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 毫秒
1.
为了探明旅游活动对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植物多样性的影响,通过调查距离游道不同样带内的生物多样性变化,分析森林旅游开发对植物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三层中物种丰富度指数最低的是1号样带,其值分别为24、4、28,乔木层中2号样带物种丰富度指数最高为37,灌木层和草本层中物种丰富度指数最高的是3号样带,其值分别为7、48;乔灌草三层的Simpson指数与物种丰富度指数呈负相关关系,而Shannon-Wiener指数与物种丰富度指数呈正相关关系;乔灌草三层中的植物重要值大小排序为:3号样带 > 2号样带 > 1号样带;森林游憩对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植物多样性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2.
湖南省森林火灾人为火源时空分布特征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孙玉荣  张贵 《中国农学通报》2011,27(28):103-108
人为火源是引发森林火灾的主要原因,对火源时空分布特征的认识关系到火源管理工作成效,也是实现林火生态预防的重要基础。以湖南省2001-2008年导致森林火灾的生产性火源和非生产性火源数据为例,应用变异系数、基尼系数和集中度3种方法分析湖南省人为火源的区域差异变动情况、空间分布均衡程度及地域分布。结果表明,生产性火源和非生产性火源的差异变动表现出波动上升趋势,3种方法所反映的火源空间分布特征一致。特别是近3年来,非生产性火源的差异变动幅度大,上升趋势极为明显。表明湖南省森林火灾的生产性火源和非生产性火源的区域差异和空间聚集特征明显;森林火灾的发生受自然调节、人为调控作用影响;近年来,区域非生产性火源导致的森林火灾差距有扩大趋势,空间聚集程度加剧,反映出人类社会活动较大程度上影响了森林火灾的发生;湖南省人为火源引发的森林火灾主要集中在邵阳、长沙和永州等地。  相似文献   

3.
湖南省森林火灾应急人员空间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研究湖南省区域森林火灾应急人员的空间分布特征,对湖南省102个县(市)11年(2000-2010年)的森林火灾数据、2010年森林火灾应急人员数据、森林资源量数据进行了统计调查和整理,利用ArcGIS软件绘制出森林资源量和森林火灾发生频率空间分布图以及森林火灾空间趋势预测图,并与森林火灾应急人员空间分布图叠加。结果表明,湖南省森林火灾应急人员空间分布特征主要表现为:森林资源量大、森林火灾发生频率高的部分县市、4个森林火灾高发趋势中心的森林火灾应急人员分布较少,3个低发趋势中心部分县市的应急人员分布较多。区域森林火灾应急人员的空间分布应符合森林资源量、森林火灾发生频率、森林火灾空间趋势预测的空间分布特征,森林资源量大、森林火灾发生频率高、森林火灾发生趋势强的区域,应分布较多的火灾应急人员,反之则可相对较少分布。目前,湖南省森林火灾应急人员空间分布不合理,应予以调整。  相似文献   

4.
石家庄市观光休闲农业开发的空间分区与培育路径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开发观光休闲农业对石家庄市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对石家庄市观光休闲农业开发的资源条件进行调查和评估基础上,划分其圈层结构和重点旅游区,并提出保障成功开发的培育路径。研究表明:虽然石家庄市观光休闲农业还处于初期发展阶段,但具备大力开发多元化观光休闲农业的良好条件;石家庄市观光休闲农业开发应划分为主城区周边观光休闲农业带、东部平原观光休闲农业带、中部丘陵观光休闲农业带和西部山区观光休闲农业带4个圈层,市区周边、平山、赵州桥-梨园周边、嶂石岩周边、五岳寨-横山湖周边、苍岩山周边和抱犊寨周边8个重点旅游区;石家庄市应从政府、研究者、经营管理者和农民4个层面进行观光休闲农业的培育。  相似文献   

5.
森林养生旅游产品体系开发及构建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文献查阅整理和多年旅游策划的实践,发现森林环境养生优势明显,同时对养生旅游市场进行了分析,发现生态养生旅游具有3个特点,即普适性、高复游率和综合消费较大。文章对中国传统养生文化的内涵进行了挖掘,并将其与可持续发展、市场导向、体验化、个性化相结合,构建了新的森林养生旅游产品体系,共分3类:一为生产性旅游产品,如林下养殖基地、林下种植基地等;二为生活性旅游产品,如养生餐厅、树屋等;三是游憩性旅游产品,如大氧吧广场、野营地等。研究旨在为当前森林旅游及林下经济的发展提供参考,也为森林养生旅游项目的系统策划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石羊河流域下游不同年代退耕地风沙流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不同年代退耕地受水分与植被的影响,地表风沙流输沙量呈规律性变化。以石羊河流域下游民勤治沙站不同年代退耕地为研究对象,用0~100cm的风沙流观测仪测定了不同年代退耕地上的风沙流输沙量,分析了不同退耕年代风沙流年输沙率等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输沙量总体上表现为随退耕时间的增加而呈增加趋势,退耕时间越长,年输沙量越大,同时输沙率受样地周边地貌环境的影响较大;(2)不同年代退耕地输沙量随季节呈规律性变化,而且与风速关系密切,输沙量大小与当地风季发生规律相一致;(3)退耕地风沙流输沙量与退耕年代总体上呈二元线性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为0.88;(4)通过聚类分析将10个样地风沙流输沙量分为3类,17年为一类,13年为一类,其余退耕年代的为一类。不同退耕地因退耕时间的不同,受周边地貌,植被的影响,其风沙流输沙量有很大差异,研究结果为退耕地利用与治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纳板河自然保护区不同森林群落土壤养分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野外调查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纳板河流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三种森林群落(山地雨林、热带雨林、季风常绿阔叶林)土壤养分及分布特征进行研究,为了解保护区不同森林类型土壤的生态现状、保护区森林资源的管理和保护以及开展保护区森林生态系统更深入的研究提供基础性资料及指导。结果显示:研究区3种森林群落土壤均呈酸性、微酸性;保护区3种森林群落土壤养分含量丰富,全磷、全钾、速效磷含量较贫乏;不同森林群落土壤有机质含量差异为山地雨林季风常绿阔叶林热带雨林;全氮含量差异显著,山地雨林热带雨林季风常绿阔叶林;不同森林群落土壤全磷、全钾、速效钾含量差异显著,均为热带雨林山地雨林季风常绿阔叶林;土壤有机质、全氮、水解氮含量在不同森林群落间均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显著递减,全磷、全钾含量在不同土层间变化规律不显著;不同群落类型下土壤有机质与氮、磷、速效钾含量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湖南舜皇山不同海拔森林线附近群落结构与物种多样性,在舜皇山东南坡海拔683~1883 m每隔300 m设立5个森林线,在森林线样方调查基础上,分析森林线附近的物种组成、群落结构特征和群落的多样性指数。结果表明:(1)在森林线5个海拔的样地中共有种子植物28种,分属17科19属;(2)群落结构总体上呈现出增长的趋势;(3)随海拔高度的增加,Shannon指数、Alatalo指数呈现出“n”形变化规律,Simpson指数呈现出“U”形变化规律, Cody指数显著降低(P<0.05),海拔(1583~1883 m)的Jaccard指数显著高于海拔(683~1283 m)的Jaccard指数(P<0.05)。  相似文献   

9.
咸阳地区参考蒸散量变化特征及敏感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研究咸阳地区作物参考蒸散量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利用1981—2012年咸阳地区的气象资料,根据Penman-Monteith公式计算参考蒸散量(ET_0),分析咸阳地区的ET_0及主要气象因子的变化趋势,并通过响应曲线和敏感矩阵分析咸阳地区ET_0对气温、日照时数、风速、相对湿度等的敏感性。结果表明:(1)咸阳地区年平均日ET_0整体上处于基本稳定状态,在以2.37 mm/d为平均值、±0.3 mm/d的范围内波动;(2)咸阳地区的年平均气温、最高气温及最低气温均呈显著增长趋势,平均风速与平均相对湿度呈下降趋势;(3)咸阳地区多年日平均参考蒸散量年际变化以及四季变化趋势不明显;(4)气温、日照时数、平均风速的变化与日ET_0呈正比关系,而平均气压和平均相对湿度与日ET_0呈显著负相关,并且平均相对湿度对日ET_0的影响最为明显。该结果对确定咸阳地区的作物需水量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摘要:以17个银杏无性系种核为研究材料,对种核的形态特征、营养成分、药用成分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1)17个银杏无性系种核的核长、核宽、核厚、长宽比和单核重均达极显著差异水平,单核重与核长、核厚存在显著相关关系,与核宽存在极显著相关关系;(2)17个银杏无性系种核的蛋白质含量、可溶性糖含量、淀粉含量、总黄酮含量和总内酯含量等指标的差异均达显著水平,种核长度与蛋白质含量,单核重与淀粉含量之间存在显著相关关系;(3)以银杏种核的形态特征、营养成分含量和药用成分含量为指标,将17个参试银杏无性系分成3类。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不同类型大棚室内的温湿度进行多点实时动态数据采集,研究不同类型大棚温湿环境特征,旨在为当地大棚选型提供指导。试验对3种大棚类型,即单棚单膜、单棚双膜和双棚双膜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1)保温性能由高到低为双棚双膜单棚双膜单棚单膜;(2)保湿性能双棚双膜最好,平均湿度比单棚单膜、单棚双膜高12.2%和4.1%;(3)最冷天(-27℃)双棚双膜的日温度变化较稳定,日均温比单棚单膜和单棚双膜分别高3.1℃和3.7℃;(4)双棚双膜大棚平均最低温比单棚单膜和单棚双膜分别高4.0℃和2.7℃。结论:双棚双膜保温保湿效果优于其他2种大棚类型,棚内温湿度变化较稳定。  相似文献   

12.
水电站建设弃渣场废弃地是植被恢复最困难区域之一,为了解渣场与其周边森林土壤种子库的关系,采用种子萌发实验的方法对金安桥水电站不同类型渣场与其周边森林土壤种子库相似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就平台与相应周边森林群落土壤种子库的相似性而言,美河渣场平台与相应周边森林群落的相似性系数最高,为0.46;3#渣场平台的次之,为0.44;2#渣场平台的最小,为0.27;相似性随着距离及高差加大呈降低的趋势。平台与相应周边森林群落土壤种子库相似性系数都比边坡的大。各类型渣场土壤种子库中以十字花科、菊科为优势科,周边森林群落土壤种子库以菊科、莎草科、十字花科为优势科,均以草本为优势生活型。渣场中20个种有17种与其周边森林群落相同,土壤种子库相似性系数为0.49。  相似文献   

13.
亚热带3种森林类型土壤微生物碳、氮生物量特征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比较不同森林类型土壤微生物数量和生物量的差异特征,揭示不同森林类型对微生物数量和生物量碳、氮的影响,采用稀释平板法和氯仿熏蒸浸提法,研究了湖南省长沙市天际岭国家森林植物园樟树人工林、马尾松人工林、樟树-马尾松混交林土壤微生物数量、碳氮生物量特征。结果表明:(1)樟树林、混交林和马尾松林中的土壤微生物总数量为樟树林>混交林>马尾松林,均呈显著差异(P<0.05);(2)林型对土壤微生物数量和比例有显著的影响。各类土壤微生物比例特征为:细菌为樟树林>马尾松林>混交林,真菌为混交林>马尾松>樟树林,放线菌为混交林>马尾松>樟树林;(3)3种林型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的特征为马尾松林>混交林>樟树林,其平均含量分别为543.01、421.48、370.95 mg/kg;微生物生物量氮特征则为:樟树林>马尾松林>混交林,平均含量分别为37.28 mg/kg、23.20 mg/kg、15.12 mg/kg。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与土壤有机碳、全氮呈显著线性相关,与土壤水分相关关系不显著,土壤有机质是影响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近日,湖南省森林植物园顺利通过国家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委员会认定,被评定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将于3月正式授牌。  相似文献   

15.
2012年9月15日至22日,江苏新沂市苏北盆景园举办了郑诚恭先生第五期松柏类盆景丝雕技艺培训班。来自苏鲁两省的10多位学员参加了学习。苏北盆景园位于新沂市马陵山国家4A级风景旅游区,占地1100亩,园主为当地企业家张明才先生。这次培训班采取开放式办学方式,新沂和周边县市的盆景爱好者可自由入园,学习观摩,因此吸引了众多的盆景爱好  相似文献   

16.
本文主要以高砷硫铁矿区周边农田中的真菌群落为研究对象,研究利用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系统的分析了矿区周边不同区域土壤中真菌的群落特征,对硫铁矿区周边土壤真菌群落的适应机制进行了探究分析。结果表明,(1)砷、铁复合污染土壤可促使土壤真菌丰富度降低,而对土壤真菌多样的影响则表现为先促进后抑制;(2)砷、铁复合污染抑制土壤中Ascomycota(子囊菌门)代谢,促进Basidiomycota(担子菌门)代谢,而对Zygomycota(接合菌门)则表现为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对Fusarium(镰刀菌属)、Pseudallescheria(假霉样真菌属)、Cryptococcus(隐球菌属)也呈现“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作用;(3)砷、铁的复合物污染使土壤中真菌群落结构产生了明显差异,环境因子对土壤环境真菌群落结构差异影响大小依次为有效砷、总砷、总铁。  相似文献   

17.
通过层次分析法、模糊赋分法对三峡工程蓄水后三峡黄金旅游带(重庆段)主要自然、人文景点(区)资源进行评价,并分析了旅游资源结构、开发价值及空间组合特点。在旅游带的旅游资源结构中,自然资源起着基础作用,人文景观为重要组成部分;在空间组合上可分为都市成片旅游区和沿江点状旅游区。基于上述评价结果,文章提出关于了三峡黄金旅游带旅游资源开发的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18.
农业生态系统是一个半自然半人工的复合生态系统,受人类的活动影响较大。在我国的农业生产活动中,渠道化农田水利建设的推广和应用,引起了一系列的农业生态环境问题。本文采用现场调查、野外实验和实验室检测分析的方法,通过:(1)渠道对其不同距离(远、中、近)土壤速效养分的影响;(2)不同类别渠道对其内水样养分含量的影响;(3)不同类别渠道对其所在生境生物多样性的影响;三个方面进行研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渠道所在区域土壤铵态氮及硝态氮呈现一致的季节性变化特征,即夏高冬低,而有效磷呈无规律性;渠道周边土壤铵态氮含量:中>远≈近;硝态氮为:近<中<远(2) 渠道的形态结构对生物多样性有显著的影响,各渠道动植物种类均呈现特征为:土渠>水泥渠。土渠对生境的影响较小,并且还有较好的“生物廊道”作用,有利于保持农业生态系统的物质及能量流动。(3)土渠对农业污染物净化能力明显高于水泥渠,通过对渠道内污染物含量的监测分析,土渠的截留净化效果优于水泥渠。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2+龄二倍体和三倍体阿德利尔虹鳟的体重、相对增重率、体长和体高4个性状进行了对比研究。试验结果表明:(1)饲养期间二倍体虹鳟的日平均增重为0.46 g/d,三倍体虹鳟的日平均增重为1.35 g/d;(2)二倍体和三倍体虹鳟的相对增重率分别为1.34%和3.94%,三倍体虹鳟的相对增重率显著高于二倍体虹鳟的相对增重率;(3)二倍体虹鳟与三倍体虹鳟在体长和体高上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20.
为合理的开发和利用青海省东部黄河谷地热量资源,选取黄河谷地4个气象站近55年(1961—2015年)逐日平均气温资料,采用气候倾向率、滑动平均法和累积距平法等统计方法,对黄河谷地≥10℃初日、终日、持续日数及积温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黄河谷地≥10℃积温初日、终日、积温和初终间持续日数等地区分布不一致,地区差异较大;(2)近55年黄河谷地≥10℃积温总体上呈增加趋势,各地区变化幅度不一致;(3)黄河谷地≥10℃积温初日普遍提前、终日以延后为主,终日的延后趋势比初日提前的趋势显著。黄河谷地≥10℃持续日数呈逐年增加趋势;(4)黄河谷地年平均气温与≥10℃积温、持续日数、终日均呈极显著相关(P0.01),但关联程度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