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随着国内国际市场对鲜品香菇需求的不断增加 ,进行香菇反季节栽培 ,是保证香菇市场供应的有效途径。在丹东地区 ,反季栽培香菇普遍采用南方传统全熟料的袋栽方式 ,这种栽培方法的优点是秋季可在气温较高的条件下进行 ( 2 5℃以下 ) ,接种后菌袋可利用自然温度进行发菌 ,但这种方式有两个弊端 :( 1 )菌袋灭菌时间长 ,耗费燃料多 ;( 2 )菌袋较细 ,不易保水保湿 ,菌袋易干燥。为探索适合丹东地区香菇反季栽培的新技术 ,我们从 2 0 0 2年开始 ,进行香菇半熟料反季节袋栽技术的研究 ,首次栽培 3 0 0 0袋 ,每袋用干料 1 0 0 0 g ,平均单产达 91 0 …  相似文献   

2.
香菇半熟料开放式栽培,由于栽培方法有所不同,所以产量、质量均有较大差异。为进一步了解哪种栽培方法成本低、效益高,对不同栽培方法进行了对比试验。通过采用半熟料地栽、块栽、大袋栽培等几种栽培方法对比试验,从所得试验数据看出,香菇半熟料地栽为最佳栽培方式。  相似文献   

3.
香菇是一种食、药兼用的名贵真菌,它不仅营养丰富,美食可口,风味独特,向为宴席上品,早以我国传统出口特产久负盛名,而且具有抑制肿瘤,减少胆固醇,降低血压,预防感冒和肝硬化及婴幼儿佝偻病等医药价值,如今更是身价倍增。经过多年的努力,北方香菇代用料栽培技术的研究已获成功,目前正在山区、乡镇和农村推广应用,北方香菇代用料栽培将发展成为一项显效型产业。北方香菇代用料栽培技术按栽培方式可分为袋栽、块栽和床栽;按培养料方式可分为熟料栽培,生料栽培,发酵料栽培和纯菌种栽培;按生态环境方式可分为室内栽培,室外栽培,大地床栽,农田套栽和林下栽培等,上述各种方式在具体栽培实践中是交互统筹运用的。  相似文献   

4.
滑菇是我国北方栽培采收量最大的食用菌之一。在半熟料栽培过程中,影响产量和质量的主要问题是污染,常给菇农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甚至决产。由于半熟料栽培的原理是利用短时间的高温将培养基中大部分杂菌消灭掉和使少部分杂菌受到抑制,在栽培盘培养过程中创造一个有利于滑菇菌丝体发育,而不利于受抑制杂菌恢复的条件,这个条件在气候、环境、培养基营养一致的情况下温度控制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5.
北方生料栽培香菇正在逐渐推广,由于北方气温比较低,一些杂菌繁殖速度慢,对香菇生产影响不大,唯独绿色木霉菌在低温条件下有较强的繁殖力,严重污染菌块,造成减产甚至绝产。因此有效地防治绿色木霉菌污染是生产栽培香菇的关键,我们选用了常作防霉剂的石灰粉和多菌灵,分别单独和混合拌料进行对照试验,初步找出了最适合的拌料方法和浓度,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袋栽香菇是香菇栽培的一种较好的方式,但比较而言,这种方式又极易受到杂菌的侵染,而且污染一旦发生将会造成不同程度乃至极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如何防止杂菌侵染是袋栽香菇不容忽视的大问题。下面就袋栽香菇的污染成因及防治谈一下我们的看法。1菌筒污染袋栽香菇的污染主要表现在菌筒制作阶段,在此阶段常见的污染菌有红色链抱霉、绿色木霉、青霉、根霉以及病毒等。应计对污染菌所发生的部位、症状,分析所产生的原因,对症下药,并分别就污染的轻重进行不同的处理。1.亚病毒侵染1.玉.五症状病毒侵染多发生在菌丝生长阶段的后期。香…  相似文献   

7.
香菇是一种营养丰富,味道鲜美的食用菌,在我国北方地区栽培甚多,随着国家封山育林,禁止乱砍滥伐政策的出台,可用于香菇栽培的木材原料越来越少,袋料香菇的出现,正好解决了这个难题。但是也存在着栽培温度较难控制,管理难度大等问题,对此提供出一套袋料香菇从生产准备→料袋制作→菌袋培养→菌袋转色→越夏管理→出菇→采收加工的栽培技术模式。  相似文献   

8.
香菇生料地栽在北方地区进行几年了,然而成功者少,失败者多,导致人们对香菇地栽持怀疑态度。根据我们几年来的试验表明,只要掌握香菇的生活习性,掌握关健栽培技术措施,为香菇生长创造适宜地环境条件,香菇生料地栽就可以成功,并将为发展地区经济做出巨大贡献。几项关键技术措施是:1 选择好品种 北方生料地栽应以中、低温型品种为主,以便春秋两季出菇。同时要求菌丝生长快,抗杂菌能力强,产品加工烘制后的形态、颜色、香味、质地符合出口要求。主要栽培品种有Gr—02、908。做为供应当地市场鲜食可选用广温型的品种8001。  相似文献   

9.
夏季地栽香菇的关键技术环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避开了香菇的上市旺季,夏季覆土地栽香菇具有鲜菇价格高、质量好、销售快、管理较方便的优势,经济效益良好,是有条件的地区发展香菇种植的新方向。我市夏季地栽香菇已有三年的实践经验,经济效益显著,栽培量不断增加。实践证明:夏季覆土地栽香菇只要掌握好以下几个比较关键的技术环节,栽培就会获得成功,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1栽培场地选择和时间安排   夏季栽培香菇虽然选用了高温型品种,但是人为创造出菇条件的夏季香菇栽培,要求出菇场地选在植被状况良好,高温时间持续短,降温快,对香菇的不良影响少,水质清洁的中高海拔地…  相似文献   

10.
香菇菌棒生产过程中,常被绿霉、黄曲霉、链饱霉等杂菌污染而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为了减少杂菌污染,提高菌棒成品率,我们经过多年的生产实践,总结出了一套在日光温室中采用半开放式接种、低温发菌培养的香菇菌棒生产模式。现将其生产过程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连续三年,对带皮黑荆、去皮黑荆与青冈类硬杂木进行袋栽香菇、金针菇、平菇和黑木耳系列性对比测试和多指标鉴定。结果表明:黑荆木材(带皮或去皮)袋栽香菇,在产量、质量、营养成份等方面均显著优越于供对照的壳斗科青冈杂木;金针菇、平菇、黑木耳在黑荆木栽培料的前期生长阶段,其菌落直径和发菌率均优于对照,由此说明,黑荆木材是一种理想的食用菌栽培原料。  相似文献   

12.
以草代木栽培香菇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象草、五节芒、类芦、芒箕、玉米秆、麦秆、甘蔗渣7种基质栽培香菇的试验研究表明,在培养料中添加适当比例的菌草或作物秸秆基质替代部分杂木屑、麦麸等原料,选择中、短菌龄(中、早熟型)香菇品种,并相应调整香菇栽培季节,香菇菌棒能够正常发菌、转色和出菇,脂肪、蛋白质、氨基酸总量、多糖含量等营养质量指标与常规水平相同或相近。  相似文献   

13.
厚朴木屑栽培袋料香菇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厚朴木屑与一般硬杂木屑袋栽香菇对比试验,厚朴木屑为基质栽培袋料香菇对香菇产量、出菇期、菌棒产菇数量、菇体大小、菇形及花菇的数量均无显著的影响,因此,厚朴木屑完全适宜栽培袋料香菇。此外,厚朴基质中没有树皮,研究结果表明在合理的辅料作用下,基质中的树皮含量不影响香菇的产量、质量。  相似文献   

14.
普洱地区白参菌栽培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引进白参菌母种的培养基配方、原种的培养基配方、栽培料配方筛选和栽培方式的试验,结果表明马铃薯麸皮综合培养基可作为白参菌的最佳母种培养基;在原种和栽培种培养基中添加一定量的香菇菌糠和咖啡壳以及菜园土来进行白参菌的栽培是可行的;在参试的三种出菇方式中,以脱袋菌筒直接覆土栽培出菇效果最好,生物学转化率可达90.8%。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假定菌筒在发菌阶段无机物(灰分)是均匀分布在培养基中不被消耗的条件下,分析测定了在发菌阶段不同配方,不同菌种分解吸收培养基中纤维素、多戊糖和木素、单宁的情况,证实黑荆树单宁不被香菇菌所分解吸收,当发菌82天和86天时,3种菌种3个配方的9个菌筒里的培养基中,有6个培养基含水率增加,不同菌种在同一配方中灰分增加不同,CrO_2在纯黑荆枝桠材、树叶培养中分解纤维素42.22%,多戊糖61.74%,木素18.94%;黑荆枝桠与阔叶树混合配方的培养基中分解纤维素40.43%,多戊糖41.18%,木素38.36%;纯阔叶材配方的培养基中分解纤维素34.23%,多戊糖55.14%,木素40.23%。  相似文献   

16.
“菌株树种配套试验”项目作为省科委重点课题《菇耳专用林定向培育和菌株树种配套试验》的子课题之一,从1989年以来,共完成段木香菇栽培1720段,占任务的115%,段木木耳完成1076段,占任务的154%,袋栽香菇7800袋,占任务的130%,袋栽木耳4000袋,占任务的114%,栽培菇耳产量已达到或超过合同指标。投入产出比为1:18。筛选出L26和L507菌株与丝栗栲等树种配套栽培香菇的苗树最佳配对,对参试树种木屑栽培食用菌产量达到合同计划指标,同时摸索了一条枫香、千年桐等主要速生树种适宜栽培的食用菌菌种与栽培方式,为进一步开展菌树配套技术研究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柳勇 《林业科技》1995,20(4):37-39
提高袋栽香菇质量的关键技术柳勇(陕西省微生物研究所)香菇在世界菇类产量中居第二位,是仅次于双孢蘑菇的食用菌。多年来,我国香菇栽培主要集中在南方省份,现正向北方移栽,且发展速度甚猛,产量激增,已在北方地区食用菌栽培中占有重要地位。1991年全国香菇产量...  相似文献   

18.
连续三年对带皮黑荆、去皮黑荆与青冈类硬杂木袋栽香菇进行对比测试表明,用黑荆树木材作原料,带皮或不带皮袋栽香菇,其产菇量、香菇质量、营养成分等均显著优于或相当于青冈类。由此说明,黑荆木材是一种理想的食用菌栽培原料。  相似文献   

19.
引种象草栽培香菇见成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以草代木栽培食用菌的大发展,确切地解决了林菌矛盾,对缺乏森林资源的地区,引种象草栽培香菇,深度开发食用菌经济具有极其深远的现实意义。尤溪县自1988年试验野草栽培香菇成功之后,1990至1991年被福建省科委和国家科委列入重点“星火计划项目”,进行了深度开发,省政府把种草栽菇列入为人民办15件大事之一来抓。几年来尤溪引种象草栽培香菇大见成效,现将其成功经验报道如下。1 材料和方法1.1 象草 Pennisctum Purpureum schu-mach,系禾本科狼尾草属。原为非洲热带亚热带播种的多年生牧草,植株高大,根系发达,分蘖力强,耐旱耐瘠薄,速生丰产。①培地选择及种植方法:象草对土壤要求不严,可利用林中空地、林缘山脚路旁、河边滩涂、房前屋  相似文献   

20.
利用湖桑枝条栽培香菇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全桑枝木屑、全杂木屑、桑木屑与杂木屑混合物分别为培养基,并分别采用泌阳模式和古田模式栽培香菇试验。结果表明,以全桑枝木屑为培养基,采用古田栽培模式,生产的香菇产量高、质量好,净利润较全杂木屑培养基栽培香菇高40.0%-44.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