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通过对湖北省仙桃市农田林网的建设现状调查,分析了仙桃市农田防护林营建的主要类型及面积、防护林的树种组成及林带结构与配置的特点,发现仙桃市农田防护林造林累计面积逐年上升,但是造林类型集中、树种种类比较单一。本文从树种选择、林带结构与配置、林带空间配置与优化及林带成熟龄和更新龄等方面提出了江汉平原建设高标准农田林网的若干对策。  相似文献   

2.
河西地区农田防护林建设现状及发展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指出了河西地区现有农田防护林体系存在着林带走向、林带间距不合理,林网配置树种单一,防护效益低下,全面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差等问题。提出了合理进行更新采伐,加大保护力度;选择多树种混交的营造模式,提高林网抗御病虫为害能力;采用优质壮苗造林,ABT生根粉、多功能保水剂蘸根等方法提高造林质量等对策。  相似文献   

3.
在对国内部分地区银杏农田防护林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其林带结构、走向、间距、宽度等规划设计;整地施肥、树种组成、造林密度、立地条件、栽植技术,分层和平头嫁接、抚育保护等栽培技术;规划设计及栽培原则;银杏防护林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等进行了系统研究。  相似文献   

4.
在对国内部分地区银杏农田防护林调查研究的基础,对其林带结构,走向,间距,宽度等规划设计;整地施肥,树种组成,造林密度、立地条件,栽植技术,分层和平头嫁接、抚育保护等栽培技术;规划设计及栽培原则,银杏防护林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等进行了系统研究。  相似文献   

5.
新疆垦区各团场农田防护林体系已基本建成,许多团场实现了林网化。自治区也有很多县、社、队实现了林网化。在树种配置上多以速生杨树类为主,尤以南疆更为突出。有的林带已近成材、老化,因此又面临着林带的更新问题。近几年来,笔者对林带的萌芽更新作了一些调查研究,提出来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影响农田防护林防风效益的主导因子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半干旱风沙区单林带、林网、林农间作、片林等不同类型农田防护林结构和防风效益的调查研究,提出了疏透度、林带间距、树高与林带宽度的比值、单位面积树冠体积分别是影响各类防护林防风效益的主导因子,确定了单林带最佳结构时的疏透度为0.3,有效防风距离为树高的13.8倍。  相似文献   

7.
农田防护林是沿海防护林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农田防护林建设占用土地,与滨海平原区人多地少相矛盾。为达到占用最少土地而较快地获得最佳防护效果的目的,通过对木麻黄生长情况的对比分析和对林带降风效应的试验研究,提出营建农田防护林的树种选择和林带宽度、走向、带间距、疏透度等设计的技术方案。  相似文献   

8.
在实地调研蚌埠市自然条件和农田防护林现状的基础上,确定了该市农田防护林体系构建的指导思想和原则,提出了"三带一网多片"的农田防护林分布格局,明确了林网面积、林带宽度与走向、树种选择及模式配置等技术参数,指出了促根、保水、修枝、间伐和病虫害防治等抚育管理措施,为蚌埠市农业生态屏障和绿色通道建设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9.
文章主要从农田防护林带的结构设计选择,林带走向、间距,防护林树种选择、整地、造林方法及农田防护林的经营管理等方面阐述了科尔沁沙地这一地区农田防护林营造技术。  相似文献   

10.
克拉玛依农田防护林带的有效防护距离与面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克拉玛依农业综合开发区农田防护林林带有效防护距离和面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开发区现有林网规划不合理,在达到防护成熟时,林带树高不能满足对所需防护的空间范围形成有效防护的要求。如果要形成有效防护,就需增加主、副林带的密度。一般风速条件下,中等立地条件主林带的间距应为270m,副林带间距以400m为宜。并得出开发区防护林网在降低风速20%~50%的条件下,有效防护面积百分比分别为16.55%,13.54%,10.65%,7.54%,4.87%,2.59%和1.12%。  相似文献   

11.
农田防护林更新树种选择及配置模式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农田防护林更新树种和配置模式进行了分析研究。从新品种的引种上筛选出适于河西走廊发展的农田防护林树种为三倍体毛白杨B10 0 8和BT85 ,并能在瘠薄和盐碱化土壤上良好生长 ;经抗寒性分析得出垂柳、云杉、白榆、柽柳、沙枣抗冻性较强 ;为减缓天牛等蛀干害虫危害 ,在林网配置模式上引入了云杉、侧柏、樟子松、垂柳、小叶白蜡、国槐等耐瘠薄抗寒性强的树种 ,营造多树种林带 ,组成混交林网结构 ,使林网中感虫杨树的比例占 2 0 %左右 ,增加了林网结构的稳定性和长效性  相似文献   

12.
从德令哈市藏区农田防护林存在问题入手,分别从林带规划设计、树种选择、造林技术以及效益评价、保障措施等方面对农田防护林的营造技术进行了较为系统全面的阐述,为指导该地区防护林建设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3.
营造果园防护林应注意以下几点: 1、树种选择。果园防护林应选择树冠高大、生长迅速的深根性阔叶树种。如杨树等。 2、林带走向。我省主害风多为东北风,因此主林带走向应以东西向为宜,带间距70~90米;副林带为南北向,视果园面积大小确定带间距。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阜新蒙古族自治县农田防护林和村屯绿化规划设计中遇到的林带结构、林带走向、树种选择、林带胁地和庭院绿化树种等技术问题的探讨,提出了适合阜蒙县营造农田防护林和村屯绿化规划设计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5.
对高标准农田林网建设的一些看法○孙文康一、硬件不过硬所谓硬件,是指构成林网要素的树种、混交模式、乔灌草配置、林网结构和林网占有的面积等。高标准农田林网的要求,应该是林带多树种且混交。实际上现在所见大都是单一杨树,少有不同树种混交。一些地方原有的多树种...  相似文献   

16.
从1952年开始的松嫩平原农田防护林建设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绩。然而存在着网格过大;林网未按规划全部实现;树种单一;以及抚育间伐不及时等的问题。为了进一步提高农防林建设质量,充分发挥“三个效益”,在今后农防林建设中建议:①增加辅助林带,把500m×500m网格改为50Om×250m;②及时抚育间伐;③开发“三维”林业;④兴办林产工业,开展综合利用。  相似文献   

17.
文章对厦门沿海防护林调查分析发现,厦门沿海防护林存在树种单一、林带老化、基干林带闭合难度大、护路林建设质量不高、沿海防护林定位较低等问题,提出相应的改造措施,为厦门沿海防护林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实施以来,西部大部分风蚀坑和流动、半流动沙丘得到治理,生态环境明显改善。但由于气候、土壤和人为等因素,致使部分农防林建设标准、结构不合理,林带缺苗断条,林网网眼过大,有的大片耕地没有林带庇护,整体防护功能不强。为进一步搞好农田防护林建设,特提出以下建议。 一、深化认识,强化政府行为。突破农防林单纯防风固  相似文献   

19.
为改进和完善防护林营造技术,提高防护林建设水平,对宁夏固原县清水河谷地18年生的小叶杨和白榆农田防护林的林木生长情况及水分作了调查。根据调查资料,对林带宽度、造林营林措施及林带更新和胁地等问题进行了讨论,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0.
在分析南洞庭湖滨湖区农田防护林体系结构的基础上,评价其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探讨对于湿地保护的重要性.认为发展滨湖区林业应有利于维护湿地生态平衡,把重点放在优化和完善防护林体系的结构上,并提出了滨湖区农田防护林体系的建设原则,以及林带结构优化和林带、林网改造的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