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甲基-3.5-二苯基吡唑啉是野燕枯(Avenge)的一个中间体。而野燕枯则是近年来研究开发的一种新型优良除草剂,其合成由下面几步进行: 在它的合成中,除了对野燕枯的分析以外,对涉及到两步反应的中间体——1-甲基-3.5-二苯基吡唑啉的分析也相当必要。可供1-甲基-3.5-二苯基吡唑啉作为参考的分析方法的报道  相似文献   

2.
1985~1986年我场引进美国氰胺公司生产的65%野燕枯,作防除麦田野燕麦试验,同时进行大田示范8000余亩,兹将结果报告如下: 一、材料与方法供试药剂为65%野燕枯,每亩设50、70、100克(商品量,下同),于野燕麦3叶期(10月29日)喷雾;40%野麦畏125毫升,于小麦播前2天作土壤处理,以不施药作对照,3次重复。野燕枯分期喷药试验:亩用65%野燕枯75毫升,分别于野燕麦2叶期(1985年10月21日),  相似文献   

3.
本文报道了野燕枯在土壤中的残留,迁移及在水中光解的环境行为,500mg/L的野燕枯在土壤中0~59d的残留动态模型q=412.33e^-0.0331t,r=0.8670,且该残留动态呈现一定的阶段性,在0~16d符合I(q1=657.825e^-0.0975t,r1=0.9742)模式,在16~59d内则符合II(q2=195.429e^-0.0136t,r2=0.9773)模式,野燕枯在土壤吕的  相似文献   

4.
李天银 《杂草科学》1995,(2):37-37,8
野燕枯防除高龄野燕麦田间试验初报李天银(甘肃省黄花农场农业试验站玉门735213)野燕枯是一种高效、低毒、选择性除草剂,主要用于麦田防除野燕麦。其作用在于叶面处理后,被心叶和嫩叶吸收,移动到分生组织,作用于生长点,破坏野燕麦的细胞分裂,使顶端和节间分...  相似文献   

5.
1983—1988年我们使用了5种除草剂防治野燕麦10万余亩,并进行了经济效益的分析比较,现综述如下,供参考。 一.72%燕麦畏乳油: 1983年开始引进试验,示范,使用的是美国产燕麦畏,经过多点试验防效在85%以上。1984年开始在小麦和胡麻田中推广防治野燕麦,播前土壤处理,地整平后按每亩小麦地200毫升、胡麻地250毫升、兑水5公斤混匀后喷于地表,再及时耙地播种。土壤墒情好防效也好。 1987—1988年使用的是国产72%燕麦畏,效果与进口的相同。 二.40%野燕枯水剂 1985年从自治区植保站引进美国产64%野燕枯粉剂,在种蜂场麦地上试验、示范,亩用80—100克,在燕麦3—5叶期兑水10公斤叶面喷雾防效达90%以上。 1986年又引进国产40%野燕枯水剂,进行示范推广,亩用量200毫升,防效93%。成本4.54元,经济效益14.86元。 野燕枯仅用于小麦地防治野燕麦,施药后3天小麦叶片有发黄现象,但1星期后恢复正常,而燕麦逐渐枯死。在双子叶作物田中禁用。  相似文献   

6.
野燕枯是一种高选择性、高效、低毒的防治野燕麦的新型除草剂。成本低,很有发展前途。其分子式为:C_18H_20O_4N_2S结构式为:  相似文献   

7.
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野燕枯,检测波长为254nm,以C18为色谱柱,用60:40甲醇:水(pH=3)流动相。其方法的变异系数0.41%,平均回收率99.34%,线性相关系数0.9999。方法快速、准确。  相似文献   

8.
香石竹叶斑病防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作者等于1978~1980年间对香石竹叶斑病的防治研究结果。此病主要为害叶片造成叶斑和叶枯,但也可造成茎腐和花枯。根据本病原分生孢子色泽较深、喙较短、纵向斜向分隔较多等特点,确认上海地区香石竹叶斑病病原为Alternaria dianthi Stev.et Hall而非Alternaria dianthicola Neerganrd。对其形态大小进行了描述。土中病残体是此病的初次侵染源。越冬后的分生孢子是此病的初侵染源菌态之一。霉季和台风季多雨.露地栽培、种植感病品系均有利于发病。栽培措施可以减轻发病程度。试验证明防病有效的药剂有:土壤消毒可以0.1%五氯硝基苯拌土;插条浸药:10%401的1000倍液浸半小时或0.1%高锰酸钾液浸10分钟;生长季节喷雾:0.5%的波尔多液或75%的代森锰锌500倍液,10天1次,在每次摘芽作业后及时喷施。  相似文献   

9.
薇甘菊化感作用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薇甘菊(Mikaniamicrantha)提取物乙醇部分的化感作用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薇甘菊提取物乙醇部分对水稻、萝卜、黄瓜、菜心具有不同程度的化感作用,总体上呈现出低促高抑的现象,且随着溶液浓度增大而抑制作用增强。其中干物质为0.1g/ml的乙醇部分溶液对菜心的种子萌发,幼苗生长,根长生长抑制作用最为明显;干物质为0.01g/ml溶液对水稻的根长生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干物质为0.002g/ml溶液对水稻,菜心的种子萌发,幼苗生长,根长生长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以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为研究对象,考查了水环境下光源、溶液介质、重金属离子和光敏剂等因子对CTAB光化学降解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1)CTAB在紫外光照射下降解率最大,20 min时的降解率为37.02%,自然光下其次,黑暗中基本不发生降解;2)20 min时CTAB在去离子水中的降解率为31.49%,比在人工海水(19.04%)中的快。3)不同重金属离子对CTAB光降解反应的影响不同,在去离子水中分别加入0.1 mg/L的Zn2+和0.1 mg/L的Cu2+,20 min时CTAB的降解率分别为29.33%和24.54%;4)光敏剂对CTAB的光降解反应有促进作用,在去离子水和人工海水中分别加入0.1 mg/L的丙酮,20 min后CTAB的降解率分别为36.92%和 22.54%。该结果可为环境中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有效治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黄麻黑枯病在国內未見报导。作者于1963年8月在肖山棉麻場的龙溪长果种黄麻(Corchorus olitoris L.)上第一次发現。1963—64年調查余杭、海宁、肖山及杭州郊区等地的长果种和园果种黄麻(C. cupsularis L.),也发現有另星发生。发病率最高者虽仅0.1%左右,但被害麻株极易迅速枯死,为害性較大,值得引起注意。症状:本病发生于8月上、中旬,为害部位最初在腋芽或側枝基部和茎基部,主茎的节间或分枝上偶而也有。病斑初为浅褐色小点,后逐漸向  相似文献   

12.
棉花茎枯病(Ascochyta gossypii Sadow)在上海地区时有发生。通过研究认为:棉花茎枯病能在多种培养基质上生长,对pH值的选择范围比较广。以pH6.8~7.8最适.菌落在含有少量(0.1%左右)盐份的培养基上生长最好。器孢子发芽需要有少量糖分等碳源,发芽最适温度是19—22.5℃,病菌生长最适温度是20.5~22℃。在海岛棉米—10品种上进行人工接种以23℃最适。潜育期仅24小时,发病也最重。另外,在适宜的条件下,海岛棉的潜育期比岱字棉短1天;棉株有伤比无伤的短1~2天。棉花茎枯病的初侵染以土壤中病残体带菌为主。再侵染由器孢子随风、雨传播造成。发病条件与气温、湿度、降雨量关系密切,与栽培条件也有关系。药剂筛选的结果,为认百菌清、托布津、福美双等对棉花茎枯病的防治效果较好。文中还对棉花茎枯病与蚕豆褐斑病(Ascochyta pisi Lib Var.fabae Spra-gue.)的关系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3.
苦参生物碱对几种植物病原菌的抑制作用研究初报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苦参生物碱醇-乳油溶液对稻胡麻叶斑病菌、立枯丝核菌、稻恶苗病菌、白菜黑斑病菌、十字花科蔬菜黑腐病病菌、十字花科蔬菜软腐病病菌、茄科蔬菜青枯病菌均有抑制作用.其最低抑制浓度多在0.5mg/ml以下.并对稻恶苗病菌孢子萌发也具有明显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4.
建立了土壤中多杀菌素(spinosad)A和D以及乙基多杀菌素(spinetoram)J和L残留量的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检测方法。土壤样品经乙腈-5%氯化钠溶液-1 mol/L氢氧化钾溶液提取,固相萃取柱净化,UPLC检测,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土壤中多杀菌素和乙基多杀菌素的定量限分别为0.1和0.05 mg/kg;最小检出量分别为8.0×10-7和2.8×10-7g;在0.1~2 mg/kg添加水平下,多杀菌素在土壤中的平均回收率为89%~96%,相对标准偏差(RSDs)为2.1%~4.9%;在0.05~0.5 mg/kg添加水平下,乙基多杀菌素在土壤中的平均回收率为86%~93%,RSDs为1.2%~8.1%。该方法提取效果好,具有良好的灵敏度、回收率和重复性。  相似文献   

15.
20%杀菌霸防治车前草穗枯病药效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曾宜华  熊健生等 《江西植保》2002,25(2):58-58,40
20 %杀菌霸WP是贵州元泰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一种广谱性杀菌剂 ,为了探讨其对车前草穗枯病的防治效果 ,我们在吉安县永和镇进行了 2 0 %杀菌霸防治车前草穗枯病药效试验(见表 1 )。1 试验条件1 .1 . 试验作物 :车前草1 .2 防治对象 :车前草穗枯病。1 .3 试验药剂 :2 0 %杀菌霸WP。1 .4 对照药剂 :50 %多菌灵WP。1 .5 环境条件 :试验地肥力中等 ,车前草长势基本一致。2 试验设计与安排2 .1 试验处理与重复 :试验设 667m2 用 2 0 %杀菌霸 2 5g、2 0 %杀菌霸 2 5g +乐万家 1 0ml,50 %多菌灵 1 0 0g及清水对照四个处理 ,重复…  相似文献   

16.
野燕麦Avena fatua L.是鄂北岗地麦田的主要恶性杂草,分布广、密度大、繁殖力强、危害严重,是大、小麦高产稳产的重要障碍。为了有效地防除它们,我场从1989年起连续两年推广应用陕西省武功化工厂生产的40%野燕枯水剂,取得了满意效果。两年共示范推广3万余亩,增收大、小麦75万余公斤,折人民币45万余元。  相似文献   

17.
一些常用农药对斑马鱼的毒性与安全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半静态法在室内测定了一些常用农药对斑马鱼的急性毒性,并根据<化学农药环境安全评价试验准则>中农药对鱼类的毒性等级划分,评价了这些农药对鱼类的安全性.结果表明:有1种药剂的96h LC50<0.1mg/L,属于剧毒级;6种药剂的96h C50为0.1~1.0 mgCL,属于高毒级;8种药剂的96h C50为1.0~10 mg,L,属于中毒级;6种药剂的96h LC50>10 mg/L,属于低毒级.  相似文献   

18.
几种酰胺类除草剂毒力、药效及安全性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几种酰胺类除草剂在南方玉米田应用的可能 ,对 4种此类除草剂的毒力、药效及安全性作了全面的比较。室内小杯法毒力测定结果表明 ,4种除草剂毒力从大到小 (LC50 从小到大 )依次为 :乙草胺 (2 9.7770 μl/L± 9.0 6 4 1μl/L) >甲草胺 (180 .2 0 0 8μl/L± 2 5 .8796 μl/L) >异丙甲草胺 (194 .2 374 μl/L± 2 8.4 731μl/L) >丁草胺 (373.5 5 0 6 μl/L± 17.80 79μl/L)。 4种药剂 4 5d鲜重防效 ,乙草胺为 72 .6 0 %~ 84 .4 0 % (10 0ml/ 6 6 7m2 、2 0 0ml/6 6 7m2 和 30 0ml/ 6 6 7m2 ) ;甲草胺为 5 1.6 0 %~ 75 .70 % (15 0ml/ 6 6 7m2 、30 0ml/ 6 6 7m2 和 4 5 0ml/ 6 6 7m2 ) ;异丙甲草胺为2 0 .5 0 %~ 6 6 .70 % (10 0ml/ 6 6 7m2 、2 0 0ml/ 6 6 7m2 和 30 0ml/ 6 6 7m2 ) ;丁草胺为 9.5 0 %~ 35 .0 3% (75ml/ 6 6 7m2 、15 0ml/6 6 7m2 和 30 0ml/ 6 6 7m2 )。对各处理玉米株高测量及统计结果表明 ,甲草胺 4 5 0ml/ 6 6 7m2 和乙草胺 10 0ml/ 6 6 7m2 、2 0 0ml/ 6 6 7m2 的玉米株高显著高于对照 ,丁草胺 30 0ml/ 6 6 7m2 的玉米株高显著低于对照 ,其余各处理玉米株高与对照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9.
海洋细菌L1-9菌株对小麦的促生防病作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平板对峙法和打孔法测定了海洋细菌L1-9菌株对小麦根腐叶枯病菌Bipolaris sorokiniana和小麦赤霉病菌Fusarium graminearum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L1-9菌株及其发酵液对两种病原真菌的菌丝生长和分生孢子萌发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种子发芽试验和盆栽试验结果表明:L1-9菌株发酵液和无菌发酵液分别处理小麦种子后,能显著提高小麦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出苗率以及小麦幼苗的株高、根长和干重,促进小麦幼苗的生长.该菌株对小麦根腐叶枯病和小麦赤霉病具有较好的防病效果,发酵液的防效分别达到82.00%和73.84%,发酵液的抑菌防病作用显著高于无菌发酵液.  相似文献   

20.
2012年进行了25g/L咯菌腈悬浮种衣剂防治人参立枯病的田间药效试验。试验表明:25g/L咯菌腈悬浮种衣剂对人参立枯病有很好的防治效果,有效量2.5~10g(a.i.)/100kg种子处理对立枯病防治效果在70%~90%,对人参植株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