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大瑶山野生茶叶开发利用研究"课题是属于广西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项目"大瑶山特色资源开发技术集成与产业化",由广西桂林茶叶科学研究所和广西金秀县瑶山王茶业有限公司共同承担完成,按照高起点、高标准、高科技、高效益的原则,在大瑶山丰富的野生茶树群体中,选择优良茶树株系进行繁育;改造和保护大瑶山连片野生茶树;开发利用金秀野生茶,创制金秀大瑶山茶叶产品,构建金秀县名优茶产业体系,促进金秀县县域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利用广西南亚热带农业科学研究所引种种植的茶树良种‘黔茶1号’分别试制绿茶、红茶和白茶3个产品。结果表明:该品种在广西龙州茶区气候条件下适合加工绿茶、红茶及白茶等产品,且生产出的茶叶产品在香气上都具备着浓郁的毫香,滋味甘甜滑口。  相似文献   

3.
广西农垦国有先锋农场从1965年开始种植茶叶,从云南凤庆引进群体云南大叶种茶和大明山茶场安棠中小叶茶等品种.1985年把茶叶定为农场主业,在种植上加以改进,面积逐步扩大,到1990年,全场共种植茶叶268 hm2.茶叶从1971年开始投产,投产面积从33.3 hm2增加到1990年的209.2 hm2,年产茶青331.37万kg.作为广西红碎茶加工重要基地之一,曾经辉煌过,进入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后,随着国家经济体制的改革,由过去的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茶叶市场历经多次起落.原因是红碎茶出口受阻,许多种植云大茶的茶场、农场转产绿茶,而绿茶市场容量有限,致使大量产品积压,农场收益很低,甚至出现亏损.广西农垦集团公司于2002年组建广西农垦茶业集团有限公司,农场成为提供原料(茶青)的基地.  相似文献   

4.
陈莉华  李涛  梁亦舟  王婷  熊健 《安徽农业科学》2012,(30):15092-15094
湖北宜昌茶文化具有丰富的内涵,可以与三峡旅游结合开展三峡茶叶游。宜昌茶叶品质好,采花毛尖、萧氏茗茶、金香品雪为中国驰名商标,邓村绿茶为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宜昌在茶叶的种植、加工等环节可以更进一步优化,以水电作为能源加工茶叶的方式应取代以煤为能源的加工方式,可进一步提高宜昌茶叶的内在品质。宜昌茶叶产业的发展前景广阔,应开发附加值较高的茶产品。  相似文献   

5.
广西茶叶产业的基本态势、存在问题与发展思路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对近几年广西茶叶产业的种植概况、产品布局、加工技术水平以及遭遇的困境进行总体评估,认为目前广西茶叶产业发展主要面临市场开发跟不上产业发展步伐,品牌产品建设滞后,尚未形成品牌茶叶的规模生产能力以及尚未建立起自有良种推广体系等问题,最后提出做大做强广西早春茶,写好广西茶园生态文章,突出广西茶叶特色,打造广西特色品牌产品等4条加快广西茶叶产业发展的思路。  相似文献   

6.
我区现有茶叶面积 38 5万亩 ,其中云大群体种2 0万亩 ,占总面积 5 1 9%。云大群体种茶叶面积之大 ,主要是与 70— 80年代计划经济生产红碎茶出口创汇有关。随着时间推移 ,国外茶叶市场疲软 ,我区红茶出口受阻 ,红茶价格下降 ,而国内绿茶市场上扬而且稳定 ,因此各地茶厂纷纷转产绿茶。由于云大茶加工的绿茶苦涩味重 ,很难适应广大消费者的需求。而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 ,人们饮用高香型乌龙茶量日渐增加 ,特别是九十年代末各地兴起了“乌龙茶”热 ,使得乌龙茶供不应求 ,价格上扬 ,并且有代替绿茶的趋势。因此 ,要提高广西茶叶在市场中的竞争力 …  相似文献   

7.
雅安市自然环境宜茶,茶叶种植历史悠久。介绍了雅安市现有的茶文化资源,包括茶文化圣山——蒙顶山、茶文化交流纽带——川藏茶马古道、非物质文化遗产——茶叶加工与表演技艺,并分析说明了雅安市待开发的茶叶资源新领域,为雅安茶产业的开拓创新与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三江县茶产业经过20年的发展历程,茶叶面积已发展到8 333.3hm2,成为广西茶叶生产大县,但三江茶叶品牌少、茶叶品牌知名度低、茶产品附加值低。茶叶品牌已成为制约三江茶产业发展因素之一。为了使三江茶叶向规模化、标准化方向发展,适应市场形势变化,发挥山区特色优势,培育打造三江绿茶名牌产品,笔者就三江县绿茶品牌化经营情况及品牌发展策略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9.
广西农垦茶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继2003年绿茶、红碎茶获"广西名牌产品"之后(有效期3年),今年在全区名牌产品、优质产品评比中"绿茶"继续获"广西名牌产品"称号.茶司的产品连续两轮获"广西名牌产品"称号,是与公司坚持走品牌兴企的发展道路密不可分的.纵观茶司创品牌、保品牌之路,为使农垦茶叶品牌具有更高的知名度,品牌内涵更加丰富,品牌产品具有更强的市场竞争力,为企业创造更好的经济效益.发展品牌、创造品牌的经验,措施以及思路值得进一步总结和探讨.  相似文献   

10.
日照绿茶被誉为“江北第一茶”,东港区把茶叶生产确立为农业特色经济的支柱产业重点培植,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发展的优惠政策,致力建设“江北绿茶第一基地”。但在前期发展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茶叶是劳动密集型产业,一方面表现在除其他生产资料成本增长较快之外,人工成本也逐年提高,特别是在采摘、加工环节中,浪费工时严重,致使生产成本居高不下,而且呈现继续上涨的趋势,影响了茶叶规模的扩大,对茶叶的持续发展形成了一定制约;另一方面,近年茶叶机械生产企业开发出了一些新型机械,个别茶叶生产企业进行了引进,但由于对新型茶叶机械的性能了解不够,致使加工流程中,上下游设备间的配备不合理,造成了茶叶的品质不稳定性加大。  相似文献   

11.
本文研究了俄罗斯茶叶市场.结果表明:自2001年以来,俄罗斯茶叶进口呈现较快的增长趋势;进口品种以红茶为主,但绿茶进口快速增长;进口以原料茶为主,茶叶加工产业获得快速发展;五大公司控制了俄罗斯的茶叶进口和国内营销;中国对俄罗斯以出口原料茶为主,缺乏中国品牌产品.基于以上结论,本文提出了进一步发挥中国绿茶的比较优势,实施品牌营销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农业简讯     
株洲市“茶祖圣地”炎陵县着力壮大茶产业炎陵县近年以大院农场、霞阳镇、鹿原镇、中村乡为中心建立了四大茶叶基地,茶叶产品主要包括高山乌龙茶、神农铁观音茶、鹿原天堂茶、神炎春绿茶等,茶园总面积330公顷,茶叶年产量125吨,年产值1320余万元。  相似文献   

13.
农业简讯     
《湖南农业》2011,(11):8-9
株洲市“茶祖圣地”炎陵县着力壮大茶产业炎陵县近年以大院农场、霞阳镇、鹿原镇、中村乡为中心建立了四大茶叶基地,茶叶产品主要包括高山乌龙茶、神农铁观音茶、鹿原天堂茶、神炎春绿茶等,茶园总面积330公顷,茶叶年产量125吨,年产值1320余万元。  相似文献   

14.
唐宋时期,茶叶焙制技术主要在团茶的生产方面。进入明代以来,茶叶的焙制加工技术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主要是生产叶茶和芽茶。在这一时期,我国团茶、饼茶进一步边茶化,末茶渐渐衰微,叶茶和芽茶成为茶叶生产和消费的主要茶类;散茶尤其是炒青绿茶得到迅速发展;绿茶和其他茶类一起,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得到了协调发展。推动了茶叶生产的进步。本文探讨了明清时期几种主要茶叶的焙制加工技术,包括炒青绿茶的焙制、蒸青绿茶的焙制、以及青茶、红茶和花茶的加工焙制技术。  相似文献   

15.
茶叶发展的战略重点为:绿茶加工新技术与关键设备的研究;高附加值茶叶新产品的开发;茶叶功能性成分的提取、功能评价与功能食品的开发;茶叶加工产品标准的制定。  相似文献   

16.
[目的]发挥"桂绿1号"的品种优势,用自主品牌良种开发自主品牌特色茶产品。[方法]试验通过应用"桂绿1号"鲜叶进行研制桂林毛尖茶,分析该品种加工绿茶的特点,优化其加工工艺,研发出品质优良、质量稳定且符合桂林毛尖茶相关质量要求的茶叶产品。[结果]"桂绿1号"鲜叶制作桂林毛尖茶的加工技术为:茶青→萎凋(5.5~7.0 h)→杀青(嫩杀)→揉捻→毛火(90~95℃5 min)→足火(90~105℃8~15 min),按照这一加工工序制作出的桂林毛尖茶条索紧细,色泽翠绿,香气清高持久,滋味醇和鲜爽,汤色碧绿清澈,品质优良。[结论]研究可为实现品种和产品双赢提供技术支撑,同时,对提升广西桂林毛尖茶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促进该区茶产业的特色茶产品发展和品牌建设具有重要且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杀青方式和设备对夏秋绿茶初制加工的质量影响很大.采用滚筒式过热蒸汽杀青机进行杀青作业,不仅能达到蒸青绿茶产品干茶色泽翠绿、汤色亮绿、叶底嫩绿和减轻夏秋绿茶苦涩味的特征,而且避免网带式过热蒸汽杀青机勾挂茶叶影响加工质量的问题,保证了绿茶品质的稳定.  相似文献   

18.
《中国农村科技》2007,(4):60-60
本项目将采用2005年通过国家林业局保护的“紫娟”与“云茶1号”茶树品种,均由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选育。“紫娟”属小乔木型,嫩梢的芽、叶、茎都为紫色,平均每公顷产干茶1549.5千克;用其鲜叶加工的烘青绿茶,具有茶条紧细颖长,  相似文献   

19.
浙江省是我国重要的产茶区域之一,其茶产业以绿茶为主。改革开放以来,浙江省把茶叶生产纳入整个农产品品牌建设规划之中,茶叶的品牌构建呈现出由做“名茶”向做“品牌茶”的转变,先后经历由做“名茶”向做“品牌茶”、“一县一品”战略的实施、“浙江绿茶”品牌战略的提出等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20.
浅谈龙州县茶产业发展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广西龙州县地处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阳光充足,雨量充沛,独特的气候条件和优越的地理环境非常适宜茶叶生产,是广西茶叶产业重点规划发展的地区之一,属《广西种植业优势产品区域布局规划》中红茶、名优绿茶和乌龙茶的优势产区。龙州县种植茶叶有着悠久的历史,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曾经是广西主要的茶叶基地,主产的绿茶、红碎茶曾畅销海内外。2003年,广西南亚热带农业科学研究所成功生产出广西第一代乌龙茶产品,填补了广西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