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7 毫秒
1.
鹿茸间充质干细胞是一类新发现的干细胞。为获得鹿茸间充质干细胞的生物学特征,建立鹿茸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培养模式,通过采用改良组织块细胞培养法对生长30 d的塔里木马鹿茸间充质层细胞体外分离培养,观察细胞形态特征,MTT比色法检测细胞生长特点。结果表明:间充质层样品组织块于1 d完全贴壁,贴壁后培养2 d即可观察到组织块边缘迁出少量细胞,贴壁后培养3 d,大量的间充质干细胞从组织块中迁出,并不断增殖,在组织块贴壁后5 d细胞生长融合。传代培养的2~6代细胞在培养到96 h细胞增殖达到高峰。原代培养细胞呈梭形,细胞核呈椭圆形,细胞呈菊花状排列生长;传代细胞形态呈梭形、不规则形,且排列无规则。本研究结果将为鹿茸间充质干细胞的后续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
马鹿茸间充质干细胞对鹿茸的生长发育有重要的作用,为研究鹿茸的生长,是否可以通过体外培养获得马鹿茸间充质干细胞,提取细胞蛋白。结果表明:传代马鹿茸间充质干细胞1d内完全贴壁,细胞呈多边形,3~5d细胞生长达到高峰,细胞呈纤维状,7d细胞生长趋于稳定,14d细胞长满。将5.0×10~6个细胞裂解,获得蛋白的浓度为7.3μg/ml。  相似文献   

3.
利用消化酶消化法,用DMEM培养基对鹿茸干细胞进行了体外培养,分别从原代培养、传代、冻存、以及复苏等几个环节进行了试验。摸索鹿茸干细胞合适的体外培养条件,为鹿茸的各项相关研究打基础。结果表明,用透明质酸酶和胶原酶对组织样进行消化,然后用10%DMEM培养基进行培养细胞生长效果较好。适宜培养条件是37℃、5%CO2最大饱和湿度。  相似文献   

4.
为了改进奶牛乳腺上皮细胞原代培养技术和探究乳腺组织冻存方法,选用24月龄无泌乳史荷斯坦奶牛,采用组织块种植法,通过侧置和倒置两种方式,分别从新鲜和冻存(8个月)的乳腺组织中分离培养奶牛乳腺上皮细胞。结果表明,侧置处理能使乳腺细胞爬出时间缩短1~2d,并改善组织块贴壁速度和效果;回收于前次培养后的乳腺组织块再分离培养,贴壁第2天即有乳腺上皮细胞爬出;一步冷冻(-80℃)液氮保存较大奶牛乳腺组织块,冻存液A(FBS∶DMSO∶DMEM/F12=7∶2∶1)冻存的组织块存活率为50%,冻存液B(FBS∶DMEM/F12∶DMSO∶HEPES/丙酮酸钠贮存液=10∶7∶2∶1)冻存的组织块存活率为56%。可见,作者建立的侧置处理法和组织块回收法可以用于奶牛乳腺上皮细胞的分离培养,可以缩短组织块种植法实验周期,冻存液中加入缓冲液HEPES/丙酮酸钠后有利于组织块生物活性保持。  相似文献   

5.
以探讨水牛精原细胞体外培养的发育潜能为目的,对3~5月龄水牛睾丸组织进行精原细胞与支持细胞的体外共培养.两步酶法消化睾丸组织来制备水牛生殖细胞悬液,接种于含10%FBS的DMEM培养液中,在37℃、5%CO2、饱和湿度下培养30 d,观察细胞的生长和形态变化,并对培养4周的细胞进行RT-PCR分析,以检测PRM-2和TP-1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水牛精原细胞体外培养24 h后,精原细胞(10.0~12.5μm)呈圆形并紧贴支持细胞上;养7~8 d后.精原细胞出现聚集状态;养10 d后,有细胞克隆形成;养30 d后,出现似长形精子细胞(8.0~10.0μm).对培养4用后的细胞进行RT-PCR分析,精子细胞特异表达基因PRM-2被检测出来.结果表明,采用本试验体外培养条件对水牛精原细胞进行培养,能够满足精原细胞体外长期培养的需要,并可以发生增殖与分化而形成似精子细胞.  相似文献   

6.
以梅花鹿为研究对象,通过流式细胞术、荧光定量PCR等方法,探讨YAP(Yes-associated protein,即Yes相关蛋白)对鹿茸间充质细胞增殖与分化的影响。分离培养鹿茸间充质细胞,添加一定浓度的YAP抑制剂Verteporfin后,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发现,细胞的增殖活性被显著抑制,G0/G1期细胞百分比增加,S期细胞百分比降低。同时,Verteporfin可降低CCND1、CCND2、CCND3、CCNE1、CDK2、CDK4和CDK6在鹿茸间充质细胞中的表达。Verteporfin处理12,24,36,48,72 h后,软骨细胞标志性分子COLⅡ、SOX9和AGC的表达显著增强。进一步研究了YAP对间充质细胞中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的影响,结果显示Verteporfin可增加间充质细胞中ROS含量,促使细胞中超氧阴离子(O2-)和线粒体ROS(mtROS)含量升高。为了探究YAP是否通过ROS来影响鹿茸间充质细胞的分化,细胞经Verteporfin处理2 h后再添加抗氧化剂GSH和NAC处理24 h,结果显示GSH和NAC可显著减低Verteporfin对COLⅡ、SOX9和AGC mRNA的诱导效应。结果表明,YAP在鹿茸间充质细胞的增殖与分化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以无菌手术法取健康妊娠期、泌乳期昆明小白鼠的乳腺组织,用胰蛋白酶、胶原酶1分段消化法获得小鼠乳腺细胞。生长培养液为DMEM/F12,含10%胎牛血清,添加胰岛素(5μg/mL)、EGF(5ng/mL)、氢化可的松(1μg/mL)、青霉素(200IU/mL)及链霉素(0.1mg/mL)。从乳腺组织中获得的细胞直接放入-80℃冰箱中进行冻存,冻存液为DMEM/F12,含20%胎牛血清、10%DMSO。用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发现乳腺组织消化后即可获得呈圆饼状的上皮细胞;培养过程中,乳腺上皮细胞的形态以鹅卵石型和多角型为主,增殖可形成乳头状结构,称之为乳球体,大量增殖后形成圆顶型结构。细胞核呈圆形或椭圆形,在传代过程中,乳腺上皮细胞可形成岛屿状的闭合型细胞群,边界清晰,细胞之间结合紧密,细胞间呈拉网结构。结果表明:获得典型上皮细胞形态的小鼠乳腺细胞原代培养物,从泌乳期小鼠获得的乳腺上皮细胞传至第1代时无法长成单层;而从妊娠期小鼠获得的乳腺上皮细胞传至第3代时才无法长成单层;冻存后复苏的乳腺细胞在培养过程中仍然具有典型的上皮细胞形态,并且增殖旺盛。  相似文献   

8.
为了进一步了解鹿源DCN基因的结构与功能,揭示该基因在鹿茸尖端不同组织层的表达规律,本研究从梅花鹿鹿茸尖端组织cDNA文库中首次克隆具有完整编码区的DCN基因全长cDNA序列,并结合生物信息学方法和实时荧光定量RT-PCR技术对该基因的氨基酸序列结构和表达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梅花鹿DCN基因cDNA全长为1 831 bp,编码360个氨基酸;其编码蛋白具有N端信号肽,相对分子质量为39.9 ku,理论等电点为8.8,其一级结构中亮氨酸所占比例最高(12.5%);梅花鹿与绵羊DCN氨基酸序列的相似性最高(98%).实时荧光定量RT-PCR分析表明,DCN在间充质层的表达显著高于其他3层组织,提示DCN的抗纤维化活性可能是维持鹿茸间充质层快速生长的重要调节因素.  相似文献   

9.
《中国兽医学报》2019,(2):292-295
为了研究色氨酸2,3-双加氧酶(TDO2)在梅花鹿茸角再生中的作用,本试验通过原位杂交方法检测TDO2mRNA在梅花鹿茸角中的表达。在体外分离培养的鹿茸软骨细胞中添加TDO2抑制剂680C91,诱导24h后,应用Real-time PCR方法检测肥大软骨细胞分化标志分子Ⅹ型胶原(COLⅩ)及RUNT相关转录因子3(RUNX3)mRNA表达的变化,进一步研究TDO2对鹿茸软骨细胞分化的调节机理。结果发现,TDO2在鹿茸真皮层、间充质层及软骨层中均有表达。680C91诱导24h后,鹿茸软骨细胞中COLⅩ的表达量显著降低,同时RUNX3的表达水平也显著降低。以上结果表明,TDO2可能通过RUNX3来调节梅花鹿鹿茸软骨细胞的分化。  相似文献   

10.
以新生犊牛睾丸为实验对象,应用组合酶法进行支持细胞分离培养,并研究了冷冻保存后支持细胞的生长特性。结果表明:在细胞分离时,消化睾丸组织,分离曲细精管法所获得的细胞悬液中的有效细胞数高于组织剪碎法。支持细胞体外培养,4 h后开始贴壁,3~4 d铺满培养皿底壁,传代后细胞生长较快,2 d即可增殖一代。HE染色,胞质染色较淡,而细胞核染色较深,呈圆形或椭圆形位于细胞质中央或偏位,核仁明显。采用10%FBS+10%DMSO的DMEM液做冷冻液,对细胞进行冷冻保存时,支持细胞的复苏率在65%以上。解冻后的支持细胞体外培养,4h开始有细胞贴壁,24h后大部分细胞贴壁,3~4d铺满培养皿底壁。  相似文献   

11.
茸鹿人工选育品种品系数量性状遗传参数的统计分析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对我国人工选育的梅花鹿和马鹿 6个品种品系的 2 0多个数量性状的遗传参数 ,进行了统计分析 ,结果表明 ,变异系数除鲜茸重的较高之外 ,其他很小 ;公鹿的留种率很低 ,茸重性状的选择差很大 ;遗传力和重复力均较高 ;世代间隔较短 ;鲜茸重的遗传进展和年改进量较大 ;梅花鹿种公鹿的种用年限较短 ,并明显低于马鹿的 ;梅花鹿品种品系间和马鹿亚种间杂交F1茸重性状和繁殖成活率性状的杂种优势率非常显著 (P <0 0 1 )。此项统计分析为茸鹿的优质高效育种、提高纯繁选育速度、杂种优势利用、杂交培育新品种和育种规化及模式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以梅花鹿为研究对象,通过原位杂交方法对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在梅花鹿茸角中的表达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cyclin D1在梅花鹿茸角表皮层内表达极少,在茸角真皮层、间充质层及软骨层等处均有表达,但在表达强度上存在差异。在真皮层中,cyclin D1在真皮成纤维细胞中有较强的表达,在鹿茸间充质细胞中也有少量cyclin D1的表达,在鹿茸软骨层中,cyclin D1在软骨细胞中的表达量非常高,主要表达在增殖区的软骨细胞中。结果表明,cyclin D1可能在梅花鹿茸角再生过程中起重要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3.
鹿茸角是哺乳动物唯一的失去后还能完全再生的器官,人们对鹿茸角再生的分子机理了解甚少。本试验以梅花鹿为研究对象,通过原位杂交方法对Bcl-2在梅花鹿茸角中的表达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Bcl-2在梅花鹿茸角表皮层内表达甚微,在茸角真皮层、间充质层及软骨层等处均有表达,但在表达强度上存在一定差异。在真皮层中,Bcl-2在真皮成纤维细胞中有较强的表达,在鹿茸间充质细胞中也有少量Bcl-2的表达;在鹿茸软骨层中,Bcl-2在软骨细胞中的表达量很高,主要表达在增殖区的软骨细胞中。这表明Bcl-2可能在梅花鹿茸角再生过程中起重要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索梅花鹿甲硫氨酸亚砜还原酶B3(methionine sulfoxide reductase B3,MSRB3)基因多态性及其与茸重性状的关联性。【方法】 选取高、低产茸量的梅花鹿各8只,应用DNA直接测序法检测基因变异位点。采用MassARRAY® SNP分型技术对314头24月龄梅花鹿MSRB3基因进行基因分型,并结合梅花鹿茸重性状数据进行了关联分析和单倍型分析。【结果】 在梅花鹿MSRB3基因中共发现6个SNPs位点,其中2个SNPs位点位于外显子区域,且突变均未引起氨基酸改变,属于同义突变,其余4个SNPs位点均存在于内含子区域。分型结果显示4个样本未分型成功,其余310个样本进行后续分析。各位点观测杂合度和期望杂合度基本一致,g.44455582 T>C、g.44455759 C>T、g.44414424 T>C、g.44350306 T>C及g.44340836 G>A等5个位点的杂合度较高,均属于中度多态(0.25<PIC<0.5),g.44340734 G>C位点杂合度较低,属于低度多态(PIC<0.25)。卡方检验结果表明,g.44455759 C>T位点偏离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P<0.05),其他5个位点均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P>0.05)。对6个SNPs位点的不同基因型与梅花鹿茸重的关联分析结果表明,g.44455582 T>C位点的TT基因型个体茸重极显著高于CC和TC基因型(P<0.01)。单倍型分析结果显示,g.44340734 G>C和g.44350306 T>C、g.44455582 T>C和g.44455759 C>T位点存在强连锁,各产生3种单倍型,在Block 2区块中单倍型TC茸重显著高于单倍型CT (P<0.05)。【结论】 MSRB3基因与梅花鹿茸重性状密切相关,g.44455582 T>C位点和单倍型TC可作为筛选高产梅花鹿的分子标记。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梅花鹿茸、马鹿茸不同部位氨基酸、总磷脂、钙、磷含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梅花鹿茸、马鹿茸不同部位都含有丰富的氨基酸,其中含有7种以上的人体必需氨基酸。各个部位氨基酸的总量,必需氨基酸的含量及总磷脂的含量由基部到顶端逐渐增加,钙、磷的含量则由基部到顶端逐渐减少。  相似文献   

16.
西丰梅花鹿品种选育研究和推广效果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采用个体表型选择种鹿、单公群母配种和大群闭锁繁育的方法,并应用对幼鹿的科学培育和选育鹿科学饲养管理等综合配套技术,经过193 1~1973年7个世代家养舍饲繁育、1974年选定系祖鹿建立选育群和育种核心群至1995年3个世代的连续系统选育,由源于东北梅花鹿和地方品种的西丰梅花鹿品种,在西丰县育才等4个参茸场育成了半山区舍饲型的3 60 1只西丰梅花鹿品种,其中,核心群鹿92 9只,占2 5 8%。该品种具有体貌相对一致,体型中等,体质结实,鲜茸平均单产3 2 0 5kg,成品茸平均单产1 2 5 9kg,茸的支头大,嘴头肥大,优质率高( 70. 9% ) ,畸型茸率低( 7.6% ) ,繁殖成活率77 .8% ,生产利用年限10年,遗传性状稳定,茸重的遗传力为0.49,重复力0. 63 ,产仔日期重复力0 .68,种用年限2.2年,鲜茸重的遗传进展5 19g,年改进量89g ,F1的杂种优势率茸重性状13.0 4% ,繁殖成活率的为18.94% ,选育的第Ⅲ世代年只均新增纯收益成年公鹿10 3 0元,成年母鹿790元,已获经济效益12 2 1万元,科研投资年均纯收益率5 .63元/元;又经1996~2 0 0 4年在本县和2 0多个省、市、自治区上百家万余只的推广应用表明,西丰梅花鹿的生产性能和遗传性能稳定,稳产高产高效,年只均创净效益成年公鹿15 0 0元,成年母鹿160 0元,其杂交改良效果,尤其是与双阳  相似文献   

17.
本试验旨在研究日粮单宁水平对育成期雄性梅花鹿生长发育、角基萌发和初角茸生长的影响。选用24头体况相近的育成期雄性梅花鹿,采用单因素随机分组设计,分为4组,每组6头。对照组饲喂不添加单宁的基础日粮,Ⅰ、Ⅱ、Ⅲ组在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1%、2%、4%单宁。预试期4d,正试期140d。结果表明,Ⅱ组梅花鹿体重、体高的平均日增长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各组间体长、管围的平均日增长差异均不显著(P0.05);与对照组相比,Ⅰ、Ⅱ、Ⅲ组梅花鹿角基萌发时间早;Ⅰ组梅花鹿初角茸左、右支茸长均高于对照组和Ⅱ、Ⅲ组,其中Ⅰ组梅花鹿初角茸右支茸长显著高于Ⅲ组(P0.05),Ⅰ、Ⅱ、Ⅲ组梅花鹿初角茸左、右支茸重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综上所述,日粮中添加单宁能促进梅花鹿的生长发育,提前角基萌发时间,同时提高初角茸的产量;育成期雄性梅花鹿日粮中单宁的适宜添加量为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