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7 毫秒
1.
为研究自制大黄芩鱼泡腾片对养虾池中分离菌株的体外抗菌活性,试验采用鉴别培养、生化反应、PCR方法鉴定菌株,并用微孔-平板法测定体外抑菌活性。结果显示:具有致病性的菌株有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emolyticus,V.p)、弗尼斯弧菌(Vibrio furnissii,V.f)和泛菌属的Pantoea eucrina(P.e)。大黄芩鱼泡腾片对V.p的MIC和MBC均为1 mg/mL|对V.f的MIC为4 mg/mL、MBC为8 mg/mL|对P.e的MIC和MBC均为4 mg/mL。由此表明,大黄芩鱼泡腾片对副溶血弧菌有较好的体外抗菌活性。 [关键词] 大黄芩鱼散|泡腾片|抗菌活性  相似文献   

2.
为探索大黄芩鱼散清热解毒功效的药效物质基础及网络调控机制,首先利用网络药理学的方法,选取大黄芩鱼散中 34 个化合物为研究对象,依据TCMSP、Uniprot 等数据库预测化合物作用靶点,利用 Cytoscape 软件构建“化合物-靶点”网络药理图。网络药理预测发现,34 个化合物可通过80 个靶点发挥作用,其中前列腺素 G/H 合酶 2(PS2)、二肽基肽酶4(DP4)、雄激素受体(ANDR)、热休克蛋白90(HSP90)、前列腺素 G/H 合酶 1(PS1)等 8 个核心靶点与抗炎、解热、免疫调节、镇痛等过程相关,推测大黄芩鱼散通过干预以上过程发挥清热解毒功效。其中主要发挥作用的单体成分有β-谷甾醇、山奈酚、汉黄芩素、芦荟大黄素、芦丁、黄芩苷、大黄酸7个,其可能为大黄芩鱼散的关键药效物质基础。 [关键词] 大黄芩鱼散|网络药理学|药效物质基础|清热解毒  相似文献   

3.
为了获得制备大黄芩鱼复方中药泡腾剂中的酸性粒药物成分和碱性粒药物成分,用L9(34)正交表设计试验,考察料液比、提取时间、提取次数、粉碎度对提取率的影响,优选提取物最佳制备工艺参数。结果表明,大黄、黄芩组方100℃水浸渍法最优制备工艺为:料液比1:10,提取时间300 min,提取次数1次,浸膏率为15.64%±0.23%;鱼腥草挥发油水蒸气蒸馏法最优制备工艺为:粉碎度中粉、料液比1:8、蒸馏时间480 min时,提取率为0.120%±0.002%。为大黄芩鱼复方中药泡腾剂的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为优化贵州地区优质牧草黔中金荞麦活性物质的提取工艺,并探究提取物抑菌活性,试验通过回流法、超声法、水煮法及鲜样榨汁法对黔中金荞麦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进行提取,通过打孔法检测各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的体外抑菌效果,确定提取方法;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检测提取物中的有效物质含量,对溶液浓度、料液比、提取温度进行优化,设置正交试验确定最优提取工艺。以微量肉汤二倍稀释法检测在最佳提取条件下提取的黔中金荞麦提取物对3种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结果表明:黔中金荞麦地下部分的70%乙醇超声提取物对3种细菌均有抑制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抑菌效果最好,抑菌圈直径为24.2 mm。最佳提取工艺为乙醇浓度50%,提取温度60℃,料液比1∶40。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的MIC介于31.25~62.5 mg/mL之间,MBC介于为62.5~500 mg/mL之间;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效果较好,MIC和MBC分别为31.25 mg/mL和62.5 mg/mL。说明黔中金荞麦地下部分醇提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均具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究牡荆总黄酮的提取工艺,并探讨牡荆提取物对产气荚膜梭菌的抑菌活性。【方法】 以芦丁作为对照品,采用分光光度法对牡荆中的总黄酮含量进行测定;以总黄酮含量为考察指标,先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乙醇浓度、提取时间、提取温度、料液比4个单因素对牡荆总黄酮提取量的影响,确定单因素情况下最佳工艺的水平范围;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通过设计L9(34)正交试验,利用NaNO2-AL (NO33-NaOH显色法对牡荆总黄酮含量进行测定,绘制标准曲线,计算回归方程,通过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加样回收率进行方法学考察,验证标准曲线。通过将试验所得数据代入标准曲线,比较得出牡荆总黄酮的最佳制备工艺,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微量二倍稀释法考察其提取物对产气荚膜梭菌的抗菌活性。【结果】 牡荆总黄酮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乙醇浓度60%、提取温度50 ℃、提取时间2.5 h、料液比1:35。在此最优提取条件下,牡荆总黄酮含量最高(43.17 mg/g)。其因素影响顺序为料液比>提取时间>乙醇浓度>提取温度,料液比对牡荆总黄酮含量影响最大。最佳工艺下的牡荆提取物对产气荚膜梭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值为7.81 μg/mL。【结论】 在乙醇浓度60%、提取温度50 ℃、提取时间2.5 h、料液比1:35的条件下提取的牡荆总黄酮含量最高,所制备提取物对产气荚膜梭菌具有较强的抑菌作用,为生产高质量的牡荆提取物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究水热回流法提取蛹虫草培养残基中活性成分虫草素的最佳工艺参数。【方法】 选取液料比、提取次数、提取温度、提取时间4个因素进行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并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虫草素含量,确定水热回流法提取蛹虫草培养残基的最佳工艺参数。【结果】 方法学验证结果表明,蛹虫草培养残基中虫草素含量的HPLC测定方法精密度、重复性、稳定性相对标准偏差(RSD)均<2%,准确度RSD为2.64%,标准曲线线性相关性高。正交试验结果显示,影响水热回流法提取效果的因素依次为提取时间、提取次数、液料比、提取温度,其中提取时间和提取次数对提取物虫草素含量均有显著影响(P<0.05),提取温度和液料比影响不明显(P>0.05)。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结果表明,蛹虫草培养残基的最佳提取工艺参数为:液料比25:1、提取次数5次、提取温度70 ℃、提取时间60 min,该提取条件下测得蛹虫草培养残基中虫草素含量为1.48 mg/g。【结论】 采用本研究确定的水热回流法最佳工艺参数能有效提取蛹虫草培养基活性成分,且操作简单实用,提取物活性成分得率稳定,为后续蛹虫草培养残基产品开发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试验旨在探究大高良姜提取物对饲料微生物污染中常见的4种细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和2种真菌(黑曲霉和白色念珠菌)的体外抑菌作用及稳定性,优化提取工艺。试验采用纸片扩散法测定不同溶剂的大高良姜提取物对试验菌的抑菌活性;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黑曲霉为指示菌,通过正交试验优化乙醇回流提取工艺,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该提取物的最小抑菌浓度(MIC)、最小杀菌浓度(MBC)以及对pH值、温度和紫外光的稳定性。结果表明,在6种试验菌中,大高良姜的乙醇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黑曲霉的抑菌活性较好;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黑曲霉为指示菌时,最优提取工艺为乙醇浓度95%、料液比115(mV)、55℃水浴回流提取2 h,提取物对这2种菌的MIC均为0.313 mg/ml,MBC分别为1.25 mg/ml和0.625 mg/ml;提取物对pH值极不稳定,加热和紫外光照射均使其抑菌活性有不同程度的降低。结果提示,大高良姜的乙醇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黑曲霉的体外抑菌活性较好。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大果木姜子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及其抗氧化效果,本试验以大果木姜子为研究对象,通过单因素试验分析了提取时间、超声功率、液料比、乙醇浓度和超声温度对大果木姜子黄酮含量和抗氧化活性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采用总评归一-响应面法优化出的最佳提取条件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大果木姜子黄酮最佳提取条件为液料比40:1(mL/g),提取时间35 min,超声功率60 W,此条件下黄酮含量为2.48%,对DPPH自由基清除活性为93.18%。经总评归一-响应面优化得到的超声提取工艺稳定、可靠,可用于大果木姜子黄酮的提取,且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活性。 [关键词] 大果木姜子|黄酮|响应面|抗氧化  相似文献   

9.
试验旨在探究迷迭香水提物的最佳提取工艺及其对沙门氏菌诱导的小鼠肠道损伤的保护作用。试验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确定迷迭香水提取物的最优工艺参数,使用提取的迷迭香水提物进行抗炎试验,选取40只小鼠随机分成5组,即高(1.00 g/kg)、中(0.50 g/kg)、低(0.25 g/kg)剂量迷迭香水提取物组、沙门氏菌模型组、空白组,饲喂14 d。结果显示,迷迭香水提物最优提取工艺为水提3次、液料比16 mL/g、提取液pH值5,迷迭香水提物综合指标为68.78%。抗炎试验结果显示,与沙门氏菌模型组比,高剂量迷迭香水提取物组小鼠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白细胞介素-6 (IL-6)和白细胞介素-1β (IL-1β)含量显著降低(P<0.05)。十二指肠组织学观察显示,迷迭香水提物能够改善沙门氏菌诱导小鼠十二指肠肠绒毛结构的破坏作用。研究表明,迷迭香水提物可以改善沙门氏菌诱导的小鼠炎症反应及肠道黏膜形态损伤。  相似文献   

10.
正交试验优化黄芩中黄芩苷超声提取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优化黄芩苷最佳超声提取工艺,试验采用正交试验设计,以黄芩苷得率作为考察指标,研究了料液比、超声功率、乙醇浓度、p H值4种因素对黄芩苷超声提取工艺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因素对黄芩苷得率的影响从大到小依次为乙醇浓度、料液比、p H值、超声功率;黄芩苷超声提取工艺最佳条件为,乙醇浓度为55%,料液比为1∶18,p H值为4.0,超声功率为59 k Hz,在此条件下黄芩苷提取物的得率可达16.52%。说明优化出的黄芩苷超声工艺稳定、可行,具有良好的提取效果。  相似文献   

11.
为了筛选出艾叶和黄柏两味对巴氏杆菌有抑菌活性的中药有效成分的最佳提取工艺,试验以中药提取物有效成分的浸膏得率和对巴氏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与最小杀菌浓度(MBC)为综合考察指标,以提取工艺中的料液比、提取次数、提取时间、乙醇浓度、提取温度为因素进行工艺优选。结果表明:艾叶有效成分的最佳提取条件为料液比1∶30,乙醇50%,提取温度70℃,每次提取2 h;黄柏有效成分的最佳提取条件为料液比1∶7,乙醇70%,提取次数3次,每次提取80 min。在该工艺下进行提取,中药有效成分浸膏得率可以得到最大化保障,对巴氏杆菌的MIC和MBC值均≤15.6 mg/m L。说明该工艺为最佳提取工艺。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将黄芩素、汉黄芩素为主要成分的黄芩超临界提取物制成微乳剂,选取畜禽易感的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研究对象,考察了微乳剂的体外抑菌性能。结果表明:微乳剂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低抑菌浓度分别为黄芩水提物的1/110、1/32,微乳剂抑菌效果明显强于黄芩水提物。进行42日龄肉仔鸡生长试验,结果表明:黄芩超临界微乳剂饮水C1组(加药0.01%)、黄芩原粉A1组(加药0.2%)1 ~ 21日龄鸡体重相比对照组分别提高了13.21%、5.87%(P < 0.05),料肉比降低了9.70%和7.27%(P < 0.05)|试验C1组、试验A1组22 ~ 42日龄鸡体重相比对照组分别提高了19.51%、6.06%(P < 0.05),料肉比降低了16.75%、7.11%(P < 0.05)|黄芩水提物饮水组效果一般。在肉鸡饲喂水中添加0.01%微乳剂,相比空白组、黄芩原粉和黄芩水提饮水组,提高肉鸡生长性能均在10%以上,提高了养鸡的经济效益。表明黄芩微乳剂兼具药用和营养功效,既能预防畜禽疾病又能促进生长,作为替代抗生素的后备中草药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黄芩超临界提取物|微乳剂|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肉鸡生长性能  相似文献   

13.
以黄芩为试验样品,研究超声波法提取黄芩中挥发油的工艺条件。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L(93)3正交试验优化超声提取挥发油的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影响黄芩挥发油超声提取的主要因素是料液比,其次是超声时间和超声功率,优化工艺条件为:超声时间50 min,料液比1∶20,提取功率70 W。  相似文献   

14.
为优化菟丝子总黄酮提取工艺条件,本试验对69批不同地区来源的菟丝子类药材进行含量测定并比较差异。运用NaNO2-Al(NO3)3-NaOH比色法测定总黄酮含量|利用单因素试验考察乙醇浓度、料液比、提取温度对菟丝子总黄酮含量的影响|采用Box-Behnken Design试验(以下简称BBD试验)设计原理进行三因素三水平试验设计及响应面分析来优化菟丝子总黄酮提取工艺。结果表明:菟丝子总黄酮最佳提取工艺为乙醇浓度65%,料液比1:41(g/mL),提取温度92 ℃|不同地区来源的小菟丝子总黄酮含量为0.92% ~ 2.18%,大菟丝子总黄酮含量为2.57% ~ 3.34%。Box-Behnken Design响应面优化菟丝子总黄酮的提取工艺可靠,具有实用价值|大菟丝子与小菟丝子能否同用值得进一步研究|建议《中国药典》增加菟丝子药材以芦丁(C27H30016)计,含总黄酮不得低于0.73%。 [关键词] 菟丝子类药材|总黄酮|响应面法|提取工艺|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15.
本试验旨在优化杂交构树叶黄酮超声提取工艺,并检测其对禽重要致病菌的抑制作用。以杂交构叶为原料,乙醇为溶剂,在单因素(乙醇浓度、料液比、超声温度和超声时间)试验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研究因素之间相互作用及对黄酮提取得率影响,获得最佳提取工艺为乙醇浓度60%,料液比1:49 g/mL,超声温度34 ℃,超声时间24 min,验证试验黄酮平均提取得率1.75%,接近1.77%的理论值|通过二倍稀释法检测杂交构叶黄酮对5种禽重要致病菌的抑制活性,最小抑菌浓度为6.25 ~ 50 mg/mL,表明杂交构叶黄酮抗菌活性显著,作为鸡饲料添加成分防治传染性细菌病研发应用前景广阔。本研究为杂交构叶黄酮开发为天然植物饲料添加成分及加速杂交构叶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构树|黄酮|响应面|禽病原菌|抑菌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为开发利用五指毛桃总黄酮资源,本试验通过响应面设计优化乙醇-微波辅助提取五指毛桃总黄酮工艺。结果表明:五指毛桃最优提取工艺表现为:液料比20:1(mL/g),提取时间4 min,提取功率400 W,乙醇质量分数71%,在此工艺条件下总黄酮提取量为(351.93±0.25)mg/100 g。证明该工艺较可靠,有着一定的实用性和前瞻性。 [关键词] 五指毛桃|总黄酮|响应面优化|微波  相似文献   

17.
为获得具有高抗氧化活性的黄芩提取物,本试验对比水提和醇提两种提取方式,并将提取物冻干后复溶成水提水溶、醇提醇溶、醇提水溶三种状态,以胃肠模拟消化后产物的DPPH自由基清除率、总抗氧化能力、·OH自由基清除率、总还原能力和超氧阴离子清除率五种抗氧化活性指标的综合秩和比(RSR值)为判断标准,确定出最佳的提取溶剂。并在此基础上采用单因素试验初步确定其提取工艺的主要影响因素及水平,再结合析因设计试验分析提取工艺各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最终获得最佳的提取工艺参数。通过RSR值排序的结果表明:两种冻干粉在复溶后的抗氧化活性从大到小的顺序为:水提水溶、醇提水溶、醇提醇溶。单因素试验最佳提取工艺为:温度保持微沸,提取时间120 min,液料比50:1(mL/g)。析因设计试验最佳提取工艺为:温度保持微沸,提取时间120 min,液料比60:1(mL/g)。优选的工艺提取液其经过消化后DPPH自由基清除率为39.48%、ABTS+自由基清除率为58.85%、·OH自由基清除率为48.63%、总还原能力为0.49、超氧阴离子清除率为28.87%,可为黄芩抗氧化活性物质的提取提供重要参...  相似文献   

18.
为优化微波辅助提取山竹壳多糖的工艺条件,并研究其抗氧化活性,本试验考察了微波功率、微波时间、液料比3个因素对山竹壳多糖提取量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试验法对山竹壳多糖的微波辅助提取工艺条件进行考察,并通过测定山竹壳多糖对DPPH自由基和羟基自由基(·OH)的清除能力来评价其抗氧化性。结果表明:山竹壳多糖的最佳提取工艺为微波功率550 W、微波时间190 s、液料比35:1(mL/g),在此条件下,山竹壳多糖的提取量为17.83 mg/g(n=3,RSD=0.31%)。山竹壳多糖浓度为1.4 mg/mL时,对DPPH自由基和羟基自由基(·OH)清除率分别为88.31%和86.01%,IC50值分别为0.65 mg/mL和0.79 mg/mL。经Box-Behnken响应面优化得到的微波辅助提取工艺稳定、可靠,可用于山竹壳多糖的提取。山竹壳多糖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活性。 [关键词] 山竹|植物多糖|响应面法|抗氧化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菊科植物猪毛蒿醇提物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方法]采用冷凝管回流提取法,以乙醇作为提取溶剂,以提取温度、乙醇浓度、料液比、提取时间为关键提取条件,采用四因素三水平设计正交试验,根据提取物得率确定猪毛蒿醇提物的最佳提取工艺。[结果]分析方差和极差R值表明,4个因素对猪毛蒿醇提物得率影响的主次顺序是:提取温度>乙醇浓度>提取时间>料液比;提取温度对提取物得率影响差异极显著(P<0.01),是影响猪毛蒿乙醇提取效果的主要因素,乙醇浓度、料液比、提取时间对提取物得率影响差异不显著(P>0.05),是影响提取效果的次要因素。确定猪毛蒿有效成分的醇提物最佳提取工艺条件是:乙醇浓度65%,料液比1∶7,提取温度75 ℃,提取时间3.0 h。[结论]在实验室条件下,确定了猪毛蒿醇提物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猪毛蒿提取物及其生物活性成分的进一步研发与应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0.
为了研究中药辣蓼中总黄酮的提取工艺及其抗菌活性。采用均匀设计试验法,以总黄酮含量为响应值,考察了乙醇浓度、料液比、提取时间、提取温度对其影响,用DPS数据处理系统软件进行结构分析;采用微管-平板法测定辣蓼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抗菌活性。结果显示,辣蓼总黄酮的提取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60,乙醇浓度70%,提取时间1 h,提取温度为50℃,在该条件下,辣蓼中总黄酮含量为5.35%±0.23%,辣蓼总黄酮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小抑菌浓度为0.782 mg/mL。该提取工艺操作简便,可用于中药辣蓼中总黄酮的提取且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抗菌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