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牦牛放牧强度对小嵩草高寒草甸草场生产力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依据小嵩草高寒草甸两年的牦牛放牧试验数据,构建了牦牛个体增重与放牧强度的简单数学模型,Y=a-bX(b〉0),单位面积小嵩草高寒草甸牦牛生产力与放牧强度的数学模型,Y=ax-bX^2(b〉0);确定了暖季草场、冷季草场和年度每公顷草地牦牛最大生产力放牧强度和草地最大负载能力分另q为2.52头/hm^2、1.68头/hm^2和1.47头/hm^2,5.03头/hm^2、3.36头/hm^2和2.94头/hm^2,相应的最大牦牛生产力分别为60.96kg/hm^2、19.41kg/hm^2和36.55kg/hm^2;确定了小嵩草高寒草甸两季轮牧草场放牧强度的最佳配置:暖季草场为1.81头/hm^2,冷季草场为1.08头/hm^2,探讨了限制小嵩草高寒草甸两季草场最大负载能力的因素以及在不同放牧强度下小嵩草高寒草甸的时空稳定性和恢复能力。  相似文献   

2.
基于高寒草地放牧系统次级生产力的优化放牧强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小嵩草(Kobresia parva)高寒草甸和垂穗披碱草(Elymus nutans)/星星草(Puccinellia tenuflora)高寒混播人工草地牦牛放牧系统、紫花针茅(Stipa purpurea)高寒草原藏系绵羊放牧系统中草地次级生产力(家畜增重)的试验数据,构建了放牧家畜个体增重与放牧强度之间的模型:Y=a-bX(b>0),以此为基础确定了单位面积草地次级生产力(家畜增重)与放牧强度之间的数学模型:Y=aX-bX2(b>0);计算出各放牧系统最大生产力放牧强度:高寒草甸冷季和暖季草场分别是1.68头·hm-2和2.52头·hm-2,高寒人工草地牧草生长季为7.23头·hm-2,高寒草原冷季、暖季和全年连续放牧草场分别是4.33,6.45,2.36只·hm-2。  相似文献   

3.
牦牛放牧强度与小嵩草高寒草甸植物群落的关系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0  
分析牦牛放牧强度对小嵩草(Kobrecia parva)高寒草甸生物量和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优良牧草比例和牦牛个体增重的年度变化呈正相关;在牦牛放牧条件下,优良牧草比例年度变化是评价小嵩草高寒草甸放牧价值的直接度量指标;而相似性系数和草地质量指数的变化与牦牛生产力没有明显的联系,只能指示植物群落整体的相对变化程度;当放牧强度为1.86头/hm2时,能维持优良牧草比例和牦牛年度增重,是保持小嵩草高寒草甸不退化的适宜放牧强度.  相似文献   

4.
高寒地区暖季草场放牧牦牛的生产性能及其土壤养分变化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旨在通过不同放牧强度下高寒小嵩草(Alpine Kobresia parva(Nees)Wang et Tang ex Y.C.Yang)草甸和垂穗披碱草(Elymus nutans Griseb.)/星星草(Puccinellia tenuiflora(Griseb.)Scribn.et Merr.)高寒混播草地暖季草场植物初级生产力、土壤养分含量以及牦牛生产性能的研究,为草地合理利用提供有益的依据。结果表明:牦牛个体增重与放牧强度均呈线性关系;高寒小嵩草草甸暖季草场最适放牧强度为1.26头/hm2,垂穗披碱草/星星草混播高寒混播草地暖季草场的最适放牧强度是7.23头/hm2;放牧强度对高寒混播草地速效氮和速效磷的影响不显著,对速效钾的影响显著(P<0.05);随着放牧强度的提高,高寒小嵩草草甸土壤有机质、有机碳、全氮、全磷的含量呈减小趋势;当放牧强度分别达到1.07头/hm2,1.08头/hm2和1.22头/hm2时,0~5 cm,5~10 cm,10~20cm土壤速效氮含量依此达到最小;随着放牧强度的提高,高寒小嵩草草甸禾草和莎草的比例下降,可食杂草和毒杂草比例增加,而高寒混播草地垂穗披碱草的比例降低,星星草和杂类草的比例增加。  相似文献   

5.
2年的牦牛放牧试验表明:除不同植物本身的生理特性外,降水和地温是影响小嵩草高寒草甸两季草场不同植物类群地上生物量绝对生长率的关键因素。小嵩草高寒草甸两季草场地上总生物量的绝对生长率1999年在7月份最大;1998年,冷季草场各放牧处理的绝对生长率在8月份达到最大,暖季草场的对照组和轻牧组在7月份最大,中牧组和重牧组在8月份最大。不同植物类群地上生物量生长率的变化不尽相同。1998年,冷季草场禾草和莎草地上生物量的绝对生长率8月份达到最大,暖季草场禾草和莎草地上生物量的绝对生长率7月份达到最大,且9月份出现了营养的再次积累;1999年,冷季草场禾草地上生物量的绝对生长率在6月份和8月份出现了两个峰值,暖季草场禾草地生物量的绝对生长率在7月份达到最大。对杂草类而言,1998年冷季草场的绝对生长率6月份最大,暖季草场重牧组的绝对生长率8月份达到最大,其他各处理7月份达到最大;1999年重牧组杂草的绝对生长率在6月份达到最大,其他各处理杂草在8月份达到最大。  相似文献   

6.
2年的牦牛放牧试验表明除不同植物本身的生理特性外,降水和地温是影响小嵩草高寒草甸两季草场不同植物类群地上生物量绝对生长率的关键因素.小嵩草高寒草甸两季草场地上总生物量的绝对生长率1999年在7月份最大;1998年,冷季草场各放牧处理的绝对生长率在8月份达到最大,暖季草场的对照组和轻牧组在7月份最大,中牧组和重牧组在8月份最大.不同植物类群地上生物量生长率的变化不尽相同.1998年,冷季草场禾草和莎草地上生物量的绝对生长率8月份达到最大,暖季草场禾草和莎草地上生物量的绝对生长率7月份达到最大,且9月份出现了营养的再次积累;1999年,冷季草场禾草地上生物量的绝对生长率在6月份和8月份出现了两个峰值,暖季草场禾草地生物量的绝对生长率在7月份达到最大.对杂草类而言,1998年冷季草场的绝对生长率6月份最大,暖季草场重牧组的绝对生长率8月份达到最大,其他各处理7月份达到最大;1999年重牧组杂草的绝对生长率在6月份达到最大,其他各处理杂草在8月份达到最大.  相似文献   

7.
垂穗披碱草/星星草混播草地优化牦牛放牧强度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以植被和牦牛生产力变化为目标研究草地不退化的最大放牧强度,在垂穗披碱草/星星草高寒混播草地3年的牦牛放牧试验结果表明,1)优良牧草比例和牦牛个体增重的平均年度变化随放牧强度的增加而减小,牦牛个体增重和优良牧草比例的平均年度变化之间存在着正相关,因此确立了不同放牧强度下优良牧草比例的年度变化是评价高寒混播群落放牧价值的直接度量指标.2)虽然群落相似性系数和草地质量指数可以评价草场的相对变化,但相似性系数的变化与牦牛个体生产力没有显著关系,因而不能反映草场放牧价值的变化,而计算草地质量指数时,不同植物类群盖度的测定和适口性的判别受人为因素的干扰较大,因此它也不是一个很客观的指标.3)当放牧强度为9.97头/hm2时,优良牧草比例和牦牛个体增重的年度变化能维持基本不变,因此,可以认为该放牧强度是高寒人工草地生长季放牧不退化的最大放牧强度.  相似文献   

8.
为更好地了解青藏高原高寒草甸区暖季放牧条件下人工草地牧草的生长特点,为制定合理放牧制度提供依据,于2001~2003年开展了暖季放牧牦牛对多年生人工草地影响的试验。结果表明:放牧2年后轮牧人工草地播种牧草比例为95.27%,连续放牧人工草地为86.15%,无放牧人工草地为58.01%。轮牧人工草地牧草月风干重最高值3 198.8 kg/hm2,连续放牧人工草地为3 023.2 kg/hm2。放牧可以提高人工草地牧草生长率,轮牧人工草地的牧草生长率高于连续放牧人工草地。放牧还影响着第2年播种牧草的生长,轮牧能促进种子出苗数,播种牧草的鲜重,风干重和种子产量分别达到了5 088.88 kg/hm2,3 053.33 kg/hm2和480 kg/hm2,均高于连续放牧人工草地和无放牧草地,轮牧人工草地杂草鲜草产量最低,为193.33 kg/hm2。适宜的放牧是保持人工草地可持续利用的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牦牛放牧率与小嵩草Kobrecia parva高寒草甸暖季草地地上、地下生物量相关分析得出,牦牛放牧率对小嵩草高寒草甸地上、地下生物量有显著的影响.随着放牧率的增加, 总地上生物量和优良牧草地上生物量及其比例减小,杂类草比例增加;总地上生物量和优良牧草地上生物量与放牧率呈线性回归关系, 杂类草地上生物量与放牧率呈二次回归关系,且当放牧率为2.30头/hm2时, 1998年杂类草的地上生物量达到最大;放牧率为2.04头/hm2时, 1999年杂类草的地上生物量达到最大.各土壤层地下生物量与放牧率呈线性回归关系;1998和1999年对照组0~30 cm地下生物量分别是轻度、中度和重度放牧的1.1,1.4,1.5倍和1.1,1.6,1.7倍;1998年各放牧处理不同土壤层地下生物量占0~30 cm地下生物量的比例为:0~10 cm占87.18%~88.38%,10~20 cm占8.19%~9.55%,20~30 cm占2.87%~3.44%;1999年各放牧处理0~10 cm地下生物量占0~30 cm总地下生物量的88.04%~89.37%,10~20 cm占7.14%~9.34%,20~30 cm占2.25%~3.5%;另外,1999年各处理组0~10 cm地下生物量的比例均高于1998年,而10~20和20~30 cm地下生物量的比例均低于1998年.不同土壤层地下生物量与地上生物量呈线性回归关系.  相似文献   

10.
季节性放牧对草地植物多样性与功能群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玉  刘振恒  邓蕾  武高林 《草业科学》2016,33(7):1403-1409
针对放牧对高寒草地生态系统的影响,通过比较暖季放牧(6月-10月)和冷季放牧(11月-翌年5月)下典型高寒草地物种多样性和功能群特征的变化,分析了高寒草地植物群落对季节性放牧的响应机制。结果表明,暖季放牧草地中物种多样性指数为1.92,均匀度指数为0.78,明显高于冷季放牧草地的1.81和0.74,而冷季放牧草地的丰富度指数为17.45,高于暖季放牧草地的16.45。冷季放牧草地的地上生物量为246.61 g·m~(-2),莎草类和豆科类功能群的生物量比例分别为66.85%和15.86%,其值均高于暖季放牧草地。暖季放牧草地植物总密度为2 064株·m~(-2),明显高于冷季放牧草地的1 394株·m~(-2)。合理的放牧强度下,暖季放牧相比冷季放牧有利于草地群落物种多样性和均匀度的维持,但冷季放牧草地有利于草地群落地上生物量的积累。  相似文献   

11.
在动物日粮中使用酶制剂,现已得到了广泛的认同,研究领域也不断深入.目前使用的饲用酶制剂多采用蛋白酶和纤维素酶,由于提取成本和工艺难度等问题,复合酶制剂的使用较为普遍,单一果胶酶的应用报道较少.  相似文献   

12.
以可利用氨基酸配制高杂粕蛋鸡日粮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以可利用氨基酸指标为基础配制低杂粕及高杂粕两种日粮,对两组各144羽54周龄尼克红蛋鸡进行为期57d的饲养试验。结果表明,在日粮其他有效养分含量相同的情况下,日粮中含10%棉粕和10%菜粕对产蛋后期蛋鸡的生产性能无显著影响(P>0.05)。  相似文献   

13.
14.
(续上期)二、导盲犬各挑选方法情况表(一)一般观察测试法我们第一批导盲犬培训犬采用一般观察测试法,共挑选了12头犬作为导盲犬培训犬,并做两种不同的探索训练。即:1.4头6月龄以上的犬,不经过寄养家庭寄养,直接在导盲犬培训基地由导盲犬训犬员带着进行幼犬培训——导盲犬基础课目训练——导盲犬导盲能  相似文献   

15.
叶黄素(Lutein)又名"植物黄体素",分子式C_(40)H_(56)O_2,分子量为568.88,属类胡萝卜素活性物质,因为工艺太复杂,人工合成单一异构体的叶黄素至今尚未成功,目前只有万寿菊花朵等天然植物中提取的叶黄素才含有抗氧化作用的活性  相似文献   

16.
17.
促生长剂作为一类特殊物质 ,参与生物机体的新陈代谢 ,起到加速生物个体生长的作用。有关罗氏沼虾促生长剂的研究未见报道 ,本研究选用 5种动植物促生长剂及其常用量加入基础饵料中 ,观察其对罗氏沼虾生长的影响 ,研究适宜用于罗氏沼虾的饵料促生长剂及适宜添加量。1 材料与方法1 1 材料 试验用水为矿化度 2 5 8‰的地下井水。试验网箱规格为 0 8m× 0 8m× 1 0m ,置于1 0m× 5m× 2m的室内水泥池中 ,水深 0 8m。试验用虾为室内暂养至平均体长 2 9cm的幼虾。基础饵料配方见表 1。表 1 基础饵料配方 %含量含量含量鱼粉 1…  相似文献   

18.
导盲犬的挑选是导盲犬训练和使用的首要环节,导盲犬的挑选对导盲犬的训练和使用都起着及其重要的作用,即挑选出一头好的导盲犬的投训犬能使导盲犬的训练事半功倍——效率高,能使导盲犬的使用稳定——  相似文献   

19.
恰当的日粮配方是为养猪行业带来利润的基础。在很大程度上,饲料成本是养猪成本中最主要的成本。本文中,荷兰Schothost饲料研究所的Jan Fledderus和Paul Bikker博士介绍了如何准确评估猪用饲料原料的能量值,从而来降低饲料配方成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