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元蘑又称亚侧耳,别名黄蘑、冻蘑、晚生北风菌,隶属于层菌纲、伞菌目、白蘑科、亚侧耳属。是东北著名的野生食用菌,主要分布于河北、黑龙江、吉林、山西、广西、陕北等地。种源为东北野生子实体,采集分离获得,庆元县食用菌科研中心于2006年引种成功。  相似文献   

2.
赣西地区人工驯化元蘑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元蘑别名黄蘑、冻蘑、晚生北风菌,属层菌纲伞菌目白蘑科亚侧耳属,是我国东北著名的野生食用菌,分布于河北、黑龙江、吉林、广西、陕北、四川、江西等地.我国大部分地区只要条件适宜均可栽培.但是一直以来,其人工栽培一直是个难题,江西农业工程职业学院生物系于1996年开始人工驯化栽培试验,经过多年的比较分析研究,终于取得了一些突破,并于近几年在赣西地区逐渐推广.  相似文献   

3.
玉米芯(秸)发酵料袋栽榆黄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利 《食用菌》2006,28(3):30-30
榆黄菇(Pleurotus citrinopileatus)又名金顶侧耳、金顶蘑、玉皇蘑等。是我国东北林区著名野生食用菌。  相似文献   

4.
元蘑(Hohenbuehelia serotina(schrad:Fr,)singer),即亚侧耳,又称冻蘑、冻菌、冬蘑、黄蘑、晚生北风菌、剥茸(日本),属伞菌目、白蘑科、亚侧耳属,是北方著名的野生食用菌之一。2006年,本所从东北引进菌种,进行栽培试验并获得成功。现将其生物学特性、生长发育条件及栽培技术介绍如下。1元蘑形态特征元蘑子实体丛生或覆瓦状叠生,与平菇既有些近似,又有所区别。菌盖湿时稍粘,扁半球形、扇形或肾形,宽3~12cm,米黄色、灰白色、青灰色、黄绿色或淡褐色,有短绒毛,边缘平滑,表皮易剥离,初期内卷,后平展,老熟反卷;菌肉白色、厚、柔软;菌柄短,侧生,长1~2cm,粗1.5~3cm,柄上被有绒毛,中实,淡黄色,也有无柄;菌褶延生,较密,白色或淡黄色,薄,幅宽,前方窄。元蘑虽然是侧耳,但菌丝生长与平菇、金顶侧耳等有所不同。平菇等侧耳在培养基质中生长时,可以观察到菌丝生长的前端浓密、洁白,边缘整齐;而元蘑菌丝在木屑培养基中生长时边缘不整齐。在PDA培养基上,平菇在25℃恒温条件7天可以长满试管斜面,而元蘑在同样培养基和同等培养条件下,则需10天以上才能长满斜面。子实体分化时,平菇是从原基分化开始,...  相似文献   

5.
元蘑是亚侧耳的地域别名,也称冻蘑、冻菌等,属木腐菌,是东北地区的主要食用菌品种之一,原以野生品为主,近年已推广有小袋地栽及吊袋等栽培模式。笔者从2005年秋开始驯化吉林省江源县野生菌株,以河南省卢氏县狮子坪乡的低纬度高海拔自然条件和吉林省江源县大阳岔的高纬度低海拔自然条件进行人工养菌自然出菇,经两地按春秋两季制袋,棚  相似文献   

6.
亚侧耳驯化简报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亚侧耳 Hohenbueh-elia Serotina(Schrad.exr Fr.)Sing.,又称元蘑,秋末生于椴木等阔叶树的腐木上,覆瓦状丛生,是长白山区著名的野生食用菌之一。亚侧耳细嫩清香,适合干制贮藏和出售,是广大菇农盼望能够实现人工栽培的菇类。为此,我们进行了亚侧耳的驯化和研究,现简报如下:  相似文献   

7.
亚侧耳(冻蘑)Hohenbuehelia serotina,是长白山区著名野生食用菌之一,属晚秋低温菌。在长白山区,9月中旬至10月上旬寄生在椴、槭、桦、毛赤杨等阔叶树活立木及倒腐木上。目前已有不少地方引种实验栽培。资料记载和人们普遍认为冻蘑只能生长在阔叶树上。笔者在1985年长白山自然  相似文献   

8.
元蘑(Hohenbuehelia sertina)又称冻蘑、冬蘑,是东北著名的野生食用菌。在野生条件下呈覆瓦状,叠生在榆树、椴树、桦树等阔叶树上,菌盖呈半球型或扇型,表面黄绿色,湿度大时有粘液,靠近基部有短绒毛,边缘平滑,菌肉白色,菌褶稍密,白色至浅黄色,菌柄侧生,很短或无。  相似文献   

9.
大棚栽培元蘑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尹永林  王志学 《食用菌》2004,26(4):38-38
元蘑即亚侧耳,又叫晚生侧耳、冻菌、冻蘑。20世纪80年代延边农学院杨淑荣对它的生物学特性以及人工栽培方法进行了研究。本文为笔者进行大棚栽培元蘑经验总结。  相似文献   

10.
金顶蘑(Pleurotus citrinopileatus)是野生食用菌。由于生于榆树倒木上,故称榆黄蘑;又由于金色菌盖层叠排列如同皇冠,所以又称玉皇蘑;各地又有榆蘑、黄蘑、金顶侧耳等不同名称。多生于夏季榆树或栎树的枯立木、倒木、伐桩和原木上。金顶蘑生活力强,栽培容易,产量高,是一种值得推广的食用菌。但是由于制成干品有失鲜美,所  相似文献   

11.
榆黄菇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李华 《食用菌》2008,30(6):45-46
榆黄菇,学名金顶侧耳,又名金顶蘑、玉皇蘑、粗斗黄等。其子实体(菌盖)色彩鲜黄、十分艳丽,形如花朵簇聚,形态高贵典雅(照片)。其营养丰富,细腻脆嫩,昧道鲜美,有清香气味,实为野生食用菌中的上品,鲜食尤佳。  相似文献   

12.
榆黄磨(Pleurotus citrinopileatus)是长白山区珍贵的野生食用菌,又名金顶蘑、金顶侧耳、玉皇蘑等。榆黄蘑味鲜、形美、色如黄金,是一种可口的美味食品。我国传统的榆黄蘑生产大多是采集野生资源,产量较低。目前,我们采取了人工椴  相似文献   

13.
尹永林 《食用菌》1992,14(5):19-19
元蘑(Hohenbuehelia serotina)又名亚侧耳,属伞菌目,口蘑科亚侧耳属,多分布在我国东北、华北地区,以及四川、云南等地.据报道,元蘑的驯化栽培首先由刘凤春等完成。东北地区的元蘑驯化栽培较晚,1981年以后由杨淑荣等在延边地区进行此项工作,从1987年开始进入大规模的栽培阶段。笔者从1987~1989年随杨淑荣进行了三年的元蘑驯化栽培研究。现就积累的资料和点滴经验撰成此文,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4.
元蘑肉厚,味美,营养价值高,是东北著名食用菌之一。但至今仍靠野生采集,人们曾试图变野生元蘑为栽培品种,多次尝试均未成功,遇到的主要问题之一是菌丝培养与菌种保藏问题。我们对此进行了探索,现将初步结果报告如下: 材料与方法 (一)菌种来源:1979年我们对本省张广才岭亚布力地区元蘑(俗称)进行鉴定,  相似文献   

15.
李喜范  王福祥 《食用菌》2008,30(2):42-43
金顶侧耳(Pleurotus citrinopile atus Singer),别名金顶蘑,民间称其为榆黄蘑或玉皇蘑。在自然条件下,夏秋季丛生于榆、栎等阔叶倒木或立枯木上。是东北著名的食用菌之一。它富含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等多种营养成分,富含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具有增强肌体免疫功能、降低胆固醇和治疗痢疾等功效。  相似文献   

16.
翅鲍菇栽培技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贾身茂  闫永先 《食用菌》2001,23(4):31-31
翅鲍菇中文名是刺芹侧耳白色变种,拉丁文学名为 pleurotus eryngii var.nebrodensis,也有称白阿魏蘑、白灵菇。与杏鲍菇(刺芹侧耳)、刺芹侧耳阿魏变种(阿魏蘑)亲缘关系很近,是我国近几年开始商业性栽培的稀有食用菌品种之一。野生的翅鲍菇、腐生或寄生在我国新疆荒漠沙滩上生长的阿魏植物根茎上,子实体于春末夏初发生。人工栽培翅鲍菇,在国内仅有几年的历史。由于它洁白清靓、菌肉肥厚、质地细腻、脆嫩可口,而且营养丰富,味如鲍鱼,因此投放市场深受消费者青睐,是一种价值很高的保健食品和高…  相似文献   

17.
真姬菇菌糠提取液对5种食用菌的化感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平板培养法研究了真姬菇菌糠水提液和乙醇提取液对金针菇、灵芝、真姬菇、花脸香蘑和糙皮侧耳等5种食用菌菌丝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真姬菇菌糠水提液或醇提液对供试食用菌菌丝生长均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水提液有利于糙皮侧耳菌丝的生长;而醇提液则有利于灵芝和金针菇菌丝的生长;2种提取液对花脸香蘑和真姬菇菌丝生长均具有抑制作用。研究结果可为真姬菇菌糠的合理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金顶侧耳(Pleurotus citrinopileatus),又名金顶蘑、玉皇蘑、榆黄蘑、黄金菇,其子实体质脆,菌肉肥厚,营养丰富味道好,是近年来开发的珍稀食用菌之一。由于金针菇工厂化生产一次出菇,其菇渣废料中仍含有大量的营养物质,为了充分利用养  相似文献   

19.
榆黄蘑(Pleuroutus citrinopileatus)是黑龙江省著名的野生食菌,又名金顶侧耳、金顶蘑、玉皇蘑等。其味特鲜,形态美观,色如黄玉,素雅悦目,堪称色、味、形俱擅之佳蔬。榆黄蘑属木生菌,一般生于榆木、间或生于桦木的倒木上。主要分布于黑龙江、吉林,向南到辽宁、河北一带。由于森林采伐不当,榆黄蘑资源日益减少。  相似文献   

20.
野生金顶侧耳的分离和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顶侧耳,又名榆黄蘑菇、金顶蘑,多丛生于榆(瓜达榆)、栎等阔叶树立木的枯死部位和倒木上。它好气,喜散射光,在温暖潮湿的条件下产生子实体。金顶侧耳是东北著名的食用菌之一,其味鲜美可口,可谓之“山珍”。为了克服采集野生资源的局限性和季节性,适应人民生活的需要,作者曾到产区作了调查,并进行了引种驯化。现将有关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