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39 毫秒
1.
凯香1号是贵州省黔东南州农科所育成的一个中迟熟高产优质水稻品种,经过多年试验示范,于2006年5月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经试验示范结果表明凯香1号产量高、米质优、抗性强、田间生长势旺;后期熟色好:适宜在黔东南州中底海拔地区推广种植.现介绍凯香1号的产量表现、特征特性及主要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2.
高产稳产大豆新品种黔豆6号的选育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大豆新品种黔豆6号是用黔豆2号为母本,86-6270为父本,通过有性杂交,经过4年6代选育而成的品种,经过10年的小区试验及生产试验示范,结果表明,该品种丰产性好,生育期适中,适应性强,品质较优。2000年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定名为黔豆6号,准予在贵州省内各地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3.
惠玉908系贵州友禾种业有限公司于2009年用自交系GH35作母本,与自交系SL40作父本组配选育而成,该品种经过试验示范,表现高产稳产、抗性较好、适应性较广,2013年经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  相似文献   

4.
李朝霞  陈正福  廖雪红  涂刚 《种子》2012,31(12):100-101
铜薯1号系贵州省铜仁市种子管理站利用甘薯品种豫薯王的芽变苗,通过株选、系选,并进行多年多代试验筛选及示范种植,于2006年育成的高淀粉甘薯品种。2007~2010年4年间,进行高产栽培示范研究,2009~2010年参加贵州省甘薯品种区域试验及生产试验,于2011年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黔审薯2011001号。  相似文献   

5.
王树伦  和盛 《种子》2005,24(2):91-91
1 品种来源 黔兴201是贵州省种子总站(贵州省种子公司)承担的贵州省"十五"科技攻关项目<超高产玉米良种选育>课题育成的耐密型高产组合.2003年7月21日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黔审玉2003005号.2003年1月由云南省丽江市种子管理站引入,进行品种比较试验、区域性试验、生产示范,现已按照程序完成引种、试验、示范技术工作,向丽江市农作物审(认)定领导小组推荐审(认)定.  相似文献   

6.
优质高产杂稻新组合中优608的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中优608系贵州省黔东南州农科所和贵州友禾种业有限公司用高异交率优质水稻不育系中9 A与自选恢复系凯恢608配组,于2005年育成的一个中迟熟广适性杂稻新组合,通过多年试验示范,于2008年6月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在贵州省2年试验示范结果表明:该组合产量高、米质优、抗性强、田问生长势旺;后期熟色好;具有超高产生产潜力;适宜在贵州海拔1 100 m以下地区推广种植.现介绍该品种的产量表现、特征特性及主要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7.
黔白3号大白菜是贵州省园艺研究所针对贵州夏秋、秋冬大白菜基地生产及消费习惯,用两个自交不亲和系互为父母本杂交育成的中熟一代杂种.2006年2月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黔审菜2006002),2006年10月列为国家科技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该品种在贵阳市乌当区经过两年的试验示范,表现出丰产、抗病、优质、符合消费者口味等特点.其一代种的生产是采用自交不亲和系配制而成,总结出其制种技术要点如下.  相似文献   

8.
凯香优947是黔东南州农科所选育的中籼香软型优质稻新品种,2006年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4-2006年凯里市农推站在万潮镇和旁海镇进行生产试验示范,3年累计推广示范40.27hm2,高产优质效果显著,初步总结出该品种的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9.
沈应会  冯元秀  赵大芹 《种子》2013,32(2):117-118
黔白6号大白菜是贵州省园艺研究所针对贵州春夏、夏秋大白菜生产基地需要及市场供应需求,用2个自交不亲和系互为父母本杂交育成的中早熟一代杂种。2010年12月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在遵义县乌江镇经过2年的试验示范,表现出丰产、抗病、商品性好、符合消费者口味等特点。黔白6号一代杂种的生产是采用自交不亲和系配制而成,本文总结了黔白6号的高产制种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0.
利用四川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育成的三系不育系川农4A与恢复系R 894配组杂交水稻新组合川农优894,2012—2013年参加贵州省区域试验,2013年参加生产试验。该组合区试平均产量、增产点次、抗性水平均达到贵州省农作物水稻品种审定要求,2014年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本试验介绍了川农优894选育经过、区试产量、抗性表现及特征特性。  相似文献   

11.
黔两优58是贵州省水稻研究所利用两用核不育系2136S与恢复系M 86配组而成的早熟高产组合,经两年贵州省早熟组杂稻区试鉴定,平均单产8510.7 kg/hm2,生产试验平均单产8283.3 kg/hm2,于2004年4月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3~2006年在贵阳市同一田块连续4年高产栽培试验示范,单产均超过11 125 kg/hm2,2005年实现12 170kg/hm2的超高产,同时在13.3 hm2以上大面积超高产示范中平均产量11 554.5 kg/hm2,最高产量12628.1 kg/hm2.  相似文献   

12.
赵大芹  黄贵平 《种子》2005,24(10):83-84
黔白1号大白菜是贵州省农业科学院园艺所针对贵州气候特点、消费习惯,用两个自交不亲和系互为父母本育成的中熟一代杂种,2000年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经过多年多点的试验示范表明,该品种具有优质、抗病、丰产、经济性状优良、符合消费者口味的特点.根据近年来制种基地的管理和实践,该品种在省内中部地区小株采种,制种产量稳定在450~600kg/hm2,高产田块超过600kg/hm2,其技术要点是:  相似文献   

13.
杂交水稻D优527系四川农业大学水稻所用异交结实率高的不育系D62A与强优恢复系蜀恢527配组而成,属中籼迟熟组合。1998年贵州省黔东南州种子公司引进开始进行试验示范,2001年11月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通过。1 产量表现  相似文献   

14.
杂交玉米新品种丰茂2号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丰茂2号是贵州省贵阳丰茂农业科技中心于2002年用6259&#215;599—141作母本,自交系123作父本组配育成的玉米“三交种”。2004年初由云南省丽江市种子管理站引进,按程序组织参加了丽江市杂交玉米新品种引种试验,区域试验及生产示范。表现出优良品种特征特性,于2007年10月30日经云南省丽江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小组审定通过。审定编号:丽审玉2007001号。  相似文献   

15.
黔糖5号(原试验代号果蔗2号)是贵州省亚热带作物研究所以崖城红皮×CO419为亲本组合,经过实生苗培育、杂种圃、选种圃、鉴定圃、预比、品种比较及区域性试验选育出的果糖兼用型优良甘蔗新品种,2009年6月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16.
顺单6号是安顺市农科所育成的抗逆、耐密、超高产杂交玉米新品种。2008年7月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6-2008年参加贵州省“十一·五”超级玉米品种示范重大专项,2006年获得贵州省玉米科技计划项目,2009年获得贵州省玉米科技年度攻关计划项目。  相似文献   

17.
森玉1号是贵州省大宇种业责任有限公司于2003年用自选系7713作母本、176作父本组配育成的单交种。丽江市种子管理站于2005年12月引进该品种并按程序组织参加丽江市杂交玉米新品种试验、区域试验、生产示范,表现优异。2007年经云南省丽江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小组审定通过,审定编号:丽审玉2007003号。  相似文献   

18.
冈优608系贵州省黔东南州农科所用大穗型、高配合力不育系冈46A与自选恢复系凯恢608配组,于2000年育成的一个中迟熟杂交稻新组合,通过多年试验示范,于2003年7月通过贵州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高产稳产、抗性强、农艺性状好、田间生长势旺、后期熟色好,具有超高产生产潜力,生产面积在南方稻区正迅速扩大.  相似文献   

19.
优质三系杂交香稻黔香优302的选育及应用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黔香优302是用香型优质三系不育系粤丰A与香型优质恢复系黔香恢302配组育成的优质三系杂交香稻。2003~2004年参加贵州省水稻区试和生产试验,区试平均产量8.13t/hm2,比对照汕优63低2.19%;生产试验平均产量7.84t/hm2,比对照金优63增产3.37%。稻瘟病抗性优于对照,耐寒性强,稻米品质达国标优质稻谷二级标准,2005年6月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黔香优302在贵州省内外示范推广,产量与一般杂交稻相当,栽培试验最高产量11.84t/hm2,其香型稻谷和稻米的商品价格较高,具有较好的开发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
烤烟“广遵4号”中间试验示范总结王倪(贵州省桐梓县烟草公司)“广遵4号”(MS904)已于1996年2月经全国烟草品种审定委员会正式审定通过。1993年在我县进行大面积中间试验,烟田长势良好。该品种抗逆性强,适应性广,烟叶产质量比对照提高。有利于克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