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杨国宗 《中国林业》2010,(22):51-51
疏伐是母树林经营管理中改善林木遗传品质、促进结实的主要技术措施。其目的是清除劣质的和不宜留做母树的林木,达到母树林密度要求,促进保留母树树冠的生长和扩展,充分发挥优良母树的作用,以改善和提高母树林的遗传品质.改善林内生活条件,增强和提高种子产量和质量。  相似文献   

2.
刘启英 《林业科技情报》2021,53(1):36-37,40
不论是在人工林还是天然林管理中,抚育间伐都是一种极为常见的育林手段,在林木生长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大量实践证明,抚育间伐不仅能提高林木生长质量还有利于生态环境的改善.基于此,立足抚育间伐概念解析,分析了抚育间伐对柳杉生长和稳定性的影响,阐述了现阶段我国抚育间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抚育间伐建议,以期能够为林木经营提...  相似文献   

3.
天然幼壮林的抚育间伐,是促进林木加速生长,缩短森林培育期,提高林木质量的重要的经营措施。抚育后的林分能否达到速生丰产,是衡量抚育间伐作业质量的主要标志.  相似文献   

4.
中幼龄林抚育是改变森林林木生长环境的重要方式之一,在优化林分结构,改善林木生长环境,促进林木生长、缩短培育周期方面有着重要作用。本文从中幼龄林抚育实施5年的监测数据探讨中幼龄林抚育对林木胸径结构、林木生长量和林分树种多样性方面的关系,从而论证开展中幼龄林抚育对提高林分质量和林地生产力、加快后备森林资源培育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姚凯 《中国林业》2011,(17):50-50
抚育间伐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林分的生长量和林木质量。随着树龄的增大以及林木的生长,原有的营养空间已不能满足林木的要求,生长受到抑制,生长量下降,尤其是胸径生长量明显下降时,就应该进行首次抚育采伐。抚育间伐起始期的确定,是抚育采伐时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抚育间伐起始期的确定需要综合考虑树种的生物学特性、立地条件、林分密度、林木的生长状况等因素。抚育间伐起始期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6.
林木种子带精量播种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木种子带精量播种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新型林业育苗播种技术,该项技术按照我国的林业育苗技术规程的相关要求进行研发设计,适用于苗圃落叶松、樟子松、云杉等树种的常规床作育苗播种作业.试验结果表明:可显著节约良种,减轻劳动强度,降低作业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出苗均匀规则,疏密合理,便于苗期管理,有利于苗木生长及提高苗木质量.实现了林木育苗播种作业的工厂化和集约化生产.  相似文献   

7.
西南桦是云南热区珍贵速生主要造林乡土树种,木材价值较高。长期以来西南桦以传统的采种育苗方式进行造林,因林木良种培育所需时间长,良种运用不充分,林木生长相对缓慢,且分化严重。 西南桦无性系组培苗生长明显优于实生苗,林木个体间基本无分化,林相整齐;具有良好的抗(耐)病虫性;能大幅提高林木产量和质量的优势,提高造林成活率高,缩短育林周期,增加林木产量,提高林木质量具有较好的示范带动作用。  相似文献   

8.
<正> 林木种子是造林的物质基础.好种出好苗,好苗才能造好林.林业生产的任务不仅是要提高造林数量和质量,还要不断地提高林木单位面积产量,达到速生、优质、丰产.林业和农业一样,其速生丰产的措施是改善栽培条件(如细致整地,集约管理)和改良树种本身(即在适地适树的前提下,选育良种).但是林木生长周期长,分布面积大,山区劳力又  相似文献   

9.
良种壮苗: 林业之本,百年之计 林木良种是林业生产力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资源和重要的物质基础,是林业建设的源头.离开了这个源头,林业建设和国土绿化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林木良种是林木优良遗传基因的载体,是决定林木生长快慢和品质优劣的内在因素的集成.选育和推广良种造林,是提高森林资源质量、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0.
神农架林区森林抚育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正>森林抚育主要是调整林分结构,淘汰非目的树种,扩大目的树种生存空间,加速林木生长,缩短工艺成熟龄和改善森林卫生状况,增强林木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以及改善林木品质,提高木材利用等级和木材总产量的经营方式。通过森林抚育,定期伐除部分林木的方式来淘汰劣质林木,提高林分质量;合理调整树种组成,降低林分密度;达到加速林木生长,提高木材总利用量和改善林分卫生状况,增强林分健康和林木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森林  相似文献   

11.
对不同迹地类型更新红松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红松与落叶松迹地更新红松成活率和保存率不足80%,幼树生长不良,土壤养分含量低,林木质量低劣,而次生林和荒山荒地迹地更新红松,成活率和保存率在90%以上,林木生长迅速,根系发达,土壤养分含量较高,林木质量优异.所以今后营造红松速生丰产林,应以次生林和荒山荒地迹地为宜.  相似文献   

12.
立地指数是以林木生长指数反映立地质量的一种数量指标,它受环境和土壤因子所制约,在编制立地指数表的同时,若能找出影响立地质量和林木生长的主导因子,分析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建立数学模式,可作为预测林木生长,评价立地质量和确定如何提高林地生产力的依据。本文为在编制广东杉木立地指数表的过程中,对影响立地质量的环境及土壤因子进行统计分析,选出主导因子,据此确立数学模式,以供广东选择杉木立地时参考。  相似文献   

13.
社会发展同林业兴衰息息相关,森林产生强大的生态效益,维持地球生态平衡,同时支撑着人类生存.然而,林木生长的各个阶段都会受外界因素影响,尤其是病虫害更严重威胁其健康生长.针对林木病虫害防治的重要性,对其林木病虫害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4.
林木非生物胁迫抗性基因工程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干旱、极端温度和盐害等非生物胁迫因子是制约林木生长的重要因素。由于林木生长周期长, 且抗逆机制极为复杂, 长期以来, 如何改良林木对非生物胁迫的抗性一直是育种学家的难题。然而, 随着基因工程技术的发展, 人们可以在基因水平上改造林木, 提高其抗逆能力。文中主要介绍了林木抗逆基因工程的研究进展, 探讨了目前基因工程技术应用于林木抗逆育种研究存在的问题, 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油松(Pinus tabuliformis)过密林分采取超强度间伐试验,结果表明,对过密林分实施超强度间伐不仅可极大地改善林木生长环境和卫生状况,而且能促进保留林木快速生长发育,对提高林木质量、增加单位面积林木生长蓄积,防止病虫害的发生和入侵都十分有利,超强度间伐27年后,Ⅰ、Ⅱ级木所占比例为71%~75%,比常规间伐区高46~48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6.
森林抚育中有关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长抚育是抚育采伐的一种方式,采用规程抚育方法有利于林分稳定,对林分质量提高起到了促进作用,有利于后期生长;而传统抚育方法则不利于林分稳定,使林分质量下降,更不利于林木后期生长。  相似文献   

17.
发生病虫害的杨树林分,通过卫生间伐,不仅能大大改善林地卫生状况,控制林分病虫害的重复发生和蔓延,而且通过卫生间伐能促进林木的生长,提高木材质量,缩短林木成熟期,能显著提高林木工艺价值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8.
对38年生华北落叶松人工林进行了基于近自然经营中目标树作业法的抚育,对抚育前后的数据进行了监测,分析了抚育后林木的生长情况,结果显示:抚育后林木的平均胸径、平均树高、蓄积都增长较快,林木质量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19.
苗龄差异对云南松人工幼林林木造林当年生长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徐家山和牛达林区进行了用不同苗龄的云南松苗木营造云南松人工幼林对其林木造林当年生长影响的研究.经对大苗(1.3~0,徐家山)和当年生苗(0.4~0,牛达)定植的云南松人工幼林造林当年林木的地径和树高生长量的分析,表明苗龄差异影响云南松人工幼林林木造林当年的生长:其两林分的林木平均地径和树高分别为1.63 cm、0.19 m,和0.57 cm、0.08 m.揭示了采用大苗造林可促进云南松人工幼林林木的生长.其林木的地径和树高生长线性相关显著,徐家山和牛达两林分的方程分别为Y=0.043 2x+0.123 1和Y=0.035 6x+0.062 4,其林木的树高可作为林分生长量分析的主要指标.此期间,云南松人工幼林林木的树高分化明显,徐家山和牛达林分的林木树高变幅和变异系数分别为0.03~0.61 m、0.01~0.26 m和1.08 %、0.77 %.树高聚类分级结果也显示两云南松人工幼林林木分化的客观存在.林木树高的变幅、其变异系数和聚类分级的组间和组内的变幅说明,用13~0苗龄营造的云南松人工幼林林木造林当年的树高分化较0.4~0苗龄的显著.其幼林林木的生长分化预示着进行云南松早期选育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0.
不同的林分在各个生长阶段都有其相对应的适宜密度。笔者对杉木林进行定量间伐的研究,旨在能对林分进行合理的抚育间伐,通过调整林分适宜密度,改善林木生长条件,提高林分质量和产量,进一步有效地培育森林后备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