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3 毫秒
1.
再生稻不仅可以一季两收,提高种粮效益.而且具有省种、省工、省肥、省水、省药、省本的优点。我县再生稻栽培已有10多年历史,每年种植面积约2.6万亩。再生季亩产200-300公斤。2003年以来,我县从省农科院引进Ⅱ优航1号作再生稻试验、示范,获得成功。2005年我们在夏茂镇中街村建立504亩Ⅱ优航1号再生稻高产示范片.经福建省农业厅组织有关专家验收.头季稻平均亩产742公斤,其中1.2亩高产田亩产达883公斤:再生稻平均亩产405.5公斤。全年稻谷平均亩产1147.5公斤。将我县再生稻产量提高到一个新水平。现将Ⅱ优航1号再生稻丰产配套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
早稻—再生稻—冬种栽培模式是指双季稻或较低海拔单季稻区培植再生稻的一种栽培模式。龙岩市近年来进行了对早稻—再生稻—冬种栽培模式的探索。1999年全市推广这种模式4062亩,头季稻平均亩产524.6公斤,再生稻亩产331.6公斤,两季合计亩产856.2公斤。连城县朋口镇天马村建立示范片518亩。  相似文献   

3.
佳辐占是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选育的优质旱籼稻品种。该品种2002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5年开始引入福清市试种,至今已种植8年,累计推广面积8万亩以上。近年来,由于该品种再生能力较强,作为老品种的新应用,目前在闽南、闽北及福州地区作再生稻种植起到了非常好的作用,深受当地农民喜爱。自2009年起,作再生稻栽培,一股头季稻亩产400--450公斤,最高亩产可达475公斤;再生季一般亩产220—250公斤,最高亩产可达340公斤以上。由于该品种低节位分蘖力强,非常适合机收低留桩再生栽培.大大减轻劳动强度,具有省工、省肥、省药等特点,是目前我市推广面积最大的再生稻优质品种。现将试种结果和作再生稻高产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4.
正多年实践表明,再生稻是一种资源节约型、高效型的稻作制度,有利于提高稻田的综合生产能力,提高稻田的复种指数。福建省尤溪县近年来每年种植再生稻近10万亩,头季平均亩产600公斤,再生季平均亩产300公斤。从2000年起,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福州国家水稻改良分中心连续取得百亩再生稻示范片头季平均单产每亩838公斤,再生季平均单产每亩488.4公斤;千亩示范片头季平均单产每亩723.9公斤,再生季平均单产每亩414.1公斤;10  相似文献   

5.
四川再生稻栽培技术经过杨开渠、李实贲等几代科学家的应用研究、示范、推广、已基本普及,但再生稻杂交组合缺乏,限制了再生稻生产的发展。1997年在省政府以及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启动了四川再生稻高产配套技术研究课题。1999年利用前两年初步筛选出的冈优725、冈优527等头季产量高、再生力较强的杂交稻新组合,在富顺基地进行中稻+再生稻百亩(1亩=1/15公顷,下同),超高产配套技术示范,要求两季平均亩产800公斤。其中设高产试验田,两季亩产1000公斤。同时在童寺区组织高产配套技术示范推广。设置再生稻杂交新组合筛选圃,在雅安和温江基地进行再生稻亲本材料初 杂交新组合的测配等应用研究,为大面积再生稻生产筛选出、优质、抗病的杂交稻新组合及配套栽培技术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河北农业》2007,(9):41-42
1.石家庄8号 石家庄市农科院培育,2001年河北省审定,2003年国家审定。适宜在冀中南麦区水地、半干旱地及肥力较好的旱地种植。省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13公斤,最高亩产598公斤;国家区试平均亩产498.7公斤,最高亩产605.59公斤。2004年在沧州吴桥高产示范,春浇2水亩产648.2公斤。2001—2006年在河北辛集市马兰农场,全生育期一水不浇,干旱年亩产380-430公斤,平水年亩产440—500公斤,丰雨年500公斤以上。该品种具有抗病、抗干热风、熟相好、籽粒饱满、光泽好等特点。具体栽培技术是:  相似文献   

7.
中薯3号是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育成的。在省农业厅种植业管理局鼎力支持下,蕉城区农业局于2008年10月从河北省调进大量脱毒马铃薯“中薯3号”种薯供给农民种植。并在飞鸾、霍童、虎贝、石后、洋中等乡镇建立冬、春种马铃薯示范片,掀起了蕉城区冬、舂种马铃薯热潮。示范片全部种植脱毒马铃薯“中薯3号”,技术全部采用稻草包心技术。示范片平均亩产2477公斤,商品薯重量占总重95%以上。  相似文献   

8.
再生稻具有周期短、无公害、成本低、效益高、米质优等优点,大力发展无公害再生稻生产,对促进我镇稻米品质提高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再生稻栽培是我镇粮油生产的一大优势,潜力较大.2002年重庆开县竹溪镇利用优质杂交稻K优926,再生稻亩产达到556.5公斤,创造了全国、全世界第一高产典型,我区何埂镇玉宝村2社李方华的7.5亩D优130亩产达到403公斤,我镇2010年在柏树桥村简恩利4.6亩K优926亩产达到397公斤,为我镇再生稻生产展示了美好的前景,充分证明了再生稻仍具有巨大的生产潜力.  相似文献   

9.
再生稻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再生稻是单季中稻收割后留桩萌芽再生培育成的一季水稻,是一项新的增产技术措施。我们在鸾凤乡中坊、十里铺、君山、双门等村抓再生稻示范片500亩,品种是Ⅱ优航2号、Ⅱ优明86等,头季平均亩产600公斤,再生稻平均亩产260公斤,两季平均亩产860公斤。  相似文献   

10.
杂交中稻——再生稻两季高产栽培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10年来,广西再生稻面积逐年扩大,1995年发展到48.65万亩,平均单产141.9公斤,最高亩产达323.2公斤,双季平均亩产1031.7公斤,构成再生稻产量的亩有效穗,穗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对产量作用的比率依次为1.00:0.6:0.42:0.22。再生稻高产要急取头季有更多的稻桩,活桩和活率,栽培技术要采取以养根,壮秆,活芽,壮苗,多苗为中心环节的配套措施。  相似文献   

11.
为探明再生稻Ⅱ优明86在福建省光泽县的种植适应性,于2017在光泽县鸾凤乡双门村付家湾小组进行了Ⅱ优明86再生稻的栽培试验。结果表明:Ⅱ优明86再生能力强,头季稻产量657公斤/亩,再生稻产量278.3公斤/亩,Ⅱ优明8适合在光泽县低海拔双季稻区种植。  相似文献   

12.
<正> 再生稻是指水稻收割后,茎秆节上芽进一步生长发育起来的一熟水稻。该技术已经推广了好几年,可以大大提高南方只适于一季稻的土地的利用率。近几年该项技术不断成熟,现较原技术有很多改进,亩产由原来的几十公斤提高到100公斤以上。目前,我国南方有十多个省区在积极推广再生稻,面积已达1000多万亩,平均亩产100多公斤。再生稻  相似文献   

13.
<正>本报讯重庆市通过连续5年的科技攻关,集成了优质中稻-再生稻亩产1000公斤生产技术规范,形成了重庆市地方标准《优质再生稻生产技术规范》,涌现了一批优质中稻+再生稻千亩片、百亩片平均亩产1100—1200公斤的高产高效典范,实现了优质中稻-再生稻规模生产高产高效目标。带动了全市再生稻蓄留成功率、单产水平、品质和生产效益提升,推进了稻米供给侧结构调整。今年,  相似文献   

14.
玉米、马铃薯是蕉城区种植面积较大的旱作。近年来,随着农业结构的调整、耕作制度的创新,春玉米-秋马铃薯栽培模式取得较高经济效益,成为我区早作推广的主要模式。经示范片统计,春玉米亩产平均850公斤,亩产值750-800元;秋马铃薯亩产平均1340公斤,亩产值1100-1200元;两季产值计1850-2000元  相似文献   

15.
吕梁山区玉米栽培历史悠久,近年来,通过推广玉米施锌技术。有效地提高了玉米产量。1999年,在梁上庄马成喜坡地上种植4亩玉米实施玉米施锌技术,亩产达到279公斤,比对照亩产242公斤亩增产37公斤,增产率达15%。2000年,在孝义市柱朴镇实施技术承包,  相似文献   

16.
数字     
<正>1500吨四川省立足农业绿色发展,深入实施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突出新理念、新技术、新机制,大力推进农药减量增效,在连续两年实现农药使用量负增长的基础上,预计今年再减少农药用量1500吨,促进种植业转型升级、持续发展。1500公斤农业部测产验收专家组4日对广西灌阳县水稻超高产攻关示范基地进行再生稻测产,结果显示平均亩产达552.1公斤,加上一季稻的平均亩产1009.45公斤,"超级稻+再生稻"平均亩产首次突破1500公斤。  相似文献   

17.
晋蓖麻2号是山西省农科院经济作物研究所培育的蓖麻杂交种。我市从1998年引进种植。平均亩产250~350公斤,在旱坡地种植平均亩产200~250公斤,在高水肥地种植最高亩产352公斤左右。平遥县沿村堡乡西大村邱太良1999年种植10亩,平均亩产326公斤;东良庄韩荣昌种3亩晋蓖麻2号与菜豆套种,平均亩收入达1200元;该村彭加伟种2.4亩,全部采用地膜覆盖技术,平均亩产304.5公斤。  相似文献   

18.
正永安市曹远镇农业服务中心通过多年来的探索、实践和试验示范,总结出一套充分利用当地独特的"早稻—再生稻"高产栽培技术,该技术在2017年再生稻示范片头季平均亩产干谷791.94公斤,再生季平均亩产干谷379.57公斤,两季亩产1171.51公斤,产值2225.87元。成为该镇农民的增收的又一项产业。曹远镇位于永安市西北,距城区8公里,集镇纳入永安市城区规划,是福建省小城镇建设试点镇。辖区面积193平方公  相似文献   

19.
再生稻是在头季水稻收割后利用稻株地上部倒二倒三节位的潜伏芽(休眠芽、再生芽)萌发,在适宜的温、光、水肥条件下培育出的一季稻谷。再生稻具有如下的优点:一是一种两收,即种一季可收两季,既不需要再播种、育秧又不需要翻耕犁耙和中耕;二是生育期短,一般为40~45天左右,可发展一年三熟,促进稻田的综合开发利用,有利于增产、增收;三是产量高,超级杂交稻品种具有分蘖优势强的特性,也表州在再生稻上,再生稻一般亩产可收200~250公斤,据浙江农业有关资料介绍,再生稻高产田块亩产可达400~500公斤;四是省种、省工、省时、省肥、省水、省药,栽培技术简便,容易掌握;  相似文献   

20.
由于近几年国家对粮食生产优政策的连续出台,市场粮价稳定,农民种粮积极性较高,单季改双季、抛荒地开垦、再生稻面积增加等现象逐年上升。特别是再生稻具有省工、省本、高产高效等优势,又能错开农忙、寒流、稻瘿蚊为害等特点而逐步为我市农民所接受,面积由最初的2000多亩增加到现在的1.6万亩,双季总产量也有较大提高,如2005年大竹镇大竹村邱依娣家2.5亩再生稻,经专家实割验收,平均两季亩产超1000公斤。成为我市粮食生产的一个亮点。因此为提高我市再生稻种植管理水平,并针对我市再生稻生产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总结出以下适合本地土壤、气侯特点的再生稻高产栽培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