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给水稻生产提供便捷高效的机械化种植技术方案,项目组通过对比试验,分析了水稻精量穴直播和无人机直播对水稻生产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水稻通过无人机撒播相比精量穴直播更容易获得较高的基本苗数、每穗总粒数、每穗实粒数、结实率、千粒重、产量和效益;精量穴直播有利于水稻亩有效穗的提高,有助于提升水稻的抗倒伏能力;无人机撒直播和...  相似文献   

2.
基于分形理论的水稻单产计算机视觉预测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武育粳3号为试验品种,用自制计算机视觉系统,拍摄成熟期水稻群体图像,应用分形理论分析水稻群体图像的分形特征,在此基础上提取了图像的差分计盒维数和多重分形曲线;并进一步分析得出水稻单位面积产量与水稻图像分形维数具有线性相关关系,最后建立水稻单位面积产量模型,模型精度为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水稻密苗育秧及配套机插技术在常州市金坛区大面积水稻生产中的适用性,以"南粳5055"水稻为试验对象,开展常规机插秧技术与密苗播种机插技术对比试验,分析两种机插水稻在相同肥料运筹和水分管理条件下的植株性状、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差异.试验结果表明,在相同肥水管理条件下,密苗机插水稻的茎蘖数、穗数、每穗粒数均低于常规机插...  相似文献   

4.
阶段亏水条件下水稻产量及水分生产率的通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水稻辽星9号为材料,进行盆栽试验,测定了分蘖前、分蘖末、拔节孕穗、抽穗开花、乳熟5个生育阶段不同程度亏水下,水稻的有效穗数、穗长、每穗粒数、实粒数、千粒质量、总腾发量、最大分蘖数、收获时蘖数、株高、根干质量、茎干质量、叶干质量、产量。采用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的方法,计算了各指标对产量和水分生产率的相关系数、通径系数、决定系数和对回归方程估测可靠程度的总贡献,建立了各指标对产量和水分生产率的回归方程。结果表明,在阶段亏水条件下,水稻有效穗数、每穗粒数、实粒数的提高和协调有助于实现高产的目标;在提高水稻水分生产率的过程中,产量的直接作用大于总腾发量,同时,应充分考虑土壤水分状况对水稻有效穗数、每穗粒数、实粒数、收获时分蘖数、根干质量的调节和促控作用。  相似文献   

5.
不同灌溉方式下水稻产量性状相关性及通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杂交水稻二优培九为试验材料,利用测坑栽培,比较了4种灌溉方式下的水稻产量性状,并对其进行了相关性及通径分析,结果表明,与淹水灌溉相比,间歇灌溉、半干旱栽培和干旱栽培比淹水灌溉下水稻产量分别增产16.20%、减产12.90%和减产37.87%;单株有效穗数、每穗实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与单株理论产量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73892、0.57864、0.58591和0.62008,而单株有效穗数与每穗颖花数、每穗实粒数和一次枝梗数呈较弱的负相关。试验结果表明,间歇灌溉为南方稻区较适宜的灌溉方式。在制定水稻高产栽培措施时,应加强稻田水分管理,在提高千粒重的同时,主攻并协调好单株有效穗数和每穗实粒数。  相似文献   

6.
获取水稻的相关生长信息可以动态监控和实时掌握水稻的生长情况,是实现水稻生产管理的自动化和智能化基础。为此,基于物联网技术,设计了集水稻生长过程数据采集、视频信息传输、后台数据分析处理和水稻生长精准调控等功能于一体的水稻生长信息动态监控系统。根据该系统,对植物工厂中种植的4种水稻作为试验田进行研究,选择株高、有效穗数和叶绿素含量这3种性状作为监测对象,并与人工测量数据进行比较,发现该系统可有效监测水稻的株高、有效穗数和叶绿素含量等数量性状,结果表明:系统可实现水稻生产中资源的合理利用,保证水稻高质、高产。  相似文献   

7.
采用田间对比试验的方法,探讨土壤调理剂在水稻土壤上的应用效果。试验结果表明:与常规施肥相比,土壤调理剂可显著改变土壤的pH值和CEC值;促进水稻生长发育,表现为株高、穗数、穗粒数、千粒质量均有明显增加;提高水稻产量,增产率在7.1%以上。  相似文献   

8.
控制排水条件下水稻产量影响指标敏感性的通径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以水稻扬粳4038为试验材料,测定了控制排水条件下水稻株高、叶面积指数、根冠比、穗粒数、千粒质量、结实率、穗长、有效穗数和产量,采用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方法,计算了对产量的相关系数、通径系数、决定系数和对回归方程估测可靠程度R2的总贡献,建立了测量指标对产量的回归方程。结果表明,穗粒数、千粒质量、结实率和有效穗数的通径系数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是影响水稻产量的重要指标,决定系数分析结果与通径分析结果有一致的变化趋势;自变量指标的减少对产量通径分析的影响发现,在考虑控制排水下水稻产量最优的目标时,要注意穗粒数、有效穗数、结实率和千粒质量的变化。  相似文献   

9.
为验证含腐植酸水溶肥在辽宁省水稻生产中的应用效果,采用对比试验的方法,研究不同施肥处理对水稻生物学性状和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与当地常规施肥相比,含腐植酸水溶肥能增加水稻的每667 m2穗数、穗粒数、千粒质量和产量。  相似文献   

10.
水稻秸秆营养秧盘是以稻草粉、牛粪为原料,采用气动成型原理实现秧盘成型的水稻营养秧盘,具有原料易得、可降解、可自养和改良土壤理化性状等优点。为此,对水稻营养秧盘的结构进行分析,改进了水稻秸秆营养穴盘成型机的设计,探讨了水稻秸秆营养秧盘对水稻生长影响及其降解性能。在黑龙江前哨农场开展水稻秸秆营养秧盘(XS)与塑料水稻育秧盘(CK)对比田间试验,探究不同水稻育秧盘对水稻秧苗素质、水稻产量及自身降解特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与塑料育秧盘(CK)相比,采用水稻秸秆营养秧盘可以提高水稻出苗率、株高、茎基宽,显著提升水稻秧苗生物量、有效穗数、每穗粒数、结实率、千粒质量及产量;在保障水稻生长的同时,水稻秸秆营养秧盘降解效果明显,移栽到田间120天后,降解率达到84.79%。研究结果可为水稻秸秆营养秧盘的推广提供前提条件和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1.
水稻膜下滴灌种植与播种机的研究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学庚  康建明 《农机化研究》2013,35(3):74-78,83
在优化滴灌水稻种植密度的基础上,提出了水稻膜下滴灌直播技术。同时,根据农艺与农机相结合的要求,研制出了水稻膜下滴灌播种机。通过大面积田间生产考核表明:旱作水稻膜上打孔直播技术,能够大幅减少人工消耗,出苗整齐。生产实践表明,研制的水稻膜下滴灌播种机空穴率≤3%;穴粒数合格率≥85%;膜孔覆土率≥95%;每公顷穴数达到465 000~495 000穴。该机能适应我国干旱区水稻高密度种植农艺技术要求,可为我国干旱区生产稻米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2.
采用膜下滴灌水稻种植技术,在水稻全生育期无水层、不起垄,灌溉用水仅800m3/亩,能减少作物的棵间蒸发,可节约水稻生产用水60%以上;滴灌水稻具有很强的抗倒伏能力,为大面积提高单产奠定了基础;滴灌水稻栽培技术,打破了水稻栽培数千年的传统种植模式。  相似文献   

13.
农田水位调控对水稻茎蘖动态和株高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稻田水位为调控指标进行水稻全生育期试验,研究了受涝、受旱和涝渍3种控水条件下水稻茎蘖数和株高的变化规律,并用SPSS软件进行模型拟合。结果表明,农田水位管理可以改变水位茎蘖数和株高的变化趋势,分蘖期内这2个指标对控水条件的敏感性最大,其次为拔节孕穗期。受涝、受旱、涝渍处理均不利于水稻茎蘖数和株高的增加,3种控水处理中...  相似文献   

14.
拔节孕穗和抽穗开花期控制灌溉对水稻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水稻拔节孕穗和抽穗开花期,分别以土壤饱和含水率的70%、80%和90%作为灌溉下限进行控制灌溉。结果表明,与常规灌溉相比,拔节孕穗期水分控制条件下水稻生长受到抑制,单穴有效穗数和千粒质量变化较小,每穗粒数和每穗实粒数显著减少,产量也有减小趋势,但差异不显著;抽穗开花期控制灌溉对水稻生长和产量影响相对较小,均未达到显著水平;拔节孕穗期控制灌溉较抽穗开花期节水效应明显,但抽穗开花期控制灌溉有利于获得更高的水分生产效率,因此,制定水稻控灌灌溉制度时,拔节孕穗期轻控,抽穗开花期适当增大水分控制下限有利于水稻节水增产。  相似文献   

15.
水稻品种是水稻丰产的决定性因素,为筛选出适宜夹江县“水稻-泽泻”轮作种植模式的优质高产水稻品种,指导全县水稻生产,笔者于2022年在夹江县开展了水稻新品种对比试验,用稻药轮作模式,以F优498、宜香优2115两个水稻品种为对照,对泰优808、雅优637、荃优399、品香优秱珍、晶两优1206、川优553,6个新品种的生育期、抗逆性、株高、有效穗数、穗实粒数、千粒重和产量等性状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新引进的6个参试水稻品种均适宜夹江县“水稻-泽泻”轮作生产模式,适宜推广,其中,荃优399的生育期、产量和株高等综合表现能力最强,其次为晶两优1206、泰优808。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水稻生理生长和产量形成对不同节水灌溉模式的响应规律,设计4种不同节水灌溉模式(浅水勤灌、湿润灌溉、控制灌溉和蓄水控灌),观测不同节水灌溉模式下水稻株高、叶绿素含量的动态变化,分析水稻总产量及其组成(每穴有效穗数、每穗粒数、结实率、千粒质量和每穴产量)。结果表明:不同节水灌溉模式下水稻株高变化规律的差异并不明显,水稻收获时的株高以蓄水控灌最高(103.4 cm),控制灌溉处理次之;线性模型和指数模型均能较好地模拟不同节水灌溉模式下水稻株高随移栽后时间的动态变化,相关系数分别为0.978 1~0.982 4和0.975 6~0.982 7;水稻叶绿素含量于移栽后76 d达到峰值,移栽76 d后进入衰退期,叶绿素含量逐渐下降,蓄水控灌处理水稻生长中后期叶绿素含量总体高于其他模式;不同节水灌溉模式对水稻每穴有效穗数、每穗粒数、结实率、千粒质量和每穴产量均存在影响,蓄水控灌模式下水稻产量最高,达到10 172 kg/hm~2,而浅水勤灌处理水稻产量处于最低水平(8 735 kg/hm~2)。  相似文献   

17.
为摸清"喷施宝"产品在水稻上的肥效,辽宁省土壤肥料总站2010年在辽中县开展喷施宝田间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水稻施用"喷施宝"后,株高、叶色、分蘖率、公顷穗数、穗粒数和千粒质量均有明显提高,增产效果明显.在常规施肥基础上,施用"喷施宝"可使水稻每公顷增产420kg,增产率为7.0%,增加效益1 260元.  相似文献   

18.
为摸清"喷施宝"产品在水稻上的肥效,辽宁省土壤肥料总站2010年在辽中县开展喷施宝田间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水稻施用"喷施宝"后,株高、叶色、分蘖率、公顷穗数、穗粒数和千粒质量均有明显提高,增产效果明显。在常规施肥基础上,施用"喷施宝"可使水稻每公顷增产420kg,增产率为7.0%,增加效益1260元。  相似文献   

19.
正水稻是云南省主要的粮食作物。近年来,人工种植水稻工时费较高等原因,导致水稻种植的经济效益偏低,影响农户的种植意愿。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能够大量减少水稻生产的人工成本,节本增效明显,对提高水稻种植效益,稳定水稻种植面积意义重大。一、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推广现状1.水稻生产机械化水平持续提高。2019年末,云南省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52.8%(预测数),比2015年增长3.7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20.
锌是作物生长发育必需的微量营养元素之一,缺锌对作物的生长影响十分明显。水稻对锌敏感,缺锌严重时会影响水稻的产量。为了解锌肥在句容市水稻上的应用效果,开展本试验。试验表明,施用锌肥对水稻的农艺性状影响较小,能提高水稻产量结构的每穗实粒数和理论产量,增加水稻的实收产量,实收产量随着锌肥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