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为研究天敌对龙眼害虫的控制作用,以龙眼角颊木虱为研究对象,在实验室研究红星盘瓢虫和小毛瓢虫对龙眼角颊木虱的捕食功能反应。结果表明,2种天敌瓢虫对龙眼角颊木虱的捕食功能反应模型均属Holling Ⅱ型,对猎物的捕食量(Na)都是随着猎物密度(N)的增加而增加,而对猎物的捕食量(Na)和寻找效率(a)均随着龙眼角颊木虱虫龄的增加而降低,处理时间(Th)延长;红星盘瓢虫的寻找效率大于小毛瓢虫,处置时间则更短,在同一虫态既定猎物密度下,红星盘瓢虫的捕食量显著大于小毛瓢虫。  相似文献   

2.
杀虫剂对龙眼角颊木虱与天敌瓢虫的毒力及选择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测定了10种杀虫剂对龙眼角颊木虱及其捕食性天敌瓢虫的毒力和选择性,结果表明,吡虫啉、噻虫嗪对龙眼角颊木虱与天敌瓢虫的选择性最高,对龟纹瓢虫选择指数分别为11.10、10.36,对四斑月瓢虫的选择指数分别为10.05、7.06;氟虫腈、阿维菌素对天敌瓢虫的选择性均较高;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以高效氯氰菊酯对天敌瓢虫的选择性最高,对龟纹瓢虫和四斑月瓢虫的选择指数分别为1.83和1.43,三氟氯氰菊酯、溴氰菊酯对龙眼角颊木虱的毒力最高,但对天敌瓢虫的选择性较低;毒死蜱对2种天敌瓢虫的选择性最低,选择指数分别为0.42和0.34.  相似文献   

3.
龟纹瓢虫成虫对高粱蚜的捕食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室内条件下进行了龟纹瓢虫成虫对高粱蚜的捕食功能反应与搜寻效应试验。结果表明,龟纹瓢虫雌雄成虫的捕食功能反应均符合HollingⅡ型方程;龟纹瓢虫成虫的捕食量随猎物密度的增加而增加,而搜寻效应随之降低。龟纹瓢虫雌雄成虫处理1头高粱蚜虫所需的时间(Th)分别为0.017 d和0.024 d;瞬间攻击率(a)分别为1.661和2.967;最大日捕食量分别为58.824头和41.667头。龟纹瓢虫的捕食量受种内干扰影响,随着龟纹瓢虫密度的增加,单头平均捕食量呈下降趋势。在龟纹瓢虫成虫2头/皿时,分摊竞争强度(I)仅为0.0689,说明此密度下龟纹瓢虫成虫捕食高粱蚜时种内干扰效应很低。  相似文献   

4.
龟纹瓢虫捕食棉蚜的功能反应与寻找效应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测定龟纹瓢虫Propylaeajaponica(Thunberg)捕食棉蚜Aphis gossypii(Glover)的功能反应和寻找效应.结果表明,其捕食量随猎物的密度增加而上升,当猎物增加到一定水平,捕食量趋向稳定.拟合捕食功能反应曲线,符合Hol1ing功能反应Ⅱ型,其模型为Na=1.1837N/1+0.0059N.日最大捕食量为226头.龟纹瓢虫寻找效应随自身密度增加而降低,模型为E=0.5981×P-1 7081.干扰反应模型为E=0.9733×P-2.076.3个模型为正确评价龟纹瓢虫控制棉蚜的作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为明确温度对异色瓢虫(Harmonia axyridis)各虫态捕食桃蚜(Myzus persicae)能力的影响,设定18、23、28、33℃四个温度处理,测定不同虫态(龄)异色瓢虫(1—4龄幼虫和成虫)在不同猎物密度条件下对桃蚜的捕食量,并分析其捕食功能反应和寻找效应。结果显示:不同温度下各虫态异色瓢虫对桃蚜的捕食功能反应属于HollingⅡ型。在18—33℃条件下,随着温度的升高,各虫态异色瓢虫对桃蚜的捕食量逐渐增加。在33℃条件下,异色瓢虫的捕食能力(a∕Th)最强,理论最大捕食量(1∕Th)最高。同一温度下,异色瓢虫对桃蚜的捕食能力、理论最大捕食量均表现为4龄幼虫>成虫> 3龄幼虫> 2龄幼虫> 1龄幼虫。4龄异色瓢虫幼虫在4个温度处理下对桃蚜的理论最大捕食量(1∕Th)分别为90.909、 200.000、 333.333、 500.000头。各虫态异色瓢虫对猎物的寻找效应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随猎物密度的增加而降低。综上,在一定温度范围内,各虫态异色瓢虫对桃蚜的捕食能力、日最大捕食量和寻找效应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  相似文献   

6.
测定龟纹瓢虫Propylaeajaponica(Thunberg)捕食棉铃虫Heliothisarmigera(Hübner)卵的结果表明,其捕食量随猎物的密度增加而上升,当猎物增加到一定水平,捕食量趋向稳定。拟合捕食功能反应曲线,符合Holling功能反应Ⅱ型,其模型为Na=0.6660N/(1 0.0322N)。日最大捕食量为21粒。龟纹瓢虫寻找效应随自身密度增加而降低,模型为:E=0.2159×P-1.4427干扰模型为:E=0.4855×P-2.4247。3个模型为正确评价龟纹瓢虫控制棉铃虫的作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龟纹瓢虫对玉米黄呆蓟马成虫的捕食功能反应与搜寻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程松莲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2):10557-10557
[目的]探讨龟纹瓢虫对玉米黄呆蓟马成虫的捕食功能反应与搜寻效应。[方法]通过室内试验研究龟纹瓢虫成虫、二龄幼虫对玉米黄呆蓟马的捕食功能反应与搜寻效应。[结果]龟纹瓢虫的捕食功能反应符合HollingⅡ型方程。龟纹瓢虫成虫、二龄幼虫对玉米黄呆蓟马成虫的捕食量随着猎物密度的增加而增加,搜寻效应随着猎物密度的增加而降低。在相同猎物密度下,龟纹瓢虫成虫的捕食量大于二龄幼虫。在相同玉米黄呆蓟马密度下,龟纹瓢虫成虫的搜寻效应高于二龄幼虫。龟纹瓢虫成虫、二龄幼虫对玉米黄呆蓟马成虫的捕食上限分别为73.5头和16.2头。[结论]该研究为龟纹瓢虫对玉米黄呆蓟马的田间控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异色瓢虫成虫对3种蚜虫捕食选择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异色瓢虫成虫对不同密度下和不同虫龄的菜蚜、麦蚜、苹果瘤蚜的捕食量,结果表明,异色瓢虫成虫对3种蚜虫成虫与幼虫的捕食量与其密度均符合HollingⅡ型方程,其捕食量随猎物密度的增加而增大,寻找效应随着猎物密度的增加而降低;异色瓢虫对菜蚜和麦蚜成、若虫均有较好的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9.
异色瓢虫对麦蚜和红蜘蛛的捕食功能反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实验室条件下进行了异色瓢虫成虫及三、四龄幼虫对麦蚜和果树红蜘蛛的捕食功能反应研究。结果表明,异色瓢虫对两种猎物的捕食功能反应均符合HollingⅡ型方程,其捕食量随猎物密度的增加而增大,寻找效应随着猎物密度的增加而降低;异色瓢虫的日捕食量表现为四龄幼虫>成虫>三龄幼虫;在麦蚜和红蜘蛛的混合种群中,异色瓢虫喜欢取食麦蚜。  相似文献   

10.
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六斑月瓢虫成虫、4龄幼虫、3龄幼虫对柑橘木虱5龄若虫的捕食能力.试验结果表明,六斑月瓢虫3种虫态的捕食功能反应均能较好地拟合HollingⅡ型圆盘方程.六斑月瓢虫成虫、4龄幼虫和3龄幼虫的瞬时攻击率分别为0.990、0.916和0.455;处理时间分别为0.002、0.001和0.003 d;对柑橘木虱的搜寻效应均随着柑橘木虱密度的升高而下降.在柑橘木虱密度一定的条件下,六斑月瓢虫的捕食率随自身密度的升高而下降,说明存在种内干扰作用.  相似文献   

11.
大草蛉幼虫对烟粉虱的捕食功能反应及捕食行为观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评估大草蛉(Chrysopa pallens)对烟粉虱(Bemisia tabaci)卵、若虫及伪蛹的搜寻、控害潜能,观察分析其捕食行为。【方法】在室内设置不同密度的烟粉虱卵、若虫及成虫供大草蛉高龄幼虫取食,统计大草蛉3龄幼虫在不同猎物密度下的净取食和取食比例,并进行相关统计分析。观察大草蛉3龄幼虫的取食行为的若干独立行为事件,系统描述其行为事件内容,分析研究各行为发生频次及持续时间占总捕食过程的比例。【结果】大草蛉3龄幼虫对烟粉虱卵、若虫及伪蛹的捕食功能反应均同时拟合Holling II及III型方程。在室内条件下,大草蛉3龄幼虫的捕食量随猎物密度的增加而上升,其瞬间攻击率随烟粉虱虫龄的增加而增大,且处理时间为若虫>伪蛹>卵,最佳寻找密度为若虫最低。对搜寻效应的估计结果表明,大草蛉幼虫对烟粉虱的搜寻效应随烟粉虱虫龄的增加而升高。大草蛉取食卵及若虫时,其行走及搜索行为所占比例相当,而取食伪蛹时搜索行为所占比例最高而取食其次。同时,在捕食过程中,各行为事件的发生比例也存在显著差异。【结论】大草蛉高龄幼虫在低密度下对烟粉虱卵、若虫及成虫的捕食能力随密度增长且不受密度制约,其捕食行为事件的发生频次及持续时间在取食不同类型猎物时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2.
中华通草蛉幼虫对玉米蚜捕食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室内研究了中华通草蛉幼虫对玉米蚜的功能反应及三龄幼虫的寻找效应。结果表明,各龄幼虫的功能反应均属HollingⅡ型并获得其数学模型。草蛉幼虫食量随龄次的增加而增大,二、三龄幼虫的a′/Th值明显大于一龄幼虫,三龄幼虫寻找效应用Hassell-Varley干扰模型拟合,得出E=0.2814P-0.3911,寻找效应随自身密度的增大而减小。Beddington模型拟合后获得:E=0.2753/(0.7703+0.2297P),表明寻找效应随自身密度和猎物密度的增大而呈双曲面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3.
采用培养皿和纱笼饲养两种方法,研究了在林间捕食蚜虫的3种天敌:异色瓢虫、龟纹瓢虫、大草蛉之间相互竞争干扰作用,结果表明,3种幼虫在空间狭小的培养皿中,出现相互残杀现象,低龄期大草蛉幼虫和异色瓢虫幼虫存活率较高,都可捕杀龟纹瓢虫幼虫,中龄之后的大草蛉幼虫竞争优势明显,捕杀瓢虫幼虫.在空间相对较大的纱笼中,食物充足时,大草蛉幼虫和异色瓢虫幼虫存活率均较高,龟纹瓢虫幼虫存活率随虫龄增加而增加;食物不足时大草蛉幼虫存活率较高,异色瓢虫幼虫和龟纹瓢虫幼虫存活较低.对成虫间竞争干扰的研究表明,3种天敌成虫在共同捕食中,龟纹瓢虫寻找猎物时间最短,大草蛉最长.异色瓢虫受干扰最小、捕食的蚜虫数量最多,异色瓢虫成虫优势明显大于龟纹瓢虫和大草蛉.  相似文献   

14.
龟纹瓢虫成虫对苜蓿豌豆蚜的捕食功能反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龟纹瓢虫成虫控制苜蓿豌豆蚜的能力。[方法]在实验室内,测定未饥饿和饥饿24h的龟纹瓢虫成虫对苜蓿豌豆蚜的捕食功能反应。[结果]龟纹瓢虫捕食苜蓿豌豆蚜的数量与苜蓿豌豆蚜密度呈负加速曲线关系,符合Honing-Ⅱ型功能反应模型,x2检验表明圆盘方程的理论值与实测值相符,捕食作用在一定范围内随猎物密度的增加而加大。未饥饿和饥饿24h的龟纹瓢虫捕食苜蓿豌豆蚜的功能方程分别为:1/Na=1.512(1/N)+0.0302、1/Na=1.0875(1/N)+0.0109,未饥饿与饥饿24h的龟纹瓢虫成虫对苜蓿豌豆蚜的日最大捕食量分别为33.11、91.74头。[结论]龟纹瓢虫成虫对苜蓿豌豆蚜的捕食作用较大,对其发生具有一定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5.
北京六个绿化树种盆栽蒸腾耗水量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采用BP3400精密天平和Lico-6400便携式光合系统等仪器研究了北京6个城市绿化树种在不同密度下的耗水量及耗水速率的日变化和昼夜变化状况.结果表明,在正常水分条件下,各树种苗木耗水量和耗水速率的日变化规律呈“单峰型”变化,峰值出现在10:00—14:00之间.各树种在单株密度时日平均耗水量大小排列是:国槐>白蜡>侧柏>油松>丁香>黄杨;日平均耗水速率的大小为:白蜡>国槐>丁香>黄杨>侧柏>油松.阔叶树种的耗水速率明显大于针叶树种.随着密度的增加,各种苗木的耗水量是递增的,耗水速率是递减的.6种苗木随着密度增加日平均耗水速率下降幅度是:油松最大,国槐最小,白蜡、侧柏、丁香和黄杨居中.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测定了中华啮粉蛉Conwentzia sinaca(Yang)成虫对柏小爪螨01igonychus perditus成螨的捕食作用。结果表明:其功能反应属Holling Ⅱ型。根据Holling--Ⅲ型功能反应新模型:Na=a·exp(-b/Nt)找出了最佳寻找密度16.79头;利用Holling(1959)寻找效应(S)与寄主密度(Nt)关系公式S=a/(1+aThN1)计算了寻找效应,结果表明寻找效应随猎物密度的增加而降低;利用Hassell&Varley(1969)模型E=QP^-m和Beddington(1975)模型E=at/[1+btw(P-1)]对中华啮粉蛉成虫寻找效应和自身密度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模拟,模拟方程分别为:E=0.6229P^-0.9266和E=0.4382/(0.6041+0.3959P),Beddington模型更好地反映了寻找效应和中华啮粉蛉密度之间的关系。寻找效应与中华啮粉蛉成虫自身密度和柏小爪螨之间的关系用Beddington(1975)模型E=at/[1+btw(P-1)]进行描述,模拟方程:E=0.4422/(0.6041+0.003064N1+0.3959P),寻找效应(E)随中华啮粉蛉密度(P)和猎物柏小爪螨密度(Nt)的增大而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