动情况进行准确评估,以确定导致果实损伤的主要阶段和关键因素.该文建立和分析了果实—树体的动力学模型,通过试验和计算验证了果实脱落的理论条件是果实所受法向惯性力要大于果柄与果实间的结合力,并设计了一种扁球型电子果实(orange impact recording sensor,OIRS),利用它检测记录三维激振采收系统在收获砂糖桔时所产生的机械冲击,对该系统引起的果实运动进行分析.在野外振动采收试验记录的数据中,电子果实记录到振动阶段的最大机械冲击加速度均值为217g,平均冲击加速度达到123g;而下落阶段的最大机械冲击加速度均值为155g,平均冲击加速度仅为76g.结果表明:在振动阶段果实损伤的可能性更高,可通过调整采收机的工作参数,降低潜在的伤果风险;而下落阶段果实与地面接触时产生的较高冲击也会导致果实损伤,收获设备表面可铺设缓冲减震材料,以此降低果实的坠落损伤.研究结果表明利用电子果实能够有效检测三维激振采收系统在果实收获过程中所产生的机械冲击,用于机器系统的伤果评估.  相似文献   

18.
“风味2号”甜瓜果实成熟过程中的品质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60Coγ射线育出甜瓜新品种"风味2号"为材料,研究其果实发育和品质形成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从授粉后第5天开始果实快速膨大,第30天时鲜重达最大。从授粉后第29天开始,果肉可溶性糖含量迅速增加,其后保持稳定,至第34天显著降低。可滴定酸含量随果实的发育逐渐增加,糖酸比的高峰出现在授粉后第30-34天。气相色谱表明,"风味2号"果实中主要可溶性糖为果糖、葡萄糖和蔗糖,有机酸为苹果酸和柠檬酸,其中柠檬酸是主要有机酸。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显示:果实有35种挥发性物质,其中酯类占35.24%,酸类占19.21%,醇类为14.28%,醛类为11.71%。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河西荒漠绿洲区(以甘肃省张掖市为代表)水分调控下土壤温度的基本变化特征以及土壤温度与果实品质之间的联系,为设施延后栽培技术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设施延后栽培葡萄分为5个生育期,在各个生育期设1个土壤含水率下限为田间持水率(θf)的55%的中度水分调控处理(GS,VS,FS,ES,CS),开展了上述设定条件下的研究。[结果](1)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设施延后栽培葡萄土壤温度均表现为5cm10cm15cm20cm25cm。且在葡萄全生育期内各个土层土壤温度变化规律均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水分胁迫不仅提高了该生育阶段的土壤温度同时对其下一生育阶段的土壤温度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2)果穗质量和单粒重均GS处理最高,可溶性固形物FS处理最高,总糖含量CS处理最多,可滴定酸含量CS最低。[结论]设施延后栽培葡萄土壤温度受环境影响明显,在白天土壤温度是由表层向深层传递,且水分胁迫具有增加土壤温度的作用。要提高葡萄甜度同时降低酸度,增加成熟度需在生育后期即果实膨大期以及着色成熟期适当程度的提高土壤温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