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干热河谷印楝生长与立地条件关系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元谋干热河谷印楝人工林生长与土壤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地形因子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研究。单因子分析结果表明,印楝树高生长量指标与坡位、土壤含水量、土壤毛管孔隙度、有效土层厚度、土壤速效P含量之间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坡位、土壤毛管孔隙度、土壤有机质含量及其组合是影响印楝生长的主导因子。缺磷少氮和水分含量低是印楝人工林土壤的共同特点,在选择造林地或制定营林措施时应当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2.
近日,我国开发出一种新型无公害生物农药――印楝素。制备印楝素的植物印度楝,是一种防治干热地区荒漠化的优良树种,同时也是制备无公害生物农药利用价值最高的植物。在我国,云南省是最适宜种植印度楝的地区,从1995年开始引种,已造林成活1 666.67 hm2。专家认为,这项成果不仅有力地促进了中国无公害生物农药的研究、开发和生产,而且通过种植印度楝还将有助于生态环境恶劣和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农民脱贫致富,对区域经济的发展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新型无公害生物农药印楝素开发成功  相似文献   

3.
金沙江干热河谷印楝适生区域选择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表明:四川凉山金沙江干热河谷地区,限制印楝生长的主要因子是冬春寒害和气温。在本区,寒害随纬度升高而加剧,高于北纬27°10′地区不适宜种植印楝;在低于27°10′的地区,印楝的生长随海拔升高而降低,寒害随海拔升高而加剧。在本区会理县1 200 m海拔内适宜种植,宁南县则必须控制在1 000 m海拔内。  相似文献   

4.
中国西南地区印楝种植及其产品开发(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5年以来,中国引进印楝属2个种24个种源。本文概述印楝种植及其产品开发的相关研究,分析引种印楝子代的形态特征、物候、生长规律、传花授粉和种子产量等性状的变异。结果表明,印楝大多数种源在云南省具热带气候特征的干热河谷地区能正常开花结实和生长。开展了引种印楝的区划,提出了优良种源和优良无性系选择的标准,探讨了印楝农药原料林建造的技术措施降低印楝杀虫剂生产成本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印楝的生物学特性和神奇的用途 ,分析了会理县发展印楝产业的优势和条件 ,详细总结了印楝的育苗造林和管理技术 ,并对如何发展印楝产业提出了设想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影响印楝素稳定性及其含量的主要因素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印楝素的稳定性及其含量的高低受许多因素的影响。印楝素对光敏感,暴露在光下会逐渐失去活性;室温及低于20℃的贮藏温度有利于印楝素的稳定,而高于室内温度会加速印楝素的降解;印楝素在中性条件下比较稳定,室温条件下,在pH值为4~6的酸性水溶液中也稳定,但在碱性和强酸溶液中不稳定;中性有机溶剂对其稳定性有利。微生物的活动会加快印楝素的降解,不同的地理种源和种植土壤对印楝种实中印楝素的含量高低影响很大,在干季所结果实的种子中印楝素含量高于在雨季种植所结果实的种子。而不同组培条件对组培体的印楝素含量也会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7.
以现有5种主要印楝(Azadirachta indica)林农复合模式为研究对象,对5种主要印楝农林复合模式的印楝生长情况以及经济效益进行研究,探讨印楝与其它物种搭配种植对印楝生长结实的影响及其经济效益。结果显示:与印楝纯林相比,印楝与其它物种搭配种植不会显著抑制印楝生长结实,同时提高单位面积的经济效益;以净现值进行比较,5种林农复合模式经济效益从高到低排序为印楝-辣木间作印楝-咖啡间作印楝-甘蔗间作印楝-玉米间作印楝-木薯间作。  相似文献   

8.
印楝(AzadirachtaindicaA .Juss .)是一种喜温耐旱也较耐贫瘠的多用途树种。主要用来制备无公害生物农药,也可用于医药和保健型日化产品。原产印度、缅甸等地的干热地区。据引种栽培试验,在我国无霜或仅有短时微霜的地方可正常生长和开花结实。出于干热地区生态建设和为制备生物农药提供原料的需求,现在云南造林极端困难的干热河谷地区已大力推广,海南、四川开始种植,广西、广东、福建正试种或拟试种。印楝为新引入树种,国内相关资料,特别是有关栽培的资料极少。由国内资深的印楝引种栽培专家、云南印楝协会会长、中国林业科研究院资源昆…  相似文献   

9.
元谋县金沙江干热河谷不同海拔印楝适应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调查了从海拔1000 m到1500 m之间种植退耕地和荒山上的印楝生长情况,结果表明:以退耕地生长较好,荒山造林除部分土质较好的地点生长较好外,其余均出现落叶枯梢、病虫危害、生长缓慢、成活率和保存率低等现象。  相似文献   

10.
云南省印楝种植及相关产业的发展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近年来云南省印楝种植及相关产业的发展动态,着重介绍了云南省在印楝种植及相关产业的发展方面取得的成就和印楝素生物农药在无公害农产品生产中的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11.
印楝(Azadirachta indica A.Juss),为楝科印楝属常绿植物,原产印度、缅甸等国家,耐旱性极强,是干热地区造林的良好树种.种仁含印楝素等多种活性成分,可用于制备生物农药.印楝生物农药对温血动物无毒,使用安全,防治对象不易产生抗性,它是已知生产无公害农药的最佳植物种类.据专家预测:可望在不远的将来代替或部分代替化学农药.  相似文献   

12.
"三元505"印楝(Azadirachta indica‘Sanyuan 505’)是从引种印楝的实生林分中,采用选择育种的方法经表型选择、无性系测定、区域性试验和生产性试验等育种程序培育的农药型印楝优良无性系品种。优质丰产,嫁接亲和性好,适应性强。适于营建印楝优质农药原料林,生产印楝农药或印楝药肥原体。  相似文献   

13.
"三元515"印楝(Azadirachta indica ‘Sanyuan 515’)是从引种印楝的实生林分中,采用选择育种的方法经表型选择、无性系测定、区域性试验和生产性试验等育种程序培育的农药型印楝优良无性系品种。优质丰产,嫁接亲和性好,适应性强。适于营建印楝优质农药原料林,生产印楝农药或印楝药肥原体。  相似文献   

14.
<正> 印楝(Azadirachta indica A.Juss.)是一种喜温耐旱也较耐贫瘠的多用途树种。主要用来制备无公害生物农药,也可用于医药和保健型日化产品。原产印度、缅句等地的干热地区。据引种栽培试验,在我国无霜或仅有短时微霜的地方可正常生长和开花结实。出于干热地区生态建设和为制备生物农药提供原料的需求,现在云南造林极端困难的干热河谷地区已大力推广,海南、四川开始种植,广西、广东、福建正试种或拟试种。印楝为新引入树  相似文献   

15.
一、印楝简介印度楝亦称印楝,原产于印度、缅甸、巴基斯坦等国,是一种喜高温、耐干旱、喜阳光充足、耐土壤贫瘠且生长迅速的热带或亚热带乔木树种。印楝多自然分布于海拔1600m以下的干热地区,适生区年降水量在350~2000mm之间,相对湿度40%~90%,在持续干旱半年以上的地区也能正常生长,在年降雨200mm左右的地方也有自然分布。印楝根系发达,在干旱瘠薄的石质地上也能正常生长,但不耐水淹和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从生产实际需要出发,总结近年来对印楝的病虫害观察和防治试验结果,介绍在广东省人工栽培印楝主要病虫害种类及其防治对策,以期在今后发展种植印楝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在对31个样区、5-7年生印楝人工林全林普选基础上,提出了印楝药用原料林优树选择方法,优树选择的标准:(1)种子印楝素A和印楝素B的总含量0.8%;(2)株产果实数与林分优势木平均株产果实数相当或超过林分平均木株产果实数的106%;(3)地径与林分优势木平均地径相当或超过林分平均木地径的16%;(4)无病虫害、旱害和冻害症状。  相似文献   

18.
试验研究表明,在金沙江干热河谷印楝栽培管理中,采用林农问作以耕代抚、及时补充施肥是确保幼树生长和促进开花结实的重要手段。但在林农间作时,间作品种宜选择豆科及矮杆作物,忌选择高杆和块茎作物;对印楝补充施肥时,在开花结实前的幼树期,施肥应以氮肥和磷肥配合施,能较好地发挥肥效,而当印楝进入开花结实期,则以氮、磷、钾三种肥料按等比例或磷倍量配合施,能显著促进印楝生长和开花结实。  相似文献   

19.
云南省地方政府通过捕获信息、科学决策,制定印椿产业发展规划,引导印楝产业科学、合理、有序地发展。文章从3个方面阐述政府的有效组织是云南印椿产业快速发展的基础,即地方政府先期投入作为资金保障;科研先行。引进、筛选优良品种作为技术保障;集中育苗、加强幼苗管护作为管理机制保障。同时,抓住国家的政策机遇,强化印楝系列产品开发,开展国际合作,壮大印楝产业,使云南印楝种植规模迅速成为世界之最。  相似文献   

20.
对营养袋育苗技术的全过程进行了研究,有效地提高了印楝的出苗率(可达90%),从而为印楝进一步的推广种植提供了良好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