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植物乳杆菌发酵法制取香菇柄膳食纤维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香菇柄为原料,植物乳杆菌为发酵菌种,以接种量、发酵时间、发酵温度、料液比和初始p H对水溶性膳食纤维(SDF)产率的影响为考察指标,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优化植物乳杆菌发酵法制取香菇柄膳食纤维的工艺,分析发酵前后香菇柄中膳食纤维的主要成分和理化性质差异。结果表明,发酵法制取香菇柄膳食纤维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植物乳杆菌接种量1.5%,发酵时间48 h,发酵温度37℃,初始p H 6.5,料液比1∶12(g/m L)。在此条件下得到香菇柄SDF产率为(3.64±0.08)%,所制取的香菇柄膳食纤维的膨胀力、持水力、持油力和阳离子交换力分别为(15.55±0.07)m L·g~(-1)、(14.16±0.12)g·g~(-1)、(6.22±0.19)g·g~(-1)和(0.16±0.01)mmol·g~(-1),与原料相比,膳食纤维的纯度和理化性质均得到一定提高。利用乳酸菌发酵法提取香菇柄中的膳食纤维,能有效提高膳食纤维的品质指标,具有较好的市场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2.
1株酵母菌产GABA发酵条件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专利菌株近平滑假丝酵母(Candida parapsilosis) GPT-5-11为供试菌株(专利号:201010182948.5),通过液态发酵试验优化其培养条件,研究γ-氨基丁酸合成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最佳培养基成分( g /L) 为:葡萄糖24.5,酵母膏6.2,大豆蛋白胨6.2,吐温80 2ml,乙醇4ml,MgSO4?7H2O 0.2,MnSO4?4H2O 0.045,L-MSG12.5,含0.5%谷氨酸。培养基中添加L-MSG浓度为12g/L,pH值为6.5,37℃发酵48 h。在最优条件下,γ-氨基丁酸产量最高可达2.58g/L。  相似文献   

3.
于海洋污泥中筛选得到的Aeromonas sp.F3所产的胞外酶对胶原蛋白有水解作用,采用单因素试验法对Aeromonas sp.F3的发酵条件及培养基组分进行全面优化,提高该胶原酶生产菌的产酶效率。经优化试验结果表明,该菌株最佳发酵条件为:培养时间24 h,温度40℃,初始pH为8,装瓶量80~100 mL/250 mL;培养基组分为:葡萄糖3 g/L,酵母浸粉9 g/L,NaCl 5 g/L,MnSO4 10 mg/L。经优化试验明显提升了该菌株的产酶能力。  相似文献   

4.
从传统大豆发酵食品、黄水、黄浆水、酸菜水中筛选出一株γ-聚谷氨酸的产生菌,经过细胞形态、生理生化试验和16S DNA测序分析,确定该菌株为芽孢杆菌属,革兰氏阳性菌,产芽孢,最适生长温度为37℃,并将此菌株命名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 YB18)。为提高微生物发酵生产γ-聚谷氨酸的产量,采用单因素试验对碳源、氮源、前体物谷氨酸钠、Na Cl、金属离子、发酵时间进行培养优化。结果表明,11 g/L的牛油浸粉作氮源,100 g/L的玉米糖化液作碳源,30 g/L的谷氨酸钠作前体物,氯化钠10 g/L,磷酸二氢钾0.3 g/L,发酵72 h,在此条件下γ-聚谷氨酸的最大产量为24.27 g/L。  相似文献   

5.
树舌灵芝发酵产漆酶培养基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Plackett-Burman设计对影响树舌灵芝产漆酶活性的因素进行了评价,筛选出具有显著影响的因素并优化了树舌灵芝产漆酶培养基的主要成分。结果表明,产酶培养基中小麦麸皮、豆粕、硫酸铜和香兰素的添加量对树舌灵芝产漆酶活性具有显著影响;预测得到最佳培养基组成为:小麦麸皮(20 g/L)、豆粕(2 g/L),硫酸铜(0.625 g/L)和香兰素(0.037 5 g/L);优化培养基后漆酶活性达到45.85 IU/m L,约为优化前的56倍,为大规模发酵生产漆酶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6.
考察发酵培养基组分对纤维杆菌X4-9发酵产葡聚糖内切酶、葡聚糖外切酶和β-葡萄糖苷酶的影响。应用DPS软件的二次回归旋转中心组合实验设计方法,对纤维杆菌X4-9的发酵培养基(花生秸杆粉、蔗糖、尿素、(NH4)2SO4、硫酸镁、磷酸二氢钾)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在试验数值范围内,花生秸杆粉、蔗糖和(NH4)2SO4对酶活均会产生极显著的正效应,而尿素、硫酸镁和磷酸二氢钾的用量则具有明显的负效应;在优化的发酵培养基配方(花生秸杆粉30 g/L、蔗糖20 g/L、尿素2.5 g/L、(NH4)2SO4 10 g/L)下,葡萄糖内切酶、葡聚糖外切酶和β-葡萄糖苷酶的酶活分别达到2.705163,5.723014和3.614921 I U/mL,比初始发酵培养基配方下的各酶活分别提高了123.66%,146.32%和186.40%。纤维杆菌X4-9均能同时产生葡萄糖内切酶、葡聚糖外切酶、β-葡萄糖苷酶等纤维素降解复合酶系,且这些酶高产的培养基条件较为一致。  相似文献   

7.
以黑曲霉为发酵菌株,研究其β-葡萄糖苷酶液体发酵的最佳培养基组成。通过对不同碳源、氮源、磷酸盐、金属离子、氨基酸、表面活性剂等单因素研究,发现麦麸、(NH_4)_2SO_4和KH_2PO_4对产酶有促进作用。3因素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试验得到该菌株产β-葡萄糖苷酶的优化培养基组成为:麦麸28.4 g/L,(NH_4)_2SO_41.2 g/L,KH_2PO_42.0 g/L,发酵液β-葡萄糖苷酶酶活达到(1 493.90±12.09)U/mL。  相似文献   

8.
以纳豆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 natto)HSF1410为发酵菌株,在前期发酵条件基础上,利用10 L发酵罐优化发酵培养基和供氧条件,再进行500 L发酵罐中试试验,中试γ-聚谷氨酸最高产量达32.4 g/L。  相似文献   

9.
为提高乳酸菌胞外多糖(EPS)产量,促进其开发及应用,本研究以植物乳杆菌(Lactiplantibacillus plantarum) HDL-03为出发菌株,通过单因素试验优化菌株产EPS的发酵条件,提高EPS产量。结果表明,L. plantarum HDL-03的最佳产EPS发酵条件为:蔗糖70 g/L、蛋白胨6 g/L、牛肉膏8 g/L、酵母浸粉7 g/L、乙酸钠1 g/L、硫酸镁0.3 g/L、磷酸氢二钾1 g/L、柠檬酸铵3 g/L、初始pH 6.5、培养温度30℃、摇床转速120 r/min、接种量3%,优化后L. plantarum HDL-03的EPS终产量为80.0 g/L,相比于优化前的EPS产量提高了2.3倍。本研究提高了乳酸菌EPS的产量,有助于其分离纯化及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10.
以糙米为主要原料,经调制后接入酵母菌发酵,研究发酵温度、时间和接种量等工艺对γ-氨基丁酸和谷胱甘肽含量的影响情况,并采用单因素及正交试验方法优化试验。结果表明,在发酵温度为30℃,发酵时间为6 h和酵母接种量为4%最优组合时,γ-氨基丁酸含量可达0.85 mg/mL,而谷胱甘肽含量可达2.97μg/mL。  相似文献   

11.
以舞茸(Grifola frondosa)LT菌株为材料,研究培养基营养成分对其菌丝体和胞外多糖的影响。通过单因素实验确定葡萄糖、蛋白胨、磷酸二氢钾及维生素B1为最适宜的碳源、氮源、无机盐和生长因子。多因素正交实验进一步优化上述组分的浓度,确定舞茸菌丝体最适宜的发酵培养基配方为:10%豆芽汁200 mL,葡萄糖20 g/L、蛋白胨5 g/L、磷酸二氢钾4 g/L、维生素B130 mg/L,pH 7.0;胞外多糖最适宜的发酵培养基配方为:10%豆芽汁200 mL,葡萄糖20 g/L、蛋白胨3 g/L、磷酸二氢钾4 g/L、维生素B130 mg/L,pH 7.0。研究为进一步开展舞茸菌丝体和胞外多糖液体发酵与利用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2.
通过单因子试验确定了乳杆菌L-110产L-乳酸的碳源、氮源和最适pH值,运用正交试验对摇瓶发酵条件做了初步的研究,确定了发酵培养基中影响产酸率的主要因子的配比,优化发酵培养基为(g/L):葡萄糖100,豆粉40,磷酸氢二钾2,吐温801,硫酸镁0.1,硫酸锰0.05;培养条件为:一次性添加碳酸钙50g/L,装液量为250mL瓶装50mL培养基,静置培养,温度为37℃。其摇瓶发酵L—乳酸产量可达80g/L。  相似文献   

13.
提高茶叶中γ-氨基丁酸含量的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高茶叶γ-氨基丁酸的含量。采用真空充氮、红外线照射以及液体浸泡等逆境对茶树离体叶片进行了处理。试验结果表明3种处理均能提高茶叶γ-氨基丁酸的含量,其中以真空充氮和液体浸泡处理效果明显,γ-氨基丁酸的含量分别达到2.88mg/g和4.01mg/g。  相似文献   

14.
为探究以竹子为原料生产γ-PGA的工艺,首先将原料经碱法预处理,然后加入木糖异构酶和纤维素酶等复合酶酶解得出竹子糖液,再经枯草芽孢杆菌发酵生产γ-PGA。结果表明,添加木糖异构酶可提高酶解率,单因素试验得出还原糖含量达到3.086%。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得到最佳发酵γ-PGA培养基条件为竹糖80 g/L,有机氮源8 g/L,谷氨酸钠80 g/L,NH4Cl 3 g/L,K2HPO4·3H2O 2 g/L,MgSO4·7H2O 0.25 g/L,接种量为2%,培养条件为pH值7.0~7.2,温度37℃,培养时间48 h,产量可达35.31 g/L,纯度达87.5%。以竹子为原料,γ-PGA的产量和纯度较高,产业前景好,木糖异构酶对酶解效率的提高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应用响应面分析法优化糙米生产γ-氨基丁酸工艺条件,高含量γ-氨基丁酸萌芽米生产的最佳条件为浸泡时间9.1 h,催芽时间14.7 h,发芽温度28.03℃,在此条件下γ-氨基丁酸含量为48.1 mg/100 g。  相似文献   

16.
旨在提高纳豆激酶发酵水平,扩大其作为新型的纤溶药物的生产应用。利用常温室压等离子体(ARTP)技术对一株产纳豆激酶的野生菌株P进行诱变;筛选获得一株具有稳定遗传性能的纳豆激酶优势突变株P501,纳豆激酶活力比野生菌株提高了1.02倍,通过单因素实验、响应面实验对P501产纳豆激酶的发酵培养基进行优化,得到最佳发酵培养基为:葡萄糖30 g/L、玉米粉40 g/L、豆粕粉30 g/L、Na2HPO43 g/L、K2HPO40.3 g/L、MgSO40.6 g/L、CaCl20.63 g/L、丝氨酸0.07 g/L、豆油0.61 g/L,经过验证实验,纳豆激酶活力最高为9691 Fu/mL,较基础发酵培养基提高了6.68倍。  相似文献   

17.
乳酸菌(Lactic acid bacteria,LAB)能够合成具有多种功能特性的胞外多糖(Exopolysaccharides,EPS),其通常具有改善乳制品的风味,抗癌、抗氧化和益生特性等功能。然而LAB EPS的产量较低,限制了EPS的工业化生产应用。为了提高EPS的产量,促进其商品化发展,优化菌株产EPS的发酵条件至关重要。本研究利用单因素试验的方法优化乳酸片球菌(Pediococcus acidilactici)J1发酵产EPS的最佳条件。研究表明:菌株在70 g/L蔗糖、14 g/L牛肉膏、3.5 g/L柠檬酸铵、4 g/L无水乙酸钠、4.00%接种量、培养温度35℃、p H 5.5和160 r/min摇床转速条件下,EPS产量最高,为(72.66±0.02)g/L。本研究通过单因素实验显著提高了P. acidilactici J1的EPS产量,是优化前的4.76倍,为乳酸菌EPS的工业化大规模生产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8.
酿酒酵母培养条件及发酵培养基的优化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李聪 《中国农学通报》2014,30(9):302-306
为了确定酿酒酵母的最适摇瓶发酵培养条件及最适培养基,采用单因素试验及L9(33)正交试验研究影响酿酒酵母生长的关键因素,包括培养温度、培养时间及摇床转速;采用单因素试验及L9(34)正交试验优化发酵培养基并进一步筛选出关键因素。结果表明:优化的培养条件为培养温度29℃,摇床转速160 r/min,培养27 h,优化的发酵培养基配方为葡萄糖20 g/L,酵母粉10 g/L,KH2PO4sub> 1.5 g/L,MgSO4 1 g/L。结论:影响酿酒酵母生长的关键因素为摇瓶培养时间及培养基中葡萄糖浓度。  相似文献   

19.
GM-1菌株为分离自海洋对油菜菌核病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有强烈抑制作用的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以菌体密度和无菌滤液对油菜菌核病菌的抑制作用为检测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筛选GM-1菌株生长及产抗菌物质培养的最佳碳源、氮源和无机盐,通过正交试验设计对该菌株生长和产抗菌物质的发酵培养基配方和摇瓶发酵条件进行优化。研究结果表明,GM-1菌株生长及产抗菌物质最佳培养基配方为:蔗糖10g/L,牛肉膏16g/L,酵母膏3g/L,FeSO40.4g/L。最佳发酵条件为:28℃,pH7.0,200r/min摇床培养60h,种子液浓度108cfu/mL接种量为10%,装液量为70mL/250mL。  相似文献   

20.
旨在获得高密度的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YFB3-1生防菌剂,用于预防作物土传病害的发生。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对菌株YFB3-1的液体培养基和培养条件进行优化。在酵母粉8 g/L、复合氨基酸10 g/L、氯化钠1 g/L、硫酸镁(MgSO4·7H2O) 1 g/L的液体培养基中培养菌株YFB3-1,初始pH7.0、接种量2.5%、发酵温度30℃、转速180 r/min和培养时间48 h为发酵条件时,获得的菌体浓度为2.89×1010cfu/mL,是菌株YFB3-1液体发酵的最优培养基和培养条件,比牛肉膏蛋白胨液体培养基(NB)的菌体浓度4.77×109cfu/mL,提高了5.06倍,在相同时间内可以提高发酵效率。本研究为生防菌B velezensis YFB3-1的产业化扩大培养和推广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参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